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好书!读来有如乘轻舟顺流而下略无阙处。当然,是时间的河流
曾经就在南京隔壁,去过的次数不计其数,所有可称作名胜的地方应该都留下过脚印。第一次去时还在上学,跟着一帮同学,只感觉一忽儿到了中山陵、一忽儿在雨花台、一会儿又在夫子庙…… 对于我这个没有方位感的人,只是跟着人流象只跳蚤似的到东到西,完全不知道章法。后又多次去过南京,也是逛得毫无头绪。这本书很好地把我记忆中离散的各处南京遗存有机地联系起来了,变得有感觉有牵挂了。想再次去南京了。《南京传》里,每写到一次朝代更替,文中就有 “南京人民又一次迎来”,似乎有一群不老不死的固定南京人群,历经了这千年的劫,见识了这全部的灾难,而不是一茬又一茬的不同人群,如初始的秣陵山越人、东吴的建业人、东晋的建邺人、南朝的建康人、隋唐的江宁人…… 这么多循环反复的暴虐屠戮离乱要真是由同一群人经历,那得有多坚固的神经多强硬的心肠才抵得住呀!天若有情天亦老,生年不满百,幸矣!读这本书的同时,还在翻日本人冈崎文夫的《魏晋南北通史》,听杨照的中国通史。这样参照着看,更有味道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南京朝代大串烧南京,是一座我很喜欢的城市。也说不清楚喜欢的原因。也许张洪量的歌词能代表我的心声,那就是莫名就喜欢。上学的时候就想报考南京的大学,没能如愿,后来考研究生时还想去,报考的是南京师范,最终还是没成。压根就没过初试。再后来,是去年的三月底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烟花三月下扬州,逛了人挤人的红山动物园,怕了还是人挤人的牛首山。后来才知道,南京本来就人多,我假期还去添堵。这本书的作者,相对熟悉的。地道的南京人,他的爷爷是叶圣陶,是少有的家学遗传。之前还买过他写的关于赛珍珠的书。看到有这本书,决定看看,也许对南京有更多了解。诚如作者后记中讲,在写书过程中相当于完成了一次次穿越。我的总体感觉是南京的城头总是变幻大王旗,而老百姓是兴也苦亡也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