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3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读后感

    本书更像是一本思维和技能的汇总,介绍了一些常见思维误区、思维方式以及一些需要培养的能力及 tips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 书评:认知觉醒 *《认知觉醒》是一本关于个人成长与自我提升的书籍,探讨了如何通过改变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来实现全新的自我觉醒。作者以深刻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实际案例,阐述了认知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方法,帮助读者实现认知的提升和转变。** 内容概要 ** 书中主要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主题展开。首先,作者介绍了认知科学的基本概念,通过生动的例子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读者理解什么是认知以及认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运作方式。接下来,书中深入探讨了负面认知模式对我们的影响,揭示了许多人在潜意识中存在的思维陷阱,并提供了有效的策略来打破这些陷阱。在后续章节中,作者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积极的认知重构来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从而提升我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练习和技巧,如冥想、自我反思、目标设定等,帮助读者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理论,实现真正的认知觉醒。** 优点 **《认知觉醒》的一个显著优点是其内容的实用性。作者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具体的步骤,帮助读者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这使得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本个人成长的实践指南。另外,书中的语言风格轻松易懂,即使没有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复杂的认知科学概念。作者通过幽默和生动的描述,使得阅读过程变得愉快而富有启发性。** 缺点 ** 尽管《认知觉醒》内容丰富且实用,但对于一些已经有一定认知科学基础的读者来说,书中的一些内容可能显得过于基础。同时,书中的一些案例和方法可能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并不是所有方法都适用于每个人。** 总体评价 **《认知觉醒》是一部值得推荐的书籍,尤其适合那些希望通过改变思维方式来提升自我、改善生活质量的读者。书中提供的理论和方法不仅实用,而且易于理解和应用,是一本能够真正帮助读者实现认知转变和个人成长的好书。无论你是刚刚开始探索个人成长领域的新手,还是已经有一定经验的读者,这本书都能为你提供宝贵的启示和实用的工具,帮助你在认知觉醒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断地提出问题、发展技能、锻炼思维,并善于从新的角度来处理问题,思维方式将更高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后感

          《认知觉醒》是一本启发人心的书籍,它深入探讨了人类思维和意识的奥秘。通过阅读,我意识到认知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对自我和世界的深刻理解。书中提到的 “觉醒” 过程,让我反思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认识到改变和成长的重要性。这本书鼓励我们不断挑战自己的认知边界,勇于探索未知,从而实现真正的自我提升和心灵自由。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思考的佳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系统,而且对所有相关问题都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答案,非常实用。读后很受益,值得重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自我认知

              自知之明很难,从自然、社会、群体角度来了解个体,本书把复杂事情简单表达并通俗易懂,受教颇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认知觉醒:记忆力+思考力+行动力+情绪力

                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思考和决策过程中,由于心理机制的作用而产生的系统性的思维错误。以下是 37 种常见的认知偏差及其解释:1、‌自利归因偏差‌:成功时归因于自己,失败时归因于外界或他人。例如,情侣吵架时,双方都认为是对方的错‌。2、‌行动者 - 观察者偏差‌:观察他人行为时倾向于指责他人,而忽视情境的影响。例如,在网络暴民中,对公众人物进行无根据的指责‌。3、‌确认偏误‌:倾向于寻找、解释和记住与自己信念相符的信息,忽视或贬低相反的信息‌。4、‌锚定效应‌:决策时过于依赖最初的信息或 “锚”,即使后续信息显示 “锚” 不准确‌。5、‌沉没成本谬误‌:继续投入资源到已经投入且不可回收的项目中‌。6、‌现状偏误‌:倾向于维持现状,避免改变,即使改变可能带来更好的结果‌。7、‌过度自信‌:对自己的知识、判断和能力过于自信,高估自己的正确性‌。8、‌基本归因错误‌:根据他人的个性或基本特征判断他人,但根据情况判断自己‌。9、‌自私偏见‌:成功时归因于自己,失败时归因于外界或他人‌。10、‌群体内偏爱‌:偏爱群体内的人,而不喜欢群体外的人‌。11、‌跟风效应‌:想法、时尚和信念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采用而增长‌。12、‌群体迷思‌:由于渴望团队一致与和谐,做出非理性的决定‌。13、‌光环效应‌:对一个人的积极特质产生积极印象,这种印象会蔓延到其他特质‌。14、‌道德运气‌:积极结果带来更好的道德地位,负面结果则相反‌。15、‌虚假共识‌:认为同意自己观点的人比实际多‌。16、‌知识的诅咒‌:一旦知道某件事,就假设其他人也知道它‌。17、‌聚光灯效应‌:高估他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18、‌可用性启发式‌:依赖立即想到的例子做出判断‌。19、‌防御性归因‌:减少对受害者的责备,如果与受害者有关联‌。20、‌公正世界假说‌:相信世界是公正的,不公正行为是应得的‌。21、‌朴素现实主义‌:相信观察到的是客观现实,其他人则非理性或有偏见‌。22、‌天真的犬儒主义‌:相信观察到的是客观现实,其他人则自我中心偏见更高‌。23、‌福勒效应(巴纳姆效应)‌:容易将个性归因于模糊的陈述,即使它们适用于广泛的人‌。24、‌邓宁 - 克鲁格效应‌:知道的越少越自信,知道的越多越不自信‌。25、‌自动化偏见‌:依赖自动化系统,有时过于相信自动纠正实际正确的决策‌。26、‌谷歌效应(数字失忆症)‌:忘记在搜索引擎中轻松查找的信息‌。27、‌不明确性效应‌:避免未知或资讯不足的选项‌。28、‌注意力偏差‌:过度关注特定信息而忽视其他信息‌。29、‌首因效应‌:首次印象对形成人的印象起强烈作用‌。30、‌近因效应‌:最后一次印象对形成人的印象起主导作用‌。31、‌晕轮效应‌:从局部信息形成完整印象,推及其他特征‌。32、‌社会刻板印象‌: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固定的看法‌。33、‌基本归因错误‌:根据他人的个性或基本特征判断他人,但根据情况判断自己‌。34、‌自私偏见‌:成功时归因于自己,失败时归因于外界或他人‌。35、‌群体内偏爱‌:偏爱群体内的人,而不喜欢群体外的人‌。36、‌跟风效应‌:想法、时尚和信念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采用而增长‌。37、‌群体迷思‌:由于渴望团队一致与和谐,做出非理性的决定‌。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