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再重演的政府愚行,各种制度下的理性缺失。两度普利策奖获奖历史作家,巴巴拉·塔奇曼最大胆的作品。

内容简介

本书不同于一般按年代写作的历史作品,塔奇曼在书中设定了一个“愚政”概念——无视可行的替代方案而坚持与自身利益相左的政策——并从此概念出发,深入探讨了木马屠城、文艺复兴时期教皇的失败、英国如何失去美洲殖民地、越南战争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

塔奇曼擅长书写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引领读者走向历史的另一面。例如,在本书中特洛伊战争不再是恢宏史诗,独立战争也不仅体现了英国的愚蠢和美国的奋进。人类历史中充满了愚蠢和理性的拉锯,遗憾的是,在本书所探讨的历史事件中,人类的罪恶和非理性却占了上风,而由于政府机构、集体统治者们变化无常的决策所带来的恶果,这样的教训至今依然存在。

如果历史悲剧中的政治家并非那么愚不可及,已经消失的世界是否有另一番景象?

两度普利策奖得主巴巴拉•W•塔奇曼在这部作品中提出,无视可行的替代方案而坚持与自身利益相左的政策,即是愚政。由此,她研究了四个历史上著名且典型的政府愚行:特洛伊战争、文艺复兴时期教皇导致的教廷分裂、英国乔治三世在美洲殖民地不切实际的政策,以及美国在越南的自欺欺人。在这本书中,塔奇曼以其一贯充满细节的叙述和带着张力与现场感的文字,复现了那一个个或悲壮或荒唐的人物、场景和事件。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背道而驰
  • 第二章 木马屠城记
  •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皇:1470—1530
  • 1.大教堂谋杀案: 西克斯图斯四世(1471—1484)
  • 2.异教徒的庇护神: 英诺森八世(1484—1492)
  • 3.腐败堕落的亚历山大六世 (1492—1503)
  • 4.骁勇善战的尤利乌斯二世 (1503—1513)
  • 5.新教分裂出去: 利奥十世(1513—1521)
  • 6.罗马遭劫: 克莱门特七世(1523—1534)
  • 第四章 英国失去美洲殖民地
  • 1.权力争斗路线不明 (1763—1765)
  • 2.“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1765)
  • 3.愚政扬帆高歌猛进 (1766—1772)
  • 4.“别忘了罗波安的下场!” (1772—1775)
  • 5.“……有种疾病,叫精神错乱” (1775—1783)
  • 第五章 美国在越南自欺欺人
  • 1.战争萌芽 (1945—1946)
  • 2.自我催眠 (1946—1954)
  • 3.培植代理人 (1954—1960)
  • 4.“厄运难逃” (1960—1963)
  • 5.总统的战争 (1964—1968)
  • 6.撤退 (1969—1973)
  • 结语 “船尾的明灯”
  • 致谢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芭芭拉・塔奇曼的书,还是需要对她描述的历史事件有比较好的了解才能更有意思。她的书永远不会另我失望。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