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13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书的作者艾瑞克・伯恩是美国精神科医生,人际沟通分析学创始人。全书详细解释了常见的 36 种心理游戏,从它们的目的、角色、步骤、社会层面和心理学层面的沟通范式等几个方面,告诉我们参与者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了解书中知识,可以让另一半知道你发脾气时的心中所想,以便做出正确对策。也可以让心理咨询师知道患者所玩游戏中潜藏的心理状态,为心理治疗提供帮助。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怀念小时候的打闹游戏,在一次又一次的游乐中成长。游戏无处不在,各种规则制度也是一种互为约束的游戏。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华丽的或微小的游戏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2023年第三十四本

        谁不是在各种游戏中长大的呢!游戏里,拥有自己。游戏力,显现轨迹。没有游戏的人,注定生命无尽贫瘠。你看看脱不花,虽然没有高考,却做了多少知识分子的导师!这与她成长中的五花八门的游戏力有必然联系。回故乡时,和邻居聊的记忆里最深的,都是各种阴谋诡计,上房子揭瓦的游戏…… 哈哈哈此处省略一万字作者抽丝剥茧的解密了各类游戏,每一种游戏都毫不留情的剖析出来,参照人生轨迹,游戏里契合的现在和未来,用 “昭然若揭” 描述也未尝不可。这本书,如果没有精神分析的底子,没有一探好奇的精神,真真读不下去。行文貌似简单,但是不琢磨琢磨,一口气是读不下去的,一步一个台阶。有点干吃馒头的感觉,吃一口,不喝口水消化一会儿,是无法下咽的,有点堵塞。对于心急的我来讲,读完,实属不易。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游戏→人生←游戏

          生活中一句简单而平常的对话 “我的眼镜放在哪里了?” 如果我们回答:“在桌子上”,那么就是 “成人自我状态”;如果我们勃然大怒说道:“你总是责备我,像我父亲一样”,那么这时我们就是处在 “儿童自我状态”;如果我们说:“你为什么对自己的事情不上心,你不再是个小孩了”,那么这时我们就是处在 “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保持理性;儿童自我状态,寻求保护;父母自我状态,求全责备。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三种自我状态,我们需要做的是让成人自我状态随时在线,同时承认自己的儿童和父母自我状态,先接纳后改变。想知道如何区别这三种自我状态,就来阅读这本《人间游戏》。这是一部开创性的作品,书籍通过人际沟通分析学,阐述人间的沟通不过由程序、仪式、消遣和游戏组成,并通过对成人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的阐释,让人明确了沟通主体的心理状态和暗示过程。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一本关于新开始的书!

            我推荐这本书!推荐理由:一开始被书名吸引,进而看了一眼,哦,原来不是关于游戏的,放弃!过了好长时间,再次打开本书,哦,原来是关于沟通的,然后,仔细的看完第一部分,就又放下了,过了一段时间,突然想起有这样一本书,又从最后一页,倒着看,并深陷逻辑中,cpu 差点干废了!然后,凭着不服输的劲头,看完全本,又交叉看了一遍,又跳跃着看了一遍!被吸引,被着迷,被通透!这是一本关于觉察自己的书,是一本关于终极的书!也或许是一本关于新开始的书!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因为好烧脑,就强烈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通过观察人们自发的社会活动 —— 大部分是在某些心理治疗团体中进行的富有成效的观察 —— 可以发现人们的姿势、观点、声音、措辞及行为的其他方面,时不时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而这些行为的变化往往伴随着情绪的转变。就个体而言,一套行为模式对应着一种心理状态,另一套行为模式则对应着另一种心理状态,这两种心理状态往往并不相同。这种转变与差异产生了自我状态(ego state)的概念。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这本书中,伯恩创见性地提出了一个 “游戏” 理论。当然,这里的游戏概念,和我们理解的不同:这里的游戏指的是,人类为了生存、协作而进行的社交沟通活动,沟通的终极目的,在于信息交换,以及获取他人认可。这场和人类本身历史一样长的社交游戏,也对我们认知与情感模式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塑造作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提升自身在沟通游戏中认知能力的方法论,除了一些日常的基本自我训练与测试,最重要的,就是要及时、勇敢地向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求助,如同蛤蟆先生寻求苍鹭先生的帮助那样,勇于摆脱那些不健康的自我心理状态与沟通游戏,改写自己的人生脚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书笔记

                      开始读这本书觉得很无趣,后面看到沟通分析,觉得有点意思就坚持看下去了。沟通有很多道道,社会层面,心理层面;简单沟通,复杂沟通;"看你让我做了什么" 的分析让自己一激灵,感觉很像自己情绪不好的状态。作者的分析很像我们平时处理 issue sop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结构渴望与刺激渴望一样,具有生存层面的意义。刺激渴望和认可渴望的背后,表达的是人类对于免受感觉饥饿和情感饥饿折磨的需要,感觉与情感饥饿会导致生物退化。结构渴望的背后,表达的是个体避免无聊的需求。克尔凯郭尔(Kierkegaard)曾经指出,恶始于时间的未结构化。如果未结构化持续很长时间,那么无聊将等同于情感饥饿,并且导致与情感饥饿相同的结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把人的行为理论化

                          可以引发人的思考,能用第三方视角去看待正在发生的行为。提供了工具,并能进行粗略的分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考虑自己的认知,量力而行。

                            太绕了,每一句话都要反复思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何通过游戏思维沟通?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468 本)#2023 年读书主题(一)自我提升 - 沟通表达《人间游戏》(11)大家好!2024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再次升级,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主题、52 个细分话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自我提升的主题开始,选择沟通表达的话题书籍进行刷书,第四本是《人间游戏》。36 种心理游戏,掌握人际沟通的底层逻辑。信息曲解、认知差异、缺乏信任......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人际沟通的困扰。我们与他人的每一次沟通,背后可能都在玩一场心理游戏。一个人习惯玩的心理游戏,将决定他的人生模式。书中全面详解 PAC 人格结构理论,提出了 100 种心理游戏,讲透其中核心的 36 种心理游戏的底层逻辑,从亲子关系、两性关系和职场生活,洞察人际沟通中的各种游戏,帮助我们看清沟通背后被隐藏的真正需求,冲破社交陷阱和障碍,循序渐进地解决各种社交问题,进而能够跳出游戏、打破游戏,建立正向的人际沟通模式,使关系变得更亲密。# 知识卡片(如何运用游戏视角沟通?)1. 原文摘录我们的婚姻生活、家庭生活以及各种组织中的生活,都有可能只是在日复一日地进行同一种游戏的不同变体。生活中有些情境表面看起来合情合理,实际却暗藏玄机。所有安抚的方式,都会在谈话中找到对应的沟通风格。因此,我们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谈话方式,就能够推测他将如何安抚一个婴儿。如果从更宏观的层面理解 “安抚”,那么它可以代表任何认可他人存在的行为。因此,安抚可以作为社交行为的基本单位,彼此之间的安抚,则构成了交互作用。交互作用是社会交往的单元。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有两种安排时间的方法:活动和幻想。每个学校的老师都知道,有的人即使身处人群中,也可能是在独处。当一个人成为由两人或多人组成的社会团体中的一员时,他就拥有更多种类的结构化时间的选择。根据复杂程度,这些选择分别是:(1)仪式;(2)消遣;(3)游戏;(4)亲密;(5)活动。活动是前面四种方式的社会环境。社会团体中的每个成员,都试图通过与其他成员的互动而获得满足。一个人越容易接近,他获得的满足就越多。在社交活动中,大部分程式化是自动的。这里需要进一步解释,由于某些 “满足” 是在类似于自我伤害的程式化之下获得的,所以我们不能以一般意义上的 “满足” 去理解,最好用中性词来代替它,比如 “获益” 或 “好处”。2. 概念转述游戏的世界,是充满着程序化和结构化的世界,到了某个节点,就要完成某个任务。殊不知,我们的生活本身,也逐步地变成了一个个游戏的模式,由于在成年之后我们的行为、思维、活动越来越固化,会有更多的时候重复做一些事情,因此会变得更加切合游戏的逻辑。3. 个人体验 联系生活中,我们与爱人、朋友、同事以及陌生人的沟通方式,已经是有了各自的原则和模式,大家经常讲的话不投机半句多就是这么一回事,我们在沟通中已经为自己做了筛选,什么人值得交往,什么人只是泛泛之交,在长年累月的沟通游戏里,我们早已选好了那条要走的路。4. 行动导引沟通分析,就是诊断出哪个自我状态发出了沟通刺激,又是哪个自我状态做出了沟通回应。首先,在最基本的沟通中,刺激与回应都来自沟通双方的成人自我状态。沟通的第一法则是,只要沟通互补,沟通就能够顺利地进行。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倘若保持互补沟通,那么从原则上来说,沟通可以无限地进行下去。简单的互补沟通往往出现在浅薄的工作关系与社会关系中,它们往往容易被简单的交错沟通影响。事实上,我们可以把浅薄的人际关系定义为局限在简单互补沟通中的关系。这种浅薄的人际关系,一般存在于活动、仪式或消遣中。稍微复杂的沟通是隐蔽沟通。在隐蔽沟通中,存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自我状态参与沟通活动。隐蔽沟通也是游戏的基础。沟通可以分为互补沟通或交错沟通、简单沟通或隐蔽沟通。隐蔽沟通又可以细分为角型沟通和复式沟通。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简单,利于传播

                                这本《人间游戏》,可以说是伯恩奠定自己研究地位的开山之作,全球累计销量超过了五百万册。在本书中,伯恩创见性地提出了一个 “游戏” 理论。当然,这里的游戏概念,和我们理解的不同:这里的游戏指的是,人类为了生存、协作而进行的社交沟通活动,沟通的终极目的,在于信息交换,以及获取他人认可。这场和人类本身历史一样长的社交游戏,也对我们认知与情感模式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塑造作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有点难懂

                                  可能本书适合心理学学生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人生如戏,所有的社交关系,所有的人生经历,都可以看做游戏。。所有的游戏,都来源于生活,都可从真实生活中进行分析进行分解进行解读... 最初看这书,看不大懂,没明白到底在表达什么。。后面才懂。。想起来参与过的一些心理学课程,大部分是体验,所谓体验,其实也就是玩游戏,通过游戏体会感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机翻真的很差劲

                                      有点浪费时间,不建议读这本书,不知道为什么会上榜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五星好评,名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后感

                                          本书是从精神分析角度,用结构化的方式来拆解人日常行为的内在成因,具体包括:父母、成人、儿童三个层次,程式、消遣、游戏三类活动,觉察、自发性、亲密三种最初本性。本书作者应该是个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但其写作的出发点,并不仅仅帮助心理疾病者走出心理阴影,也希望帮助人们自如的应对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奇怪的人际问题。看过此书后,我明白了,许多小说家或者电影编剧,其实都是一个不错的心理分析师。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