评分及书评

4.8
59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回顾过去,明确当下。

    一个时代,一段记录,一起曾经走过,那是我们所经历的分分秒秒…… 反思自己的过往岁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激荡三十年》教会我的10件事

      1. 任何一个有点名气的人都要知道自己当下的成功中,个人努力只占了一小部分,大部分是因为时代的红利。2. 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卖命,坏的制度也会让好人造反。3. 经历过死亡拷问的人会对人生有不一样的见解。4. 永远不要犯低级错误,抱侥幸心理,比如偷税漏税。5. 经历过大落还能大起的人是真正的强者,比如褚时健。6. 张瑞敏的办公室墙上挂着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的书法,书桌上摆着泰坦尼克号的沉船模型,以此来提醒自己时刻居安思危。7. 冯仑:面对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只有始终坚持合作而不竞争、补充而不替代、附属而不僭越的立场,才能进退裕如,持续发展。8. 一定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TCL 曾出过宝石手机,因为营销曾经一度进入中国手机市场 top3,但就是因为始终没有核心技术,很快在市场竞争和价格战中败下阵来。9. 发展初期就要聚焦发展、拼了命地发展,并为此做出必要的牺牲,但到了一定阶段,就要开始补短板,让系统更稳固。10. 鹰的重生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 70 岁。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 40 岁逐渐衰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鹰会用新长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当新的趾甲长出来后,鹰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5 个月以后,新羽毛长出来了,鹰重新开始飞翔,重新再度过 30 年的岁月。

        10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民营企业发展30年(1978-2008)

        资料不错,结论错了。作者的成名作,后期还有大败局和百年史,都是不错的民营企业兴衰资料编辑,最近三年的疫情,流行怀念 “过去的好时光”,但有时间翻翻这些资料,温故知新,任何时候都是好时候,对企业和个人最大的危险反而是膨胀和看不清方向(看一下书中折戟的昨日明星),不要埋头拉车,要抬头看路,在中国成功人士每天坚持看 “新闻联播” 是有道理的。(对比吴仁宝和禹作敏)。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奇迹仅仅只是奇迹,仅此而已

          作者观点:任何被视为奇迹的事物,往往都很难延续,因为它来自一个超越了常规的历程,身处其中的人们,因此而获得巨大利益的人们,每每不可能摆脱那些让他们终生难忘的际遇,他们相信那就是命运,他们总希望每次都能红运高照,每次都能侥幸胜出,最后,所有的光荣往往都枯萎在自己的光环中。任何貌似理所当然的神话,往往都是不可信的,越是无懈可击,往往就越值得怀疑。我们从来相信,事物的发展是粗劣的,是有锋芒和缺陷的。当一个商业故事以无比圆滑和生动的姿态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首先必须怀疑,而所有的怀疑,最终都会被证明是正确的,或者至少是值得的。中国企业界是一个迷信奇迹的商业圈,但是 30 年的时间已经足以让这个圈子里的人们开始重新思考超常规所带来的各种效应。真相如水底之漂,迟早会浮出水面。我甚至相信,在企业界是存在 “报应” 的。

            2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改革开放四十七年,中国用实力向世界证明了自己。

            始于 1978 年,终于 2008 年,《激荡三十年》既是改革奋斗中国经历的截取,更是两个令人难忘时间节点的回眸。1978 年,中国以一个全新的姿态打开了自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出生礼”,而 2008 年,中国则在极致的荣耀和深重的苦难中接受了考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成人礼”。站在 1978 年的时间点上,我们只需要往前看,沿着憧憬走下去,未来不可能比过去更坏。而站在 2008 年的时间点上,却如罗马神话里的那个 “双面神” 雅努斯,它有两副面孔,一副回望过去,一副注视未来,过去 30 年,是一篇宏大的叙事,而展望未来,却显的异常的复杂。其中的不确定,就如吴晓波的一系列设问:我们做好了承受财富爆炸的心理和道德准备了吗?我们是否陷入了 “自我崇拜的热焰”?我们学会扮演大国角色了吗?过去 30 年,中国是一个好的时代,它的伟大不在于完美,而在于它允许新的可能性发生,我们不怕问题与焦虑,只要充满生机和希望,一切都有最优解。而 2008 年最大的命题,不是中国恐惧变化,而是恐惧经济与制度改革的停滞,当面对 “设租寻租,贪污腐败、贫富差距、社会失范” 等严峻的矛盾时,中国是否还有勇气破解吴敬琏的警告:“法制市场经济” 和 “权贵资本主义” 两条道路上我们何去何从?包括吴晓波在整部书中一再思考的问题:为什么在这场伟大的商业崛起运动中,始终没有诞生一家伟大的世界级公司?当中国崛起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时候,“什么时候我们才可能拥有一家世界级的公司?” 这已经成为了中国商业界必须面对的十分尴尬的挑战。2008 年,中国步履沉重,狂喜到悲怆,危局到突围 —— 道路多曲折,事急需从权。2008 年,中国已成为第三大经济体,超越日本,指日可待;8 月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这是一场被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誉为 “无与伦比” 的盛会,现代化的场馆、卓越的组织能力,开放的姿态与热情的人民;9 月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完成了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彰显了科技实力的飞跃;改革开放 30 周年,全国上下广泛的总结和记念 ——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亿万人摆脱贫困、中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中国从来没有过这样自信。夏奥会口号:“同一个世界,一个梦想”,在世界舞台上,中国有足够的理由想证明自己。而这一年,天公不作美,天灾人祸给中国人也带来了太多的灾难:年初,一场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袭击南方多省,导致交通瘫痪、电网损坏;5 月 12 日,汶川 8.0 级地震,造成约 8.7 万人遇难或失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地震;9 月份又曝光了三鹿奶粉等多家奶企的 “三聚氰胺” 毒奶粉事件,导致大量婴幼儿患上了肾结石,引发全国食品安全信任危机;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爆发,中国外部需求骤降,出口企业大量倒闭,经济面临硬着陆风险;还有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特大安全事故,胶济铁路火车相撞特别重大交通事故,拉萨打砸抢恶性事件。刻骨铭心的悲痛更能形成国家记忆,而血与泪的洗炼也更能促进理性与成熟。事件中,普通民众更愿意情绪表达,而吴晓波等经济学者则更关注中国政治与经济的深层次逻辑,2008 年的反思 —— 中国为何未能诞生世界级企业,有制度的根源,历程的缺失,管理思想与企业家精神的匮乏,还有产权与金融的双重桎梏,这不是吴晓波一个人的思考,而是中国经济界集体的思考。关于如何破局?吴晓波没有最终定调,只是给了一个比较清醒、中庸与开放的回答。2008 年后,中国又走了 17 年,这个问题似乎已不再是问题:1995 年首次出现的世界财富五百强,美国 151 家,日本 149 家,中国仅有 2 家。2025 年,美国企业降到了 138 家,日本锐减至 38 家,中国企业则升至 130 家。当然,世界财富 500 强以是规模大和营收高为入围标准,吴晓波的世界企业,更多要体现核心技术、全球的品牌与市场、行业话语权、全球的整合能力这些概念。就如此,我国也不难找出众多的全球引领者:比如华为、宁德时代、比亚迪、大疆无人机、字节跳动、小米、联想。中国不再满足于小院高墙,2025 年,“出海” 成为了企业界的最热门的词汇。虽然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挑战还有,但中国已经基本破解了 “没有世界企业” 的魔咒,从 2008 年到 2025 年,中国企业实现了从 “体量追赶” 到 “质量并跑” 乃至 “创新引领” 的巨大飞跃。2022 年,北京又承办了冬奥会。开幕式演员减少了一个量级,由 2008 年的 1.5 万人缩减至 3000 人,专职演员也变成了学生。正如媒体报道,2008 年夏奥会,中国希望给世界展现 “不断增长的经济、开放的文化、有活力的未来”。而 2022 年冬奥会,5G、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其他高科技占了开幕式表演的大约 60%,用于发射卫星和火箭的工具帮助控制数字冰块和雪花以及其他冬日仙境的题材,这些题材被处理得很艺术、精美绝伦。正如美国《今日美国》文章:“一个变化的中国?冬奥会开幕式展示一个与 2008 年不同的国家”。冬奥会口号:“一起向未来”,中国不需要再向世界证明自己是谁了,每个人都知道!2006 年,央视制作了一部 12 集的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15 世纪以来,世界上共产生了九个大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2006 年的纪录片里没有中国,而后 20 年,中国《大国崛起》,演的比纪录片里更精彩。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三十功名尘与土

              自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物质生活,到意识形态,实现了跨越式进步。没有经历过这个时代的人,通过这本书可以直观感受这段时间的变化,书中涉及大大小小行业,历史见证了他们的兴衰,同样在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从书中的人物经历来看,成功和失败的定义从来不是那么狭隘,敢于在时代洪流中逆流而上,并且坚守原则,那一定会是最后的赢家,同时,需要以更开放的心态拥抱变化,毕竟一成不变的思想就像是囚笼会将你禁锢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求同类书籍推荐

                感谢同学们!^ω^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个体微光与时代的激流

                  傍晚的地铁里,列车在城市的腹地隆隆穿行,窗外霓虹斑斓闪烁,明暗流转的光影映着我倦怠的脸。读着吴晓波先生的《激荡三十年》,恍若沉入一条奔腾浩荡的时间之河。任由三十年中国经济崛起那些宏大命题裹挟着我的思绪,随波起伏。书页翻动间,岁月亦随意流淌。1978 年初冬安徽凤阳小岗村十八个农民按下的血红手印,还有年广久街头叫卖微不足道的傻子瓜子。竟然如投入深湖巨石,激荡起市场经济第一波巨澜。彼时的他们,不过为应付饥饱愁烦。如今回望,卑微的个体抉择竟汇成时代奔涌的滔滔洪流。吴晓波勾勒画卷,如利刃切剖人心。那些名字在纸页间穿梭:刘永好兄弟的饲料传奇开始于自家庭院。鲁冠球在萧山小镇敲打农机零件的手竟最终组装出了跨国集团。李经纬的健力宝从一个小小运动饮料里发酵出商业王国,却终究在产权争议的漩涡中失却了方向…… 他们如飞蛾扑向时代烛火,各自腾跃于经济开拓的悬崖边际。书中每段转捩,每场政策裂变,表面是市场与体制的碰撞,实则都牵动千百万人命运转向、生计沉浮。尤其读到健力宝如何崛起又倾覆,产权争斗中黯然退场,李经纬的结局如同一块沉重的石头,无声坠入心湖深处。时代洪流汹涌冲刷过后,多少个体得失成败,成了岸边随风飘散的泡沫。目光逡巡于字里行间,警觉感触到:历史舞台聚光灯下多是男性身影,女性角色则如星斗悄然隐没背景帷幕深处。书中寥寥的女性企业家身影,譬如珠海董明珠的倔强登场,于成群男性企业家之中,反倒凸现出几分寂寞与卓绝。那是一条比男性更为崎岖、荆棘遍布的道路吧?她们需要付出多少倍的挣扎与牺牲,才足以换取一点立足之地?这沉默的空白,让我手中的文字竟也沉重了几分。三十岁,人生半途彷徨时分。一面是职场迷途依旧,一面是家庭责任日益稠密,常常在深夜独自咀嚼着迷惘的滋味。而书中那些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企业家们,许多正是在近四十岁的年纪,敏锐捕捉到历史转瞬即逝的机遇窗口,毅然纵身一跃。柳传志在逼仄传达室开始联想传奇时已达四十岁。褚时健七十高龄出狱后竟又重振橙业,开创 “褚橙” 奇迹。他们中年而起的创业胆魄,恰似一剂清醒剂:岁月确实带来皱纹,但也淬炼眼光和坚韧。所谓时不我待的焦虑,恐怕更多是心魔作祟罢了。地铁终于抵达终点站,车厢广播响起,人潮涌动着将我推向前方出口。合上厚重的书卷,那激荡三十年的风雷之声仿佛依旧在耳边回荡。书页中一个个身影已然模糊远去,而他们真实踏过的足印却早已熔铸进此刻的土地里。历史从不复制,但精神总能相通。如今我们立于他们开创的繁华基石之上,面对技术流转、市场翻新的崭新迷局时,不妨重温那些在混沌中摸索前行的身影与勇气。即使平凡如我,纵然无法如书中巨人般左右时代风云,却也应当在属于自己的方寸天地里,以清醒的认知与内心笃定前行。如同书中那些也曾迷惘、挣扎、最终选择前行的普通人那样。毕竟,每个时代赋予的考卷,终究要由无数个体以各自的方式书写答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激荡三十年》

                    如果把当代放入两千余年的历史之中进行考察,你会惊讶地发现,正在发生的一切,竟似曾相遇,每一次经济变法,每一个繁华盛世,每一回改朝换代,都可以进行前后的印证和逻辑推导。我们正穿行在一条 “历史的三峡” 中,它漫长而曲折,沿途风景壮美,险滩时时出现,过往的经验及教训都投影在我们的行动和抉择之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认真对待一粥一饭,是对生活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越是忙碌的时候,越是心情不好的时候,越要好好吃饭。照顾好自己,从善待自己的胃开始;充满幸福感的生活,就藏在一餐一饭中。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商业史1978-2008,必须啃

                        刘润老师推荐的书单里,以前就看了一点,没有继续。读完收获满满,对中国的商业史有了一定了解,邓小平、朱镕基伟大的政治家更加具体,王石、褚时健等企业家及企业都有增加,知识之树又添新枝。五星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记录本身就是意义

                          吴晓波老师的著作《激荡三十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中国企业史,以编年史的写法,逐年记录了 1978-2008 年间中国改革与企业发展中的代表性人物与事件。书中记录的三十年,我有幸刚好擦到边、参与过 —— 如今的社会富裕繁荣、安全稳定,包括这一切的物质条件、生活方式与社会观念,在十几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生在这美好的时代,我们何其万幸啊。虽说历史车轮滚滚 势不可挡,可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这样一位有远见的铁腕强人来为中国指明方向、推进改革,很难想象中国如何从落后封闭的状态 在短短三十年间迅速崛起,并在 21 世纪赶上世界互联网经济的大潮。或许历史的偶然性与复杂性就在这里:中国的重心是意识形态还是经济建设,这个问题影响巨大,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治理一个大国是如此困难 —— 批判总是容易的,但建设却是困难的。本书写作中叙事多而议论少,作者尽量冷静客观地记录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有资本、外国资本与民间资本三方的博弈。国退民进或是与民争利,乃至 “宁与外姓不与家奴”,背后动因当然不尽是经济考量;事实上,企业史也很难脱离政治来单独理解。当我们看到改革者为领导一句话而辗转反侧,一份红头文件就可以将多年财富尽数剥夺,重要年份里重要的政治事件被避而不谈…… 理解这样的春秋笔法,理解太多的不便言说。好在记录本身就是意义,整理历史本身就是善莫大焉。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1978-2008中国经济大事记

                            1、可以是年轻人了解 1978 年到 2008 年经济发展大事的选择;2、本来想加 “脉络” 两个词的,但仔细想了一下,关于脉络部分的内容着实不多,更多的是当时发什么什么事的结果;3、叙述偏讲故事,所以读起来蛮轻松的;4、书名也可以叫 “中国创一代的故事”,改革开放后的浮浮沉沉,有鸡毛、猪飞上天,最后摔的很惨的故事;也有铤而走险中不断完善的规则、机制。5、吴晓波这一系列书应该可以说是以量取胜的,就是很全,但要细究的话,就少了一些东西;6、总的来说,还是推荐的,知史而后知兴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花开在眼前

                              改革开放的经济快速增长和生产力高速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像是花开在我们眼前,已经开了很多遍,很多年,多少人写下诗篇歌颂中国奇迹。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问题和错误。如何正确看待这段历史,这些人物和事件,关乎我们如何正确处理当下的问题。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这本书里,有许多企业家敢为人先,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有这样的群体,我们就不会探索出这样一条康庄大道,也就不会有生产力的解放。企业家有创新精神,也敢于冒险。中国劳动人民也勤劳、智慧、勇敢,修起了铁路煤矿,盖成了高楼大厦。他们能吃苦,踏踏实实干工作,勤勤恳恳铆螺丝。他们的汗水,浇灌了生产力的奇迹。在享受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不要忘记感恩。同时国家层面大体上也支持他们闯新路,开新局。国家也能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引进外资和技术、制度的同时不迷失自己,保持自己的特色,坚持一些根本性的原则,推进繁荣同时保持稳定,这样的发展是可以持续的。中国发展是这些多方面因素综合产生的,多么奇妙,值得一代一代人去探索,去总结经验教训。中国经验也会启发许多国家。同时中国也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21 世纪的顶级经济学家在中国人才辈出,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也是。民族复兴的大势不可阻挡,我们都是历史的见证人。在新时代能够为民族复兴助力,为经济建设添砖加瓦,死而无憾。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改革开放的中国

                                截取了改革开放到 2008 这 30 年的事情,既遥远又陌生,但也亲切。遥远是因为很多事情发生的时候我都没出生,亲切是因为听过老一辈讲过去的事情,但是当时仅仅当做故事听了。不了解过去就无法知道今天很多习以为常的事情是多么不容易。看了这个才明白了《大江大河》里面的故事。有热血有泪有青春,有迷茫。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冷峻与温情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个体的挣扎,群体的觉醒,发展才能带来温情。经济的强大带来文化自信,回看之前的历史,恍若隔世,其实也就是三十年而已。1978-2008。世界大势,浩浩汤汤。风雨潇潇,天命昭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喜欢=熟悉+意外

                                    亲身经历的最熟悉的时代了,浪潮之巅的众人们了解甚少。跟随时代脉搏重温生存与选择,身处浪潮之中一切充斥着变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中观维度的商业史

                                      记录改革开放以来的创业者群像,记录波澜壮阔的中国商业史。本书选择中观维度入手,既未着眼于政治经济的宏大叙事,也未着眼于个别企业及企业家的微观解剖,而是选择中观视角进行剪影式的呈现。书中人物命运既有个体式奋斗,也有时代性局限。既有草莽式的崛起与坠落,也有英雄般的光辉与悲剧。阅读本书,不可能得到具体的策略方法,也无法得到抽象的精神力量,但能让人获得体感,以一种浸润式的朦胧去感知父辈们的光荣与梦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吴晓波最好的书

                                        我惊奇的发现,除了这本书之外,我们几乎没有完整介绍中国人经济文化生活方面的书。类似美国的《光荣与梦想》那样精彩的就更难了,当然我说的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是之前的历史,当然即使是历史也都是王侯将相的书,没有百姓生活的。所以,这本书的难得之处就在于此。也许这是一本很好的编剧工具书,没事儿可以翻出来看看,那些年发生的事,有趣的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江湖,又见江湖

                                          许多推荐阅读这本书,太长了,我耐不住性子阅读,这次听书减少了阅读的难度,我用了十多天勇于完成挑战。这是一本特殊时期的历史记录书,把那段时间中国商业经营的江湖事清晰的展现在我的面前,似乎眼前恢宏场面的实况播放,太让我震撼了,原来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经历了那么多的曲折离奇斗争,我只能借用古龙的风格来表达我的真实感受!非常值得反复阅读!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