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针对孩子不同的敏感期,来找对应的问题解决方案
这本书对于父母了解孩子的敏感期有极大的帮助。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分别对不同的东西或者事物敏感。如果做父母的不了解这些,就很容易错过孩子敏感期的最佳教育时间,又或者在孩子的敏感期不理解孩子,从而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
我随便举出几个书中的例子,如果你已经是为人父母,那么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矛盾和烦恼。
别人家的孩子已经能说很多话了,我们家孩子还是说话很费劲,怎么办?
这个问题涉及到孩子的语言敏感期。
我家孩子都已经 2 岁了,还是天天吃手,用了各种方法都没有办法解决,怎么办?
这个问题涉及到孩子的口的敏感期。
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不论你们家的孩子当前最让你头疼的问题是什么,你都会有很大概率能从这本书中找到相应的敏感期和解决方案。
当然,这本书要教你的并不只是了解孩子的各个敏感期。从书名你就可以看出,这本书的重点在于,在遇到不同时期的孩子的问题时,你是否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能够做到不吼不叫,不冲孩子发脾气。
其实,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有其心理上的原因,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只看到了表面上的问题,而没有深入挖掘里面更深入的原因,从而希望用治表的方法治根,这样只能是欲速而不达。
希望你也能从这本书中找到处理孩子问题的解决方案。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把握各种敏感期体会如下:1. 同一个敏感点可能会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体现,只是强弱程度上会有区别。学龄前 6 岁前的感受力和小时候最初的合着音乐摇摆一定是有区别但是,接触的早晚,就像开关的打开一样给孩子的 “刺激” 程度会有差异。同理的也有语言敏感,社会敏感等…2. 这里讲到的敏感阶段的划分只是一个参考标准,父母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可以有侧重的予以引导。但是,切记不能一味用这个标准去套用每一个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标准 “这只是个相对。以家里高度远视的孩子为例,本该到问 “为什么” 的年龄,可她还是停留在 “是什么” 的阶段。作为家长的反思便是,她在 “终于看清这个世界” 的现阶段,终于才看清楚 “这是什么”… 而身为父母的我们,可以适当加以引导,鼓励她在 “思考🤔” 后慢慢主动说出 “为什么” 其中接纳,鼓励和持续性的认可是必不可少。3. 书中对于每个阶段的 “敏感点” 有相应的语言和行为特征,这个总结我认为对于初为父母的家长来说特别好,因为更生动,形象,指引性更强。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