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1
10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的确如书中所说:一个人经历的磨难越大,心理压力就越大。但痛苦的程度以及磨难对于经历者的意义是难以衡量的,也是因人而异的。要摆脱这些负面情绪,我们不仅要了解周围的各种无形障碍(如社会障碍、组织障碍、心理障碍),并懂得如何去面对它们。还要进行除了健康、才智的管理之外,还要进行心灵管理。心灵的影响所及,不仅仅限于肉体;对心灵加以管理,让自己具备正确的思想。我们都希望在心灵的庭园里,盛开美丽的花草。如果不修炼心灵,让其荒芜,那么,你不喜欢的杂草就会疯长蔓延。两者必居其一。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终身成长的道路

      这本书可谓都是精华。我和得到同学一样,想成为终身成长者。终身成长者的目标是什么?改变 “自我”,成就 “真我”。在这条道路上注意三个问题:1、要保持好的状态。状态,对我们而言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很重要。要长久的保持好的状态,就要认识到 “情绪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有情绪的参与。但同时,要注意坏情绪也是情绪,也有它的作用。好情绪和坏情绪的比例最好维持在 3:1(《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2、要有强大的复原力。强大的复原力是面对逆境和失败挑战的最佳武器。但克服逆境和失败对我们的不利影响,要同时面对社会障碍、组织障碍和心理障碍。社会障碍,来自于整个社会只关注成功和胜利,以致于我们错误的认为这是一个 “弱肉强食” 的世界,虽然本质上确实如此,但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这样的心境没有任何益处可言。组织障碍,和社会这个大组织有相同的地方,但主要指的是组织偏见。比如我们往往错误的认为频繁跳槽的员工忠诚度不高,一个在企业服务了几十年的老员工又能力不行。心理障碍,直接来自于我们在失败的时候,如何看待社会和组织的偏见。实际上,这三重障碍是三重偏见,只有努力的克服它们,我们才会具有强大的复原力。3、要做好心灵管理。我们经常记起来要去健身房管理自己的身体健康,但常常忘记管理自己的心灵。对心灵的管理就是扩大 “真我” 的过程。自我是利己心,真我是利他心。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所做决策的出发点一定是 “利他” 而非 “利己”。保持好的状态、拥有超强复原力、做好心灵管理,我们就能成为合格的终身成长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话说了一半

        有选择地读了两期商业评论,总是一种感觉,话说了一半。设想中商业评论应该是最新的话题研究和探讨。书的目录话题也是极为引人入胜,但是对于其中的内容却难掩失望。话说一半,更像是书籍推销的目录清单。话题的介绍度和系统性都过于简单,同时相关书籍的深入推荐链接又不见踪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心灵管理就是扩大真我,减少自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重点是免疫X光片

            陈海贤老师在课程里讲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心上有花园,生活不慌张

              今天阅读了《哈佛商业评论》的《微管理》系列,对一篇讲稻盛和夫心法的篇章印象深刻。       过好一生要管好自己的三个方面:健康、财智与心灵。其中心灵是最抽象也最容易被忽视。       心灵是一座庭院,我们可以将它打理齐整、也可以任由它荒芜一片。用心打理讲结出美丽花朵,杂草丛生讲衍生烦闷。为何有的人中年时期见多识广,优雅到骨子里;为何有的人中年只迎来了油腻、压力,甚至对自己的爱人、亲人失去耐性。这便体现了心灵花园的重要性了,你的花园决定了你的心态,你的心态又决定了你的选择判断,人生的轨迹由无数次选择而得来。      我喜欢花,不为了给别人看,更多是为此修炼的心性会让自己每日心境更从容。年少时觉得 “从容” 代表着枯燥,现在感悟到 “从容” 是一种坚持生活仪式感的坚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书笔记

                人们难以改变自己,这种现象司空见惯。其背后的原因,则众说纷纭。有观点认为,人们不愿意改变,也许是因为害怕失去手中的权力,也许是害怕离开心理舒适区,也许是人类根深蒂固的懒惰、固执、软弱使然。其实不愿改变的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除了要具备对抗职业挫折的能力外,职场人士还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灵管理。日本 “经营之圣” 稻盛和夫在《稻盛和夫谈心灵管理》中指出,如今,很多人重视身体管理、才智管理,却忽视心灵管理。正因为如此,现代人患心理疾病者不少。烦恼、担忧、不满常在我们心里作祟,我们因而痛苦、焦虑。加上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心中很容易滋生妒忌和憎恨。而这类心病又会影响到肉体。人的心中时刻有一个 “真我” 与一个 “自我” 在争斗,所谓心灵管理,就是抑制 “自我”,让 “真我” 呈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通过演讲打动听众5要素

                    如果我们希望用明确、简单的传播方式打动听众,就需要注意以下五个要素:1. 集中阐述一个主题或中心论点,强调你希望传播的信息。金的主要理念就是对自由的梦想,由于当时种族主义盛行和社会不公,很多人都需要这样的梦想。2. 我们自己应该受到这个理念的激励、振奋和鼓舞,就像金一样。如果你身体力行,思想崇高,凡事利他,你的演讲就会言之有物,真实可信;3、将我们的理念和人类永远追求的价值观结合起来,类似自由等,理念跟这些价值观结合之后,就会迅速传播开来,形成气候,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入人心。4. 说出每个人的心声。金说 “我有一个梦想” 时,就像是在代表在场的每个人说话,是在表述他们心中最深切的愿望。曾有人说,诗人需要把读者或听众的感情复制出来才能成功。5. 让听者直面自我。传播艺术的真谛在于:帮助人们超越对别人的成见和偏见,直视镜子,审视自己真实的内心深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像摘抄的评论

                      既然是商业评论,内容应该更有自己的见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的心中同居着 “真我” 和 “自我”,而 “自我” 的利己心具有专横跋扈的特性,一旦放任不管就会膨胀,以致将 “真我” 即利他心逼至角落。实际上,我们在判断事物的时候,往往以得失或面子等作为判断的基准。很少能用 “为他人好” 的利他之心进行判断。在这一点上,即使是长期修行的僧人等专门磨炼过自己品格的人也一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关于心理免疫X片

                          关于心理免疫 X 片这个理论,我在陈海贤老师《了不起的我》里面有看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简要的引导文

                            感觉对有些书更加有探索的意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文中摘要:  1. 人生在世,需要三个方面的管理:健康管理、才智管理、心灵管理。现代人患上心理疾病甚至精神疾病的越来越多,就是因为忽视了心灵管理。    2. 人们不愿意改变,也许是因为害怕失去手中的权力,也许是害怕离开心理舒适区,也许是人类根深蒂固的懒惰、固执、软弱使然。其实不愿改变的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3. 人类在整个生命周期里都有能力不断发展自己,产生质的变化,克服自己的盲点,承担更大的责任。    4. 人的知力成长不会停止于二十岁。人类智力的复杂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可以贯穿整个成年时期感言:1. 身、心、脑都要照顾到,例如不要熬夜伤身体。 如果累了就做点喜欢且利于成长的事情,例如:打网球🎾。  2. 智力的成长是贯穿于整个成年时期,所以怕什么,学历不高、没什么智慧、也没什么过硬的生存本领,开始学习。学习学习再学习。这个我还是可以做到的,只要不怕路远皆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推荐大家阅,不仅适合刚入职场的你,同样也适合在职场打拼多年遇到困境的人去阅读,这本书通过分为遇到职场困境思维的转变 —— 心灵的关注 —— 如何和表达。三个方面进行,书本内容短而精,二十分钟就可以读完,满满的都是干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读《别怪职场水太深,怪你不懂心理学》

                                  这本书虽然以 “职场” 为名,但实际并不仅限于职场,更像是在说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书中以一个个案例组成,第一个说的是免疫 x 光片完成变革行为,即通过目标 - 非目标行为 - 隐藏的其他目标 - 识别隐藏的重大假设 4 步拆解法。第二是,稻盛和夫关于不断反省自我,不断靠近真我的回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别怪职场水太深》

                                    2023 年读完的第④本书这本书讲了一个如何在职场混好的。①讲了做好社会管理、组织管理、心灵管理。②如果想要翻身,关键是:要管理好声誉。③身体练强了,技能上去了,要注意心灵管理,简单来说,就是自己的不良情绪(吝啬、贪婪、紧张)…… 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哪怕一开始好,之后也会兵败如山倒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变革免疫和“心理免疫的x光片”

                                      这是一本小书,不到半小时就看完了。书中的变革免疫和陈海贤老师讲的心理免疫的 X 光片是一模一样的看清心理假设的方法,只是名称不同,内容一样的,并且讲解的更宽泛一些,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见解

                                        众多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深具思考性,和可操作性。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第一感觉这是哈佛的么?显然不是,希望内容能比得上。虽然哈佛商业评论也没读过,仅仅是从某些研究生考试题阅读理解中略知一二,还答不对。第二感觉是看到出版方,这是浙版传媒的么?这只股票刚刚上市不久,我中签了!开盘第二天最高点 16 块多,现在 8 块多,哦,也没赔多少…… 第三,这本小册子真短啊,用时一个小时就能读完,我喜欢这个节奏。强迫症,看着已读完心里舒坦。第四,内容还行,有触动,有启发。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