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1.0充斥着幸存者偏差
这书…… 就不谈了,是我本身程度不夠,看不明白。利用这个机会,讲个关于自信和靠谱的事:(以下文章截自网络,只因年代久远,我真的找不到出处了😅)自信和靠谱是一对矛盾,美国文化更严厉惩罚不自信,中国文化更严厉惩罚不靠谱。在中国,说 60 分做 60 分叫说到做到,说 50 分做 80 分叫讷于言而敏于行。但是说 80 分做 50 分叫夸夸其谈,让人觉得不靠谱,不靠谱的人是被严重鄙视的。在美国,说 100 分做 60 分叫自信、精神可嘉,说 60 分做 60 分叫没有梦想,说 50 分做 60 分叫不自信。不自信的人即使靠谱也得不到机会,自信但不靠谱的人会得到更多容忍。所以在美国的印度人彷彿卡到了美国文化的 bug,说 120 分做 30 分,且多数时候不会被批评。这就是为什么在美国,华人拼不过印度人……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去做,因为你值得更好的自己!为什么说这是本周最应景的一本书呢?今天早上起床后,我还没有完成每周阅读一本书的任务,也就无法推荐任何书籍,想着还有一整天的时间,与其担忧,不如开始阅读,努力在今天结束之前完成阅读,进而完成推荐文的撰写发布。在这种状况下,我从众多书籍中选中了《自信的力量》,也许是潜意识中我就想要分享这一个话题。因为本周我刚刚参加了公司安排的《自我觉醒愿景学》培训学习,脑海中的记忆非常深刻,从去之前认为是配合工作,到离开时就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的学习,这种无形的力量让我勇于面对自己!翻开《自信的力量》,我有种重温《自我觉醒愿景学》的培训课程,历历在目,也许讲述的故事不同、内容不同,但重中之重的重点就是从自己出发,重新认识自己。《自信的力量》分为七个步骤:尊重自己、认同自己、接纳自己、自己做主、自我信念、自我担当、自有主见。每个步骤会给出测试题,或者提供一些细化的描述性句子,以便于判断所属区间;每个步骤结尾都有 “摘要总结 + 行动号召”,认可的伙伴可以第一时间写下想做的事情,开始行动起来,一切都这么顺其自然!建议购买纸质书,这样方便做笔记、回答问题,列出行动计划等等;当然,你也可以像我一样,直接从电子书中摘抄自己最喜欢的、有用的段落等。好书看完后,要分享、要运用、要行动,否则再好的书也只是一本书而已。最后用书中的一句话结尾:“去做,因为你值得成为更好的自己!”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自信的人不需「過度」謙虛小時候當我們自信滿滿的時候,總是被長輩告誡「做人要謙虛」,但在這個缺乏讚美的風氣下,謙虛與自卑,自信與自大,我們幾乎快要分不清楚了,所以常常看見有的人用自大來掩飾自己的自卑,又用過度謙虛來希望贏得別人的讚美,其實,真正擁有自信的人,不見得需要別人的讚美,也可以相信自己。真正相信自己的人,並不是相信自己什麼都能做得到,而是知道自己做不到也沒關係。真正自信的人,不會用自大來凸顯自己的好,真正自信的人,不會用自卑情節來困住自己,真正自信的人,也不需要用過度謙虛來尋得別人的讚美。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读书笔记1. 养成一切自己做主的习惯,相信自己的判断决定,有主见才能提升自信。2. 从今天起下定决心不再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改而关心你对自己的看法是什么,不再由他人的看法来决定我的价值 3. 不再追求合群 4. 消除对事情的恐惧 5. 关上过去的大门,不再靠旧有信仰经营人生 6. 不再由别人影响我的快乐,自己一个人也可以过的很好 7. 挑战所有负面的假设性想法每天都积极地肯定自己,持续下去,直到你在大脑里创造出全新的神经通路。你愈缺乏自我认同,便愈相信那些支持内在批判声音的事情,然后你就会愈积极地想证明它一定要有自我信念:“你绝对办得到!”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1.0刷新了我对垃圾书的认识从行文逻辑上看,七点建议的界限模糊,各个建议之下的论述混乱,建议之间存在大量交叉,总之,论点不清晰、逻辑混乱。从价值导向上看,作者预设了一个外在的想要控制他人的存在,威胁个人的自由意志,个人只有获得自信才能与之对抗,才能获得成功。然后就是极力推崇成功人士的行为模式,以成功人士为标杆,甚至直接把成功人士作为论据,即 “因为成功人士这么做,所以你要这么做”。这是一种从根本上的否认人的多元追求、多元生活方式的态度,立求破坏人们现有的自我认同体系,建立一个新的属于 “成功人士” 的自我认同体系,讽刺的是他居然在教导我们获得自信。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