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9
380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论躬身入局和成事,曾国藩乃千古第一人

    📖我们一生一定要读一遍曾国藩,他身上的亮点实在太多了。穿越时空使我们看到一个真正用心做人、用心做事的「笨人」。他至诚待天,忠恕对人,为人磊落,用人处事,从大的格局到小的细节,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没有谁的一生是顺风顺水的,人生的最高境界不在于成功的时候如何看待自己、评价他人,而在于失败和挫折的时候,依然不放弃自己,内心依然坚定,内心深处始终存有一股「蛮荒之力」。📖曾国藩的一生仿佛在告诉我们,一个资历平平的人如何才能成事,为什么能成事,怎么能持续成事、持续成大事,以及面对挫折时,如何做到愈挫愈勇。纵观人的一生,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把事做成,做你自己的事,桩桩件件的把它做成、做好、做到极致。📖曾国藩眼中的成事 —— 立德、立功、立言,躬身入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高明是大处着眼,精明是小处着手。通过曾国藩看古今中外,凡是具有雄才大略的用兵者,无不能够始终从效率的高度把握问题,能够透过暂时的纷乱看到重点,在利害交织中看清本质。牢牢把握好长远与眼前、全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曾国藩的经历也在告诉我们,任何时代,任何状况下,做事都没有真正的捷径,所以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才为后人称颂。有时慢即是快,于高明和精明两个角度反复做实事,反复磨练心性,做有把握的事,这本身就是捷径。‌曾国藩无论在做人、做事还是带领团队上,都以身作则,时刻反思自己、迭代自己,给团队注入「良心」和「灵魂」,在成事的同时,也能成就他人。

      42
      39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书人的楷模

      曾国藩的传记和小说很多,这部好处是干货多,不演绎,简明扼要。曾国藩人生三部分:1. 天资不高的人如何做圣人,下苦功毅力超群,同时清朝科举还是为底层升迁指明了出路,特别是进入公务员队伍后的各种大考,造就了稳定的官僚队伍,后期捐官众多也让官场日渐败坏。2. 和太平军的 14 年战争是曾国藩的核心成就,大清朝国防军(八旗)和军警(绿营)都崩溃了,依靠曾国藩的民兵(团练)打赢了战争。战争惨烈死亡人数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死伤 6 千万,太平天国 7 千万到 1.2 亿)热兵器已经普遍使用,而且战争期间还要面对对外的鸦片战争,感叹国家苦难的同时,也惊异大国韧性,安庆围城之战描写生动惨烈残酷。3. 后期的激流勇退更是难得,61 岁逝世,一直被皮肤病所累,位极人臣的日子也不舒服。曾国藩和同辈留下大量文稿,让后世读后感叹国运如此,国家(公司)如个人都有生命周期,曾国藩正值清入关(1644)200 年,理学大家也难挽大厦将倾,人难胜天。

        5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曾国藩传》:学曾国藩的8种品质

        众所周知,曾国藩是清朝有名的清官。道光末年,进入官场早期的曾国藩就曾在家书中说:“余自去岁以来,日日想归家省亲,所以不能者:一则京城欠账将近一千,归家则途费接礼又须数百,甚是难以措办……” 一个京城二品高官却无省亲路费,清廉程度可见一斑。青年时期的曾国藩真有海瑞的自虐式清廉倾向。“人之好名,谁不如我?我有美名,则人必有受不美之名与虽美远不能及之名者。相形之际,盖难为情。”—— 曾国藩 40 岁之后的曾国藩从自身经验总结出,一个人特立独行,必然为众所排斥。他深知水至清则无鱼,于是开始外圆内方,外浊内清;骨子里清廉刻苦,表面上和光同尘。有这样的胸襟,必成大事。其实,除了清廉之外,我们看《曾国藩传》,他还有其它 8 种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勤能补拙,目标明确,慎独有恒,分寸择友,爱才惜才,善于反思,善于抓住机会,懂得见好就收。01 勤能补拙曾国藩是一个尚拙的人,他曾经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就是说,笨拙胜过机巧。办事笨拙,才靠得住。学习死磕不到 5 岁就由其父启蒙,从 14 岁起就与其父一起考秀才,连续 6 次未中,终于在 22 岁时考取秀才。漫长的 9 年秀才考试生涯,是曾国藩生命中痛苦的记忆。他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靠的完全是 “笨功夫”。打笨仗曾国藩的打仗风格,用一个字总结,就是 “笨”。“结硬寨” 和 “挖地道” 是 湘军行军打仗,最大的两个特点。曾国藩的这种打仗方式,看起来很笨拙,其实是很高明的,非常符合《孙子兵法》的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艰难的科考经历和 15 年的弃文从武生涯,对曾国藩来说也是证明勤能补拙的一个过程。通过方法得当的努力,天资不足的他,也能走通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走不通的科举路,身为文官的他也建立起了战斗力极强的湘军。可见,只要以勤补拙,再加上目标明确,天底下没有做不成的事。02 目标明确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查士德斐尔爵士 因此,“立志” 确立一个终生的奋斗目标,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之一的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而曾国藩直接把目标锁定在了最高层自我实现上,也就是做 “圣人”。以 “圣人” 为人生目标,确实可以称得上是 “取法乎上” 了。曾国藩一生成功的第一个要诀,就是立志高远。这一志向,驱动他一生不在小诱惑、小目标面前止步。促使他在多大的困难面前都不苟且、不退缩。怎样学做圣人呢?唐鉴告诉他最关键的是每天都写日记,这是入圣之基。
        03 慎独有恒 & nbsp; 曾国藩自在京城入了翰林院,就开始了记日记的习惯。每天必须记录自己一天的言行,反省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比如检讨自己多看了同僚美貌妻妾一眼,抑或是心里羡慕别人发了一笔小财,这样的举动都会进行自我反省和深刻检讨,甚至还检讨大脑中闪过的每一个念头,通过每一个细节,持之以恒地 “研己”,以达到改变自己的目的。曾国藩有次给弟弟们的家书写道:余向来有无恒之弊,自此次写日课本子起,可保终身有恒矣。通过他的日记,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的一生就是不断自我磨砺的一生,一天也没停止修炼的脚步。从青年到老年,曾国藩都生活在不停地自省中,每天都在日记中不断反省自己的缺点,纠正自己的行为。老年的曾国藩虽然因眼疾严重失明,仍然勤奋有恒,直到生命终结的前几天,都还保持记日记默读几页书的习惯。曾国藩还有一个好习惯,就是经常分享日记给好朋友求点评,让大家一起监督自己的圣人目标。如此看来,择友就非常关键。04 分寸择友曾国藩把择友当成人生第一大事。在闭塞的湖南乡下,曾国藩最大的遗憾是交不到有质量的朋友。他在致诸弟的家信中谈及自己当年的感受:“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不惟无益,且大有损。习俗染人,所谓与鲍鱼处,亦与之俱化也。” 在京城立志 “学做圣人” 的曾国藩,广交朋友时更是注重与人交往的尺度。又因他急公好义特别爱助人,所以深得大家的喜爱。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三月他升为翰林院侍讲那次,因为大家都来祝贺,以至于他跑了五六十家去回拜。不久,他就成为在京湖南官员的领袖,这对他在仕途上发展影响深远。看曾国藩在官场与上级交往,也很注重分寸,从不失态。即使很多打过交道的重臣倒台,曾国藩也从未受过牵连。曾国藩不仅择友分寸有方,而且还特别爱才惜才。05 爱才惜才曾国藩的幕府,盛时保持着一二百人的幕僚队伍。凌林煌在《曾国藩幕府宾僚探究》中统计的总数前后共为 497 人。除幕僚外,还有候补官员、法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师等。他对于有学识和有天才的人,一向极为钦佩,并有意培养他们。曾氏幕府很像一个学校,既是储备人才之库,也是陶铸人才之所,而校长就是曾国藩。郭嵩焘,胡林翼,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等无不都是受他提携,成长为大清重臣。在几十年的官场上,又相互扶持相互成就对方。在他晚年时,几乎所有清朝的总督都曾是他的部下或由他提拔。自己培养的重臣在官务上偶有与他产生冲突,曾国藩多以大局为重。最典型的要数左宗棠的背叛。然而在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受命镇压西捻军时,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还是不计前嫌给足了左宗棠军饷,让左宗棠钦佩不已。可见曾国藩惜才的胸襟。曾国藩还上奏朝廷,选择十三四岁到二十岁的少年,到美国留学。在他去世 5 个月后,中国历史上第一批三十名幼童,从上海出发远赴美国留学。这是曾国藩临终之前为国家办的最后一件大事。曾国藩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写信给好友请他们给自己提意见,进行反思。06 善于反思 & nbsp; 曾国藩的反思非常与众不同,在反思自己不足的同时,针对别人的劣势进行反向思考,从而规避出错风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三次反向思考。第一次是第 6 次考秀才时文章被学台 “悬牌批责” 之后的反思。在第 6 次考秀才时不但未中,还被学台 “悬牌批责”。就是试卷被当成了反面典型,被批文理欠通顺,但文笔尚可,道理没讲通,大家要引以为鉴。曾国藩回家后反思这 6 次赶考失败的原因,并仔细琢磨自己的文章与优秀的同题文章之间的差距,发现自己的文章过于重视局部打磨太拘谨,缺乏大局的贯通和整体的气势。这次的反思,以前学了 16 年没学通的他,感觉突然通了。终于在第二年 22 岁第 7 次的秀才考试中榜上有名,第三年又 “联捷” 中了举人。第二次是建湘军时,对照绿营军的种种劣势,反向思考” 绿营兵为什么没有战斗力 “。从严建立军纪军规,给湘军注入良心和灵魂。湘军成为了极有战斗力的一支军队,在与太平天国 15 年的较量中成了绝对的主力,完胜清政府满蒙嫡系的江南军,最终一举歼灭了太平天国军。第三次是久困江西九江回家为父守孝,被咸丰皇帝解除兵权 2 年的反思。他写信给众多好友要求他们给自己提意见,而这次反思的大彻大悟,使得曾国藩思维风格大变,与 40 岁前大不相同。也让他在官场的为人处事风格变得更能与人通力协作,变得外圆内方、和光同尘。真正做到了 《道德经》第四章所说的 “和其光,同其尘。” 的圣人之范。这样反思的好处就是面对每一次选择时,都能找准方向抓住机会。对于现实中的我们来说,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07 善于抓住机会其实,多数时候,身为朝廷命官的曾国藩没有选择,有的只是临危受命和迎难而上,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处境之下不得已的选择…… 然而,即使是旁人啃不下来的硬骨头,抑或是别人吃不了的螃蟹,到了曾国藩手里,都能变成一手好牌。这是因为,曾国藩有点石成金,把不是选择的选择,变成磨练意志和能力的利器的魔力。机会一:初入翰林院时事无巨细,不眼高手低,引起道光皇帝的常识;机会二:被咸丰皇帝下诏令搞湖南 “团练”,结果把团练变成比政府绿营军更强大了湘军;机会三:为了有充分的把握收复武汉,宁愿等几个月洋炮到位后才出兵;机会四:曾国藩深知,安庆是太平天国在长江中下游水路上的最重要的关隘。不管咸丰皇帝如何瞎指挥,都按兵不动,始终相信自己的判断,最终抓住机会一举拿下安庆,取得了平定太平天国关键性的一战;机会五:在慈禧的委任下再次出山时,抓住了两江总督的机会,从此驰骋官场官至直隶总督;机会六:准确第判断了金陵城洪秀全的军事实力,稳扎稳打,历时三年,抓住机会最终歼灭太平天国收复南京。在曾国荃收复南京城后,以慈禧为首的朝廷,不仅没有公开赏功,反倒连续两道谕旨追责曾国荃洗劫南京城时太平天国留下财物的去处。  08 懂得见好就收朝廷的猜忌,曾国藩早就有心理准备。他熟读史书,更精通易理。《易传》中说:“日中则昃,月盈则亏。” 当一个人的地位、权势、声望达到顶点的时候,也就是要走下坡路的时候。稍微处理不慎,会带来无法预计的危险。因此,越是辉煌的时候,越应该努力保持清醒的头脑,趋福避祸。所以要想收场,就要把权和位这两个字推掉一些,减去几成。他知道兄弟二人的权势已达峰巅,意识到他最需要做的是自剪羽毛。于是他奏请慈禧让曾国荃辞职返乡,并主动裁撤湘军弃掉让清政府戒备的兵权。自剪羽毛后,朝廷因此对曾国藩态度大为改变,不再追究曾国荃的问题,放手让曾国藩治理两江,后升任直隶总督。最后曾国藩在两江总督的要职上直至去世。写在最后勤能补拙,目标明确,慎独有恒,分寸择友,爱才惜才,善于反思,善于抓住机会,懂得见好就收。曾国藩的这 8 种品质,对现代人的启发是:天资不足,勤奋努力可以弥补;只要目标明确,慎独,懂得择友和借力,并与他们通力合作;善于抓住机会;面对逆境要善于反思;顺境时懂得见好就收;坚持自己的目标,一定能成大事。除了以上的 8 种助他成功的品质之外,《曾国藩传》中说:立功、立德、立言,曾国藩全做到了。最后,想分享我的一个小见解。看了《曾国藩传》之后最大的感触就是,对他 “卖国贼” 的误解太深太深了…… 其实他是中国能与外国人平等对话的第一人,真正开启了与洋人的诚信外交。🔚

          2
          8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学习有什么用,曾国藩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学习有什么用,大概每一个人都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既是不开始学习的借口,也是正在学习的迷茫。不知道有没有用,何必开始,即使花了大量时间学习,也不知道真正改变了什么。是的,改变。学习,终究会落实到改变了什么。想法的改变,思维方式的改变,行为的改变,情绪的改变。当你确认改变真的发生了,也就知道了学习有什么用。我能看到的最大的改变,就是曾国藩。这或许也是我们普通人,都喜欢曾国藩的原因。人有,生而知之和学而知之。那些生而知之的人,仰之弥高,但无法复制,甚至无法学习。而学而知之的,我们可以学习,也可以复制,只看我们愿意为学习和复制,付出多大的代价。曾国藩不是个圣人,但一直在学习做个圣人,他也善于学习。秀才考了七次的他,不知道是不是被他老爸的错误教学方式耽误的,第六次考试失败的试卷,被当做坏文章的典型贴了出来。基础扎实,但逻辑不通。曾国藩羞愧难当,然后展现出了他的学习能力,他开始对比自己的试卷和优秀试卷的差异,总结出问题,然后针对性改进。之后的考试他都相对顺利很多。当然,学习的过程也有反复。三十岁以前的曾国藩,朋友们都说他有三大缺点,心不定,傲慢,虚伪。这三个缺点,是普通人或多或少都有的。容易被环境影响和干扰,自以为聪明,虚情假意夸奖人,都很常见。这时候的他即使入翰林,也普通的很。曾国藩的改变由此开始。一路可以看到他学习做圣人的痕迹。入京为官,曾国藩不攀附权贵。有些得势人想拉拢他,他也一概不理。不仅远离奸恶之徒,和正直清廉的也同样保持距离,不站队。与其说这是曾国藩的圣者仁心,不如说这是他计算的结果。曾国藩一生的事情极其复杂,充满了矛盾的人性,但如果用计算两字,似乎可以多理解一些他的行为。为抵抗太平军,丁忧在家的曾国藩出山培养湘军。湘军还没练好的时候,皇帝怎么催他出战他都抗旨。挚友江忠源被困,不救。恩师吴文熔被困,不救。皇帝召曾国藩救驾,还是不救。剿匪时杀心甚重,战胜太平军时的杂念(九江南京破城首功都安排亲弟弟),明知弟弟带兵又抢又拿而不过问(写信让弟弟别拿太多),家眷从乡下搬入总督府生活的比在乡下还贫困,自己在京城也吃喝外加大手笔送礼,太平军灭裁湘留淮,无不透露出曾国藩精密的计算。也正是这些计算,让曾国藩缺少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虽然这种精神未必一定值得提倡)如果只是到这里,曾国藩可能是一个特别成功的人,还绝不是一个近乎圣人的人。真正让曾国藩得以成圣的,不是他的计算,而是超越,对自我超越。生命最后阶段,他还在做很多长期的事情。平等对待洋人,热衷学习西方文化和知识,热心组织去西方留学。这些显然都是计算,但这都超越了个人的局限,超越了个人和家族利益的局限。当一个人,能在国家,文明的角度进行计算的时候,我们实在无法把这样的计算,再看成计算。这种对个人局限的超越,还能体现在曾国藩对待政敌上。何桂清这种政敌,除之后快,左宗棠这样的 “叛徒”,不出恶语,甚至还有所褒奖。想必,这是出于对国家利益的计算。学习有什么用。曾国藩通过学习,学习圣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一步步缓慢而坚定的,不断提高着自己的底线。是能力的底线,是官职的底线,是道德的底线,也是命运的底线。最终突破个人的局限,成为每一个普通人,可以学习可以复制的榜样。在爱因斯坦面前,我有借口,在曾国藩眼前,所有的借口无处躲藏。

            10
            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曾国藩的大道至拙

            谈曾国藩的评论已经很多了,今天打算从自己的感触出发,来试着总结他给我的启发:🍎试想下,我们面对下面这些境遇时,会如何处理?1. 一篇文章背了一晚上都没背出来,你是否会决心继续背下去?2. 连续高考 7 次都没中,你是否早就放弃了?3. 进入公家铁饭碗,职位清闲,你是否还会日日下功夫做学问?4. 身上有很多丑毛病,你是否会决心一一改善?5. 被别人指出诸多问题,你是否会排斥,并耐心反思?6. 自己有战略计划,但被大领导催促调整战略,并不断施压,你是否还会坚持自己?7. 自己用心栽培的门生,后来对自己忘恩负义,甚至为利背叛自己,你是否会心平气和,宽恕对方?8. 人生几次关键时刻,备受打击,甚至差点丢了性命,你是否还对未来报以希望?9. 面对历史遗留的传统观念,你是否敢逆流而上,提出自己的独立思考?10. 国家危难之际,你可以选择明哲保身,主动承担必然凶多吉少,但对国家有利,你是否会选择义无反顾的付出?🍎曾国藩的 5 大启发:1. 滴水穿石的死磕精神🚩他的起点很低,甚至低过大多数普通人。(这里不单指才气,还包括身体素质)🚩7 次科举才中秀才🚩立大志在先,滴水穿石,十年如一日之功在后。终成一代大儒🚩立功,立德,立言全做到了2. 头脑开放和自我迭代🚩他的自我反思能力极强,而且有着异常的恒心。功虽大而不喜,过虽小而必究🚩每一次失败都要吃透,才能不白白付出这个代价🚩这里很重要的一个抓手就是日记,是诚实面对自我,然后公之于众露丑让朋友提醒自己的勇气。🚩所以即使起点很低,性格缺点很多,随着经历和时间,他都在不断的完善自我。🚩因为多年的反思习惯,他成为了中国第一个认识到西方列强远超于我们的真正原因,而不是依然像同时代人的旧体质观念(凡中华土地外,都是蛮族,自不必重视)。他甚至社办了中国第一个军工厂(江南制造局),还组织上百人出国留学,学习科学新知(洋务运动),可惜的是,大清国运到头,以他一人之力只是杯水车薪。3. 目标明确,定力惊人🚩他的思虑很缜密,所以他认定的事,就一定要贯彻到底,比如镇压太平天国的几次重要战役,他制定的以长江中下游为主要突破点的战略方针,皇帝催促他变化目标,他依然能在重重压力之下,坚定不移(拖字绝)。🚩保底思维:在创建湘军时,他并没有首先去思考 “湘军怎么才有战斗力”,而是先分析 “绿营兵(政府正规军)为什么没有战斗力”4. 大道至拙🚩饱读历史之人,他曾花巨资买下二十三史,也有偶尔想放弃读完的念头,但最终还是看完了全部。🚩“拙” 这个概念,在曾国藩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恒心考秀才,刻意练习自己的写作,建立湘军,打造靠的是 “结硬寨,打呆仗”。以诚待人的外交手段🚩耐心,坚韧,反省,诚心,和光同尘,纳新(接受新事物)🚩因为有深厚的反思力,和对历史底层,人性根本的了解。所以才有远大宏观的视野,才能遇到人生遭遇时,跳出自身的位置,从更大的历史角度去思考事情的走向(比如:当时曾国藩已经意识到太平天国只是历史中一次官逼民反的重复性事件,而外国势力对中国文化的入侵才是真正的历史大变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所以,才有后来他设立中国制造工厂,外派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科学。)🚩他提出笨功夫的 3 个好处:1,因为智力资本,更容易比别人虚心,肯付出。2,从小挫折教育多,逆商更强 3,不懂取巧,遇事知专研,做事不留死角。5. 育人有方他的育人之术十分了得:一方面是他真心爱才,而且也愿意帮助那些人才展翅高飞(不断举荐),最有名的徒弟之一,李鸿章他的家族教育也很了得:大量的家书反应出,他对家族弟妹的关切,和思想,价值观的影响。同时也打破了中国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曾氏家族,人才辈出。最后:曾国藩是儒家精神世界最后的精神偶像,他拥有儒家传统的人格之美,完成了他年少时立下的志向:立功、立德、立言。立功,他创建军队、立挽狂澜,使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又延续了 60 余年;立德,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圣贤,道德修养在同时代几乎无人能及;立言,他身后留下了数百万字的全集,家书语录也能让如今的普通人受益匪浅。

              3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曾国藩和马斯克是同一类人

              这本书的作者,从博士论文,到博士后论文,全部都是研究曾国藩的。之前也出过很多本曾国藩相关的书籍,这一本书,他是想让我们用很短的时间去了解曾国藩的一生。读完这本书后,荡气回肠。在我心目中,曾国藩和马斯克是同一类人。他们并不是大众眼中的绝对精英,曾国藩考取 6 次才中秀才,埃隆马斯克虽然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高材生,但是每年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数不胜数。他们的共同点是,最后的成功(或者说当前的成功)完全取决于惊人的意志力,也就是曾国藩所说的 “挺力”。曾国藩身上有一股子韧劲,虽然笨拙,但是有那种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执着。虽然曾国藩花了很长时间才考取秀才,但后面的进士这是轻松拿下。而少年成才的李鸿章,虽然轻轻松松拿下了秀才,但是后面一直没有考取进士。这都归功于曾国藩在初期下的笨功夫,给自己打牢的基本功。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也能看到,往往厚积薄发,在后期体现出巨大爆发力的,都是前期默默无闻,在做一些别人不愿意做的琐事的踏实的人。曾国藩表面笨拙,但是在大事面前,果断干练。为了能够拯救大清,镇压太平天国,他冒着被咸丰皇帝讨厌的风险,组建了湘军。并且在咸丰皇帝想要削减他的湘军力量时,也能够临阵不慌,从容面对。在曾国藩出兵时,遵循的原则是结硬寨,打呆仗。每天出兵,花 4 个小时行军,剩下的时间就用来挖深深的沟渠,筑起防护墙,保障自己军队的安全。这样表面上看,行军效率很低,但实际上,却能够充分的防范一切不必要的风险,保证军队的安全。曾国藩的手段也极其利落,在返回湖南的初期,就大力削减黑恶势力,做了其他人想做但一直却不敢做的事情。在第一次带领湘军出兵打仗时,很多分部的将领被击败后,整个部队都溃散开来。这个问题非常棘手,但是曾国藩却用制度巧妙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规定,任何一个分部,如果将领被击毙,他所在部的所有官兵都会被遣散,然后重新招募。这样,大家在打仗时,就会全力保护将领,才能有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性格方面,曾国藩也经历了一系列的蜕变。早期年轻的他,性格直,有什么事情都挂在脸上。但在后面遭遇了几次官场的挫折后,曾国藩发挥出了反思的力量,即使是压力到达顶点,夜不能寐时,他在白天也可以泰然自若,让别人看不出任何内心的波澜。而且,后期他对自己不喜欢的官员,也能够通过名和利来吸引他们,跟自己站在同一阵营。这种能够用人所长,不靠感觉行事的特点,几乎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曾国藩善于反思,他做事的特点一直是,功虽大而不喜,过虽小而必纠。这种反思的性格特点,也是能够让我们工作变得更加系统的必要条件。处处着眼于具体的琐事,看不到大的系统,会导致自己方向容易迷失。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曾国藩也体现出了极强的学习和反思能力。他能够不受大众的影响,利用制度和条款,公平的看待西方洋人。这在当时很容易被人当做是汉奸,但本质上却是一种超前的文明的思想。曾国藩不仅不是那种最聪明的人,而且身体条件也一般,体弱多病。但是他的一生经历告诉我们,人的意志力才是最重要的,意志力强,可以干成很多别人认为做不成的事情。意志力弱,即使身强体壮,也无法明晰方向,走向成功。从这点看,曾国藩和马斯克在本质上确实是同一类人。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立功、立德、立言,曾国藩全做到了。就立功而言,他从一介书生起家,创建军队,统率群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使清王朝的生命又延续了六十年,其功不可谓不大。就立德而言,他时时以圣贤标准要求自己,道德修养近乎纯粹,五十年后相继主宰了中国的两个大人物 — 蒋介石和毛泽东,也不约而同地把他当作过自己的精神偶像。说到立言,他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大儒,对理学身体力行,登堂入室,造诣很深。留下了洋洋数百万言的全集,其精深博大之处可以让学者终生沉浮其中,其家书语录更让直到今天的普通人受益匪浅。

                  1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曾国藩传》

                  精彩好书!通过本书不仅加深了对曾、左、李之间关系的认识,也学到了曾国藩持之以恒、勤奋补拙、自我反省的优良品质。读完此书会发现,他在遭遇猜疑及重大挫折时,也会抱怨到难以入眠,但他不会一蹶不振,痛定思痛后反求诸己,磨炼心性,以待天时。在面对难解问题时,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他往往采用 “笨” 办法解决问题,以稳中求胜的心态去处理难题。他通过不懈的个人努力,完成了脱胎换骨、超凡入圣的变化,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这个过程无不令人肃然起敬。

                    1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清王朝最后的领航者,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后一个偶像

                    立功、立德、立言,曾国藩全做到了。就立功而言,他从一介书生起家,创建军队,统率群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使清王朝的生命又延续了六十年,其功不可谓不大。就立德而言,他时时以圣贤标准要求自己,道德修养近乎纯粹,五十年后相继主宰了中国的两个大人物 — 蒋介石和毛泽东,也不约而同地把他当作过自己的精神偶像。说到立言,他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大儒,对理学身体力行,登堂入室,造诣很深。留下了洋洋数百万言的全集,其精深博大之处可以让学者终生沉浮其中,其家书语录更让直到今天的普通人受益匪浅。写曾国藩的书很多,张宏杰老师这本传记侧重于曾国藩遇事的心理过程,不拘泥于事情的长短始末,让我们在了解曾国藩生平事迹的同时深刻地认识他的心路历程,对我们自身的成长有着非常的指导意义,强烈推荐此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曾国藩一生,光明磊落,心胸豁达,内圣外王,把一个 “仁” 字发挥到了极致。不耍小聪明,不阳奉阴违,不两面三刀,学会感恩,有包容万物之心,保持一份善念,恪守君子之道,精诚所至,方能金石为开。随着曾国藩的起起落落也时时刻刻在重审着自己,虽不能做曾国藩,但他的人生之道是值得一学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普通人,干了伟大事

                        曾国藩打小就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家族也没有哪个学习成绩好,但是父亲总希望家里能出个读书人,当官的,好光宗耀祖,曾国藩虽不聪明,但是肯下苦功夫,考了两年也考上了。曾国藩考上后,当了官,开始也是懵懂少年,不谙世事,觉得自己很牛逼,在官场处处碰壁,被皇帝赶回家里了。回家后,曾国藩守孝三年,开始反省这段时间当官所做所为,发现自己很多不足,然后每天读书学习,写日记,反省自己。日记中记到,有很多自己也想玩,但想想任务还没有完成,咬咬牙要回去学习了,这份坚持难能可贵。曾国藩做事很扎实,有人觉得曾国藩是笨,没有好方法,但是这份笨拙恰恰是他做好事情的心法,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比较快。曾国藩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未替自己考虑过,宽容大度,令人敬佩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立己达人 忠信笃敬

                          读此书修正了自己以往的浅知与谬误!颠覆有三:1、从曾公一生跌宕起伏、福祸相依,把人性的弱点通过自己发宏愿、立长志;从内到外无论是从修身戒烟节欲;还是正心为人处世,从睥睨他人、语气多带嘲讽、到做事平心静气,更多地考虑他人的心理,站在他人角度立场想问题;更多的表扬他人的长处;做事有始有终,越到后来越慎重;接人待物更诚更敬的转变,在格局上,可以不记个人得失,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挽大厦于将倾;德裕天下,泽被苍生!令人肃然起敬!2、对太平天国原以为是正义的化身,却是打着解救贫苦大众的旗号,置人民于万劫不复的一群恶贼,他们不是要推翻清朝皇帝,他们是要欺宗灭祖,比秦始皇焚书坑儒还狠,要毁灭所有的孔孟之道烧掉所有古圣先贤留下的文化瑰宝,好愚弄人民把他们尊为天神,建立自己的迷信王国。3,对李鸿章等误解为汉奸卖国贼,只会割地赔偿,鱼肉百姓,实则不然!哎!此书只言片语难表,强烈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结硬寨,打呆仗

                            在阅读本书之前,虽然时常听到曾国藩的大名,但我对于这位晚清重臣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一些碎片化的信息之上。依稀记得历史教科书里曾国藩屡次败于太平天国乃至于要自杀的情景,以及那句著名的 “结硬寨,打呆仗”。在个人看来,对于这样一位在历史上备受推崇的牛人,唯有通过详细了解他的成长全程,方能更深切的学习到全貌,更加感同身受的了解他的思想。
                             
                            怀着对曾国藩成长历程的好奇,我翻开了这本《曾国藩传》。本书的作者张宏杰,就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在其二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关于曾国藩写下了一百多万字,出版了五本书。这本《曾国藩传》,和以前出版的众多曾国藩传、大传及评传有所不同。一是侧重呈现曾国藩个人心路历程,而不是对其生平和事件的研究式复原。二是对曾国藩的一生突出重点,而不是均衡叙述。比如关于 “剿” 捻一笔带过,而关于曾国藩对外观念的转变及天津教案,则花了比较多的笔墨,以试图深入解读曾国藩主动选择做 “卖国贼” 的原因。
                             
                            纵观本书,曾国藩给我的最深刻印象就是其 “反脆弱” 的特点以及超强的自律执行能力。人生中大大小小的挫折都成为了其自我进化的养料。
                             
                            曾国藩出身普通,天资平平,曾六次科举不中,文章曾被当作 “反面典型”。但其为人非常有毅力,善于总结执行,在意识到正确的方法后成功打通了科举之路,顺利进入翰林院。
                             
                            他踌躇满志进京,面对全国精英,发现自己见识狭隘、观念鄙俗,陷入自卑和焦虑。三十而立,他立志学做圣人,研读经典,广交朋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京期间飞速升迁。
                             
                            他善于把握机会和创造机会,天下大乱之际,一介书生独创湘军,统率群雄。对抗太平天国,屡战屡败,甚至两次投江自尽,多次深陷绝境。47 岁时更被皇帝弃用,陷入人生低谷。
                             
                            蛰居老家两年,他反思自我,最终大悔大悟。重新出山后,为人处世脱胎换骨,不仅清除了政治敌人,而且以 “结硬寨、打呆仗” 战胜了军事宿敌太平天国,位极人臣。
                             
                            他眼光长远,审时度势,面对与洋人的差距,率先抛弃落后观念,倡导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
                             
                            曾国藩的一生,确实印证了那句结硬寨,打呆仗的总结。目标明确,抱着内圣外王之心,愈挫愈勇,扎扎实实的做人做事。尽管没有达成其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的理想。但那份不断进化,知行合一的精神,确为我辈之楷模。
                             
                            本书推荐给对曾国藩,人物传记感兴趣的朋友们。

                              5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领导力的教科书范式

                              曾国藩是传统的士大夫,是清王朝的捍卫者,也是儒家文化的守护者,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后一个偶像,读完曾国藩的一生,让我们对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些问题可以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曾国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和他的政治立场无关。他是清朝的子民,为皇帝效忠的大臣,他所创立的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以往的教科书都会赞扬太平天国的先进性,打压先进就是和先进作对,那就是先进的反面,即落后。而今天人们往往已经用大历史的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应该扣上旗帜鲜明的高帽。同时似乎当历史越来越离我们远去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更加公正客观地看待和评价他们,曾国藩是这样,李鸿章,袁世凯也是。我想我们从曾国藩身上可以学到的东西太多太多,以至于把他封为了立功、立德、立言的圣人。曾国藩的资质并不卓越,然而正是资质平平和他的成就之间的反差,让人由衷敬佩。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曾国藩面临的处境实在是太难了,但是他最终都抗了过去。他甚至自杀过三次,按照加缪的说法,曾国藩一定是体会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无可弥补的差距,体验到了活着的荒谬。但是无论如何,他的勤勉、勇气、担当、执拗、自省都让他最终成功捍卫了自己珍视的文化和信仰,他的努力让人看到希望。如果概括一下我从这本传记里学到的内容:曾国藩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和实干家,是一个怀揣理想并解决现实问题的人,他解决问题的方式堪称领导力的教科书范式,值得每个人学习。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学习

                                强烈推荐这本读一读。看完曾国藩的一生,真的是从心底里敬佩,虽然他资质平平,但以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与为人处事的原则做到了封疆大吏之首,也可以说凭借一己之力拯救清朝,建立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处理天津教案。对清朝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道光和咸丰都没有给曾国藩提供很好的机会,一生非常坎坷。应该从曾国藩的故事中学到重要的几点:1. 曾国藩虽然笨拙,但极为努力上进,时刻都保持学习的态度,以 “圣人” 标准要求自己。2. 初入职场,面对不良的官场风气敢于改革,但却获得了 “曾剃头” 的称号,遭到官场上几乎所有人的排斥,被贬回家,但曾国藩痛定思痛,改变自己,后来变得圆滑,开展工作反而顺利了很多。3. 面对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虽然什么都不懂,却自己建军从头学习,所建立的湘军成为抵抗太平天国最重要的力量,曾国藩的战略是 “结硬寨,打呆仗”,虽然方法苯,但非常管用。之后面对皇帝的忌惮,自裁军队,始终保持一颗忠心。4. 天津教案中,一边面对国家的安危,一边面对自己的荣誉,曾国藩坚决以国家大局为着想,没有与法国产生战争,但却背上了 “卖国贼” 的骂名,被世人嘲讽。我想换第二个人都做不到。5. 曾国藩喜欢育人,自己幕僚之多,提拔的人大多都做了朝廷的要官,包括左宗棠,李鸿章。不论如何,曾国藩用一生捍卫、守护了自己珍视的文化和信仰,他死在了补天填海的路上。曾国藩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人的意志力所能达到的高度,同时,也证明了一个人意志力的局限。他无望的努力在人类精神征途上,树起了一座令人不得不肃然起敬的丰碑。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曾国藩的一生

                                  曾国藩用一生捍卫、守护了自己珍视的文化和信仰,他死在了补天填海的路上。曾国藩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人的意志力所能达到的高度,同时,也证明了一个人意志力的局限。他无望的努力在人类精神征途上,树起了一座令人不得不肃然起敬的丰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笨到极致是聪明,拙到极致是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老实人的不完美人生

                                      曾国藩从一个乡下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进入国家一级官员,中间所经历的往事,也是为数不多的传奇人物。  他的度量极其的宽广,真正做到了宰相肚里能撑船,特别是跟左宗棠的恩恩怨怨,实在让人佩服。  对于家族的管理,也是非常到位。做到如何去面对家庭的矛盾,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儒生

                                        曾国藩,5 岁开蒙,8 岁读完五经,14 岁进考场;经考七次得秀才,约 23 岁;24 岁乡试中举;28 岁中二甲进士,朝考第二名。这份履历如此亮眼,谁说他笨?!自我管理的军规早起,静坐,读书,谨言,节欲,聊天记笔记,每日写文章,练字,夜不出门,每日反思。慎重择友!简单的坚持!坚持一辈子!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曾国藩传》

                                          今天终于把这本书给读完了,这大概是是我第一次完完整整看完的传记书籍。看完以后就觉得总是觉得自己的运气太差了,学习之路太难;然而看完他的一生,我就觉得自己这些其实都不算什么,那我自己从他的阅历中得到鼓励;在他当官的这些年中也是不容易,有时候看到一些坏人就很生气,然而他还是勇敢的坚持走下去,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生,很感动,很敬佩。看完收获满满,面对自己的失败,没有必要怨天尤人,整理好心情再次出发,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