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未来向何处去?
按照作者的见解,在可以想象的将来,各种全球化系统将把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的系统化正是为世界的新天下体系所准备的物质条件,但系统化的物质世界不会自动演变为 “天下”,因为全球化的世界仍然不具备天下的精神性,自私的系统化权力不会去建立一个利益共享的世界制度。以全球资本、技术和服务三位一体为代表的系统化权力,虽然是不同于主权国家的新型政治主体,却仍然只谋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和权力最大化,试图成为新专制世界的统治者,而不是成为世界共同利益的庇护者。就其潜在能力而言,或许比现代帝国主义更危险。我们不可能知道未来将发生什么事情,但可以分析未来的可能性。假定新兴的全球系统化权力维持其 “资本 — 技术 — 服务” 三位一体的结合模式不变,并且由经济权力进一步发展为政治权力,那么有这样的可能性:(1)对全球剥削的兴趣大于对战争的兴趣。(2)对权力的兴趣就会超过对经济利益的兴趣。(3)对技术无限发展的兴趣是其最高兴趣。(4)技术革命非常可能产生具有超强能力和绝对权力的 “超人” 统治。 技术革命将使今天我们的绝大部分政治问题不复存在。正如维特根斯坦所提示的,有些问题的解决不是因为找到了答案,而是因为问题消失了。旧问题消失了,可是世界末日将成为一个严肃问题,而不再是一种文学想象。我们不断重复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没有一个创造共享利益的世界制度去改变追求自私利益最大化的行为逻辑,当无限发展的技术与无限自私相结合,就非常可能导致人类末日或文明的终结。人类试图拥有征服自然的技术,却保留自私的自然本性,这是存在论上的一种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将可能导致人类的毁灭。改变自私的自然性是不可能的,如果一个生命失去自私的自然性,就直接失去保护生命自身的机制,也就无法存在了。同时,既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就必须服从自然,只要超越了自然就非常可能失去控制而自我毁灭。自然秩序是科学技术不应该超越的存在论界限。所以说,技术的无节制发展将是人类生存的最大危机。 系统化的新权力的技术专制尚属于未来,更为迫切的危险是,目前仍然维持着霸权地位的帝国主义对充满风险的技术发展同样有着巨大兴趣,试图以此维持霸权。发展风险不可测的技术实为非理性行为,而这种非理性行为却来自支配世界的最大权力,因此,不可能指望能够通过国际组织去阻止国家权力或系统化权力的任何非理性行为。 作者认为,只有建立新天下体系这样一种高于国家体系的世界普遍秩序才有可能制约帝国主义霸权以及全球系统化的新权力,才有可能使世界免于无法脱身的技术专制,或者使世界免于疯狂和毁灭。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我已被赵汀阳征服。虽然对天下理论的批评,平凡如我,也能列出几条。在跟随作者对 “天下” 的论述,能够清晰感受到当今政治的无奈和没落。当然,也会了解,“天下” 制度的美妙和虚妄。在我看来,消除他者本身就是对信仰、宗教的消解。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认知。在这一点上,我对 “天下” 稍显悲观。第三章第五小节,我个人感觉是《重返美丽新世界》的重新表述。在最后一节赵汀阳对 “质疑” 的回复上,我个人觉得有一些顾左右而言他。但我觉得还是质疑者的问题。说好的关系理性呢?说好的伤害最小呢?😂😂😂喜欢赵汀阳,可以从这本书开始。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3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世界政治秩序的美好想象习惯了全球化带来的和平繁荣生活的我们,面对世界的分裂难免有些忧心忡忡。建立新的理论体系为这个世界找到出路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需要。 赵汀阳的天下体系是迄今为止我看到的最合理公正又自洽的理论探索,通过这本《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赵汀阳系统的阐述了天下体系的由来、结构和实现方案。以周朝的天下体系为逻辑起点,不断向更大空间推演,使得地理世界、人心选择、政治制度的统一成为可能。周朝的天下体系是一个已经被验证可以借鉴的模板,借用费孝通的差序格局,如果从个人到家庭到乡里到城市再到国家,是一个建立在差序格局上的不断内部化的演进,那么,没理由到国家层面就停止了,逻辑上和现实上都有向更大范围推演的可能,下一步,显然就是世界的内部化。 那么推动世界内部化的动力来自何处?显然掌握霸权的强势国家不会愿意放弃已有的优势,在此,赵汀阳引入了博弈论给这个设想提供了实现的路径。如果各个国家不想在因恐惧和仇恨导致的无限升级的竞争中被拖垮,甚至走向人类的集体毁灭,那么最优的选择就是互相伤害最小化和全体利益最大化。 最后,赵汀阳给我们绘制了世界政治制度的美好蓝图:世界在空间上整合成一体,不管是政治家还是民众都自愿选择成为一个无外的整体,世界就像一个放大版的邦联制国家,各自独立又能通过协商解决彼此的矛盾,且共同应对人类的外部威胁。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中国文化的贡献1.《天下的当代性》为世界秩序混乱下的当代世界提供了一种重建稳定秩序的可能。这种可能根植于中国古代政治,它以天下为出发点,通过德治为自身构建合法性基础,用分封制度给予臣服者利益。用最小的成本来统治广阔的空间,实现了在哪个时代的制度创新。2. 周代创制的天下秩序的制度创造最终因太超前以及利益的分配不均而最终导致周朝的灭亡。不过这种制度为当下世界秩序的重建提供了一种可能得方式。即以全球为整体出发,依靠 “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价值观念为指引,各个国家缓慢消除政治对立,用经济合作来维护人类利益,最终构建出协商合作、共同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天下”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每种文化的精神世界都有其神圣性。每种文化中的神圣事物所解释的不是生存的利益,而是生存的意义。一个精神世界里具有神格的河山、大地、草木,还有历史故事和人物,构成了不可摧毁的超时间存在。正是这些具有神格的山河和历史使一个民族具有可分享的灵魂,也是一种文化的集体动员能力之所在。每一个精神世界的内在神圣性使之具有不可征服的超越性,但不同的精神世界之互为外在性并不必然意味着敌对关系,唯有普世主义的一神教试图一统世界才会形成精神世界的敌对。与一神教的精神大一统世界观相反,天下概念的世界观能够容纳一切精神世界,让每一个精神世界各有安身之处而各不相害。在这个意义上,天下是一个可以容纳复数可能世界的世界(an inclusive world of possible worlds),不是精神的大一统世界观,而是存在的大一统世界观。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天下政治”——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探索为什么经济全球化发展如此之久,依然无法阻止反全球化的国家政治行为?或者可以问,当今世界秩序为什么即支持全球化经济发展,又在事实上无法促成政治全球化,甚至阻碍政治一体化?本书所揭示的 “现代技术和资本的逻辑与现代政治的逻辑之间并不协调,现代技术和资本的发展需要通过全球合作而达到最大化,而现代政治却试图通过分裂世界而以帝国主义方式去支配世界。” 或许可以带给人不一样的思考视角。这一秩序,在经济上保护技术创造国家,促使绝大部分国家成为技术创造规模化生产,与利益化消费的工具。而其中创造的财富,分配规则分配权力属于技术创造者,大部分属于极少部分国家,大部分国家只能获得少数分利。这就使得经济与政治发展无法匹配,使得这两方面不断地产生矛盾,政治分裂阻碍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退化加剧政治分裂。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就是将政治与经济融入到同一个秩序中,将民族国家间政治经济交往所构成的国际政治,进化为 “天下政治” 秩序。“天下概念创造了一个容量最大的政治分析框架,开拓了分析世界问题的政治尺度。无论是全球政治、国际政治还是国家政治,都可以在天下框架内统一分析”。在此秩序下所有问题能够得到统一的公平的规则来解决,将一切问题内化为天下政治问题。“完成世界的内部化就是世界政治的先验使命。” 也即 “政治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同政治一体化相向而行发展,使得全球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一个任何国家跳脱出去都无法获得同等利益的利益共同体。任何不平等的分配规则,都无法实现利益共同体最优化利益的实现。从而抛弃现代技术与资本的逻辑,实现技术创造者与技术生产者之间的公平分配。那么无论是外部强权干涉,还是内部利益分配不均所导致的政治分裂,都将因为损害 “天下政治” 的共同利益而被抛弃或被阻止。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天下的当代性》这是一本政治哲学领域的经典著作。讨论的主题是:人类有没有能力超越国家主权,建立一个 “世界主权”,来对全人类的共同命运负责? 本书的核心内容:一、目前的世界政治处于什么样的局面,面临怎样的难题?二、周朝的 “天下体系” 是什么,它对全球化下的世界秩序有什么启示?周公创制的天下体系,包括了分封制度、礼乐制度和德治原则。其中,本书重点谈了分封制度和德治原则,只有礼乐制度没有展开说。这是因为,礼乐制度的具体规定离我们更加遥远,对未来也没有多少借鉴意义。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问:周公创制礼乐的目的究竟何在?赵汀阳认为,所谓 “礼”,就是对不同的人、事、物分别给予不同的礼遇;所谓 “乐”,不仅仅是音乐,而是指所有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某种可以分享的美学表达方式。换句话说,分封制度和德治原则是关于利益分配的,而礼乐制度是关于人们的精神生活的。礼乐制度试图赋予日常生活某种神圣性,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意义。这也在提醒我们,好的政治制度只是通往好生活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最后,用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一句名言作为结束:“即使知识说清楚了一切事物,生活问题仍然尚未触及。”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