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3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最后一段路

    近期韩国医生的罢工潮,也反映西方制度设计的冰冷的一面。我 35 年前到国外,去洗牙时,惊讶牙医的高收入,因为我出国前在医药系统,很多医生朋友,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国内医生无论是牙医还是其他专业的收入远低于国外的医生,我当时就问国外为何不多培养一些医生?降低成本和等待预约时间,聊起来才明白,一方面是医生协会的行业保护,有高门槛护城河,另一方面整个西方社会除了为选票才会照顾病弱,本质是 “社达 “系统,从国家的角度,对癌症晚期等绝症病人,需要的是减轻苦痛,而不是治愈,本书作者是专业的安宁疗护专家,也就是临终关怀专家,本书是 40 年陪伴死亡的手记,现代社会除了突然事故和心血管突然去世,余下的大部分就是癌症等绝症,如果我们没有学习如何应对,将是一段痛苦,无助慌乱和费用昂贵的不堪,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上天安排给我们告别时刻,无论是 1 个月还是半年都应该好好利用,随着死亡的临近,调整希望,从逃避死亡到拥抱每一个日子。放下为未来做计划、为未来担心的顾虑,专心享受当下。感谢,道歉和原谅,嘱托和告别,优雅和安详的离去,需要学习和演练。在中国老子看来,一个完整的生命是闭环的,什么是闭环的呢?老子说的叫周,就是周而复始。就是走一整圈之后,又回复到原点,这叫周而复始。老子理想的人格是你从一个婴儿活成了老翁,变成老翁的过程就是又一次变成婴儿的过程,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子,孔子说 七十而从心所欲,「死属于生命,如同生也属于生命 」。

      4
      10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走了请不要悲伤我努力的活过没有遗憾生命如此短暂请在这一次努力绽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了解了生命的最后阶段才能更好的享受每个当下

        这本书里讲的所有的临终故事一开始读的时候我是有一点点的恐惧感的,谁都惧怕死亡,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还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在这个世界上存在感不强没有获得期望的认同感的时候,但是读到一半以后我就释然了,觉得直面死亡或者说认识死亡是有助于我更好的过好每一个当下的,我可以更少的在乎他人的看法和对我的期待,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我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上,我认为在我临终之时我绝对不会因为我满足了某个人对我的所有期许而觉得此生没有虚度,我只会因为我把我活成了我而觉得我这一生过的有意义,读完本书我会更专注于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内心选择,对于世俗的态度和他人的期许靠边站吧,假如你总是摇摆在他人的目光和自己追求选择的两难选择中的话,推荐你读一读这本书,也许对你有帮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安宁疗护

          敬佑生命、叩问生命、关爱生命,赋予生命以新的意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死属于生命,就如生也属于生命”

            我很小的时候就思考过 “死亡”,不知道这算不算 “早熟” 的另一种标志。小时候知识少幻想多,对死亡既恐惧又好奇,恐惧死亡本身而好奇死后的世界,还会幻想死后也许就是 “梦一场”。长大后知道很可能并没有死后的世界,一个人将会在世界上彻底消失,确实很恐怖。但随着阅历的丰富,我对死亡又有了新的认识。我很赞同本书作者的观点 ——“死属于生命,就如生也属于生命”。每个人的终点都是死亡,这很公平,而生的每一天如何度过,决定了我们抵达终点时的心情。“死亡” 虽然不是一个积极的词汇,却可以触发我们积极地思考 “如何生”,与其焦虑死亡,不如享受每一个可以呼吸的当下。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清明节假期的早晨终于读完了《好好告别》这本书,是一种不舍的感觉。凌晨五点的街头一个奔跑而又泪流满面的人,不用讶异,那只是一次又一次因为感动而泪目。在每一个生活场景中,无论我们聚焦的是目标,计划,亦或是追逐的过程,该是直面未来有限性的时候了,尽头虽远,却清晰可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安慰之书

                刚刚经历了丧亲之痛,看这本书才特别的安慰。有些情节一样,有些反应相似,通过医生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言外之意,再回顾这一段历程,我更多的是释放无处宣泄的痛苦,收获被抚慰的平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以终为始

                  面对死亡这个终极目标,请认真思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书

                    能消解一部分即将失去亲人的恐惧和悲伤。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我是个一直恐惧害怕面对离别死亡的人,看了一些书,慢慢的能接纳和面对生命的离别,安宁养护,在生命最后的旅程,满是温情尊重的对待,让我对生命有了另一份解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必忌讳,与所爱之人敞开心扉谈论死亡吧

                        在中国死亡一直是一个忌讳的话题,谈论死亡好像会召唤死亡的到来似的。然而每个人都逃不过变老逐渐衰弱病痛缠身的阶段。那么为什么不在自己还健康时了解一下这个过程呢?有时对于死亡的恐惧超过了死亡本身对于我们自己以及我们所爱之人的伤害。因此我推荐每一个热爱生命的人打开这本书了解一下在人生最后阶段可能面对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之道。在阅读过程中我多次落泪,不自觉的想起自己已逝的所爱之人,惋惜自己不曾真正了解他们的所需,珍惜曾经一起度过的时光,作出对于他们最好的决定。希望你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避免我曾经历的这些痛苦,将死亡作为一个人生必经阶段来很好的经历和体验,不留遗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死属于生命

                          死属于生命,虽然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说,却感觉像是给 “死” 正了名!这是凯瑟琳・曼尼克斯所著的《好好告别》里的一句话,“死属于生命,就如生也属于生命。” 曾经面临这样的时刻,我总是尽可能的选择回避和麻痹自己,我甚至不敢用 “死亡” 这个词语,更多的是用 “离开”“走了”。当我读到上面这段话时,我试着正视自己,为什么我敢说 “出生”,却不敢说 “死亡”,为什么生命的诞生往往伴随着喜悦,而死亡却是悲伤的。如果生和死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不是我们对死亡有着太多的误解。生命的轮回就像花开花落,落叶归根,就像鲸落万物生,就像日出又日落…… 这就是在大自然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也许我怕的是永别,但当我们和这个世界告别时,当死亡那一刻降临时,谁知道会不会是另一种重逢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了解死亡,欣赏活着

                            生死是每个人一定面对的人生课题,好多人对死亡避而不谈,觉得忌讳。"未知生,焉知死。" 这也是一种源于未知的自卑和恐惧。如何在临终的时候好好告别?如何做到与世界告别时的安详宁静没有痛苦?书中的姑息疗法和认知行为能力疗法,提供了临终阶段可以尝试的途径,值得每个人有所了解。了解死亡,才能了解和把握活着的时候自己真正重要的东西,才能好好欣赏活着。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