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3.3
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意义地图如何构建?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814 本(87)#《意义地图》🚢一个人遇到了一个普遍的问题,被其困扰,被其笼罩,这一事实保证了当事人确实与这个问题在搏斗,并且会从他的痛苦中有所收获。然后,他会在自己的个人生活中为我们反映这个问题,从而向我们展示一种真相。🚢意识形态把世界简单地一分为二:一边是思想和行动正确的人,另一边是思想和行动不正确的人。意识形态使其信徒能够隐藏那些令自己不愉快和不可接受的幻想和愿望。这样的认知颠覆了我的信仰,打乱了我因这些信仰而制订的计划。我再也分不清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可以说,因此我不知道该支持谁,该反对谁。这种情况真的非常让人苦恼,无论从现实层面还是思想层面讲都是如此。🚢荣格提出了人格的概念,即 “伪装个性” 的面具。根据荣格的观点,使用这样的面具,让我们每个人以及周围人都相信自己是真实的、真诚的。荣格说道:当我们剥去面具,分析人格时,就会发现看似个体的东西其实是集体的;换句话说,人格只是集体心灵的一个面具。从根本上说,人格并不是真实的:它是个人和社会之间关于一个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妥协。他取了一个名字,赢得一个头衔,行使一种职能,他是这个或那个。🚢作为行动剧场的世界,在本质上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这三个部分往往以典型的隐喻形式表现出来。第一部分是未知领域 —— 母亲,自然,具有创造性和破坏性,是一切确定事物的源头和最终归宿。第二部分是已知领域 —— 父亲,文化,具有保护性和专制性,是累积的祖先智慧。第三部分是在知领域(居于未知领域和已知领域之间)—— 儿子,原型的个体,具有创造性的探索性话语,是一个复仇的挑战者。🚢某个事物的意义,实际上是人类对其周围进行探索的结果,趋向于自然地被经验所决定。毕竟,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是在经验的意义上引起行为的因素。对于像孩子一样行事的人来说,事物的意义或多或少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个人都能理解小孩子说的话,例如,“我看到了一个可怕的人”;孩子的这种描述是直观而具体的,即使他或她的认知受到情境和主观的影响。🚢对事物自动赋予意义,或者最初未能区分它们,是叙事的特征,而不是科学的特征。讲好一个故事,往往在感受上比做出一道数学题更有意义。叙事准确地抓住了原始经验的本质。每当我们对自己的沮丧、好斗、忠诚或欲望进行归因,将凡此种种直接转嫁于他人或情境时,我们就会陷入经验的魔咒中。🚢“应该是什么?” 这个问题包含了三个子问题,可以表述如下:(1)是什么?当下经验状态的本质(含义、意义)是什么?(2)应该是什么?这种状态应达到什么样的(理想的、有价值的)目的?(3)我们应该如何行动?将当前状态转变为理想状态这一具体过程的性质是什么?对行为目标的积极理解,有助于约束或提供一个确定框架,来评估作为当前行为结果而出现的持续事件。🚢当行为的后果不是我们所希望的那样,我们就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但有时,仅仅改变行为是不够的。我们不仅要改变自己所做的,还要改变我们认为重要的事物。这意味着得重新考虑当下动机意义,重新考虑未来的理想。这是一个激进的甚至是革命性的转变,它的实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中文版有删减

      龙虾教授正处在五十年前安兰德的生态位:领导一场抵抗流行思潮的保守主义运动。但他的对手除了激进平权主义还有厌女狂网红 Andrew Tate 之类的货色。如果说安兰德是对抗外部的诱惑,那么龙虾教授则立志要清刷内部的霉变,仅就对手来说,这个时代比起安兰德是退步了。晚年的安兰德已经被巨大的名望改造成了慈禧一样的女人,我们希望教授不要重蹈覆辙。本书稍微难读一点,而且最精彩的关于宗教的论述被中文版删掉了,大大失色,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 B 站听他讲《旧约》,独门绝活。他的《人生十二法则》浅显但深刻,非常适合送给子侄辈,一并推荐。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意义

        “人生意义” 这个词太大了,本书也通过很多视角来讨论人生意义,不过看这本书有些吃力,我觉得若是没有一些哲学思辨的知识,很多内容不太容易理解。最后我看这本书也是不求甚解的心态,毕竟对于人生阅历浅、思考深度不够的我来说,能够听明白一些事情就已经很知足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翻译太差了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精华多被中译本删了

            催眠译本。第 2 部分第 3 章从进化角度解释了人体和大脑是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未知的,有点意思,算是昏昏欲睡中的一针提神剂。后半部分感觉是 JP 拓展了皮亚杰在认知学习方面的理论,多为猜想。至于 JP 专注的神话主题,陀思妥耶夫斯基、索尔仁尼琴、伊利亚德,不存在的😮💨以下是他同行对英文原版的评价,供参考:"他在第一本书《意义的地图》里分享了他对世界神话共有主题的深刻见解。不同的文化创造出了不同的故事,以帮助人们理解和应对从出生时就要面对的混乱,这种混乱包括所有未知的事物,以及所有外在或内在未探寻的领域。《意义的地图》已出版有 20 年了,彼得森在写作时结合了进化论、情感神经科学、卡尔・荣格和弗洛伊德的相关理论,也引用并结合论述了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索尔仁尼琴、伊利亚德、诺依曼、皮亚杰、弗赖伊和弗兰克尔等人的伟大作品。彼得森通过这种海纳百川的方式,解释了人类和大脑是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未知的。《意义的地图》出色地展现了未知在进化、遗传、大脑和古代神话层面有多么根深蒂固。另外,彼得森也证明,那些古老的故事之所以得以流传,是因为它们现在依然能在面对未知的不确定性上为人们提供指导。" 另外,阅读这本《意义地图》让我想起克里希纳穆提《 Freedom From The Known》,前者为学日益,后者为道日损😂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