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直面內在的小孩
本书的重点是对于内在小孩的了解与治愈,内在小孩的概念最早由荣格提出的,是自我的一部分,代表着我们对于童年创伤的记忆續存。一般来说,内在小孩往往是不安的、害怕的、焦虑的,需要照顾和抚慰的。它将创伤记忆储存起来,当我们成年后,形成身体与情绪的症状和问题。症状或问题的出现,是内在小孩正在表达自己渴望被看见、被治愈的需求。虽然内在小孩是一个虚构的存在,但从心理层面上来讲,它是存在的,正如我们会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性格一样。而想要治愈自己的内在小孩,我们就需要先对内在小孩有觉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痛苦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绝大的机会,当我们有某些比较激烈的情绪产生的时候,比如愤怒,失望,焦虑,都可以更加深入的去了解这些情绪背后的原因。一个自我价值感很低的人,往往认为自己什么也做不成,而他的某些失败则可以追溯到曾经的养育过程中。在觉察的过程中,他也可以看到自己的内在小孩是怎样的状态。我们需要去倾听自己的内在小孩,需要去安抚他,允许他,支持他。人们常说的要懂得爱自己,要懂得自我关怀,其实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生命的留白我认为人类发展到今天,演变出来的最大共同点就是要通过不断做事情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价值感、成就感。我们的内在小孩原本的需要非常原始、非常简单,只是人类越发展,越将其复杂化了。曾经最基础的需求,比如衣食住行,到现在每个环节都已经发展成了庞大的产业,错综复杂,琳琅满目。那些不能满足的欲望,让我们的内心充满各种冲突和痛苦。我们的欲望越来越强,苦恼也越来越多,也就更不允许自己闲下来。但我们可以试着放松下来,不必非要按照计划去生活,允许自己的生活 “按下暂停键”,无论是一天、一周,还是一年,什么都不做,也不要对此有任何感受,不要强迫自己总结心得。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对话自己周国平说写日记就是跟自己对话,这么多年坚持写日记,就是因为写日记可以让我平静。以前不清楚,现在知道了就是因为每天留了一点时间跟自己对话,反思自己也好,鼓励自己也罢,总之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了。就像有另一个自己。书中讲了很多自我疗愈的方法,整体来说就是要看到自己内在的小孩,要学会跟自己相处。滋养自己内在的小孩,最终得以自洽。认识自己是我们终生的课题,爱自己是浪漫的开始。处理好跟自我的关系,终究才能从容地活在这个世界。世界上那么多人,大多都不太会跟自己相处,大多都会有大大小小的心理上的难题。所以这本书还是挺有帮助的。佛普度众生,自己也是众生的一员,所以一般先度自己。我们看懂自己的脆弱,好好爱自己,也是对这个世界的贡献。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