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终身成长的道路
这本书可谓都是精华。我和得到同学一样,想成为终身成长者。终身成长者的目标是什么?改变 “自我”,成就 “真我”。在这条道路上注意三个问题:1、要保持好的状态。状态,对我们而言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很重要。要长久的保持好的状态,就要认识到 “情绪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有情绪的参与。但同时,要注意坏情绪也是情绪,也有它的作用。好情绪和坏情绪的比例最好维持在 3:1(《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2、要有强大的复原力。强大的复原力是面对逆境和失败挑战的最佳武器。但克服逆境和失败对我们的不利影响,要同时面对社会障碍、组织障碍和心理障碍。社会障碍,来自于整个社会只关注成功和胜利,以致于我们错误的认为这是一个 “弱肉强食” 的世界,虽然本质上确实如此,但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这样的心境没有任何益处可言。组织障碍,和社会这个大组织有相同的地方,但主要指的是组织偏见。比如我们往往错误的认为频繁跳槽的员工忠诚度不高,一个在企业服务了几十年的老员工又能力不行。心理障碍,直接来自于我们在失败的时候,如何看待社会和组织的偏见。实际上,这三重障碍是三重偏见,只有努力的克服它们,我们才会具有强大的复原力。3、要做好心灵管理。我们经常记起来要去健身房管理自己的身体健康,但常常忘记管理自己的心灵。对心灵的管理就是扩大 “真我” 的过程。自我是利己心,真我是利他心。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所做决策的出发点一定是 “利他” 而非 “利己”。保持好的状态、拥有超强复原力、做好心灵管理,我们就能成为合格的终身成长者。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心上有花园,生活不慌张今天阅读了《哈佛商业评论》的《微管理》系列,对一篇讲稻盛和夫心法的篇章印象深刻。 过好一生要管好自己的三个方面:健康、财智与心灵。其中心灵是最抽象也最容易被忽视。 心灵是一座庭院,我们可以将它打理齐整、也可以任由它荒芜一片。用心打理讲结出美丽花朵,杂草丛生讲衍生烦闷。为何有的人中年时期见多识广,优雅到骨子里;为何有的人中年只迎来了油腻、压力,甚至对自己的爱人、亲人失去耐性。这便体现了心灵花园的重要性了,你的花园决定了你的心态,你的心态又决定了你的选择判断,人生的轨迹由无数次选择而得来。 我喜欢花,不为了给别人看,更多是为此修炼的心性会让自己每日心境更从容。年少时觉得 “从容” 代表着枯燥,现在感悟到 “从容” 是一种坚持生活仪式感的坚定。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通过演讲打动听众5要素如果我们希望用明确、简单的传播方式打动听众,就需要注意以下五个要素:1. 集中阐述一个主题或中心论点,强调你希望传播的信息。金的主要理念就是对自由的梦想,由于当时种族主义盛行和社会不公,很多人都需要这样的梦想。2. 我们自己应该受到这个理念的激励、振奋和鼓舞,就像金一样。如果你身体力行,思想崇高,凡事利他,你的演讲就会言之有物,真实可信;3、将我们的理念和人类永远追求的价值观结合起来,类似自由等,理念跟这些价值观结合之后,就会迅速传播开来,形成气候,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入人心。4. 说出每个人的心声。金说 “我有一个梦想” 时,就像是在代表在场的每个人说话,是在表述他们心中最深切的愿望。曾有人说,诗人需要把读者或听众的感情复制出来才能成功。5. 让听者直面自我。传播艺术的真谛在于:帮助人们超越对别人的成见和偏见,直视镜子,审视自己真实的内心深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文中摘要: 1. 人生在世,需要三个方面的管理:健康管理、才智管理、心灵管理。现代人患上心理疾病甚至精神疾病的越来越多,就是因为忽视了心灵管理。 2. 人们不愿意改变,也许是因为害怕失去手中的权力,也许是害怕离开心理舒适区,也许是人类根深蒂固的懒惰、固执、软弱使然。其实不愿改变的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3. 人类在整个生命周期里都有能力不断发展自己,产生质的变化,克服自己的盲点,承担更大的责任。 4. 人的知力成长不会停止于二十岁。人类智力的复杂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可以贯穿整个成年时期感言:1. 身、心、脑都要照顾到,例如不要熬夜伤身体。 如果累了就做点喜欢且利于成长的事情,例如:打网球🎾。 2. 智力的成长是贯穿于整个成年时期,所以怕什么,学历不高、没什么智慧、也没什么过硬的生存本领,开始学习。学习学习再学习。这个我还是可以做到的,只要不怕路远皆可。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