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24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心理咨询师,强推

    我是心理咨询师,也是积极心理学讲师,我觉得做我们这一行,只能是一个终生学习者。亚隆哥是我们这行从业者绕不过去,也不应该绕过去的高峰,大哥坦诚不吹牛的风格值得我们仔细研习。做心理工作一辈子,到头很可能怀疑自己到底帮了多少人,帮到了什么程度,就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好在我们汉传佛教里有个积阴德的概念(有些你对别人做的好事,如果没有得到回报甚至你自己完全都不知道对别人产生了好的影响,那么,这些福报就积累下来了),我早早就接纳认同了,所以可能好一点。不过书里的故事还是有很多从业启发,谢谢亚隆哥😉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论看后记的重要性

      当时选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是跟《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特别类似的故事性的书,后者我也读完,前者我也想读才开始的。后记,是作者写为啥写这一本书的缘故,为什么选叔本华呢?也是有原因的,先读后记对于这本书有了大体上框架的认识。其中涉及到的团体治疗,其中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团体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个体在人机关系中遇到的问题,久而久之总会在当下的团体中重现。也涉及到死亡 ,面对死亡是人会怎么选择?还是很有意思的一本书,推荐阅读。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活要奔跑,思想得飞跃

        哲学是思想的翅膀,而抛开性本能与他人主动建立联系,是我们有别于 “两足动物” 的重要区别,也是立足根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迷上了心理大师欧文亚隆

          我学心理学知识,大部分都源于得到老师专栏课程。对心理学领域的知识,有了模糊通识的了解。幸亏有得到平台提供心理学知识学习,要是自己自学或者从其他渠道学习,很可能会走入误区陷入骗局。有了基本通识与偏好打底,现在可以去拜读心理大师作品。欧文亚隆的风格,我就很喜欢。文字通俗易懂,故事讲的非常好,也喜欢他的价值观,所持的心理治疗理念。这是读他的第二本书:《叔本华的治疗》。这本书我强烈推荐阅读的理由如下:1、能够真实表达感受会有多难。人会有太多心理防御机制,本书关于团体治疗一次次的成员相聚面谈的呈现,就呈现了这一块。会很有趣很有启发,值得去读。2、何为关系的视角?关系会有什么样的好处,为什么要活在关系里? 本书团体治疗过程中,会一直围绕你听完成员的话,有何感受?你目前与成员的关系怎样,又希望怎样。你来到团体治疗要解决的问题,一直会去培养训练用真实的感受与关系视角再去看思考曾经要解决的问题。3、关于叔本华的哲学,关于悲观主义。我们这个时代,悲观主义很容易习得,如何去看待悲观主义?这本书主题之一就是围绕叔本华这个人的哲学思想去讨论。我观察到,互联网很多观点呈现的价值观,都有受到叔本华哲学观的影响。这本小说,就是呈现了怎么治疗好叔本华这个聪明哲学却又是很严重心理病人的过程。他一生都很孤独,没有伴侣没有朋友。悲观主义的问题,会很容易导致陷入孤独状态。这本书就有关于如何对抗悲观主义,习得乐观的答案。4、关于死亡。这本书涉及到面对死亡的话题,值得阅读了解。摘录金句:我们要活出一种让自己愿意无限次重复的生命。当大多数人在生命的尽头回首往事时,才发现自己为了一些无谓的盼望而虚度了此生。他们会惊讶地发觉,那些被忽视的、不曾被好好享受便匆匆溜走的时光,恰恰就是他们的一生。值得注意和一提的是,人类除了具体的生活之外,还过着另一种抽象的生活…… 在这个冷静思考的层面,原本使之着迷并感动至深的东西,都变得冷酷、平淡、疏离:在这里,每个人都只是生活的旁观者和观察者。5、关于团体治疗。本书作者就是团体治疗的开创者,在这方面是大师。我阅读这本书,头一次感受团体治疗为何物。在此书团体治疗过程中,我看到每一个个体都是那般独特、具体、有魅力。我又对关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关系,活在关系里,有了更深更好的理解。书中团体治疗过程中,让我看见有效的沟通是怎样的,表达此刻真实内心的感受有多么重要。我们常常太会逃避真实的障碍问题,而陷入问题解决不了的痛苦中。关于团体治疗与咨询师摘录金句:团体的意义就在于,我们要以人的最基本形式进行交往,一旦进入这里,你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人,不管你有什么身份、学位、金钱和有没有宝马敞篷车。我只说过一条关于会谈之外的关系的基本原则,那就是没有秘密,如果在会谈之外有任何接触,相关成员必须在团体中说明。这些秘密如果不公开,往往会扰乱团体的运作,同时也破坏你本人的治疗。这是我关于团体外接触的唯一规定。成员们绝不能因为自我表露而受到惩罚。相反,必须始终支持和加强他们的冒险精神。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唯一的约定就是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探索自己与团体里每一个人的关系。建立团体以外的关系的危险就在于,它会危害到治疗过程和效果。为什么呢?因为处于亲密关系中的人往往更重视这种关系从而忽视了治疗。团体毕竟不是人生。它不过是一场人生的彩排。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把在团体里学到的东西转化到现实世界的生活中去。治疗工作包括两个阶段:首先是情感上的互动,其次是理解这种互动。在早期的培训中,治疗师们被教导要关注患者对生活困境的责任。所有治疗师的自我表露都有着双重意义:一是为自己有所收获,二是为成员们立个榜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用故事引导的团体治疗教科书

            断断续续读完了这本书,非常过瘾。内容是最注重关系的团体治疗,却用一生中最缺乏关系的叔本华来命名,这是作者想说明用团体来治疗最难治疗的人的一种形式。故事很吸引人我也从中学到很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成长不是为自己筑起高墙,而是有勇气破壳而出,在真实的人际碰撞与当下的全心投入中,让生命的根系向内扎得更深、更稳。1. 我们可以选择自由,也就选择了孤独;也可以选择拥抱,从而选择了某些限制。真正的拯救,在于真实、开放的人际联结中,在爱与奉献中创造意义。想自由,就得忍受孤单;想有伴儿,就得互相迁就。真正的快乐,是和真心的人互相取暖。就像选择手机套餐。自由套餐,流量无限(自由),但信号时好时坏(孤独)。伴侣套餐,流量有限(需要迁就),但信号稳定,有免费通话时长(陪伴和温暖)。2. 我们要活出一种让自己愿意无限次重复的生命,在真实、开放的人际联结与创造中,悟到生命的意义。日子要过得精彩点,精彩到让人觉得如果能一直这样过下去,那该多好!就像看一部电视剧。烂剧,边看边玩手机,只想快进,绝不想看第二遍。好剧,沉浸其中,一集结束就期待下一集,看完大结局还意犹未尽,甚至愿意从头再看一遍。生活就应该努力活成这部好剧。3. 生命只是一个个不停消逝的当下。最大的智慧,是把享受当下作为生命的最高目标,因为这才是唯一真实的。别总想着过去和未来,眼前这一刻才是最实在的。好好过好眼前的每一分钟,比啥都强。等一个重要的快递,一整天坐立不安,不停地看物流信息,反而把当天该做的工作、该读的书都耽误了。这就是让对未来的焦虑毁掉了现在。相反,如果专注地把手头的工作做完,安心看会儿书,快递反而会在你不经意间就到了。4. 建立在内在价值基础上的自我价值感会使人产生自主性,这才是别人无法夺走的;而名声永远不受我们控制。一朵野花开花的乐趣,在于它自身,而非为了别人。自己觉得自己行,才是真的行。别太在意别人的眼光,自己的价值自己说了算!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张照片,如果只依赖点赞数来决定自己开不开心,那情绪就会像过山车。今天点赞多就自信爆棚,明天点赞少就自我怀疑。这就是价值感由别人决定。反之,如果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这张照片,觉得它记录了美好的瞬间,那么无论点赞多少,都能保持愉快。这就是价值感由自己决定。总之,生命抛给我们的终极问题,并非如何避免孤独与痛苦,而是如何与之共处。真正的答案,是勇敢地拥抱真实的关系,并深情地投入每一个当下,从而将有限的生命活成自己的热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心理咨询师在治疗时该多大程度剖析自己

                这是我第二本阅读欧文・亚隆的作品,或许先读他的自传《成为我自己:欧文・亚隆回忆录》在来读这本书,能更好理解亚隆关于团队心理治疗的工作内容和意义。此书也是我第一次较为完整了解叔本华的关于解析人性的观点,没有更多晦涩的理解,在书中故事的植入也觉得恰到好处。原来团体治疗能带来这么对坦诚相待的好处。人最难的是面对自己,与自己和解取决于多大程度对自己坦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拿起来放不下的一本书,很有吸引力的一本书,拿起来就放不下,感觉整个人都进入了书里情节中,直到看完这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朱医生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依然选择继续帮助别人。他用自己的专业、耐心和深情,推动菲利浦完成了人生的转变,也帮助了团体中的其他人。菲利浦原以为意义来自哲学的思考,来自思想的纯粹,后来才发现,真正的意义是在他敢于卸下防备,向他人袒露自己真实感受的那一刻开始出现的。潘蜜在重逢旧爱、面对伤痛时,选择了勇敢说出 “我曾经爱你”,那既是她给菲利浦的礼物,也是她自己放下过去、继续生活的起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叔本华、尼采、我-你

                      2019 年读繁体字版,2024 年读电子书,从一个有苦恼的好学生视角,变为一个有好奇、在练习的视角,感受、情绪、思考自然是不同的,那个时候更共情于尼采,现在更理解叔本华,更大的收获是:在我 - 你的关系中,有沉浸、好奇、真诚,也期待更多的邂逅… 更多的觉察… 启发… 人人皆佛、菩萨慈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叔本华的治疗

                        第一次接触团体治疗是《接纳力》那本书里,一个团体是一个社会缩影,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在团体里浮现,这时就是解决问题的时候到了。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居然就是问题本身。关于原谅,到底是事件不可原谅,还是当事人不愿意原谅。我发现,通过书中情节一点点展开,事件只要发生在他人身上,原谅的时候容易很多。终究,是当事人只要放下执念,就可以原谅了。最后关于警察那段,我真的很震撼,原来,在医生不能拯救患者的时候,竟也会有这么深的自责感,甚至淹没了自我。跳出来以后,每个人都有能力过得舒心。用叔本华的话来说就是,人生本就是在克服各种困难中前行的。>> 值得注意和一提的是,人类除了具体的生活之外,还过着另一种抽象的生活……>> 苦难往往使生活中的小烦恼变得琐碎且不易被察觉;反之,如果没有经历苦难,即使再小的烦恼也会折磨得我们寝食难安。>> 确保他人心情愉快的最佳办法,莫过于向他透露你最近遇到的麻烦,或在他面前暴露自己的一些弱点。>> 始终牢记这个事实:一个人一生中只能获得极少的值得拥有的东西……>> 事实上,叔本华指出,‘拥有’还具有一个逆向性,那就是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往往会反过来拥有我们。”>> 所以康德的发现是,我们体验的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而是我们自己对世界的个性化处理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融合心理学,哲学,死亡话题的一本有意思的书。第一次了解到叔本华的一生,以及他的一些思想和言论,与故事穿插交织,很特别。也引起我想继续了解点哲学思想。心理学的团体治疗,参与的人可以看到其他成员身上的优点和问题,通过分享能碰撞出不同角度的感受和思考。但需要深入讨论,还会涉及隐私。在国内估计不太可行。治疗师得知自己身患绝症,生命进入倒计时,如何有意义地渡过最后这段时光。也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活过、爱过、放下

                            本书阅读过程中,一直在体会人生三大事 “活过、爱过和放下”。具体感悟如下:1. 菲利普一直在从叔本华哲学思想中,找活着着的意义,爱过的女人和放不下的忧郁,以为叔本华给自己安心了。但是直到朱利亚斯引导进入心理治疗团队,通过团队的互动,自己才真正解决了内心的孤独,学会了与他人联接。2. 最后 “我叫警察了” 的这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是 15 岁时在面临死亡威胁时的机智自救,一个是 70 多岁时在机场面临绑架威胁时的下意识举动。人的生命是有结构的,即身心灵。人的生命是有意义的,我们要对自己的生活理解,要负责,还要追求快乐。人的生命是要重点的,就是追求灵这种精神的东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复盘《叔本华的治疗》

                              在听书中听到了这本书,觉得对于当下的自己有些帮助,于是在电子书里找到了读一读(其实大部分是听书),有些人生问题需要不断地被澄清、打磨,最终将会成为让自己人生自由的工具,这本书的阅读感受,就像是让自己的工具箱里又多了件称手的工具。1. 终局思维:做事也好,做人也罢,以终为始,就好似带上了一份地图🗺,去爬山徒步一样,不容易迷路,或者说即使迷路了,也更容易找回对的路;2. 理论实践相结合:无论是多么好的理论,如果不去现场发挥作用,那么对于具体问题的解决也是意义不大的。内心的孤独,无法只依靠看书学习解决,与人的互动、观察,特别是深度互动,将是将理论落地的关键;3. 放下过去的伤害,并非是扭曲过去的错误,成为正确的东西,而是不让过去的伤害,持续地控制自己的当下,甚至未来的机会。敢于袒露柔弱的确不易,但却又非常重要,特别是与亲密关系之间,将是互相建立深度链接的重要途径,也让自己从孤独和防御中走出来成为可能。~~~~~~~~『每天一本书』2025.9.24《叔本华的治疗》| 李松蔚解读 1. 面对死亡、孤独和无意义,人只有在直视这些终极问题时,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意义感的缺失会让人陷入逃避和倦怠,而活出真实自我,才可能坦然接受生命的终结。2. 仅靠哲学或思想的自洽无法解决内心的孤独,真正的成长需要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完成。通过在团体中互动,个体才能照见自己习惯的模式,并学会用更成熟的方式去连接他人。3. 放下过往的伤害,并不是纵容错误,而是不给痛苦继续控制生活的机会。只有敢于袒露脆弱、重新连接情感,一个人才会从孤立和防御中走出来,重新获得被爱和爱的可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读得昏昏欲睡的团体心理治疗

                                哲学家叔本华认为,人是一种以欲望为动力的两足动物。欲望无法满足时就会痛苦,满足了就无聊。人生就如同痛苦与无聊之间的钟摆。不知道心理学家欧文・亚隆为何对这一抱持悲观主义人生观的哲学家是如此推崇 (或许心理学的自我疗愈,需要以生命的唯意志主义作为抑郁症有效的对抗方式),但就小说构建的故事而言,完全不需要太多哲学层面的表述。如果没有过团体心理咨询的经历,读来似乎缺少代入感。在全书前 20%的前半部分,就难以继续读下去。勉强读完全部内容,也并未有阅读快感。除了每一章以叔本华的金句作为开头之外,在情节上并没有太多动容之处。对于心理学兴趣之外的读者,如果想将其作为小说,来进行自我疗愈,不建议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心理改变人生

                                  这是世界上首部精确描写团体心理治疗的小说,更是一本关于人性和存在的书。无论是叔本华的生平,还是团体治疗过程及组员的个人故事,都为我们展现了人的遭遇、挣扎、抗争,直到他做出选择。死亡和孤独贯穿全书,但最精彩的是这一黑暗背景所衬托出的一个个充满了生命力的人。本书的深意正是存在主义所强调的,如何在多变的生存境遇下创造生命的意义。我们终将明白:虽然人依然会感到孤独,但人们的心不是一座座孤岛;虽然人依然在一步步走向死亡,但人们可以在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热爱生活、真诚相待;虽然人依然会遭受苦难,但人们可以拥抱彼此,一起流泪,共同疗愈;最重要的是,人们可以去爱,与被爱。有时候,改变的开始,也许只是因为你遇到了一本好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在第一次接触团体的心理治疗活动是在十年前参加的一次萨提亚家庭疗法,也是从那时候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书中对叔本华的描述,让我感到不舒服,我从没有读过叔本华的著作,本书对他的描写是我不愿意接触的那类人,但是读叔本华写的一些片段,又会深陷其中,对我来说那是一种厌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还没读完就立马推荐给朋友的书

                                      真的是太精彩了!在我们的真实世界里,的确是存在着很多 “空心人”,这类人往往是非常优秀的,理性,冷静,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标,但他们的行为和思想被大脑严格的控制,缺了真实的自己 。菲利普作为这样一个极端的例子,成为本书的主角,朱利亚斯用团体让他体会关系,融入关系,享受关系,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本书不只在拯救空心人,还对生死有各种角度的深入思考,妙就妙在故事里的角色很多,但每个人又都有各自的特点,每个人都从各自的思考角度给出不同的见解。思维碰撞的火花四溅。同时还穿插着叔本华的思想,从不同的高度和维度描述总结。朱利亚斯无数精彩的提问和引导穿插其中,忍不住让人拍案叫绝。团体治疗真的太有魅力了。朱利亚斯的深刻的洞察力和团体技术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这是一本可以反复琢磨的书,对于客户沟通提问的实践,太有帮助了。极度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又是意犹未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团队心理治疗方法论的小说版

                                          ​ 《叔本华的治疗》是一本关于团体心理治疗的小说,是作者亚隆根据他从事的心理治疗案例创作完成的。书中通过设定菲利普这个 “当代叔本华” 的人物形象,来表达叔本华的哲学对后世心理学发展和心理治疗的深远影响。行文中,还穿插着介绍了叔本华的成长经历和他的哲学思想。​​ 之前看过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但是没太看懂。这次阅读这本书恰好可以看作是对上次阅读的解读,我对叔本华的哲学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叔本华是一个孤独的人,他对世界的认识总体上是悲观的,在他所处的年代,他不被人理解。​​ 叔本华对人性的理解也是悲观的,人性本质上是由其动物性本能决定的,并且人类社会的发展本质上是由人的动物性本能驱动的。所有的意义价值都是人为建构的。​​       ​这本书提到的团体心理治疗是我第一次看到,我一直以为心理治疗应该是很私密的,因此应该是一对一的。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原来还有一种是团体治疗,这种方法是把 “患者” 组织在一起,彼此分享每个人的心理问题,大家开诚布公,但对外界要严守秘密,并且不能团体成员私下交流个人问题,必须要拿出来团队交流讨论。一般由心理治疗师召集聚会,引导谈话,谈彼此的困惑,谈对这次谈话的感受…… 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最终都通过团队心理治疗解决了初始问题,只是原来的心理治疗师朱利亚斯因病去世,接替他的换成了菲利普和托尼。这个结尾似乎也预示着团体心理治疗将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1
                                            1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