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1
6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所谓议事,就是集体以某种方式统一意见并作出决策。如果改变议事方式就能颠覆议事结果,那体现的就不是集体的意思表示,而是议事方式。从结论来讲,事实确实如此惊人,换用不同的的决策方法就能轻而易举地改变结果。所以,豪无疑问的是,如果采取别的方式,我们熟知的历史都会被改写,克林顿当不了总统,中国能否入关就要打个问号;特朗普不上台的话,中美关系也许就不至于象今天这样糟糕,世界局势会是另一番景象……“决策方法起到决定性的重要作用,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果截然不同。” 最重要的是这些结果的产生,最终塑造了今天的世界和生活本身的面貌。大到国家事务,小到社区楼层电梯费用的摊派,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处理,都有相应的科学方式来处理。本书的作者坂井丰贵用多数决、博尔达计分法,以及诺贝尔经济学得主阿罗。沙普利、阿马蒂亚。森的经典思想探究了各种议事方法的优劣,采用了大量实例,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决策方法的力量,从中可以一窥集体决策的智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挺简单的一本书,内容有限但挺有意思

      顾老师下周要解读的书,关于决策方式的科学以及悖论的讨论很有意思,数学关系不难但案例讨论很真实很有逻辑性,期待顾老师有更好的解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虽然不完美,但打开了一扇门

        对生活中常见的投票进行分析,让人更了解选举这项民主制度的奥秘。

比如选举方式:多数决、博尔达记分法、两轮决、道达尔记分法。比如会议主持人能操纵选举结果,只要改变选举规则就可以 “公正” 的干预结果。比如,同样的议题和候选人,同样的选民,因为不同选举方式,就能产生完全不同的选举结果。最有触动的,最应该令我们思考的是 —— 怎么样才算民主,怎样才能通过选举找到问题最不坏的解决方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比如,如果两个男人想要决斗,我们应不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愿?如果两个朋友因为宗教信仰而互相干涉,我们应不应该尊重他们的感受,等等。作者觉得,并不是所有心里的自由都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人们的内心欲望会侵犯到他人的自由,那么我们更应该优先保护每个人的自由权益,而不是实现他们内心的想法。这样才能做到,每个人都有机会走上他们认为会带来幸福的道路,并自己承担因此产生的结果。这才是人生决策的最大原则。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书本身很有意思 —— 从纯经济学的视角,不过问题在于,人们在投票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受外界环境干扰的,而且我们对自己情绪的掌控能力也没那么理想,所以无论是多数决、博尔达计分法、两轮决等等,每一种投票方法都会存在致命的缺陷;其次,政治问题不能完全等同于经济问题,再好的投票方法是不是一定带来公平可信的结果,还取决于制度设计和执行,这个过程中,可以钻的空子太多了。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议事的科学》。经济学思维解读决策的科学。议事的科学,决策的艺术。当选用不同的决策规则时会出现不同的决策结果,很有意思。书中大体介绍了几种方法:1. 多数决,在二选一时满足陪审团定理可适用,大家有共同目标基于集体利益,独立思考不受意见领袖影响且能做出正确判断。但是当选项为三个或三个以上时会出现分票情况不能选出全胜者。2. 二轮决选 3. 多轮循环淘汰,如果有的话可以选出全胜者。4. 傅尔达计数法,最接近选出全胜者的决策方法。适用于相对评价体系。道尔其计数法是他的演变,当得票分布极为接近时可采用此方法影响结果。5. 认可投票。6. 中位数选项。主要是为了避免极端情况出现同时可选出全胜者。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本用经济学思考决策方法的书

                本书是【顾衡讲好书】的第 14 本。读完原著再看一遍顾衡老师的讲解,更有助于理解书中的内容,一本讲投票的书。以下摘自顾衡老师的讲解:"坂井丰贵是个经济学家。在这本书中,他是从经济学视角出发来对投票进行解读的。对于他的这个方法,顾衡老师在相当程度上持保留态度。常用的投票办法:分别是多数决、博尔达记分法、两两 PK 制(也叫孔多塞法)、认可制和打分制。坂井丰贵的这本书,对于了解投票是怎么回事是非常好的,但他完全的经济学视角却是有问题的。但是投票一定要分出个胜负,就导致了阿罗不可能定理这个难题:当选择多于两个时,采用不同的投票规则,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各种投票方法中,坂井丰贵认为博尔达记分法更好,理由是:最接近全票通过的理想状态;只需要投一次;避免出现投票悖论;两两 PK 全败者不会当选。阿罗不可能定理如果要成立,需要很多限定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每个投票人都独立、诚实地按照自己的真实意愿投票。但是,博尔达记分法因为是偏好排序,它反而是最容易作弊的。在高一级权威,也就是公权力缺席的情况下,人们其实是无法通过投票来达成共识的。投票之所以能够进行,是因为事先已经达成了某种共识。现在大家觉得一件事情经过了投票程序,多数人同意了,于是就有了正当性。这个想法其实经不起推敲。多数,仅仅就是多数,它与正确与否无关。为什么多数即正义?这么根本性的问题,却被忽略了。"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越复杂的人类世界,越需要科学的议事规则

                  一本轻松有趣的、介绍各类公共议事规则优缺点的、入门级的科普读物。作者既使用了大量虚构情形去解释、比较不同议事规则的运作机制,也结合了历史中的真实选举案例进行了阐释。总体而言,本书更侧重虚拟案例的说明价值,因为作者的关注重点放在了对决议方法本身的研究上,风格上而言具有思想实验的特点。假如对议事方法优缺点的内在逻辑不感兴趣,而更愿意从人和社会的复杂性入手去观察公共事务的决议过程,不建议参考本书,因为人类偏好的不稳定性和社会的复杂性正是本书的盲区。假如对设计议事规则或者游戏(博弈)规则有兴趣,建议本书作为入门教程使用。即便没有好恶,只是随便翻翻,应该也会有所启发,起码让读者意识到处理公共事务往往没有最优方案,只有不那么坏的方案,而且自己坚信正确的某种议事规则有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糟糕结果,所以当自己真的面临具体的公共选择时,可以保持警觉但又开放的心态。在定位清晰的前提下,我认为这本书行文简洁流畅,案例通俗易懂,尽量简化技术性细节,值得推荐。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论如何科学地做决定

                    这是一本关于 “如何科学地做决定” 的书。
                    非常好读有趣。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要有江湖的规矩。所谓规矩,就是一套决策机制。
                    决策机制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才值得尊敬,让人信服。
                    道理谁都懂,魔鬼在细节。
                    少数服从多数就合理么?投票选举就能体现民意么?循环赛和淘汰赛谁更合理?… 凡此种种相信大多数人都思考过,但极少有人能想透说清。
                    这本书就提供了很多实际的思辨路径。小到电梯缴费,大到美国大选、英国脱欧…… 如何多想一点,结论为何不同,中间就是思辨的乐趣了。
                    【4 星理由】坂井丰贵是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教授。庆应本身是经管牛校,坂井丰贵本人也是机制设计、社会选择方向的专家。如果想对这个领域多一些了解,选这本非常不错。书不厚,文字好读,案例生动。加上结合了图表的方式,简洁直观又有趣,好像是在玩游戏。

                      3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跟着顾衡老师读好书

                      跟着顾衡老师的这几节课一起读了这本书,之前没有仔细思考过相关的内容,所以感觉挺烧脑,有好些地方就囫囵吞枣的大概过了。多数决并不能如我们所期望的能够真正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期间的逻辑其实非常复杂。本书还提到了举牌小姐定律、孔多塞,还有最多提到的博尔达计数法。通过一本书能够窥见的世界面貌相当有限,更何况是在我仅有非常有限的认知底下完成的阅读。但至少大概对这些专有词汇有一个简单的认知,也是通过顾恒老师的讲解批判性的阅读,发现我思维的突触又增长了一个,哈哈啊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关于投票的书,谢谢顾衡老师推荐。以前真不了解,投票还有这么多说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第十一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顾衡讲好书完结18/50

                            到目前为止,这季好书榜最需要智商的一本书,但别慌,要求的也不多。每种决策的图表首次呈现时,阅读速度稍微慢一点,琢磨琢磨,不难理解。实在还有困难,就像老头说的,先去翻翻定义,书里没讲清上网上看明白再回来看表。如果还是没看懂,就等下周他讲吧🤣印象最深刻的是博尔达计数法同道尔达计数法的比较。乍一看,这不一回事么?只不过一个是倍数记一个是分数记。但作者通过案例证明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二者还是存在出入的。后来一琢磨也对,二者能保证阈值的比例关系,但保证不了中间值的比例关系,选项越多越不同,这就是数字的魅力🤪但读完,确实也是留下两个小疑问,希望下周的课老师能涉及:1. 第五章中 "认可投票" 这画圈投票的方式没看明白,咋就得出个 6?2. 无论是博尔达还是最后一部分计算电梯费的 "凸组合",一涉及到这个比例啊,分数啊,我就持怀疑态度。凭啥比例就得这么定?分数差值就得是个 1?最后,作为停滞三周的复健周,这本书不错。又强健了脑力,阅读压力又不是很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果选举在过程中被人为设计的话,就很难保证不会被人利用,“少数人” 的利益难以得到保证。政客喜欢在选区上做手脚,打乱以往的结构,从而使自己获利。博尔达计数法看似非常优秀的手段,在选举中没有采用,主要是它无法倒出优秀的结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可以读一读

                                《顾衡读好书》第三本,给自己加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本很好地解释了目前有关决策方式的经济学读物

                                  在读到这本书之前,似乎认为这世界运转的模式是目前最合理的安排,然而事实并不是;之前以为多数决(少数服从多数)是公平的表达意愿的方式,然而事实并不是,这反而是一种懒政和欺负人的骗局;世界杯赛两两对决加总积分这个方式还算是靠谱,可是流程复杂过程漫长,法官在庭审中量刑到底多大程度听取陪审团的决议,也不好一概而论。眼中世界变得复杂了,是不是表示认知有了新的纬度,为自己的成长感到快乐,虽然读的时候并不轻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顾老师那里来的,很有趣的一本书。其中各种议事规则的优劣倒是其次,主要是更加深刻的理解了选择了规则就等于选择了结果。一个有趣的地方是坂井丰贵自问为什么多数决有着如此明显的缺陷,日本选举却不用更好的选举规则呢?因为执政党就是通过多数决选上去的嘛,我为什么要改能让自己赢的规则呢?书中很多对议事规则的讨论是能给质疑大多数决策场景都选择多数决这一现象提供质疑的依据的。但我又不禁觉得讽刺的想到,在热衷于培育 “顺民” 的过度,一本能够增加质疑能力的书恐怕是需要被好好控制的危险品吧。不过,不管怎么说,术本身是没有罪的。如果能够发挥作用,总是让这世界变得更好的。在议事规则制定者目的是探究真正的民意而非操纵结果的情况下,这本书总是能带来更接近好结果的那个选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闪耀着理性的光辉,虽然写得通俗易懂,但掩卷亦让人思考良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关于投票的经济学入门课

                                        投票规则、投票方式与投票结果背后的公共选择,真实民意与投票的演算分析,适合对投票、表决有好奇心的初学者,简明易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研究人类认知与行为的特沃斯基和西蒙森用实验证实了这种选择行为。他们准备了三台不同型号的美能达相机,询问受试者想要哪一台。三台相机分别是价位高性能好的相机 A、价位和性能都适中的相机 B、价位低性能差的相机 C。特沃斯基和西蒙森试图观察菜单结构对受试者的选择的影响。在此将实验概要总结如下。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