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触手可及的“觉醒年代”
2021 年 10 月,在鲁迅 140 周年诞辰之际,李天啸在微博分享了他制作鲁迅人偶摆件的视频,配乐正是《觉醒年代》片头曲,磅礴的配乐风格与鲁迅人偶的气势相得益彰。这完全是一种不谋而合。最初,李天啸的团队出于对鲁迅的敬意,想不计成本和回报地设计出一款人偶。于是他们阅读大量文献,走访鲁迅故居。无论是鲁迅的人偶形象,还是配套的书桌、鱼缸、毛笔、烟灰缸、书籍等摆件,都追求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但很快,他们发现难以定位人偶风格。鲁迅是一个多面复杂的人,在一些文章里,他展现出极强的斗争意识,但在很多时刻,他也是有趣的、和善的,这些性格之间有极强的反差。怎么才能表现这样复杂的鲁迅呢?讨论了无数个回合,最终回到那句经典的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头发,李天啸选用最硬材质,借此表现他的风骨。眉毛,与大多数照片中的皱眉形象不同,人偶的眉毛舒展开来,表现他的亲和力。胡子尝试了好几版,发现 “如果胡子盖过上嘴唇,会很凶,也有些邋遢。而露出上嘴唇,会比较精神、和蔼、清爽”。最后,整个面部轮廓、棱角和皱纹依然刻画分明,让鲁迅人偶呈现出硬朗中有明朗、风骨中见风趣的形象。在李天啸看来,正是这些集于一身的复杂气质,让鲁迅先生得以成为 “觉醒年代” 的一座丰碑。“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人们对那个‘觉醒年代’触手可及。” 李天啸相信,一定有很多年轻人读懂了这个人偶鲁迅。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村BA因为被前 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球员、北控男篮主教练马布里邀请成为 2022 年首位篮球训练营成员,21 岁的石学念引发关注。在一条视频中,马布里对石学念说:“你的那些经历和你的那些绝杀,让我想起了我的过去……” 马布里口中的那记绝杀发生于 4 月 27 日贵州师范学院 “地区杯” 篮球赛半决赛,石学念代表黔东南州一队出战。离比赛结束不到两秒,黔东南州一队落后一分。在两名对手的包夹下,身穿 24 号球衣的石学念悄悄给队友指了指开球位置,接球后瞬间转身,后仰,跳起投篮,篮球打板入筐,比分反超!赛后,队友评价石学念是一个 “充满奇迹的球员”。在这次视频走红之前,石学念还有过一次明显的 “走红”。2021 年年初,在自家杂货店前,他系着红格子旧围裙,在布满尘土的砂石路上娴熟运球,结果因地面湿滑不慎滑倒。这一幕被朋友发到抖音,获得 255 万点赞,石学念成了 “摆摊的篮球少年”,热评称他 “身上穿着的是生活,手上拍着的是梦想”。家乡浓烈的篮球氛围是石学念篮球梦最初的摇篮。不久前,黔东南州台江县的一场乡村篮球赛在网上刷屏,红绿配色做底、极具专业感的篮球场,球场外围坐了上千名观众,场上的呐喊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网友们惊讶于一场乡村篮球赛竟打出了 NBA 的气势,称其为 “村 BA”,连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也点赞了这条视频。小学四年级时,篮球第一次让石学念眼神发亮。他回忆起儿时去看农民运动会篮球赛的盛况:“大冬天,为了赶早上 8 点的球赛,男女老少天没亮都起了,结伴开面包车、骑摩托车去 10 多公里外的赛场为自己村的队伍助威。” 他至今记得皮卡车后车斗集结的寒意,更回味让他打心底发暖的这种凝聚力。“小观众” 石学念萌生了代表村里打比赛的愿望,于是父亲花 15 元为他买了一个篮球,却意外地发掘了他的天赋。后来,父亲送他到湖南怀化的一个训练营,临走时,父母捧出一双黑色的专业篮球鞋,叮嘱他 “照顾自己,好好训练”。看着新鞋,石学念又惊又喜,眼泪止不住地流:“我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比所有人都刻苦。” 训练时,困了,3 个孩子挤上一张床,饿了,楼下 “苍蝇馆子” 扒拉碗煲仔饭,20 多天每天如此。但篮球带给他的快乐,足以让他忽略生活条件的匮乏。他开始给自己加码,“别人练 300 次,我要练 1000 次”。等第二年再回训练营时,他已经能辅助教练监督训练了。初二时,石学念如愿代表村篮球队参赛。他听到人们议论自己 “像小摩托车一样跑这么快”,赞誉声中,他享受靠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的瞬间。后来他又去了广东,奔赴一个职业球员的梦。然而身高不到 1.7 米的短板,让他意识到命运的无情。教练建议他考大学,把篮球作为特长培养。2018 年,石学念以体育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贵州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今年夏天,石学念大学毕业,他打算从事篮球自媒体和青少年篮球培训。他笃信,即便自己无法成为职业选手,也能成为民间 “小个子球员的天花板”。走红后,他收到大量网友的私信:“小个子球员怎么练弹跳力?”“上学和打球时间怎么平衡?” 这让他意识到分享的力量,因此,他常在直播间给五湖四海爱篮球的孩子们讲讲球、聊聊家常。慢慢地,石学念发现,他传递的不仅是篮球,更是关于山村之外的想象。在他看来,中国的山与山之间、河与河之间,一定还有更多像自己一样坚持打球的孩子,以及像 “村 BA” 一样活跃的体育赛事。他说:“我正好乘上了短视频、直播新媒介的东风,被大家关注到,我希望能持续接力,去培养更多像我一样的‘山里娃’,发现他们背后的体育故事。”(辑 / 周小烦,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环球人物》等)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