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7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一财经》

    丁香园论坛里,医生对冠脉集采讨论热烈。一位心内科医生评论,未来的变化有可能是从原来的 “能装就装” 到 “能不装就不装” 转变。因为 PCI 手术需要医生承受射线辐射,没有了利益驱动,医生的手术决策会更谨慎。这正是是中国心内科专家胡大一此前多次公开指出的行业问题。医生的收入由工资、绩效和灰色收入构成。当支架售价高达 1 万元以上,医生所获的分成约在 3000 元左右,支架滥用很常见。与此同时,由于支架价格高昂,低收入患者又面临无支架可用的窘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這一期的有感話題:1. 芯片短缺背后的三场灾害在这一轮全球芯片短缺中,还有三场发生在主要芯片制造地的自然灾害不得不提。2 月 13 日,日本东北海岸发生 7.3 级地震。日本芯片制造商瑞萨电子出于安全目的暂停了茨城县工厂的运营。虽然几日后便恢复生产,但芯片厂一旦停工就需要耗费较长时间重启。2 月 15 日,美国南部遭遇了由极地涡旋引发的强烈暴雪袭击。2 月 17 日,《巴伦周刊》报道称,由于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受暴雪袭击导致当地多处停电,许多工厂被要求停工以确保居民生活所需的电力供应。恩智浦半导体、三星电子、英飞凌等芯片巨头位于当地的工厂纷纷停工。2020 年,受厄尔尼诺影响,加之 50 多年来首次没有受到台风侵袭,中国台湾全年降水偏少,自 10 月起出现了较为严峻的缺水情况。在未来几月降水量可能依然有限的前提下,2 月 25 日起台积电等全球重要芯片制造企业所在地区已开始限水措施。供水不足或许将加剧芯片的短缺程度。2. 大厂,围城数以万计的年轻人在毕业季仍然向往一份大厂的 offer,大厂里的人却在走还是留之间徘徊。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厂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物,工人就像机器一样,身处流水线上的一环,每日通过重复密集的劳动保障大厂的日常运作。而放在互联网时代,因为同样具有体量大、人数多、劳动密集等特点,这一领域的头部公司已经成为新时代语境下的 “大厂”。最近一次的舆论发酵将大厂拼多多推向了舆论中心。在 1 月接连发生 “多多买菜员工猝死” 和 “拼多多员工跳楼自杀” 事件后,1 月 10 日,一位微博 ID 为 “王太虚” 的拼多多前员工在发布的视频里讲述了自己在拼多多的工作经历,以及自己因将同事被抬上救护车的画面发到社交平台而被公司辞退的过程。“300 个工时”“饱和”“变质的饭菜”“排队的厕所” 以及对员工的 “监控”……15 分钟的视频,信息量很大,他向外界描述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拼多多。3. 用建筑设计治疗心理疾病美国人正在遭遇 “20 年来最糟的心理健康状况”。数十年来,精神病院都显得阴森可怕。病人们白天挤在公共休息室里,晚上待在宿舍中。不过,关于环境对健康影响的新研究正在推动医疗建筑的发展,新的建筑更具生活气息,入口也不再那么吓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2021年全球医疗保健十大行业机会预测

        2021 年全球医疗保健十大行业机会预测 2020 年与历史上的其他年份都不一样。它影响了我们的社会和生活结构,但最重要的是,它永久改变了医疗保健行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Healthcare IT News 对全球医疗保健做出以下 10 个预测,以帮助行业寻找未来方向。全球将交付约 40 亿剂 COVID-19 疫苗 / 其中 50% 由发达经济体生产,另 50% 据 WHO 主导的 COVAX 计划,会由 172 个发展中的低收入国在 2021 年一同参与生产提供。全球 1/3 以上的医患互动数字化 / 目前医患互动数字化率只有 20%。研究表明,仅在 2021 年,参与到自主健康管理的患者就会增长近 20% 至 25%,医师将不再是第一接触点。灵活的定价模型已成为常态 / 由于 2020 年医院收入减少导致的设备预算减少,为了获得新业务,医疗技术设备制造商将推出灵活的定价选择和风险分担模型。美国医院用收入创新和报销转型提升利润率 / 美国医院正在开展一项谈判,以完全摆脱按服务协议付费,确保有连续的收入来源。医院还将努力从远程医疗服务中获得收入。企业成像 IT 领域将带动高达 20 亿美元的投资 / 2021 年企业成像领域的预算将集中在成像 IT 基础设施升级和远程放射学上,以提高成像工作流程的效率、可操作性和分析能力。重构癌症治疗途径 / 2021 年,早期癌症检测将成为主流。估计有 5% 的癌症病例,包含最常见的癌症类型(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将采用多基因检测和 NGS 治疗,协同伴随诊断(CDx)测试将在癌症治疗中树立新标准。全球远程医疗市场将达到近 500 亿美元 / 疫情下,远程医疗脱颖而出,这种模式将持续存在。医疗报销的放宽对远程医疗成为主流机制至关重要。超过 1/4 的手术支持将发生在远程 / 到 2020 年,超过 70% 的美国医疗应用提供远程手术支持。众多公司正积极生产 “远程医疗” 产品,使专家可以通过实时注释和图像控制为手术室的手术团队提供远程支持。行为管理推动数字治疗市场增长 3 倍 / 新冠疫情使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和药物滥用的发生率提高。到 2023 年,管理行为健康的需求将推动数字疗法市场增长 3 倍。医学成像智能迭代 / 快速的技术更新令 20% 至 30% 的成像部门预算在 8 至 15 年内被分配给下一代智能成像设备。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杂志,一点收获啊哈时刻摘抄进入清醒梦后,不同团队的科学家分别尝试用播放声音、闪光或手指敲击等方式,向做梦者提问。入梦者则根据事前的训练以眼球动作或面部肌肉的收缩作答。有认知神经科学家指出,传统上睡眠被定义为大脑与外界 “断开” 的状态,然而 “这项研究对睡眠的基本定义提出了挑战”,它表明我们在睡觉时其实可以接收和处理复杂的外部信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该不该读

            我很少看杂志,但看了后觉得该杂志该看。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自由是能力大于欲望的空间。追求自由很简单,扩张自己的能力,管理自己的欲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慢慢的干货

                内容够多够丰富,听的很过瘾,会持续关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敢兴趣的直接刷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越来越有深度和温度

                    在现在大家注意力时间越来越短、内容越来越娱乐化的时代,有这样有深度、有温度的杂志,真是太好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国采影响大

                      这期有关国采相关的内容篇幅占比很大,可见这个事影响深远。个人理解,这个事短期必然有利于民,长期影响就难以预期了。但,对未来,信仰比解释重要,所以要相信以后会更好,可能是一种不差的生活态度。接着用长期主义鸡汤下自己,然后再用蔡钰姐姐的 “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执行长期主义投资策略” 给自己洗洗脸,再回顾下顾衡老师的翠花与大柱子,感叹下人生…… 然后天亮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越读越有趣

                        医药专题读起来有一些深度,对医药代表这个行当也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这个在网络上简短阅读可得不来这样的观点。我在想,一个编辑从无到有的熟悉一个专题,再把它写出来,再到分享给大家,这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而且我感觉编辑专题是有逻辑工具存在的。他们可能有标准题库,标准模版,就像麦肯锡的很多分析工具一样,编辑工作可能背后也会有模型工具可以通用,至少如何把一个问题说清楚,大框架是一样的。ps:得到书评能否去掉星级(1-5 星)和标签(不值得读 / 平淡无奇)的关联,我给三星,并不是它一定是平淡无奇,只是觉得它只是能得三星,他和一些经典,或者对人影响比较大的事,还是有些差别的。把评分留给市场,自己不要做过多的干涉与定义,这样考虑一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浮光掠影,走马观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我踩我需要

                            商业,科技和趋势是我需要了解的,其他的扫过。商业通过科技和盈利模式推动,进而形成趋势,趋势的强化又会让企业投入更多提升科技研发,再运用于商业。这也算是一个闭环。人生也需要如此正反馈,正循环的闭环。比如说,外物是世界,自己的环是对世界的认知,随着知识,体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增加,环不断扩张。内省和好奇心提供驱动力,形成自我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这样与世界的交互会自然,通透。学会不光从内部向外看,也学会从外部向内看,持续精进。这种提升需要足够的时间和悟性,内卷化的生活无从谈起。越早越好,越闲越好,但要有内化的标准,知道自己的目标。这段时间上班,所以学习时间少了,但还是在坚持输入和输出。找到自己内心的方向和宁静,弱化焦虑感,共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查询药明康德找到这本杂志,确实内容详尽,具备极高阅读性,用来放松放松,收获一些信息不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每月必看

                                不用全部阅读,看你想看。目录跳转,返回目录继续跳转。完美体现了阅读杂志体验,太棒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评论与你们无关,主要是我对自己说的话。

                                  你们尽力了,但是有些东西我不懂,不怪你们,是我的文化程度无法向上兼容你们,so,你们继续,我也继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杂志是真的好

                                    对厚的书籍一直都有莫名的排斥,一是没有足够的坚持,二是没有持续的时间。杂志,篇幅不长,又能与时俱进跟上热点,还能够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这么多年一直对杂志情有独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专业的财经杂志

                                      这本财经杂志,涵盖了国内外关于财经方面的新闻,描述了后疫情时代关于国际市场,医学改革等方面的介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好期刊

                                        非常好的期刊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