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
所谓议事,就是集体以某种方式统一意见并作出决策。如果改变议事方式就能颠覆议事结果,那体现的就不是集体的意思表示,而是议事方式。从结论来讲,事实确实如此惊人,换用不同的的决策方法就能轻而易举地改变结果。所以,豪无疑问的是,如果采取别的方式,我们熟知的历史都会被改写,克林顿当不了总统,中国能否入关就要打个问号;特朗普不上台的话,中美关系也许就不至于象今天这样糟糕,世界局势会是另一番景象……“决策方法起到决定性的重要作用,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果截然不同。” 最重要的是这些结果的产生,最终塑造了今天的世界和生活本身的面貌。大到国家事务,小到社区楼层电梯费用的摊派,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处理,都有相应的科学方式来处理。本书的作者坂井丰贵用多数决、博尔达计分法,以及诺贝尔经济学得主阿罗。沙普利、阿马蒂亚。森的经典思想探究了各种议事方法的优劣,采用了大量实例,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决策方法的力量,从中可以一窥集体决策的智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每日一书:《议事的科学》。经济学思维解读决策的科学。议事的科学,决策的艺术。当选用不同的决策规则时会出现不同的决策结果,很有意思。书中大体介绍了几种方法:1. 多数决,在二选一时满足陪审团定理可适用,大家有共同目标基于集体利益,独立思考不受意见领袖影响且能做出正确判断。但是当选项为三个或三个以上时会出现分票情况不能选出全胜者。2. 二轮决选 3. 多轮循环淘汰,如果有的话可以选出全胜者。4. 傅尔达计数法,最接近选出全胜者的决策方法。适用于相对评价体系。道尔其计数法是他的演变,当得票分布极为接近时可采用此方法影响结果。5. 认可投票。6. 中位数选项。主要是为了避免极端情况出现同时可选出全胜者。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一本用经济学思考决策方法的书本书是【顾衡讲好书】的第 14 本。读完原著再看一遍顾衡老师的讲解,更有助于理解书中的内容,一本讲投票的书。以下摘自顾衡老师的讲解:"坂井丰贵是个经济学家。在这本书中,他是从经济学视角出发来对投票进行解读的。对于他的这个方法,顾衡老师在相当程度上持保留态度。常用的投票办法:分别是多数决、博尔达记分法、两两 PK 制(也叫孔多塞法)、认可制和打分制。坂井丰贵的这本书,对于了解投票是怎么回事是非常好的,但他完全的经济学视角却是有问题的。但是投票一定要分出个胜负,就导致了阿罗不可能定理这个难题:当选择多于两个时,采用不同的投票规则,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各种投票方法中,坂井丰贵认为博尔达记分法更好,理由是:最接近全票通过的理想状态;只需要投一次;避免出现投票悖论;两两 PK 全败者不会当选。阿罗不可能定理如果要成立,需要很多限定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每个投票人都独立、诚实地按照自己的真实意愿投票。但是,博尔达记分法因为是偏好排序,它反而是最容易作弊的。在高一级权威,也就是公权力缺席的情况下,人们其实是无法通过投票来达成共识的。投票之所以能够进行,是因为事先已经达成了某种共识。现在大家觉得一件事情经过了投票程序,多数人同意了,于是就有了正当性。这个想法其实经不起推敲。多数,仅仅就是多数,它与正确与否无关。为什么多数即正义?这么根本性的问题,却被忽略了。"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越复杂的人类世界,越需要科学的议事规则一本轻松有趣的、介绍各类公共议事规则优缺点的、入门级的科普读物。作者既使用了大量虚构情形去解释、比较不同议事规则的运作机制,也结合了历史中的真实选举案例进行了阐释。总体而言,本书更侧重虚拟案例的说明价值,因为作者的关注重点放在了对决议方法本身的研究上,风格上而言具有思想实验的特点。假如对议事方法优缺点的内在逻辑不感兴趣,而更愿意从人和社会的复杂性入手去观察公共事务的决议过程,不建议参考本书,因为人类偏好的不稳定性和社会的复杂性正是本书的盲区。假如对设计议事规则或者游戏(博弈)规则有兴趣,建议本书作为入门教程使用。即便没有好恶,只是随便翻翻,应该也会有所启发,起码让读者意识到处理公共事务往往没有最优方案,只有不那么坏的方案,而且自己坚信正确的某种议事规则有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糟糕结果,所以当自己真的面临具体的公共选择时,可以保持警觉但又开放的心态。在定位清晰的前提下,我认为这本书行文简洁流畅,案例通俗易懂,尽量简化技术性细节,值得推荐。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论如何科学地做决定这是一本关于 “如何科学地做决定” 的书。
非常好读有趣。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要有江湖的规矩。所谓规矩,就是一套决策机制。
决策机制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才值得尊敬,让人信服。
道理谁都懂,魔鬼在细节。
少数服从多数就合理么?投票选举就能体现民意么?循环赛和淘汰赛谁更合理?… 凡此种种相信大多数人都思考过,但极少有人能想透说清。
这本书就提供了很多实际的思辨路径。小到电梯缴费,大到美国大选、英国脱欧…… 如何多想一点,结论为何不同,中间就是思辨的乐趣了。
【4 星理由】坂井丰贵是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教授。庆应本身是经管牛校,坂井丰贵本人也是机制设计、社会选择方向的专家。如果想对这个领域多一些了解,选这本非常不错。书不厚,文字好读,案例生动。加上结合了图表的方式,简洁直观又有趣,好像是在玩游戏。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跟着顾衡老师读好书跟着顾衡老师的这几节课一起读了这本书,之前没有仔细思考过相关的内容,所以感觉挺烧脑,有好些地方就囫囵吞枣的大概过了。多数决并不能如我们所期望的能够真正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期间的逻辑其实非常复杂。本书还提到了举牌小姐定律、孔多塞,还有最多提到的博尔达计数法。通过一本书能够窥见的世界面貌相当有限,更何况是在我仅有非常有限的认知底下完成的阅读。但至少大概对这些专有词汇有一个简单的认知,也是通过顾恒老师的讲解批判性的阅读,发现我思维的突触又增长了一个,哈哈啊哈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顾衡讲好书完结18/50到目前为止,这季好书榜最需要智商的一本书,但别慌,要求的也不多。每种决策的图表首次呈现时,阅读速度稍微慢一点,琢磨琢磨,不难理解。实在还有困难,就像老头说的,先去翻翻定义,书里没讲清上网上看明白再回来看表。如果还是没看懂,就等下周他讲吧🤣印象最深刻的是博尔达计数法同道尔达计数法的比较。乍一看,这不一回事么?只不过一个是倍数记一个是分数记。但作者通过案例证明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二者还是存在出入的。后来一琢磨也对,二者能保证阈值的比例关系,但保证不了中间值的比例关系,选项越多越不同,这就是数字的魅力🤪但读完,确实也是留下两个小疑问,希望下周的课老师能涉及:1. 第五章中 "认可投票" 这画圈投票的方式没看明白,咋就得出个 6?2. 无论是博尔达还是最后一部分计算电梯费的 "凸组合",一涉及到这个比例啊,分数啊,我就持怀疑态度。凭啥比例就得这么定?分数差值就得是个 1?最后,作为停滞三周的复健周,这本书不错。又强健了脑力,阅读压力又不是很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顾老师那里来的,很有趣的一本书。其中各种议事规则的优劣倒是其次,主要是更加深刻的理解了选择了规则就等于选择了结果。一个有趣的地方是坂井丰贵自问为什么多数决有着如此明显的缺陷,日本选举却不用更好的选举规则呢?因为执政党就是通过多数决选上去的嘛,我为什么要改能让自己赢的规则呢?书中很多对议事规则的讨论是能给质疑大多数决策场景都选择多数决这一现象提供质疑的依据的。但我又不禁觉得讽刺的想到,在热衷于培育 “顺民” 的过度,一本能够增加质疑能力的书恐怕是需要被好好控制的危险品吧。不过,不管怎么说,术本身是没有罪的。如果能够发挥作用,总是让这世界变得更好的。在议事规则制定者目的是探究真正的民意而非操纵结果的情况下,这本书总是能带来更接近好结果的那个选项。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