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10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爱意味着结合,可为何越爱越孤独

    这是我的另一部作品,当我们执着于自己的一套逻辑时,我们越是严重地使用这一套逻辑去构建亲密,结果反而会更孤独。所以我们得明白,在头脑即认知上再努力,可能都无法抵达亲密。

      6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武志红的书不用多说有六星我一定给六星

      虽然说这是早一点版本的书,但是看过老师的作品之后,只要是见到每一部都会去看。是真的喜欢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走出自恋的围墙

        读到这本书之前,我还想象不到,原来关爱一个人是这样的方式,充分尊重人格,让人有表达的自由,做自己的权利,无论对亲人,恋人还是朋友都是如此。之所以越爱越孤独,把爱赶跑,是因为过强的控制欲挤压了他人呼吸和伸展的空间,想让一切都顺从自己心意,导致我们局限在自恋的围墙里看不到风景线。武老师说:“在自己构筑起来的墙内,每个人都是自恋的、扬扬自得的、自以为正确的。” 当我们自认为可以控制一切,就会不知不觉对他人采取精神控制。无论曾经对人多好,强求他人对你一样好的控制欲,只会让人感到压抑,感受不到快乐,是不轻松,不滋润的。生命的意义确实是要成为自己,坚持做自己,但不意味着掌控一切,也要让他人也安心做自己,尊重他人不一样的人生课题,这才是最根本的关爱。再恩爱的一对也不可能完全一样,再温顺的孩子也不会处处听话,再优秀的孩子也不是每次都表现好。要给亲近的人留一些做人的弹性,适当宽容犯错,不要轻易把小事上升高度。亲人区别于其他普通关系,就在于不斤斤计较得失对错,充分信任。要给亲近的人足够关爱,更要给足信任,相信孩子会进步成长,消极的心理暗示只会负性催眠。消极的生活态度,就源于接受到不信任感,从而自我怀疑,变得敏感脆弱,产生低挫折商。强求孩子处处听话也会扭曲心理。家庭关系,没有想象中那么经得起消耗,如果自己不够珍惜,不充分尊重和信任对方。对生活要求过于苛刻,挑剔,想让一切都活在自己期待里,因此把幸福挡在门外,而幸福也不会自动跑进家门里。过度的自恋,真的会把自己关在想象的世界,从而感到孤独。但是,如果愿意走出自恋的围墙,我们会看到美不胜收的亮丽风景,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美好和繁华。生活有意思,就在于和想象中不同的那份惊奇,赞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这本书武志红先生自己给五分。有个同学说只要是武志红先生的,有六星就给六星。这脑子。这个书名很有忧郁的温暖诗意,阅读后,问:是不是用《近年大片观后感》更贴切呢?总之,我要抽空挤时间看《阿凡达,挪威的森林,心灵捕手,一代宗师》还有周星驰的电影。谢谢啊!一样菜,百地吃,课程里,公告里,一本本书籍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随机刷到《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一书,从文字中,可以看见我们习以为常的常态,却又常常避而远之的心态。如何打破旧循环,从常态中看见心态,进而变成自身有一定力量的姿态呢?每个人需要洞见自己的心。怎么看见自己的心,是每个人需结合自身状况去做修炼的过程。在这里,也特别推荐喜欢看电影的小伙伴,可认真去看《土拨鼠之日》这部电影,这真的是值得每个人都去看无数遍的电影,当你真能看懂的一刻,会能从中找回自我,看见自己内在的那颗真心,也会从一种『小我』的状态,慢慢修炼活出『大我』的常态。聊天时,不少小伙伴都会讲到,有些时候自己的心明明不是这样想的,但做出来的事,说出来的话,却又与之背离。想要改变,也同样需要回到自己的心上,去看见那些个起心动念的一刻,以及加以行动的过程,感受它,看见它,随着频率的增加,对于自我心的认识,才会更加深刻,且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状态,而不是不想但又不但创造的常态。🤔你会如何理解『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我理解为,真正能做到的人,背后不是不动,而是不管动或不动,自己都能及时自知且掌控,而不是被动或不动所掌控,这是一种境界所在。给予时间,时时回观,洞见真心,修炼常在。——2021.06.03 飞霞 [爱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是冲着书名来的。

              本书书名是每一种孤独都有一种陪伴。具体落到孤独和陪伴上面,作者在书中作者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将全书的内容逐个拆解成小故事,轻松有趣,老少咸宜。全书的重点部分,在各个章节都有分部,不一而足。如果能吸收消化,那便是极好的。总体来说这是一本适合坐下来慢慢品读的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281 本)#2023 年精读作家(26)武志红《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大家好!今天阅读武志红的第六本作品《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爱是我们最深层的渴望,但为何越爱越孤独?因为这个缘故,我们都渴望爱,都爱过,然而,要命的孤独感却纠缠着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亲密关系成为咫尺天涯。极具人气的资深心理学家武志红洞悉孤独感背后的深层心理机制,用细致入微的笔触,揭示了如何打破横亘在人与人之间那堵自恋的墙,真正看到别人的存在,结束权力与控制的隐秘游戏,让真爱和自由重新回到家人、爱人之间。2、精彩论述:①你的心有一道墙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堵墙,这堵墙不可能坚硬到 “足以抵抗一切打击”,但却具备另一个功能:将我们圈在这堵墙内,令我们看不见别人的真实存在,也令我们看不到更大的力量。只有真正看到别人的存在,我们才有机会走出孤独,并与其他人建立起真爱的关系;也只有看到更大的力量并顺从这个力量,我们才能真正强大起来,并获得真正的解脱。并且,在自己构筑起来的墙内,每个人都是自恋的、扬扬自得的、自以为正确的。我们的心经常处于 “妄动” 状态,即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像滚雷一样不断地在我们心中炸响。然而,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 “妄动” 没有觉察能力,套用精神分析的术语,这些没有被觉察的 “妄动” 就是潜意识。当我们被潜意识所控制时,我们就会处于程度不同的失控状态。我们以为,自己是根据意识层面的某种想法去行动的,但其实,是我们没有觉察到的潜意识在驱使着自己这样做。假若 X 能在那一瞬间全然明白那种弥散的恐惧是什么,就意味着她在这一角落上的光被点亮了,这时就会立即得救。怎么可以做到这一点呢?克里希那穆提的方法是,不做任何抵抗,让心中的念头自然地流动。这时,我们会发现念头一个接一个,但当念头可以停歇时,真相会自然映现。②远离你自我实现的陷阱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平常事,像在与别人的争论中,迫切地希望打败对方,以证明自己是对的,仍然是 “小我” 对死亡的恐惧而引起的。如果你以你的观点自居,把你的观点等同于你的 “我”,当你错的时候,你这种以思维为基础的自我感就会严重受到死亡的威胁。所以你的 “小我” 不能承认错误,错误就等于 “小我” 的死亡。什么是控制感呢?这可以简单地概括成一句话:“我控制着我的人生乃至周围的世界。” 有些人可能明确地有这种想法,而多数人是无意中抱有这个意识,但地震等重大灾难强有力地告诉我们,你能控制的事情很有限。控制感被打破,会令一个人的人格暂时解体,他会从 “我能掌控一切” 的强大感迅速转向 “我什么都做不了” 的无能为力感。一个人很容易以自己的某些条件自傲,譬如相貌、智商、家庭背景和学历等。然而,最核心的自恋不是这些。最核心的自恋是控制感,即我前面提到的,几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认为,“我能控制我的人生,我能左右世界”。围绕着这种感觉的,是自己很少能察觉的一些预言,如 “我早就知道事情会这样运转的”。每个人的内心中都藏着很多自以为是的想法。甚至可以说,我们每一个比较稳定的想法都是自以为是的,并且,对这些自以为是的想法,我们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执着。因此,我们会去做一些莫名其妙的努力以捍卫自己的这些想法,而一旦觉察到这些想法,觉察到这些想法上的自以为是,以及我们对它们的执着,就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放下它们。③为何我们越爱越孤独我们使用 “好的方式” 时,有一个隐藏的逻辑:我对你这么好,你应当给予我回报。对回报的渴望也不算是问题,但关键是,我们还渴望对方用某种特定的方式给予自己回报。如果对方不仅给了回报,还恰恰用的是自己所渴望的方式,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人真爱自己。否则,我们就会失望,就会觉得对方对自己不够好,并生出想远离这个人的念头。对方也会执着于类似的渴望。投射性认同是一种孤独的游戏。沉浸在这种游戏中的人,会比一般人更加渴望建立亲密关系,但他们在亲密关系中是看不到对方的真实存在的,他们只关注对方是否如自己所愿,按照自己所渴望的方式对待自己。换一种说法,即玩这种游戏的人只渴望他投射你认同,但却拒绝你投射他认同。一个婴儿的依赖并不容易让我们感到厌烦,因为婴儿的依赖是真实需要,他必须依赖我们的照料,否则他真的会死去。但一个成人的依赖,尤其是一个聪明能干的人的依赖很容易让我们感到厌烦,因为这不是他的现实需要,并且我们能切实地体会到一种压制。我们会感到,我们没有回应他的自由,我们只能以一种被限定死了的方式 — 照料他来对待他,否则就会遭到威胁。爱了,就渴望与爱人合二为一。然而,这种渴望,太多时候的意思是,你当融入到我的世界中,融入到我的梦想和我所熟知的逻辑中。相应地,爱人也执着于这种渴望中。于是,相爱成了强加,合二为一的渴望成了要消灭彼此存在的战争。由此,最远的距离便成了咫尺天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永远保持一颗柔软的心,接纳爱、真实,回馈光和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重点是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三部分还行,最后一部分就像是写影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童话是帮助儿童转移冲突的,也许才是它作为儿童文学的价值

                      以前读童话觉得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疏离感,不想读给孩子听,最近读海的女儿,对里面的小人鱼,真是又爱又恨,不理解为什么安徒生要写这样一个故事,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个故事又为什么这么广为流传,看武志红的分析,原来,童话故事对儿童的重要性并不是 “教育”,而是通过这种绝对化的世界来转移他们内心的强烈冲突。鬼故事也不是根本不该存在的糟糕事物,其实也起到转移冲突的作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纵令听其自然,世事的长河还是要流向其应流的方向,而即使再竭尽人力,该受伤害的人也无由幸免。所谓人生便是如此…… 有时候你太急于将人生纳入自己的轨道。假如你不想进精神病院,就要心胸豁达地委身于生活的河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武志红老师的书内容总是那么有深度,真觉得他是心理学界的奇才,对人性的洞察是那么巧妙,对在潜意识的分析是那么精准,看他的总会让我不断去觉知自己,看他的书你会觉得老师不仅理论知识强,而且非常哲学,老师对电影人物的分析,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感觉比看原著还精彩。因此,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光明

                            用生动的语言,引人深思的故事剖析人性。值得深思。对亲子关系的那部分尤其值得很多母亲仔细体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愿你被爱笼罩

                              感谢武志红老师,让我有机会了解自己的一些行为动机,开始了观察自己,了解自己的旅途强烈受启发部分:投射性认同我行,你也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每一个来到的生命拥有有爱的光

                                我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我的感受未必是别人会有的,别人会有的感受我也未必能真正体味。每个人都在坚持自己的逻辑,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逻辑看对方。结果,越爱时就越孤独,因为越爱时就越坚持自己的逻辑,而这时就看不到对方的存在了。停一下,抬头回看自己的初生是如何过来的。去找一找,去问一问,今天的你就是初生养育时所造就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爱一个人,意味着要突破对自己的自恋,否则怎么都是用爱别人的名义来爱自己,本书的后半段是作者对一些作品的解读,我之前看这些作品没有这么细腻的视角,这次算是在作者的引导下又重新思考了一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书

                                    将内在的小孩与父母投射到现实,这就构成了自己与他人的相处模式,这个论点给了我观察自己与他人的不一样的角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一本武志红老师的书刚经历创伤来寻找慰藉... 结果就是更 emo 了哈哈哈,一开始阅读的时候,真的觉得老师言辞好犀利,我自卑到了泥土里,觉得自己不是什么好东西,活该被抛弃!这也就是,不破不立吧。所以随着阅读的继续,我重新建立了新的认知。感慨万千,我这人就是因为没有自我,所以凡事都不得善终,但也恰恰是因为没有自我,所以很容易去吸收好的知识。就像是武侠小说一样,过去的经历就是敲打我的根骨,给我筑基,一直没有功法会导致我一直挨打,但是我也可以选择更高级的心法,毕竟好东西都在后面嘛~哈哈哈好中二的发言!《心灵捕手》那部分的解读震撼我了,真羡慕男主威尔啊!上天的礼物就是他的头脑,宝藏的光芒是无法遮挡的,所以总能吸引到那些伯乐。我又拥有什么呢?不知道... 没事,追寻自我吧!而且当不了威尔,那就当桑恩教授,去成为那个伯乐,心理学可以治愈人心!借武老师吉言,愿我们都能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找到自我,我的孤独来自那个世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刘太太和梁太太的故事表明,不要把好苹果和坏苹果掺在一起,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如果想培养孩子的高挫折商,那么还有一个重要原则:不要把小问题看成大问题。更准确的说法是,不要把现实中的小问题看成是想象中的大问题。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但和父母们聊天时,我发现太多的父母有这样一个坏习惯:一个小问题在孩子身上发生了,父母们想象到这个问题延伸下去会成为一个大问题,于是如临大敌,对孩子的小问题大动干戈。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