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15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老人箴言

    查理 - 芒格的书比较流行,在于他代表当今的流行的资本,我更喜欢他作为一个老人的人生感悟,可说到 “人生指导”,中华文明才是巅峰,因为我们的老祖几千年都在思考,并且能够记录下来,后世不断迭代完善。西方学者还不能理解,比较典型的误解就是西方认为中国人信奉的事 “孔教”,可用《圣经》对比《论语》认为东方儒学浅薄,只是些人生格言,类似的还有认为希腊神话的巨量篇幅而中国没有,其实是太肤浅了,因为中国很早就有了汉字,所以中华文明的思想很早就成为体系,是儒释道诸子百家不断融合演进,如同现代西方哲学肯定不是一家之言,而是非常多的知识分子综合的成就,而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前,因为书写工具的原因就只有一本《圣经》,如同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也不是某一个人的几本著作,而是思想家们不断完善演进的科学体系。因此说到中国传统文明,也是一整套的体系,怀师难得对 “儒释道”,易经禅宗都有涉猎和研究心得的大师和传承人,他对传统文化的介绍都浅显易懂,循循善诱,可作为入门读物,本书也算精选,其余专著篇幅较长,并有些玄学的味道。 现代西方都在追求长生不老,科技突破,看贝佐斯等大佬,脸上的拉皮都放光(可难掩脖子下面的皮肉松弛😄),幻想再过 30 年的 AI 医学突破,攻克癌症,可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真正那个不生不死的身,不是这个肉身,肉身还是有生死,修持到活一千年,最后还是要死。《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西方自古以来还没有突破一神教的桎梏(中华大地普罗大众也难免神佛遍地的偶像崇拜),需要找到组织依靠,需要组织认可,天选之子,而中国知识分子无论是追求 “三不朽”,或是 “做圣人”,起码都早已开始向内求 “做君子”,孟子说:“莫非命也,顺受其正。” 孔子说颜回 “不迁怒,不贰过”,和自己和解,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3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 人生无真相,但是应该有方向;人生无答案,但是有选择。因为人生的不确定性,所以自主选择和方向赋予了人直面未知的勇气与智慧。2.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思想的适可而止,在物质与欲望的洪流中锚定内心的安宁。3. 身非我,心为君;修身在正其心,立命于天地间。儒道智慧直指生命本质在于精神境界的修炼,而非躯壳的执着。4. 寂寞是人生最高享受,万象喧嚣中守住性天风月。颠覆世俗对孤独的恐惧,独处是人与自我、宇宙对话的至臻境界。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生无真相

        前事已经过去,未来还没有来,唯有当下才是王道。人往往是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立身不求无患,身无患则贪欲必生;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行道不求无魔,道无魔则誓愿不坚;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则亏折道义;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亦动;被抑不求急明,抑急明则怨恨滋生。学问以勤学为入门,孝养以竭力为真情。处世以立德为事业,执事以尽心为有功。精进以律己为第一,长幼以慈和为进德。行持以观心为稳当,因果以明白为无过。治事以精严为切实,老死以无常为警策。居众以谦恭为有理,言语以减少为直截。待人以至诚为供养,长老以耆旧为庄严。济物以慈悲为根本,疾病以减食为汤药。凡事以预立为不劳,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菩提。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生无相

          嘿嘿,上大学的时候接触到南怀瑾大师的书,还记得是在学校图书馆,坐在地上痴迷的看在,毕业这么多年,渐渐地忘记了南师的教诲,最近重温了一下,修身养性之法尽在书中,读完之后通达了不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南师

            人生不易,知足常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方法论层面,南怀瑾拒绝教条化解读经典。他以 “知行合一” 为纽带,将《论语》的 “克己复礼” 转化为自我认知的修炼,将佛家的 “放下执念” 具象化为职场人际的智慧。这种转化在 “人生三道坎”(穷困、毁誉、生死)的论述中尤为明显:他既引用孟子 “天爵与人爵” 之辩,又以自身经商、从军的经历为例,证明精神境界与世俗成就并非对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生无真相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991 本(264)#《人生无真相》🚢人们对生存的生命,所注重的现实人生,普遍认为 “身” 的存在就是生命,就是人生。其实 “身” 只是 “生命” 中机械性的存在,是现实中每一个人 “自我” 表达的存在容器。它是属于自然物理的、生理物质的现实,是偶然的、暂时的,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实用品。如果从 “形而上” 的心性精神观点来讲,此 “身” 不过是我们现在生命之所属,只有暂时一生的使用权,并无永恒占有的所有权。“身” 非我,真正生命的我并非就是此 “身”。🚢自己没有建立一个人生观,自己没有中心思想,就会受环境转变的影响。有的人没事做时,会很痛苦,就是因为自己没有中心思想的修养。如果自己有中心思想而退休闲居,就没有关系,否则的话,闲居时就很可怜。一个人要在心理上构成一个中心思想,自己要有个境界。假使内在没有一个东西,人生是相当空虚的。🚢以孟子所说,自古传承道统的圣贤只有两条路:一、在太平盛世,天下有道的时候,“以道殉身”;二、在天下变乱的时候,“以身殉道”。至于 “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是说不论人类社会的思想、教育、物质文明如何演变,“道” 的文化精神,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是万古长存,变动不居。所以不管贫穷低贱、富贵通达,都要安于这个 “道”。🚢生命的重要,那么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你对一样东西爱得发疯了,最后你所爱的丢得更多,就是 “爱别离苦”,这是佛说的 “八苦” 之一。“多藏必厚亡”,你藏的东西不管多么多,最后都是为别人所藏。人生什么才是福气。“知足不辱”,真正的福气没有标准,福气只有一个自我的标准、自我的满足。🚢“知止不殆”,人生在恰到好处时,要晓得刹车止步,如果不刹车止步,车子滚下坡,整个就完了。人生的历程就是这样,要在恰到好处时知止。所以老子说,“功成、名遂、身退”,这句话意味无穷,所以知止才不会有危险。这是告诉我们知止、知足的重要,也不要被虚名所骗,更不要被情感得失所蒙骗,这样才可以长久。🚢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爵” 是爵位,权威的标志。在宇宙中有两种大爵:一种是 “天爵”,形而上的;一种是人世间的 “人爵”。🚢“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域” 是代表广大的宇宙领域。此处道家的四大,与佛家所谓的四大不同。佛家四大,专指物质世界的四种组成元素 —— 地、水、火、风。而道家所讲的四大,是 “道、天、地、人”。这个 “四大” 的代号由老子首先提出。🚢真正的修养,是在动心忍性之间,能够确实检查出自己的错误,然后 “顺受其正”—— 所受的一切遭遇,不怨天、不尤人,不迁怒、不贰过。这就是正命地活着,也就是佛法所说的 “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中的正命。🚢每个人的个性不同,或仁、或知、或信、或直、或勇、或刚,但不管哪种个性,重要的是自己要有内涵,有真正的修养。最难的是认识自己,然后征服自己,把自己变过来。但要注意并不是完全变过来,否则就没有个性,没有我了,每个人要有超然独立的我。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一个人的长处也是他的短处,短处也是长处,长处与短处是一个东西,用之不当就是短处,用之中和就是长处,这是要特别注意的。🚢孟子指出,一个知识分子,受教育的目的是人格的养成,尤其对于立身出处的认识,更为重要。所谓立身,就是长大成人以后,在世间做怎样的人?站在一个什么立场上?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人格?所谓出处,等于走出大门,第一步跨出去的时候,就要好好选择方向,往什么地方走,怎样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日省三身

                  立身不求无患,身无患则贪欲必生;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行道不求无魔,道无魔则誓愿不坚;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则亏折道义;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亦动;被抑不求急明,抑急明则怨恨滋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直不明白大家为何如此尊崇南大师,读过书后方感知其中之魅力所在,南大师的智慧就如淳淳流水,波澜不惊,却润人心脾,流向你的思维最深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南环瑾老师的人生哲学

                      南怀瑾先生训诫这是南怀瑾先生创立的太湖大学堂的规训,也是先生创立的东西精华协会会员守则,在综合《宝王三昧论》和《百丈大智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的基础上予以修订。立身不求无患,身无患则贪欲必生;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行道不求无魔,道无魔则誓愿不坚;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则亏折道义;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亦动;被抑不求急明,抑急明则怨恨滋生。学问以勤学为入门,孝养以竭力为真情。处世以立德为事业,执事以尽心为有功。精进以律己为第一,长幼以慈和为进德。行持以观心为稳当,因果以明白为无过。治事以精严为切实,老死以无常为警策。居众以谦恭为有理,言语以减少为直截。待人以至诚为供养,长老以耆旧为庄严。济物以慈悲为根本,疾病以减食为汤药。凡事以预立为不劳,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菩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读一遍不中,体会不到其中精要,须再读方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受益匪浅,一代国学大师

                          国学大师解读的确实非常让人深受启发!强烈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生无真相

                            书名很耐品,已无需再另起。人,地球物种之一,生于地球,生活于地球,至于生死在不在,这个物种的结束地,现在不好说。人生浅解为时间空间与人的历程,这一路有的人长,有的人短。人生究竟为何?什么都不为!生为人,借人之肉身,行与地球,走一段五味杂陈的生命旅程,修炼自己,感受有无变幻的世界。享受为人的这一生一世,人还原人作为物种的意义。人生无真相。真相是什么?真相是无真相。真相不一定是真,也未必是不真,取决于 “真” 以外的东西。当代我们很喜欢以科学,以数据为真,从而制定标准,政策等等。可是,复杂世界真得了吗?未必!为什么在求真后面会加个务实。真难求,但务实才是最根本的。不务实一切更虚幻。眼耳鼻舌身意,信息进出的口,用来体验,却不能太较真。眼见不一定为实,眼不见不一定不真。当下太多人把很多虚构的幻境当成真实的物质,用一生的光阴去追寻。舍了人的灵性,身的健康,生命的意义。得了虚的名号,假的地位,账面的财富。一生的多少个日夜,荒废于各种人为搭设的局,即便得到梦寐以求的东西,终究还是人生如梦幻泡影,一刺即破,消失在嘈杂的噪音中。人生懂得无比一直在寻求有更珍贵。六祖慧能大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立身不求无患,身无患则贪欲必生;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行道不求无魔,道无魔则誓愿不坚;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则亏折道义;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亦动;被抑不求急明,抑急明则怨恨滋生。学问以勤学为入门,孝养以竭力为真情。处世以立德为事业,执事以尽心为有功。精进以律己为第一,长幼以慈和为进德。行持以观心为稳当,因果以明白为无过。治事以精严为切实,老死以无常为警策。居众以谦恭为有理,言语以减少为直截。待人以至诚为供养,长老以耆旧为庄严。济物以慈悲为根本,疾病以减食为汤药。凡事以预立为不劳,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菩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谨记在心

                                立身不求无患,身无患则贪欲必生;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行道不求无魔,道无魔则誓愿不坚;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则亏折道义;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亦动;被抑不求急明,抑急明则怨恨滋生。学问以勤学为入门,孝养以竭力为真情。处世以立德为事业,执事以尽心为有功。精进以律己为第一,长幼以慈和为进德。行持以观心为稳当,因果以明白为无过。治事以精严为切实,老死以无常为警策。居众以谦恭为有理,言语以减少为直截。待人以至诚为供养,长老以耆旧为庄严。济物以慈悲为根本,疾病以减食为汤药。凡事以预立为不劳,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菩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打开这个世界道

                                  人生,为人处世,安生立民,修身养性之道。如何格局,远见,从思维,高度,格局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生无真相》不是讲大道理,只是告诉你,古人的智慧是什么,可能掺杂了许多作者所认为的东西,不过读起来,很有一番道理。有些东西是我们日用而不自知的。生活的真相可能就是如此,真的从书中得到什么了吗?很遗憾没有,可是没有又感觉很有道理。也许就是我的境界还不够,只是喜欢仰望那一座高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字字珠玑,全心拜读

                                      人生的学问,一时以为参透,一时以为参不透,在透与不透之间,读到这本书,以为天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书

                                        虽然依然是一本鸡汤满满的水文,但是还是很多话能讲到心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后感

                                          渡人渡己的好书,有助于了解儒释道,激发起读经读史的兴趣~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