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华语电影 30 年 ——— 电影内外,到处是时代漫山荒草里随风飘飞的羽毛。1991 到 2021 年的华语电影大变迁,记录的都是电影的起起伏伏,回头观看我们经历过的这三十年:有人在浣纱,有人在织锦。1991 年时,内地电影总票房是 23.6 亿元,2019 年时,内地电影总票房是 642 亿元。2021 年,华语电影的主要支撑结构不再是香港电影,华语电影这一概念在工业和学术两个领域内,正以 30 年前所无法预料的速度和规模,抬升为世界电影大陆的最活跃板块。追忆一下:霸王别姬、花样年华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有人在浣纱,有人在织锦。到 2021 年,电影已经诞生 126 年了。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个门类的艺术,像电影这样狂妄,企图通过对生活的临摹,僭越为宗教。事实上,电影也正在成为这个世界的流行语,当电影人一再试图将人类几千年的动荡,浓缩在一块银幕上的举动,被歌颂为某种拓荒精神的延续之后,这种流行就很像是创世。而穿过黑暗,最终打到银幕上的那道光,就有了神迹的意味。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项技术,像电影这样躁动,始终保持着对技术最大程度的敏感,毕竟世界电影史就是从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摄影机开始的。从一开始,电影就是一门寄生于技术的艺术,所谓电影语言的发展,本质上是技术发展后亦步亦趋地跟随。电影在一个多世纪内的叙述,归根结底,是钢铁技术上开出的花朵。电影史,首先是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可所有清晰的线索,汇聚到 126 年后的 2021 年时,变得前所未有的混沌和暧昧。口碑与票房的撕裂,艺术与技术的僵持,资本与产业的涌动,堆叠在一个原本棱角分明的内核上,蔓延为新的形状。我们需要借助历史去找到电影的未来。当一部分电影原教旨主义者,一再宣讲电影的艺术性,并将其渲染为可以为此而牺牲肉身的宗教时,他们忘记了,电影的艺术性是以拉低了艺术观看成本的方式实现的。在人类的历史里,从来没有哪一种艺术可以像电影这样,设置了如此低廉的观看路径,观看者不需要任何学习和储备,就可以用娱乐的方式完成艺术鉴赏。在人对影像的反应里,有来自于头部的逻辑整合和美学训练后的再处理,也有来自于应激反应一样的本能。这些思索与直觉,都可以在数量达到一定面积后,被定义为反响,进而深刻地影响市场和未来的创作。相比于其他艺术,电影更高昂的创作成本决定了它对观看量的嗜血性需求,所以,迎合既是本源又是原罪。只有不断降维,才能笼络更为宽广的人群。只有不断添加刺激性调料,才能掩盖其作为艺术的挑衅本质。艺术需要孤高,误读是艺术最为悲剧也是最为辉煌的终局,其价值需要在一个长久的时间线内释放。技术性产品需要共情,以短时间内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为成功,衡量的标准不是价值,而是价格。电影一直欲将成功和成就两个极端折叠到一处。在争取大多数和站立成极少数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电影不做选择,或者它的选择是都要。在技术与艺术的容器里,历经一百多年的碰撞、翻滚之后,电影作为艺术品的棱角被打磨得圆滑,并向视听技术方向无节制延伸。自 2000 年以来,什么是电影的讨论变得前所未有的激烈。这是时间的提问,时间也同时做出了回答。在艺术的芬芳和技术的腥膻之外,在电影史里还另外蜿蜒了一条暗流,那些可以穿越时间,并最终照亮了所栖息的时间段的作品,再一次完善了电影的意义,那就是历史书写。电影通过生产内容描绘时代,也通过作为一种生产工具在记录时代。一个时代通过电影镜头,被定格为时间的影像,也通过电影记录内容的角度,留下了给后人以窥探拍摄当时创作者态度的切口。电影内外,到处是时代漫山荒草里随风飘飞的羽毛。所以,《看电影》在这一期,梳理了从 1991 到 2021 年的华语电影大变迁,记录的都是电影的起起伏伏。其实,在电影之外,奔流着时代变迁的风云。我们梳理电影,也是回头观看我们经历过的这三十年。有人在浣纱,有人在织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