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判断与决策,如何从哈佛的课程中学习。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620 本《判断与决策的心理学课》当针对每个情景都采用 “理性” 决策过程时,你应该采取的 6 个步骤,其中,有的步骤是隐含的,有的步骤则是外显的:1. 定义问题。上述 4 个情景都包含了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当详细的描述。然而,许多时候,当人们在采取行动时,还未完全弄明白要解决的问题,这会导致他们去解决错误的问题。明确和定义问题需要准确的判断。2. 明确标准。大多数决策需要你实现的目标不止一个。例如,在买车时,你可能希望在尽可能降低成本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提升新车的燃油使用效率和舒适性。一个理性的决策者会在决策过程中明确所有相关的标准。3. 评判标准。不同的标准对决策者的重要程度各不相同,理性的决策者会知道,他们赋予每一种已经明确的标准的相对价值有多大。比如,买车时他们会知道燃油的使用效率、成本以及舒适度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决策者可以使用任何合理的计分方式(比如美元、点数等)来描述每种标准所具有的价值。4. 生成可选的方案。决策过程的第 4 步需要明确可能的行动方案。很多时候,决策者花费在寻找方案上的时间不尽合理。最优的搜索方式是:不断地搜索,直到搜索带来的成本超过了新增信息的价值。5. 根据每一项标准评价每种方案。既然有了标准与方案,那么每一种方案在各项标准上的表现如何呢?这一步常常是决策过程中最为困难的,它一般需要我们对未来事件进行预测。理性的决策者会根据每一项标准,仔细地评估选择每一种方案所带来的潜在后果。6. 通过计算得出最佳决策。理想状况下,在上述 5 个步骤都完成之后,计算出最佳决策的过程包括:(1)将第 5 步做出的评价结果与各项标准的权重相乘;(2)将每种方案在所有标准上的加权得分相加;(3)选择加权得分总和最高的方案。人们经常缺少某些重要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对问题、相关的标准以及其他方面做出界定。时间和成本方面的制约因素限制了可获得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在这些可用的信息中,决策者只能记住很少的部分。此外,决策者从所有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准确地 “计算” 出最优选项的能力,也会受到智力局限和感知错误的影响。我们的大多数判断都以情感或情绪评估为前提,这种评估甚至比任何高级推理过程出现得都要早。尽管情感评估往往是无意识的,但保罗・斯洛维奇等研究者提供的证据表明,人们会以情感评估作为决策的基础,而不是进行更加完整的分析推理过程。哲学中最古老的悖论之一,就是人类思想中最伟大的成功与戏剧性的失败之间的明显矛盾。人类可以解决强大的计算机都无法解决的微妙和复杂的推理问题,但却经常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最为简单的判断上犯错。同时,追根溯源的话,这些错误常常是由于违反了上述那些使人类心智取得巨大成功的推理规则而产生的……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在不确定中修炼决策智慧人类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在不确定性的迷雾中寻找方向。马克斯・巴泽曼与唐・摩尔的《哈佛商学院判断与决策心理学课》,以心理学为镜,照见日常决策中的认知盲区,揭示出:真正的决策智慧,始于对概率的敬畏、对问题本质的洞察,以及对自身局限的清醒认知。书中指出,管理者若只以结果论英雄,便可能误将 “运气” 当 “能力”—— 糟糕决策偶获成功,合理决策却因偶然因素受挫。这如同赌徒因某次掷骰子获胜而迷信技巧,却忽视了概率的底层逻辑:好决策未必每一次都指向成功,但其长期胜率远高于坏决策。就像医生遵循循证医学制定治疗方案,可能因个体差异失败,却仍是降低风险的最优解。真正的决策者应如农夫耕耘:不纠结某粒种子是否发芽,而专注于优化整个播种系统,让概率成为最可靠的盟友。人们常犯的错误,是被表象迷惑而忽略系统矛盾。书中强调:“目标是解决问题,而非消除症状。” 这让人想起苏格拉底的 “助产术”—— 通过不断追问,剥离问题的伪装,直达本质。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的 “极端透明” 机制,正是基于对 “问题定义” 的深刻理解:只有先承认 “未知的未知”,才能避免在错误的赛道上狂奔。定义问题的过程,本质是为思维划定 “靶心”,靶心若偏,箭法再精也是徒劳。 孔子将智慧获取分为反思(高尚)、模仿(容易)、经验(痛苦),恰对应决策能力的进阶路径:反思是在失败中提炼规律,如棋手复盘每一步落子;模仿是站在巨人肩上规避风险,如新手学习成熟的决策框架;而经验的价值,在于让人懂得 “最强者也可能变弱,最智者也会犯错”。达利欧坦言 “了解自己的无知”,正是在经验的淬炼中,为理性装上 “安全阀”—— 承认认知的局限,反而能在动态变化中保持调整的弹性。 航海者既要信任罗盘的方向,也要随时观察洋流的变化 —— 真正的决策高手,从不在 “非黑即白” 的判断中徘徊,而是在概率的长河里校准航向,在系统的视角下深挖本质,在对无知的敬畏中迭代认知。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