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3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潜力量:GROW模型》

    内在的信念、热情和专注是真正惊人的力量,你释放自己和他人这种内在力量的能力不仅可以改变你和你在帮助的人,也会改变世界。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读的一本书

      应邀投稿,与其说是《潜力量》的完整读书笔记,不如说是复合技能的读书笔记。我把《副业赚钱之道》也融合进去吧,对了还有脱不花的《沟通训练营》也融合了进去。《潜力量》主要讲的是如何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如何让自己表现的更好。因此,好的表现体现体现出来的公式就是:表现 = 能力 - 干扰为什么要减去干扰了,因为太多的时候不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做,而是我们有太多来自外部与内部的干扰影响了我们的表现。如何排除干扰,坚定信念,点燃热情,专注目标。排除干扰最重要的就是排除自己内心负面情绪,只有 “有内向外” 的坚定信念才能点燃热情,专注目标,不受干扰。这也呼应了润总的那句话,所谓忘了初心,皆是毁于贪心。我改成,所谓忘了初心,皆是毁于我执。信念,是指我们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热情,是指我们的能量,激情,干劲和担当。专注,是指我们关注的方面和关注的方式。排除了干扰,激发了 “由内向外” 的能量之后,就该谈谈落实了,花姐说的。这就引出了 GROW 模型。目标(Goal):我们想做的事(目标感 = 方案力)现状 (Reality): 我们所面对的状况(或我们认为的状况)(开放性 = 扩大共识 + 消除盲区)(此处需要深刻挖掘目前自己的状态,头脑风暴也好,思想沙漏也行。)方案(Options): 我们如何从现状到目标(建设性 = 可行性的最小化行动 + 可持续行的行动阶梯 + 每个节点的即时反馈)(此处需要我们明确指标与目标的关系。指标是坐标,目标是终点,指标的层层递进叠加起目标的高峰,而不是指标的堆叠导致目标丧失。)(吴伯凡与润总都是过,我们瞄准的是目标,而不是坐标。)行动(Way forward):我们想采取的行动(辅导 = 植入目标 + 发现盲区 + 实战演习)(行动开始也是实战演习的落实,记得要小步试错,快速迭代。)完美的行动表现 = 目标现状方案行动定目标要有方案力,如何体现方案力,就需要用 SMART 模型来定位目标感,指向方案力。SMART 模型我最近学了两个版本,个人感觉《副业赚钱之道》的更贴近目标感。SMART 模型(《潜力量》版本):具体(Specific), 有意义(Meaningful), 可操作(Actionable), 实际(Realistic), 有时限(Time-phused)。SMART 模型(《副业赚钱之道》版本):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目标必须是可衡量的(Measurable); 目标必须是可实现的,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Attainable);与其他目标有一定的相关性(Relevant); 目标必须有明确的时间期限(Time-bound)。结合花姐的沟通训练营我体会到《副业赚钱之道》这个版本更加符合开放性,目标感与建设性的要求。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选择一个版本去落实自己的目标。写到这里《潜力量》的核心主题基本讲完了,接下来交给《副业赚钱之道》继续写完终章。当一个完整的行动完成之后,这个闭环并不完整,还缺少了一个关键环节 —— 复盘。为什么要复盘?首先可以避免犯相同的错误,其次能够固化流程,然后效验前进方向,最后可以发现新知识和新思路。复盘的作用就是目标回顾,现状梳理,分析反思,寻找方向。加上复盘终于把提升表现的闭环缺口给不补上了。《潜力量》中还关于 GROW 模型顺序的思考,与突破型辅导和对话型辅导的沟通要领,这里留个悬念期待你们可以自己去发现,同时可以结合脱不花的沟通训练营给自己带来启发。《副业赚钱之道》中大部分讲到如何通过自己现有的资源扩散出更多的事业可能性与收入多元化。其中的方法论部分与这本《潜力量》有契合之处,所以我就拿来融合了。终于写完了,洋洋洒洒的写完了 1500 多字的读书笔记,希望看后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知识、信念、热情、专注是做成一个事的必备要素,通过想要达成的目标设立(具体的、可实现的、有意义的、有时间限制的),层层分解扒皮目前的现状,制定行动方案(通过自己的反思想出的行动方案),按照行动方案专注你实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个人内心都有想创造无限可能和假设自己是盖世英雄的幻想,这些想法有些只是想法,白日梦。如何做到,做到的前提是做,先行动起来。由内到外,或者由外到内,都要求先做起来。本书试图帮助自己和他人发现并激发潜能,即把潜能 “由内到外” 的发掘出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先从自己做起

            一本很有让人想实践的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何克服公开演讲的恐惧?

              说到演讲,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不少人站在公开的舞台上去讲话时或多或少都会紧张、恐惧。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是否真的不适合演讲,不能去演讲呢?在《潜力量》一书中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了答案,即便恐惧、紧张,我们也都可以演讲。那如何克服公开演讲的恐惧呢?作者借助 GROW 模型,剖析了自己的境况,并从中找到可行的行动方案。G:目标成为优秀教练,不再害怕当众讲话。R:现状被害怕干扰,容易出现各种评判的声音,害怕被别人评价讲不好。O:方案头脑风暴想各种路径,这个过程会从自己身上,到向外收集方案。W:行动专注于两方面,一个是保持一个站姿,站直时会让自己很自信,另一个是专注前排的一两个人的微笑,让自己感到舒服,且会觉得是在与一两友善的人交谈。经过反复练习后,让作者如愿达成自己的目标。从作者的案例中给到我们启示,如果我们想要克服自己公开演讲的恐惧,并不是说照搬作者的方法,而是对自我有清晰的认识很重要。清楚目标是什么,推动目标的过程,什么在干扰自己,面对干扰,可做些什么调节,能从中回到自己舒服的状态,助力目标的达成。以上方法不仅适用于克服演讲恐惧上,如果我们真的想克服自己的某些问题,不妨也试试书中的 GROW 模型,让自己看清当下处在哪里,未来又想去哪里,竟而找寻抵达的有效路径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书中提到了一个高效提升表现的模型:GROW 模型。先吐槽下翻译,把模型译作目标 - 现状 - 方案 - 行动,严重影响了对模型的理解。我会觉得方案到行动有区别吗,做方案不就是行动吗。英文原意 O options,译为选择。选择到行动就很容易理解了,我有 1.2.3 选择,但可以基于意愿、资源,选一个去行动。我看到这个模型感觉万分熟悉,因为我自己也提炼过一个工作中常用的问题解决模型。明确目标现状如何风险多大怎么遏制怎么改善像吧,前两个一模一样,风险是基于我工作的实际应用需求,最后也是要以行动结束。所以问题解决的方法是一通百通的,工具不是重点,思路才是。这个思路的底层逻辑就是找到现实和目标的差距通过行动去缩短它。只要基于此逻辑,能用的工具太多了。这本书最让我有感悟点并不是这个模型,而是本书一开始,作者为了引出这个模型讲的一个观点:表现 = 能力 - 干扰,减少或消除干扰可以大幅提升人们的表现。以公开演讲举个例子,个人的经验和对分享内容的理解、口齿清晰等都属于演讲者的能力。但是即使同等能力水平的演讲者在真的进行公开演讲时,有的紧张得说不出话,有的侃侃而谈。是因为前者知识水平不足吗?并不是。而是一个公开演讲的干扰项太多。外在的有灯光、设备、会场中窃窃私语的人、不知道来自哪里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内在的有害怕、对自己的评判(他们交头接耳是不是在说我讲得不行)…… 这个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减少干扰项。作者的做法是,他觉得保持自信的站姿是他能控制的点,还有就是不管会场中有多少人,一开始只关注前排一两个对我们释放善意的人。于是,别的他都不想,只确保在在站上台时,做到这两件事,随着对舞台掌控感增强,再慢慢由一两个人扩展到整场。总得来说还是一旦我们确定了某个目标,那就盯住我们能掌控的一两件事,专注去做,最终都会收获不错的结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思维模型的工具类书籍。教练型领导,核心内容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被教练者,理清自己的目标,现状和解决方式,通过提醒被教练者,消除其他干扰,从而提升表现。其中思维模型就是 GROW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GROW模型

                    细化学习 GROW 模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无论是否做教练,作为管理者的必读书单,满分推荐。

                      强烈推荐,围绕信念、热情、专注,结合 GROW 模型最大发挥自己、团队和他人的潜力,走向成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书是帮助我对 grow 模型运用有了更多的理解,很多的案例让我意识到这模型可以运用在很多地方。在这过程中再一次深刻了我对专注的重视,同时开始着力减少自己的干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提升能力必备神器

                          相见恨晚的一本书,在书柜里放一年有人推荐才拿起读,读起来后发现真是非常棒的一本书,特别是在咨询、管理中非常实用,同时也可以用于提升个人表现、家庭关系等不同场景。
                          作者提出的表现提升不在于知识的增加而是减少干扰。而表现的本质是信念、热情、专注三个主要要素构成。
                          与我们常用的由外向内的方法不同,作者提出了由内向外的方法,用 GROW 模型来展开突破性谈话,引导人们专注当下,逐一突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Grow模型创始人的经典作品

                            读完本书几点收获 1、如何取得成功?做事要有信念、热情、专注。2、Grow 对话流程的丰富案例 3、Grow 对话流程的常见问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获取进步的关键,不在于增加新知识;而在于消除干扰,专注地朝目标前进。很多人容易陷入的一种模式是:出现问题或不如意 ---> 向外寻求帮助 ---> 实验新的方法 ---> 方法的效果没有立竿见影 ---> 放弃 ---> 不如意 ---> 再次寻求帮助。这种模式常常会让我们陷入不断失败的循环之中,最大的原因就是:阻碍表现提升的往往不是不知道怎么做,而是做不到我们知道的。换句话说,问题不在于知识的 “获取”,而在于知识的 “运用”,相比于获取更多的知识,缩小我们 “知道” 和 “做到” 之间的差距对进步才有更大的影响,因此:“获取进步的关键,不在于增加新的知识;而在于消除干扰,专注地朝目标前进”。那么怎么消除干扰,专注地朝目标前进呢?作者给出了一套方法:GROW 模型:目标(Goal):我们想做的事,激发热情和信念现状(Reality):分析当前现状,做过哪些尝试,目标是否可行,遇到什么阻碍方案(Options):如何从现状到目标,别人会怎么做,你会给别人什么建议,你想怎么做行动(Way Forward):采取行动,现状做什么,接下来做什么,怎么投入精力和时间在规划目标和行动时,一定要注意的方法是 SMART 方法,满足 SMART 标准的目标 / 行动才是有效的目标 / 行动:S-M-A-R-T 这 5 个字母,代表 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衡量的),Attainable(可实现的),Relevant(相关的),和 Time-Based(有时间限制的)GROW 模型清晰后,剩下的就是行动,专注于马上可以采取的行动,来消除干扰,增强信念。信念的增强会带来更多的动力。这样,就会积聚正能量,形成了提升表现并改善结果的正向循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潜力量GROW

                                由内而外的激发潜力,专注 GROW 模型,激发信念热情,更好的排除干扰,释放潜力,激发潜力,创造高绩效。人们只会为自己的理由负责任,而不是别人的理由。最好的激励是让他人自我激励。最好的服务是帮助对方创建 “安全的环境” 让他能专注的创造更多可能性,敢于承担责任和行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方法实用能落地

                                  大家好,我是郑州 6 期的雷夏锋。我是一名学校文化设计师,帮助学校打造名校。我也是一名内容打磨师,在马徐骏老师团队打磨内容,也在咱们读书会帮同学打磨讲稿。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潜力量》。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即学即用,帮助自己提升表现。先分享一个我的经历,我是一个老司机,不要误解,是里程数长的那种老司机。这天啊我去旅游,晴空万里,路两边是美景如画。我呢正坐在副驾上,眼瞅着这司机过弯不减速,变道不打灯,过路口还不让行人。我是特别抓狂,一点看美景的心情都没有,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就想一把想抢过方向盘,可是又不能。所以我只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停的指挥,哎你减速减速减速,打灯打灯哎我的大姐哎打灯啊拐弯,看路看路看路,哎呦我去吓死我了。好吧我明说吧,司机是我媳妇儿,这是我俩的开车日常,多少年了都这样。这样的结果怎么样?先别看结果,先换个身份。我是司机,媳妇在旁边坐着,不停教我开车。啥感觉?哎哟,你行你来吧要不,坐车还不老实。对吧?这种情况在我家以前那是经常发生。你的表现不好,我教你啊,我提升你开车的表现,也为了咱们的安全嘛。直到我看到了这本书,我才发现,我不是在教对方,我就是那个一直唱 “only you” 的唐僧,一个实实在在的干扰源。这里有一个作者非常让我颠覆的观点。作者认为,通常人们觉得,表现 = 能力 + 知识。所以如果你表现不好,一定是知识没学够。你去看书、去学习,就一定能提升你的表现。在某种阶段来说,打基础没问题。但是,更多的时候,这不能提升我们的表现。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带来更好的表现,它是重要的要素,但不是唯一的要素。多数情况下,获取更多的知识并不能带来改变。相比于获取更多知识,缩小我们 “知道” 和 “做到” 之间的差距对提升表现有着更大的影响。怎么缩小?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公式:表现 = 能力 - 干扰。具体的说,就是人们在表现方面大幅度的进步,并不是通过获取新知识带来的,而是通过消除那些阻碍自己运用自身原有知识与能力的干扰带来的。就我来说,我自己就是一个经常被干扰的人。我喜欢打篮球,在学校的时候也是院队球员。打球嘛,赢当然开心,对不对?但是我却是一个不爱打顺风球的人。因为当我们领先的时候,我总会开始想,大家都表现的这么好,我能不能跟上大家的表现啊,我会不会是拖后腿的那个呀?现在是领先,但是这个球要是打不进,分差就缩小了啊。那个女生是在给我加油吗?你看,各种干扰都上来了。反而打逆风球的时候,因为落后,心里就只有一个念头,我要进球。这个时候就不会有各种杂念,发挥也会稳定很多。这种状态下,我极度专注,没有余力关注让我分心或者无关的想法。对比这两种情况,很容易发现,干扰往往是与 “心魔” 的对话:“我必须把事情做好!别搞砸!别人会说什么?” 等等。而 “我要进球” 则是一个 “有挑战能让我保持兴奋,但挑战的难度又没有高到让我丧失信心” 的明确目标。当我们的能力能够应对挑战时,我们的表现是最好的,此时的我们往往是专注的。所以我们面对的挑战在于,找到一个可靠且系统性的方法来创造专注,进而消除干扰。幸运的是,作者和两位朋友共同开发出了一套被全球高绩效教练和组织设计专家广泛使用的模型,这套模型我们得到高研院的同学们也非常熟悉,就是 GROW 模型。为什么说 GROW 模型能够帮助我们创造专注?我们先来一起看看 GROW 模型的内容:目标、现状、方案和行动。通常情况下,我们考虑事情都必须有这四步。但我们的想法往往不会按顺序来思考每个方面,而是在这四个方面到处乱窜。比如我们可能从现状开始(哦,我太不会照顾自己了!我吃垃圾食品,而且不健身),然后想到目标(我真的想改掉我的坏习惯,这样我能感觉好点),然后跑到方案上(也许我该买些健身器材),然后再回到现状(不,我没地方放,而且健身器材很贵),然后再回到方案(我知道了,我可以去健身房办个健身卡,小王几个月前就办了一个,现在他看上去很精神),然后再回到现状(但是健身卡是一年的,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坚持一年,如果我不能,那就浪费了不少钱。另外,我什么时间去呢?我工作太忙了,连陪家人的时间都没有),然后又回到目标(也许我可以只把吃得健康些作为目标),然后再次回到现状(但是这太难了!我的胃口这么好。当我出差的时候,我很难买到健康食品。啊!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最后,我们只能把这个事情先放在一边(我看还是明天再想想吧)。但是,如果我们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专注在这四个阶段上,就可以大大减少干扰,增加我们决策的速度和精准度,从而提升表现。其次,GROW 中的目标和行动都要符合 SMART 原则,即 “具体、可衡量、可达成、符合实际且有时限” 的。在这个原则下,最终梳理出来的 “行动” 一定是一个我们有能力应对的具体挑战,从而让我们更加专注。比如 “我要进球” 就是一个符合原则的关注点,而 “我的表现有没有拖后腿” 就不是。本书里还有很多关于教练技术的本质和细节描写,都能让你对 “教练” 这个职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看完本书后,很多朋友反馈可以活学活用书中的技术,成为他人的教练,在实际团队管理中应用这项技术,带好自己的团队。更更重要的是,你还可以成为自己的教练,在迷茫时自己帮助自己。最后,我想分享一个视频给大家,让我们相信,在教练的帮助下,排除了干扰的我们,有多大的潜力。推荐稿 V1.2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