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天降伟人
伟人传记很多,但本书囊括了各种早期版本,比较本真,再结合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配合《毛泽东年谱》和《毛泽东文集》一起读,三套书的上卷和本书都将时间线设定为 1893-1937,记述教员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无可争议的领袖历程。 25 岁前成长于偏远省份乡村,12 岁才开蒙,充分证明自己想学习才能学有所长,17 岁考入高小,19 岁考入中学,天才型偏科,一年后退学自学,通宵达旦,读书不卷, 打下良好的古文基础,写一手好文章,当时的理想还是做个教员。 25-28 岁,十月革命一生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进步思想,到北京见到李大钊和陈独秀,接受到新思想,参加五四等各种进步活动,探索革命道路。 28 岁组织 “新民学会”,学会发言的文章明确表明选择走列宁式的布尔什维克革命道路,参与建党,组织领导安源工人运动,开始职业革命家的生涯。 从 28 岁 - 33 岁属于国共合作时期,但随着孙中山的逝世,虽然共产党参加了北伐,但 “四一二” 清党运动,国共也正式决裂,蒋汪都选择依靠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口号虽然也是继承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本质上还是军阀模式,常凯申的全国统一依靠的是背后的列强和财阀支持,谁财大气粗谁赢,对奉系,两广等地军阀的收编也是金钱 + 大棒,派系间是利益之争而不是阶级的生死相博,后世经常比喻为楚汉相争,当年项羽失败的根本不是战力而是组织制度(萧何的源源不断的后援,胜利后制度随秦改周)。1927 年 - 37 年(34-44 岁),《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纲挈领,明确中国谁才是大多,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逼上梁山),农村包围城市,建立根据地的土改政策,军事上三湾改编官兵一致,古田会议的党指挥枪,反围剿和长征的游击战略,陕北的大生产,10 年的风云诡谲,惊险万分的残酷斗争和战斗,多少烈士牺牲,千万人头落地,孕育出红色政权的组织基因也产生确立了建国伟人。本书后面几篇文章属于最早对毛泽东思想的介绍。
4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4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萧三在东山学校和长沙湖南第一师范曾与毛泽东同学,并参加了 “新民学会” 和毛泽东组织的革命活动。对毛泽东的早年经历相当了解。在苏联,他曾用俄文写过《毛泽东传》。1943 年秋,任弼时在延安建议萧三写一本毛主席传。 1944 年 7 月 1、2 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他写的《毛泽东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动》部分内容。1946 年 7 月 1 日,张家口《晋察冀日报》发表《大革命时代的毛泽东同志》。1946 年张家口的《北方文化》月刊第 1 号发表《毛泽东同志传略》,许之桢主编的《毛泽东印象记》作为第一篇转载。1946—1947 年华北解放区的《时代青年》发表《毛泽东同志的儿童时代》、《毛泽东同志的青年时代》。以后萧三又作了几次修订,1949 年合并为《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954 年再次修订为《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1979 年萧三作了最后的修订,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再版。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