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有启发的 12 句话 1. 失败得越早,成功就越快来临2. 没有约束,就不可能有设计,最佳的设计通常是在极其苛刻的约束条件下设计出来的 3. 设计思考者来说,行为从来没有对错之分,行为总是有意义的 4. 乐观精神需要信心,而信心则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 5. 必须给创造性团队时间、空间和预算去犯错 6. 在设计思维这种本质上以人为本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人类讲故事的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7. 过度依赖一种技术极其危险,哪怕是不可或缺的技术 8. 曾经的创新并不是未来业绩的保证 9. 设计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盈利 10. 设计思考者不仅要考虑产品和服务的功能,还要考虑其情感意义 11. 大量的市场数据,并不能替代对真实世界的了解 12. 极端用户,通常是获得鼓舞人心洞察的关键重点整理:1. 设计思维依赖于人的各种能力:直觉能力、辨别模式的能力、构建既具功能性又能体现情感意义的创意的能力,以及运用除文字和符号以外的各种媒介表达自己的能力 2. 线性思维是用来表示顺序的,而思维导图是用来表示关联关系的 3. 设计思维始于人,始于人的渴望和需求,需要理解消费者,从中获得灵感,以此作为起始点,寻求突破性创新 4. 创新的三个空间灵感:激发人们找寻解决方案的问题或机遇构思:产生、发展和测试想法的过程实施:把想法从项目工作室推向市场的路 5. 失败得越早,成功就越快来临 6. 最好采取一种实验的方式:分享流程,鼓励共享创意,并使团队间能够相互学习 7. 没有约束,就不可能有设计,最佳的设计通常是在极其苛刻的约束条件下设计出来的 8. 设计思考者来说,行为从来没有对错之分,行为总是有意义的 9. 观察:关注人们没有做的,倾听人们没说出来的 10. 换位思考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世界、通过别人的经历来理解世界、通过别人的情绪来感知世界的一种努力 11. 设计思维的任务,是将观察结果转化成洞察,再将洞察转化成能改善人们生活的产品和服务 12. 换位思考是一种心理习惯,能促使我们不再将人看作实验用白鼠或标准偏差 13. 帮助人们明确表达那些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潜在需求,正是设计思考者面临的挑战 14.“功能蔓延” 即那些不必要功能的增生,它们会增加费用,并把原本简单的产品变得很复杂 15. 乐观精神需要信心,而信心则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 16. 设计师学习画图,是因为这样他们就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17. 在考虑是否支持某种想法时,不应该考虑想法是由谁提出的 18. 必须给创造性团队时间、空间和预算去犯错 19. 模型,不求精细,胜在快速 20. 在模型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和投资,只要足以获得有用的反馈并推动想法前进就足够 21. 模型可以将抽象概念变得鲜活,这样整个组织就可以了解并理解这个抽象概念 22. 最好且最成功的体验型品牌提供一些可靠的指导方针:成功的体验要求消费者积极参与让人觉得可信、真实、吸引人的顾客体验,很可能是由置身于体验型文化中的员工设计出来的每个与顾客的接触点,都必须以深思和精确的方式来执行 23. 一种让人们尝试新事物的方法,就是将新事物建立在熟悉的行为之上 24. 设计竞赛不仅是激发竞争力的好办法,还创造出了有关某个想法的故事,从而将公众从被动的观望者转变成了积极的参与者 25. 在设计思维这种本质上以人为本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人类讲故事的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6. 很多好想法之所以消亡,不是因为市场不接受这些想法,而是提出这些想法的人没有探查清楚所在组织内部难以捉摸的情况 27. 从设计思考者的角度来看,要想让别人知道某个新想法,这个新想法就必须用令人信服的方式讲述一个有意义的故事 28. 过度依赖一种技术极其危险,哪怕是不可或缺的技术 29. 商业思维已经成为设计思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设计方案必须借助那些从商业领域中逐步演化而来的复杂分析工具 30. 要让创新产生大规模的持久影响,就要把创新精神的编码写到公司的组织基因中去 31. 设计思维不太可能成为精确的科学,但是它也有可能从一种 “魔法” 式的玄妙工具转变为可以系统运用的管理工具 32. 曾经的创新并不是未来业绩的保证 33. 设计师不能阻止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处置买来的商品,但设计师并不能以此为借口而忽视更大的生态系统 34. 为穷人所做的设计,自始至终都要以成本为核心来考虑问题 35. 设计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盈利 36. 谈到设计思维在学校中的应用,我们的目标必须是创建一种教育体验:不是扼杀孩子实验和创造的天性,而是鼓励和强化这种天性 37. 不要试图依靠迟缓而低效的预算周期或官僚式的报告程序,来减缓设计思维的步伐。与其破坏自己最具创造性的财富,倒不如在项目按自身内在逻辑进行以及团队了解到面前更多机会的过程中,重新考虑资金分配 38. 对设计思考者来说,询问 “为什么” 是个机会,据此可以重新描述问题,重新确定限制条件,同时为更具创新性的答案开拓新的可能性。不要接受给定的限制条件,而是要问,这是否确实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39. 要把人生看作模型。我们可以进行实验,发现新事物,并改变我们的视角。我们可以寻找机会,将创新过程转化为能产生实际结果的项目。我们可以学习如何从创造出的事物中获得快乐,不管它们是转瞬即逝的体验,还是流芳百世的传家之宝。我们会明白,回报不止来自消费我们周围的世界,创造和再创造同样也会带来回报。积极参与创造过程,是我们的权利和殊荣。我们可以学会用对世界产生的影响而非银行存款,来衡量我们的想法是否成功 40. 设计思考者不仅要考虑产品和服务的功能,还要考虑其情感意义 41. 大量的市场数据,并不能替代对真实世界的了解 42. 极端用户,通常是获得鼓舞人心洞察的关键 43. 最具吸引力的创新机遇,恰恰存在于部门的交集当中 44. 活力的设计思维文化,会鼓励模型制作:快速、价廉、简易,并将其作为创造性过程的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证明最终想法有效的方法 45. 与单纯依靠文字或数字的做法相比,采用直观的视觉观察方式,我们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看待问题 46. 设计思维并不是一套固定不变、有明确操作步骤、确定结果的方法论,它是解决 21 世纪面临的问题时所采用的一种理念、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以人为本的新方法 47. 把设计对象放在一层更宏大的背景下去思考,设计椅子要考虑房间,设计房间要考虑房子,设计房子要考虑环境,设计环境要考虑城市规划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关键词:设计思维、以人为本、洞察力 1、从实践到设计思维的转变,最重要的点就在于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关注人的基本需求,而创新的三要素包括:灵感、构思和实施,它们三者是无既定结论、开放和重复的过程。2、设计思维的关键来源:洞察力、观察和换位思考,通过从他人的生活中学习,关注人们没有做的,倾听人们没有说出来的,最后真切体会别人的感受,从思考人与产品的关系转变为思考人与人的关系。3、通过设计产品的流程,我们可以效仿进行设计人生,学习和创造新的生活方式,改变自己的视角,去享受这个过程。对设计思维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一下,这是设计思维最基础的理论书籍。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设计思维以人为本总结篇⭐整体是讲 IDEO 这个设计团队和其他各类行业合作里的具体思考和做法,从中可以学习到很多思考。本书出现的高频词 #以人为本,设计思维就以此出发,虽然没有具体说设计思维的操作步骤,但本身设计思维也不是固定不变、确定结果的方法论。设计的维度越来越大,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多,而从我自身,我接受能马上转化的内容来成为自己的方法论。👇比如:要了解到设计里的创新延续并不是井然有序的步骤,而是灵感和实施的重叠。设计是在约束条件下来操作的,要考虑到可行性、延续性、需求性,而不是独立出来的自嗨产物。对于实际操作上的指导不多,而是在思维的指导更多。这本书适合对于行业有比较深入的感受后在来读,收获会比较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