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杂志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2千字
                       字数
                        2019-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内容简介
                  
 今年6月以来,关于垃圾分类的一些常识,被改编为歌曲、段子及测试题目在坊间广为流传。干垃圾,湿垃圾,猫砂属于什么垃圾,喝完奶茶后应该如何分类处理?一些颇具商业头脑的商家和创业者,迅速兜售新型垃圾箱,及相关衍生品,服装、背包,甚至玩具,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从户外广告、电视广播、纸质刊物,到公司内部的电梯广告,一场铺天盖地的全民垃圾处理运动,就此展开了。
可以说,与垃圾的斗争贯穿了现代城市的发展史。在本期封面故事中,我们还特地撰文详述了爆发于1970年代的东京“垃圾战争”,这场战争一步步催生出如今广受赞誉的垃圾分类体系。我们希望这些经验,能够给中国的城市管理者们一些启发与借鉴。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城市,向垃圾宣战
                        
 - 
                          重返太空
                        
 - 
                          因太空探索改变的生活
                        
 - 
                          全球最具影响力CMO
                        
 - 
                          2019年50家聪明公司
                        
 - 
                          遗产的意义
                        
 - 
                          宝马换帅
                        
 - 
                          苹果CEO蒂姆·库克:我们有责任改变技术公司的方向
                        
 - 
                          这些声音也值得听
                        
 - 
                          Walkman诞生40年
                        
 - 
                          阿姆斯特朗错了
                        
 - 
                          建设人工智能支撑的企业
                        
 - 
                          Backpage与联邦政府的对抗
                        
 - 
                          虚拟现实的虚幻未来
                        
 - 
                          “所有的我们,正努力成为被尊重的农民”
                        
 - 
                          这个夏天,冷门的艺术书展变火热了?
                        
 - 
                          苏宁的盈利魔法与转型困局
                        
 - 
                          这些年我们到底买了什么?
                        
 - 
                          Facebook利用人工智能清理不良内容
                        
 - 
                          精酿啤酒厂的新关键词:清淡、健康
                        
 - 
                          批发零售还有前景吗?
                        
 - 
                          建博物馆、造共享空间,MINI又不务正业了
                        
 - 
                          当我们谈论垃圾时,我们谈论的是城市
                        
 - 
                          改变2400万人的生活习惯有多难?
                        
 - 
                          城市回收者
                        
 - 
                          东京如何一步步解决垃圾问题?
                        
 - 
                          玩具店不再仅仅卖玩具了
                        
 - 
                          瑞士制表业显得过于正式和僵硬了
                        
 - 
                          汽车业的“陌生人”为什么要参加Formula E?
                        
 - 
                          马蜂窝为什么快起来了?
                        
 - 
                          中国公司掐架简史
                        
 - 
                          你为什么不挑个自己喜欢的工作
                        
 - 
                          对于投资来说,5G一点都不重要
                        
 - 
                          采纳实习生提出的管理建议
                        
 - 
                          职业装变休闲,男性比女性更自由
                        
 - 
                          回收运动进行时
                        
 - 
                          垃圾分类,一门新显学
                        
 - 
                          拍完《人间世》才知道活着就是幸运
                        
 - 
                          当今欧美“威权民粹主义”的文化根源
                        
 - 
                          马拉喀什,喧嚣下的隐秘
                        
 - 
                          说不清道不明的运气
                        
 - 
                          龙
                        
 - 
                          梁文道:我没有让自己太套路化
                        
 - 
                          鬼
                        
 
 
                        展开全部
                        
          一本杂志,一点收获啊哈时刻摘抄:自 11 世纪现代城市形态诞生以来,清洁程度就成为乡村与城市最鲜明的区别点。文明与垃圾,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天然的矛盾体。城市是财富与智慧的聚集地,也是各种新产品、新服务、新生活方式的汇聚之处,当创造性的产品日益增多,伴随人类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也随之增加。于是,能否有规划、有方法地处理不断增加的废弃物,是现代城市的必备功能,也成了衡量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尺。几乎所有的超级城市,都会在发展过程中经受垃圾带来的考验。1866 年,纽约街头的马粪和垃圾臭味令人无法忍受,城市管理者不得不向垃圾宣战。但在 1956 年,令《纽约时报》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名扬新闻界的报道仍是《纽约的垃圾》:“世界上没有哪个城市像纽约这样每年拿出 1000 万美元来保持城市清洁。除了亚洲的一些城市可能例外,世界上也没有哪个城市在乱倒垃圾方面比纽约更出名了。” 可以说,与垃圾的斗争贯穿了现代城市的发展史。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数十年来高速的城市化进程,都成为垃圾产量激增的基础。近年来的创新,例如快递、外卖、共享单车无疑加速了垃圾的产生。在 46 座城市的宣战背后,是这样一些数字:中国生活垃圾年产量约为 4 亿吨,而且每年以 8% 的速度增长。垃圾所引发的生态危机,最终会威胁我们的生活。垃圾分类仅仅是这场鏖战的开端,在它之后,如何焚烧、填埋、再利用,则涵盖了城市管理者、商业机构、民间组织及个人行为的完整链条。这个过程或许会迫使我们反思当代城市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某种程度上,向垃圾宣战,也是向我们自己宣战,向一种随心所欲的消费观念宣战。
              
    城市,向垃圾宣战
  
 今年 6 月以来,关于垃圾分类的一些常识,被改编为歌曲、段子及测试题目在坊间广为流传。干垃圾,湿垃圾,猫砂属于什么垃圾,喝完奶茶后应该如何分类处理?一些颇具商业头脑的商家和创业者,迅速兜售新型垃圾箱,及相关衍生品,服装、背包,甚至玩具,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 —— 从户外广告、电视广播、纸质刊物,到公司内部的电梯广告,一场铺天盖地的全民垃圾处理运动,就此展开了。触发点当然是从 2019 年 7 月 1 日起,上海强制执行垃圾分类。作为中国内地第一个推行垃圾分类的城市,上海要率先迎来一场对于城市治理的全方位挑战。入夏以来,从理念的普及、执行的力度,到矛盾的处理,上海的一举一动之所以引发全民关注,是因为接下来有 46 个中国城市将逐一接受类似考验。这也是我们在几个月前,将垃圾分类确定为封面故事的原因。我们相信,关于垃圾的态度与行动,本质上是城市文明的重要议题。事实上,自 11 世纪现代城市形态诞生以来,清洁程度就成为乡村与城市最鲜明的区别点。文明与垃圾,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天然的矛盾体。城市是财富与智慧的聚集地,也是各种新产品、新服务、新生活方式的汇聚之处,当创造性的产品日益增多,伴随人类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也随之增加。于是,能否有规划、有方法地处理不断增加的废弃物,是现代城市的必备功能,也成了衡量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尺。几乎所有的超级城市,都会在发展过程中经受垃圾带来的考验。1866 年,纽约街头的马粪和垃圾臭味令人无法忍受,城市管理者不得不向垃圾宣战。但在 1956 年,令《纽约时报》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名扬新闻界的报道仍是《纽约的垃圾》:“世界上没有哪个城市像纽约这样每年拿出 1000 万美元来保持城市清洁。除了亚洲的一些城市可能例外,世界上也没有哪个城市在乱倒垃圾方面比纽约更出名了。” 可以说,与垃圾的斗争贯穿了现代城市的发展史。在本期封面故事中,我们还特地撰文详述了爆发于 1970 年代的东京 “垃圾战争”,这场战争一步步催生出如今广受赞誉的垃圾分类体系。我们希望这些经验,能够给中国的城市管理者们一些启发与借鉴。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数十年来高速的城市化进程,都成为垃圾产量激增的基础。近年来的创新,例如快递、外卖、共享单车无疑加速了垃圾的产生。在 46 座城市的宣战背后,是这样一些数字:中国生活垃圾年产量约为 4 亿吨,而且每年以 8% 的速度增长。垃圾所引发的生态危机,最终会威胁我们的生活。垃圾分类仅仅是这场鏖战的开端,在它之后,如何焚烧、填埋、再利用,则涵盖了城市管理者、商业机构、民间组织及个人行为的完整链条。这个过程或许会迫使我们反思当代城市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某种程度上,向垃圾宣战,也是向我们自己宣战,向一种随心所欲的消费观念宣战。
               
  出版方
 第一财经杂志
 《第一财经杂志》致力于关注公司现象和商业新闻,为公司人读者群提供各行各业商业创新的信息与观点。
内容上倡导创新的观念,语言上追求轻松易懂的风格,自2008年2月创刊以来,开创与建立了一种属于第一财经周刊的商业新闻理念:为读者提供崭新而富有价值的商业新闻服务。内容上既有专业的公司现象分析,也有轻松使用的行业信息和公司人关心的各方面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