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棋局与救赎
以 1830 年法国七月革命前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 为背景,一个木匠儿子逆天改命又折戟沉沙的故事。于连最初资本就是好相貌和努力学习拉丁文。接下来就是一路 "好运",而这些 "好运" 其实在暗中已经标好了价码。虽然他的内心有各种怨恨,但他更多的还是随波逐流,顺水推舟而起势的棋子,真正可怕的棋手是拉穆尔侯爵和神学院院长彼拉神父。于连无法通过前者的考验瞬间就从天堂被打落,后者其实是操控于连命运最冷酷无情的执棋人。"红与黑" 的主题,在最开始可以看成是于连走军队和教士的两条道路,到最后又可以看成正义与邪恶的选择。于连在结局选择了不上诉,被砍头,他选择了红,选择了对自己的救赎。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匆匆忙忙马马虎虎看完了30 多年前就读大学中文系的时候从图书馆借出来,看了几页实在是难以为继。与这本书同一命运的还有《巴黎圣母院》。我这科班生有点滥竽充数了。现在再来看,觉得还不错,尤其是此译本很对我的胃口,那种扑面而来的文人气。内容嘛,没觉得特别惊艳,毕竟隔了时代隔了文化。故事分三部分,第二部分神学院经历我几乎是一目十行跳着读的,实在是无趣至极。我这人读书性糙,着急忙慌的,望着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就沉不下来。这应该是 “国学” 后遗症,《史记》《聊斋志异》惯出来的毛病。不过,总算看完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给于连的一首诗他是一个极其聪明而敏感、极其浪漫和充满理想主义却虚伪、极其痛恨阶级和制度却同时是阶级和制度的受益者的人。他很多时候的作为和想法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甚至产生鄙夷,但也有时候让人觉得同情。一个木匠的儿子被长兄欺辱被父亲利用偶然成为教师在贵人家倒背圣经如流却因勾引市长夫人被差往巴黎教会中树敌无数。聪明、勤恳必定得到信任德莫尔家的小神父巴黎人口中的天才英俊非凡的少年使高高在上的千金小姐 不顾自己的名声奔赴她的情郎天空破晓时分 黑暗却突然来临在教堂的钟声下 “砰” — “砰” 他将枪头对准了自己往日的情妇 —— 在砍头台上他也要保持风采千金小姐捧着他英俊的头颅市长夫人拥着自己的悲伤赴死十年后他的名字将销声匿迹没有人会记得这个木匠儿子所掀起的波澜但此时、在一座山洞里于连从未停止躁动过的灵魂终于得到一丝平静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