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1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愚蠢的核弹(世界距离核战争最近那一刻)》。今天,这个星球上的每一位居民都必须思考,当地球不再适合居住时,我们该如何自处。无论何种性别、何许年岁,每一个男人、女人和小孩都生活在核危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下,悬剑之线,细若青丝,随时可能因意外、误判或一时冲动而被斩断。——1961 年 9 月,约翰・肯尼迪 “夏威夷受到弹道导弹威胁!立即就近寻找避难所!这不是演习!”2018 年 1 月 13 日上午,上万名夏威夷居民收到这样一条短信。据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 (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 橄榄球运动员、21 岁的大二学生卢克・克莱门茨 (Luke Clements) 回忆,他的第一反应是 “从床上跳起来,想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克莱门茨临时避难的地下教室很快就挤满了人,一些人尖叫着要求把门关上。“足足有 10 分钟,没有任何秩序。大家都努力想要一起活下去,” 克莱门茨回忆道,“这是一场平静的乱局。” 然而,那条短信被证实是一次误报。官方后来解释称是有人按下了 “错误的按钮”。事实上,真相远没有这么简单。犯下错误的官员是一个在应急机构工作了 10 年的老手,况且他要启动这个能够引发全州恐慌的警报,必须得按下两个按钮,而不是一个。克莱门茨、他的同学和大批夏威夷居民因为一条导弹预警信息出门寻找避难所,最终躲进了建筑物地下室,但这条信息的出现并不完全是个意外。2017 年 12 月,夏威夷当局开始测试岛内的警报系统,这是 30 年来的第一次,上一次测试还是在 1987 年。2017 年,朝鲜领导人金正恩选择在 7 月 4 日,也就是美国独立日这一天发射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其射程可达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同年晚些时候,他宣布朝鲜具有 “完备的核力量”,其导弹可以打击全球目标。2017 年 10 月,当朝鲜媒体宣布朝鲜的氢弹试验成功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威胁要 “彻底摧毁朝鲜”。他斥责道:“‘火箭人’(金正恩)正在为他和他的政权实施自杀式任务。” 金正恩予以回击,称特朗普是一个 “精神错乱的疯老头”。2018 年 5 月,特朗普总统宣布美国退出限制伊朗发展核武器的伊朗核问题协议。2020 年 1 月,伊朗也宣布中止履行该协议,此举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其核力量快速发展的担忧。美国正经历着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核危机,过去的历史似乎正在变为当下的现实。2017 年 8 月,两位极有影响力的时事评论员表达了相同的看法,其中一位是共和党人约翰・博尔顿 (John Bolton),后来被特朗普总统任命为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另一位是民主党人莱昂・帕内塔 (Leon Panetta),克林顿总统时期任白宫幕僚长、奥巴马总统时期先后任中央情报局(简称中情局)局长和国防部部长。二人认为,美朝两国因金正恩发展核武器和导弹计划而陷入的僵局,是自美古对立以来对世界影响最严重的一场核危机。2019 年 2 月,弗拉基米尔・普京宣布他已准备好应对一场新的 “古巴导弹危机”,并威胁将在离美国领海不远的地方部署搭载有超音速核弹头的潜艇或军舰。2020 年 2 月,普京重申了这一立场。一个月前,也就是 2020 年 1 月,美国暗杀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 “圣城旅” 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 (Qasem Suleimani),随后伊朗宣布彻底退出伊核协议。美国媒体则将特朗普总统处理核问题时采取的冒险举措与当年肯尼迪总统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的行动放在一起比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当时能否有更好的选择?

      《愚蠢的核弹》一书,以全新的视角为我们揭示了古巴导弹危机背后的种种细节与内幕。本书不仅聚焦于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对峙,更深入地探讨了苏联导弹如何被美军发现的关键问题,也能对冷战时期的历史事件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书中前面部分,详细描述了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的过程,以及美军如何通过各种渠道获知这一情报。作者通过大量史实和文献资料,还原了当时紧张的国际局势和各国间的角力。在描述苏联导弹被美军发现的过程中,作者不仅关注了情报收集和分析的过程,还深入剖析了当时的技术手段和战略思维。本书中后段部分,重点在交替描写美国和苏联的决策和行动过程,双方时刻都在猜测对方的思路和下一步的安排。肯尼迪和赫鲁晓夫象两个棋手一样,见招拆招,你来我往,紧张刺激,好不热闹。尽管昏招频出,好在两人都知道不能突破核战争的底限,关键时刻,都知道收手。一方面,他们深知核战争的可怕后果,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受到各种政治、经济和军事利益的驱使,做出了一些可能引发战争的选择。这种矛盾和复杂性,使得整个事件变得更加引人深思。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国博弈永远那里

        古巴,美国后院的一个小国,在美苏冷战对抗时期,因苏联在土耳其、德国的军事较量,苏联把核导弹运送到古巴部署,险些引起世界核大战。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围绕这场导弹危机而作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告诉世界:没有真正的实力,就没有在世界的立足之地,否则,只能像古巴一样,依附某一个大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毁灭边缘

          了解古巴导弹危机事件不错的读物,侧面体现了人类在核武器面前的脆弱,以及千千万万人类的生命一直被少数人拿捏,猜忌,误判,自傲,冲动,每一个都能将人类推到毁灭的边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核战争边缘

            书中详细记录了古巴导弹危机的行成,发展和最终结局。约翰・肯尼迪与尼基塔・赫鲁晓夫终于成功避免了核战争,他们几乎犯下了所能想到的每一个错误,几乎走错了每一步。但是,他们最终没有掉入陷阱,因为他们不认为自己可以在核战争中获胜,即便能够获胜,也不愿为这样的胜利付出代价。倘若两位领导人对核武器有一种更傲慢的态度,那么我们很难想象古巴导弹危机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如果没有对核战争的恐惧,如果换成斯大林或是杜鲁门,会不会是另外这个结局?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