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欧文·亚隆自传式小说集,记录他自己和病人面对人生最深刻挑战的经过,探索精神治疗的奥秘及核心。

内容简介

亚隆博士在本书中再度扮演大无畏心灵探险者的角色,引导病人──和他自己迈向生命的转变。以六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真实与虚构交错,记录他自己和病人面对人生最深刻挑战的经过,探索精神治疗的奥秘及核心。

他的生花妙笔和敏锐的观察,让我们得以窥见治疗师的理智和心灵,也让我们看到难以忘怀的人物:“死亡顾问”葆拉、因偷听而使治疗意外好转的梅娜、令亚隆渴望投入怀抱求她抚慰的梅格诺莉亚、充满义愤且冷冰冰的艾琳,逼使亚隆也不得不面对自己的人生,并且学到难忘的一课。还有他的妈妈──颐指气使、脾气火爆,她的爱与非难几乎使儿子窒息的妈妈,她在他的梦中漫游,蹂躏他的思绪……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自述
  • 第一章 妈妈及生命的意义
  • 第二章 与葆拉共舞
  • 第三章 模范的折磨
  • 第四章 治疗忧伤的七课
  • 第一课:头一个梦
  • 第二课:尸体之墙
  • 第三课:因伤痛而起的愤怒
  • 第四课:黑色污渍
  • 第五课:理智与背叛
  • 第六课:莫问丧钟为谁敲
  • 第七课:释怀
  • 第五章 双重曝光
  • 第六章 九命怪猫的诅咒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4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们该与谁和解

    抛开现代医学带给人们很多不可想象的改造 —— 比如代孕、试管婴儿,我们一直都无法改变的基本事实,就是我们在我们的母亲子宫中生长 —— 不论是什么样的方式脱离母体,从一颗受精卵,成长为血肉之躯,这是母亲的伟大之处,也是母亲的意义所在。这是难以分割更不可能改变的事实,不论你多么不喜欢你的母亲,但,在你的生命从被动地被孕育之刻开始,就已经改变不了这一切。即便你可以切断所有的关系,但是这赋予你生命的事实,是无论如何都逃脱不掉的。 
    生命的意义,是否只是肉体的孕育?


    中国人关系学中最复杂的,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婆媳关系,第二位,我想就是与母亲相处的关系。
    这也许是个伪命题,但是大多数人都会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与母亲形成各种各样的关系,亲如姐妹的,类似好朋友的,自然也就有前世冤家、敌人、仇人的尖锐对立。
    但不论怎样的相处模式,换一个角度,也就看出母亲对自己心理、精神层面的影响,这是大部分人人生的第一课,如何处理与 “妈妈” 的关系。
    更多的人习惯将自己成年后的某些陋习归因于幼时的成长经历,甚至将罪责直接推给了 “妈妈”,自己很多的不理性都是 “妈妈的错”。
    “妈妈” 或许有错,但即便有错,也是错在过去,成年或者接近成年的时候,如果还走不出 “妈妈” 的阴影,就怪不得 “妈妈”,而是自己的问题。
    我的童年也经历了很多自我挣扎的痛苦,也曾怀疑这一切的结果都是因为小时候母亲管理严厉造成的阴影。包括后续我在与很多朋友解析自己问题的时候,回溯幼时经历总会让别人以为我是在为自己找借口、推卸责任。后来慢慢发现,即便我无比坚定地感激母亲给我的一切,包括她的严厉、不公、苛刻等等,潜意识中,我多少会有些许的迁怒,甚至是责备。而当有一天,我发现,这只是自己绕不过那道弯,那道弯,也不是谁造成的,而是自己非要去走的。
    我们与 “妈妈们” 的对话,其实是希望得到 “妈妈们” 的认同,这不是 “妈妈们” 的问题,这就是自己的问题。
    这就像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看似谦卑地去请教问题,但事实是,我们大概率只是接受和你意见一致的答复,而反对你的,自然会被屏蔽,甚至会遭到你的攻讦。我们不是在请教,而是在寻找认同感。真正的请教,是希望对方否定自己,帮自己重塑。
    我们都习惯性地认为,我们的最主要问题是没有处理好与世界的关系,世界上不理解不懂自己的太多了。比如你的男朋友、女朋友,比如你的领导、你的下属,比如你的家人,而扎根最深的,就是自己的 “妈妈”。“妈妈” 永远看不到我的优点,“妈妈” 永远都是落伍的,“妈妈” 永远不懂我。于是,我们想通过对话,重塑 “妈妈”。可是,就算你重塑了 “妈妈”,你又有什么样的成长和进步?
    “妈妈” 已经不只是妈妈,“妈妈” 是我们精神之外一切的 “敌人”。
    我们的每个人内心世界中,只有我,还有敌人。
    中国有句话,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很多时候,养了儿也一样不知父母恩。因为我们大概率会沿袭那种亲子之间的对抗。于是,我们也都会成为 “妈妈”。
    “妈妈” 给了你生命,也给了你一个参照的 “敌人”。这也许就是 “妈妈” 的意义。
    你生命的意义呢?就是不断的去把你认为的敌人都变成自己人,因为,那些敌人都是你内心的魔鬼幻化出来的假象。那个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
    生命的意义,就是不断和自己对话,看到真的自己,让自己和这个世界合二为一。
    感谢自己的 “妈妈” 们,如果可以,不要让自己成为 “妈妈”。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好读的心理治疗故事什锦拼盘

      1、欧文在自己的回忆录《成为我自己》里说,《治疗悲伤的七堂课》是他所写过的最棒的教学故事,而他最欣赏的故事是《九命怪猫的诅咒》,这些都收录在了《妈妈及生命的意义》这本教学故事集中。所有,有什么理由不去看看呢?2、第一篇《妈妈及生命的意义》,从那个反复被作者提及的梦魇开始。他的粗鲁的、强势的、狡黠的、刻薄的、固执的、不可理喻的母亲,他想从心中洗涤除尽的母亲。但在她入土十年之后,他却还会在梦里呼喊着 "妈妈?我表现得怎么样?" 好父母的天职是让羽翼已丰的孩子顺利离家,而他的母亲却在死后十年依然撕扯着他。他不喜欢母亲总是闯进自己的生活,他恨她悄悄溜进自己心中的缝隙,恨自己无法把她连根拔起。他自己恨在生命之终,却不得不问:"我表现得怎么样?妈妈?"《妈妈及生命的意义》这一篇奠定了整本合集的基调。欧文那种渴望母亲的爱的同时又想拯救母亲的矛盾心态,影响了他对很多患者的反应和处置方式。3、在《与葆拉共舞》中,他重逢了 "母亲",也重复了宿命般的遗憾。欧文跟母亲之间缺乏心灵交流和直接沟通,直到母亲去世。在葆拉这里,他找到了他期待的跟母亲交流的感觉,他甚至非常嫉妒葆拉的儿子能有这样一位母亲能跟他谈论深刻的话题。但是,在欧文与葆拉的关系中,仍然重演了他跟母亲之间的隔阂。当葆拉不再是团组中完美的精神领袖,欧文无法做到跟她坦诚相见、也无法找到一个恰当的定位和方式帮助葆拉。最后,欧文想要重建跟葆拉的友谊却未及时采取行动,随着葆拉的去世再次留下了遗憾。一如他与母亲之间的遗憾。4、而在《模范的折磨》中,他想拯救却误伤了 "母亲"—— 那时他的母亲刚去世 3 个月。在病人团体中,梅格洛丽亚无私奉献的美德与她日益严重的困境和症状同样的明显。欧文发现了她 "光是帮助别人,却不让别人因为帮助她而得到帮助",邀请她说说大家可以帮她的事情,建议她把计划目标设定成 "学会诉苦或者需要被人聆听的经验"。当梅格洛丽亚说出了想当老师的梦想而无法实现的难过、也对不幸的命运表达了牢骚,她从开始的感动变得难过、无助。但作为医生的欧文很自信,他断定 "若她能够开口求助,她的症状就会消失,这些症状正是她拐弯抹角求救的象征。只要找到合适的钥匙,可以开启任何人的痛苦之门。" 于是,他使出了温柔一刀,毫不留情地剥下了她的防御。但为什么没有丝毫的成就感和快乐?欧文反思了自己的失误:"我打破了心理治疗的基本规则:不要剥除病人的自我防卫,除非你有更好的可以取代。" 在梅格洛丽亚所处的这个阶段,在症状的日趋严重和经济拮据、随时可能中止医疗的情况下,这样的心理干预已经徒劳,只会剥除病人的防卫,让人更加痛苦。5、这才到了《治疗悲伤的七堂课》,主题也逐渐从 "妈妈" 过渡到了 "生命的意义"。这是一个陪伴治疗丧偶的外科医生艾琳长达四年的故事。虽然欧文研究和支持过丧偶群体,有重要的经验和心得,但是没有一个像艾琳这样从生命早期开始就接连遭逢太多失亲(兄长、丈夫、父亲、母亲、教子)的痛苦,特别是经历了身为医师清楚地了解和看着至爱的丈夫被脑瘤一点点吞噬。从预见丈夫的去世到最终释怀,4 年的治疗和陪伴被作者浓缩成了一个教学故事,而故事里的老师就是患者艾琳。艾琳的愤怒和悲伤,让欧文学会了如何包容、面对、聆听、信任和处理。 "以患者为师",这是他的理念。6、很好的故事,但我更喜欢藏着秘密的《双重曝光》。这是一个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的移情(来访者将生活经历中的某些情感投射到咨询师的过程)与反移情(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面对来访者产生的感受和情绪)的觉察和互动的故事。呈现出来访者和咨询师经常都会受到原生家庭中跟父母的关系的影响,投射到现实关系包括咨访关系当中。治疗师由欧文变成了虚构的赖许,背后依然有 "母亲" 的影子。赖许为什么唯独对梅娜如此不尊重?因为他觉得自己的付出被忽视了,而这种价值感缺失的感受又源自他跟母亲的关系 —— 他感受不到母亲的肯定和回报,却因母亲感到难为情,面对母亲有着非常矛盾的感觉,一方面觉得他应该爱母亲,一方面认为如果是陌生人,他痛恨母亲的一切。不剧透情节了,我觉得这个故事改编成电影也会很好看。7、《双重曝光》是基于现实的虚构,而最后一篇《九命怪猫的诅咒》就是完全的超现实了。一只拼最后一命复仇的九命怪猫,它诅咒仇人世世代代,永远跟任何男人都不能同处两次。家族的一代代女性每个月都会发情,但她们所取悦的男人都会离开、永不回头。为此,怪猫最后这复仇的一生,就是整天 "等待梦的召唤",在梦魇中驱赶男人。"你没有活在第九命。等待是生命吗?你的诅咒并不是永恒的复仇,你是用这个诅咒来避免到达你最后一生的终点。最怕死亡的人正是最不能好好发挥生命的人。用尽生命,让死亡只得到糟粕,只剩下光辉燃尽的躯壳。" 真相戳破,道理讲通,怪猫走了,诅咒解除。—— 毕竟怪猫是跟海德格尔的猫相处过的,有见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死亡才是这本书的主题

        最后一篇写猫的那一篇。核心是最后和猫的对话。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6条书评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