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20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论看后记的重要性

    当时选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是跟《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特别类似的故事性的书,后者我也读完,前者我也想读才开始的。后记,是作者写为啥写这一本书的缘故,为什么选叔本华呢?也是有原因的,先读后记对于这本书有了大体上框架的认识。其中涉及到的团体治疗,其中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团体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个体在人机关系中遇到的问题,久而久之总会在当下的团体中重现。也涉及到死亡 ,面对死亡是人会怎么选择?还是很有意思的一本书,推荐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心理咨询师,强推

      我是心理咨询师,也是积极心理学讲师,我觉得做我们这一行,只能是一个终生学习者。亚隆哥是我们这行从业者绕不过去,也不应该绕过去的高峰,大哥坦诚不吹牛的风格值得我们仔细研习。做心理工作一辈子,到头很可能怀疑自己到底帮了多少人,帮到了什么程度,就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好在我们汉传佛教里有个积阴德的概念(有些你对别人做的好事,如果没有得到回报甚至你自己完全都不知道对别人产生了好的影响,那么,这些福报就积累下来了),我早早就接纳认同了,所以可能好一点。不过书里的故事还是有很多从业启发,谢谢亚隆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活要奔跑,思想得飞跃

        哲学是思想的翅膀,而抛开性本能与他人主动建立联系,是我们有别于 “两足动物” 的重要区别,也是立足根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迷上了心理大师欧文亚隆

          我学心理学知识,大部分都源于得到老师专栏课程。对心理学领域的知识,有了模糊通识的了解。幸亏有得到平台提供心理学知识学习,要是自己自学或者从其他渠道学习,很可能会走入误区陷入骗局。有了基本通识与偏好打底,现在可以去拜读心理大师作品。欧文亚隆的风格,我就很喜欢。文字通俗易懂,故事讲的非常好,也喜欢他的价值观,所持的心理治疗理念。这是读他的第二本书:《叔本华的治疗》。这本书我强烈推荐阅读的理由如下:1、能够真实表达感受会有多难。人会有太多心理防御机制,本书关于团体治疗一次次的成员相聚面谈的呈现,就呈现了这一块。会很有趣很有启发,值得去读。2、何为关系的视角?关系会有什么样的好处,为什么要活在关系里? 本书团体治疗过程中,会一直围绕你听完成员的话,有何感受?你目前与成员的关系怎样,又希望怎样。你来到团体治疗要解决的问题,一直会去培养训练用真实的感受与关系视角再去看思考曾经要解决的问题。3、关于叔本华的哲学,关于悲观主义。我们这个时代,悲观主义很容易习得,如何去看待悲观主义?这本书主题之一就是围绕叔本华这个人的哲学思想去讨论。我观察到,互联网很多观点呈现的价值观,都有受到叔本华哲学观的影响。这本小说,就是呈现了怎么治疗好叔本华这个聪明哲学却又是很严重心理病人的过程。他一生都很孤独,没有伴侣没有朋友。悲观主义的问题,会很容易导致陷入孤独状态。这本书就有关于如何对抗悲观主义,习得乐观的答案。4、关于死亡。这本书涉及到面对死亡的话题,值得阅读了解。摘录金句:我们要活出一种让自己愿意无限次重复的生命。当大多数人在生命的尽头回首往事时,才发现自己为了一些无谓的盼望而虚度了此生。他们会惊讶地发觉,那些被忽视的、不曾被好好享受便匆匆溜走的时光,恰恰就是他们的一生。值得注意和一提的是,人类除了具体的生活之外,还过着另一种抽象的生活…… 在这个冷静思考的层面,原本使之着迷并感动至深的东西,都变得冷酷、平淡、疏离:在这里,每个人都只是生活的旁观者和观察者。5、关于团体治疗。本书作者就是团体治疗的开创者,在这方面是大师。我阅读这本书,头一次感受团体治疗为何物。在此书团体治疗过程中,我看到每一个个体都是那般独特、具体、有魅力。我又对关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关系,活在关系里,有了更深更好的理解。书中团体治疗过程中,让我看见有效的沟通是怎样的,表达此刻真实内心的感受有多么重要。我们常常太会逃避真实的障碍问题,而陷入问题解决不了的痛苦中。关于团体治疗与咨询师摘录金句:团体的意义就在于,我们要以人的最基本形式进行交往,一旦进入这里,你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人,不管你有什么身份、学位、金钱和有没有宝马敞篷车。我只说过一条关于会谈之外的关系的基本原则,那就是没有秘密,如果在会谈之外有任何接触,相关成员必须在团体中说明。这些秘密如果不公开,往往会扰乱团体的运作,同时也破坏你本人的治疗。这是我关于团体外接触的唯一规定。成员们绝不能因为自我表露而受到惩罚。相反,必须始终支持和加强他们的冒险精神。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唯一的约定就是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探索自己与团体里每一个人的关系。建立团体以外的关系的危险就在于,它会危害到治疗过程和效果。为什么呢?因为处于亲密关系中的人往往更重视这种关系从而忽视了治疗。团体毕竟不是人生。它不过是一场人生的彩排。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把在团体里学到的东西转化到现实世界的生活中去。治疗工作包括两个阶段:首先是情感上的互动,其次是理解这种互动。在早期的培训中,治疗师们被教导要关注患者对生活困境的责任。所有治疗师的自我表露都有着双重意义:一是为自己有所收获,二是为成员们立个榜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用故事引导的团体治疗教科书

            断断续续读完了这本书,非常过瘾。内容是最注重关系的团体治疗,却用一生中最缺乏关系的叔本华来命名,这是作者想说明用团体来治疗最难治疗的人的一种形式。故事很吸引人我也从中学到很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心理咨询师在治疗时该多大程度剖析自己

              这是我第二本阅读欧文・亚隆的作品,或许先读他的自传《成为我自己:欧文・亚隆回忆录》在来读这本书,能更好理解亚隆关于团队心理治疗的工作内容和意义。此书也是我第一次较为完整了解叔本华的关于解析人性的观点,没有更多晦涩的理解,在书中故事的植入也觉得恰到好处。原来团体治疗能带来这么对坦诚相待的好处。人最难的是面对自己,与自己和解取决于多大程度对自己坦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拿起来放不下的一本书,很有吸引力的一本书,拿起来就放不下,感觉整个人都进入了书里情节中,直到看完这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叔本华的治疗

                  第一次接触团体治疗是《接纳力》那本书里,一个团体是一个社会缩影,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在团体里浮现,这时就是解决问题的时候到了。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居然就是问题本身。关于原谅,到底是事件不可原谅,还是当事人不愿意原谅。我发现,通过书中情节一点点展开,事件只要发生在他人身上,原谅的时候容易很多。终究,是当事人只要放下执念,就可以原谅了。最后关于警察那段,我真的很震撼,原来,在医生不能拯救患者的时候,竟也会有这么深的自责感,甚至淹没了自我。跳出来以后,每个人都有能力过得舒心。用叔本华的话来说就是,人生本就是在克服各种困难中前行的。>> 值得注意和一提的是,人类除了具体的生活之外,还过着另一种抽象的生活……>> 苦难往往使生活中的小烦恼变得琐碎且不易被察觉;反之,如果没有经历苦难,即使再小的烦恼也会折磨得我们寝食难安。>> 确保他人心情愉快的最佳办法,莫过于向他透露你最近遇到的麻烦,或在他面前暴露自己的一些弱点。>> 始终牢记这个事实:一个人一生中只能获得极少的值得拥有的东西……>> 事实上,叔本华指出,‘拥有’还具有一个逆向性,那就是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往往会反过来拥有我们。”>> 所以康德的发现是,我们体验的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而是我们自己对世界的个性化处理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叔本华、尼采、我-你

                    2019 年读繁体字版,2024 年读电子书,从一个有苦恼的好学生视角,变为一个有好奇、在练习的视角,感受、情绪、思考自然是不同的,那个时候更共情于尼采,现在更理解叔本华,更大的收获是:在我 - 你的关系中,有沉浸、好奇、真诚,也期待更多的邂逅… 更多的觉察… 启发… 人人皆佛、菩萨慈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心理改变人生

                      这是世界上首部精确描写团体心理治疗的小说,更是一本关于人性和存在的书。无论是叔本华的生平,还是团体治疗过程及组员的个人故事,都为我们展现了人的遭遇、挣扎、抗争,直到他做出选择。死亡和孤独贯穿全书,但最精彩的是这一黑暗背景所衬托出的一个个充满了生命力的人。本书的深意正是存在主义所强调的,如何在多变的生存境遇下创造生命的意义。我们终将明白:虽然人依然会感到孤独,但人们的心不是一座座孤岛;虽然人依然在一步步走向死亡,但人们可以在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热爱生活、真诚相待;虽然人依然会遭受苦难,但人们可以拥抱彼此,一起流泪,共同疗愈;最重要的是,人们可以去爱,与被爱。有时候,改变的开始,也许只是因为你遇到了一本好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在第一次接触团体的心理治疗活动是在十年前参加的一次萨提亚家庭疗法,也是从那时候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书中对叔本华的描述,让我感到不舒服,我从没有读过叔本华的著作,本书对他的描写是我不愿意接触的那类人,但是读叔本华写的一些片段,又会深陷其中,对我来说那是一种厌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还没读完就立马推荐给朋友的书

                          真的是太精彩了!在我们的真实世界里,的确是存在着很多 “空心人”,这类人往往是非常优秀的,理性,冷静,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标,但他们的行为和思想被大脑严格的控制,缺了真实的自己 。菲利普作为这样一个极端的例子,成为本书的主角,朱利亚斯用团体让他体会关系,融入关系,享受关系,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本书不只在拯救空心人,还对生死有各种角度的深入思考,妙就妙在故事里的角色很多,但每个人又都有各自的特点,每个人都从各自的思考角度给出不同的见解。思维碰撞的火花四溅。同时还穿插着叔本华的思想,从不同的高度和维度描述总结。朱利亚斯无数精彩的提问和引导穿插其中,忍不住让人拍案叫绝。团体治疗真的太有魅力了。朱利亚斯的深刻的洞察力和团体技术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这是一本可以反复琢磨的书,对于客户沟通提问的实践,太有帮助了。极度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又是意犹未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团队心理治疗方法论的小说版

                              ​ 《叔本华的治疗》是一本关于团体心理治疗的小说,是作者亚隆根据他从事的心理治疗案例创作完成的。书中通过设定菲利普这个 “当代叔本华” 的人物形象,来表达叔本华的哲学对后世心理学发展和心理治疗的深远影响。行文中,还穿插着介绍了叔本华的成长经历和他的哲学思想。​​ 之前看过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但是没太看懂。这次阅读这本书恰好可以看作是对上次阅读的解读,我对叔本华的哲学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叔本华是一个孤独的人,他对世界的认识总体上是悲观的,在他所处的年代,他不被人理解。​​ 叔本华对人性的理解也是悲观的,人性本质上是由其动物性本能决定的,并且人类社会的发展本质上是由人的动物性本能驱动的。所有的意义价值都是人为建构的。​​       ​这本书提到的团体心理治疗是我第一次看到,我一直以为心理治疗应该是很私密的,因此应该是一对一的。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原来还有一种是团体治疗,这种方法是把 “患者” 组织在一起,彼此分享每个人的心理问题,大家开诚布公,但对外界要严守秘密,并且不能团体成员私下交流个人问题,必须要拿出来团队交流讨论。一般由心理治疗师召集聚会,引导谈话,谈彼此的困惑,谈对这次谈话的感受…… 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最终都通过团队心理治疗解决了初始问题,只是原来的心理治疗师朱利亚斯因病去世,接替他的换成了菲利普和托尼。这个结尾似乎也预示着团体心理治疗将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团体议题经典小说

                                实在太精彩啦!团体治疗的冲突和处理,人生死亡与存在的议题。理性冷静的旁观者,厌世悲观。理性热烈的拥抱者,仁爱积极。死亡与生存的对峙,侵犯与原谅的救赎,被害与伤害的无意识,私密与坦诚的躲猫猫。渴望从事这样的工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次才发现标题是选填的😅本来以为作者想提倡叔本华的哲学,但仔细一看其实是类似于一种辩证关系。又对叔本华进行了肯定,又要去超越他的思想。也许活在这个社会的好处在于有五千年的历史可以供我们去学习参考,但同样也会让人陷入迷茫。思想返祖,蒙昧主义,认为人不应该发展是偏激的。历史虚无,认为人要和过去一刀两断也是偏激的。唯有折中,继承与超越才是未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性观念的重构

                                    今年我有一个主要议题,是要重构属于我自己的性观念。这本书真的提供了好特别的视角,你能看到东西方的性是如此不同,男女的性也是如此不同。同一件事发生在别人身上和发生在自己身上而产生的感觉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人在团体里会获得很多跟关系的思考,团体内部成员的关系,以及回到自身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团体也像一个小型社会,一个人性的实验场,当你被团体涵容接纳承托做出改变最终被认可,那可真是不容易的事情,也是超级棒的事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一次接触团体治疗,长了见识,前面部分有些生涩,后面很精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反感

                                        本来是可以打个四分 但结束部分一直大书特书犹太的苦难 着实令人反感 要借着这本著作作为犹太人的宣传手册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叔本华

                                          1. 没有完美的人,即便是先哲的人生也充满了争议,当然他们之所以是先哲的原因可能也是他们对人生有真诚的思考和表达 2. 关系的重要性,集体疗法,我们先停下来真诚的讨论下,可控的冲突和可塑的冲突 3. 直面死亡、性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