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1
4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书,是一个神奇的产物。它或是记录着尘封的轶事,一段逝去的历史,乘载著作者的心血。与此同时也注入阅读者的牵挂。当奥古斯塔斯・缪尔以游戏笔墨写下约翰・巴克斯特日记的时候,不知道他是否真的意识到这无疑是二手书买卖,兴许也是书籍收藏中最妙的部分:发现和经手珍贵而重要的东西。而书店,就是这一个个奇迹的载体,一个个平行世界的连接点。在电子化的时代冲击下,书店必然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但是也同时在焕发新的生命。 本书作者就是书店的创办者,自身就有着亲自从网络书店到实体二手书店的展店历程,这是一份有趣且宝贵的经验。我本身也喜欢逛二手书店。在台湾台北时,最喜欢的就是在新光华商场的五楼,有好几家二手书店。翻阅着那些老书,间或夹杂着前主人的注释,重点笔记,这本书的份量,一下子就沉重了起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容的生活

      作者从容的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行为不急不躁,时间安排的不满,心情没有压迫感,羡慕他无时不刻的从容气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等我多看几本松浦的小册子了再来写评论吧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安静地做一个读者逛最糟也最棒的书店

          别被腰封上的字给骗了哈,真有不上班的生活?才不是咧!享受工作才是重点。高中辍学混迹美国?冷静啊!这可不是鼓励你也这么干。“最糟也是最棒” 是看待事物的方式,凡事都有两面性,反思自己做过的事情,让自己成长的开心的点有哪些?做的不够好可以提升的点又有哪些?这么说来似乎就没有成功与失败的事,只有一次次塑造自己的经历。不开书店是可以的,不当编辑出版书籍也是可以的,读书就很好了。读书就是能开阔眼界,比如,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台湾原住民歌手舒米恩,他和旺福有合作,唱了那首《Ho Hai Yon》。读书就是能产生共鸣,比如,作者说的 “不那么执着于物,轻松了许多”,今年年初我在整理东西的时候,突然觉得,哪有什么是 “我的”,只有 “我需要的”,“我喜欢的”,分清楚以后,好多东西都可以处理掉。读书就是在寻找,区分喜欢和讨厌,是自我发现和更新的过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关于成长

            这是一本关于个人成长的书。前半部分主要写了辍学后,如何独立。后半部分主要写在各个国家的所见所闻,特别提到书店,咖啡馆和饮食。喜欢前半部分,那种想到就去做,在年轻的作者身上早早就实现了,非常酷的行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在一生当中,可以有两个生日,一个是自己出生的日子,另一个就是真正理解自己的日子。松浦很年轻很成功,是他一直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喜欢

                很喜欢其中描述人际关系的几句话。比如说 “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单行线,而应该是你来我往的传接球,唯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P49)。相同意思的话语,作者用了好几种表达方式反复进行了强调,看来,对其来讲,这也属于难得的生活体验呀。算得上是真知灼见。还有关于移动书店的作用,总结的也是极其准确,引人深思。“移动书店有着与其他书店略微不同的图书,只要能够成为顾客与那本书相遇的地方便足矣”(P64)。相遇的地方,多么朴实而又有力的短句呀。很喜欢的地方,还有对几座城市的描写,代入感很强。不管是洛杉矶从机场到酒店的路上,还是随处的去探索。步行,去发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免费电子书 90 天之第 49 天】—— 书名:最糟也最棒的书店作者:【日】松浦弥太郎一个人前行时常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不拒绝任何工作邀约显然接纳得越多越会觉得辛苦但是它们会在适当的时候为你带来益处。[勾引] 每天早晨我会在一个封闭的小群语音打卡作者的另一个作品《新 100 个自我更新指南》我用自己的方式将书介绍给​看不看,随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就是我的生活

                    感觉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年轻人,坦诚坦荡分享他真实的生活经历。没有说教,就是展示:我的生活是这样的。特别喜欢看他的名城游记那部分,各种温暖,小确幸。我也想去台湾逛逛小街上的特色小店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希望 COW BOOKS 是一家即使我和小林先生不在世上也能够一直经营下去的书店。所以对于自己来说,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才是目前最大的课题。我不想做一份离了某人就做不下去的事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个人很喜欢他的风格,他的笔下,生活就是艺术,人生没有那么多大道理,但处处都是小哲学!他写不需要赶路的旅行:温暖的空气,炫目的阳光,行走在陌生的街区,望着像纸戏剧一样变化的风景,边走边欣赏,像拾集小石子一样将所看到的景物一一收藏。买书、喝咖啡、在熟食店买午餐、逛公园、穿街走巷,就可以消磨一整天~我的一人行大抵也是这般模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又一次感叹 书原来还能这么写

                          今年第一次这种感觉是读哪本已经忘记,这是第二次感觉这本书是从纸质书开始看,在天津新开的茑屋书店,坐着半本书看完,觉得还真是蛮有意思,就到得到找来电子书继续看。没想没几夜就变成了游记。虽然前后有关联,也都写的很有意思,但是总觉得是因为单独一部分没法成册才放在一起。最后一部分再改,两个人讨论如何不工作的活着。。。是不是人出了名,怎么写都是 “书”?我觉得这是个悲哀的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突然发现自己好久没有享受逛书店的乐趣了。

                            今天陪小高姐和大牛去参加教育机构组织的中秋亲子月饼制作活动,在上海五角场旁边的合生汇。期间肚子不得劲,出来方便时,突然发现活动场所旁边有一间大众书局。一股强大的吸引力,让我不由自主的向她走去。突然发现,自己好久没有享受逛书店的乐趣了。一方面是现在的独立书店越来越少,卖书已经无法维持现在这个时代高昂的租金了。而电子书、阅读器、网购平台的便利,也使得书店根本无利可图。可我觉得人们还是有逛书店的需求的啊。这几年逛得最多的是西西弗书店。在我生活、出差、旅游、工作所在的这些城市,连新华书店都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而像言几又、1600、蓝狮子这些书店都是地方特色的书店,只有西西弗好像已经形成了高端和文化的气质,被很多商圈选中,成为入驻店铺必备的一个选择,其他的我还没看到。然而,西西弗的书,也是为了盈利而选择的,基本上都是快销和畅销为主的。好多书在西西弗是看不到的,而在西西弗能看到的,50% 的都能在【得到】和【微信读书】找到电子版。以我 AI 听书的习惯,能找到电子版的,我怎么会下单了。所以虽然逛西西弗,却毫无乐趣。只是看看有没有什么我没注意到的书籍,在手机的书架上补齐一下。而今天短短十分钟的闲逛,却让我爱上了合生汇的这家大众书局。别的我就不说了,几乎 90% 的书没有电子版,有些书甚至在这些 app 上连查都查不到。可就是一走一过的瞬间,最少有十本书是我想入手的,甚至我在逛她的时候,有一种莫名的负罪感。我怎么只用 AI 读书呢。这么多书,我是不是应该每周挤出一段时间过来阅读啊。这种感觉还是电子书刚刚出现时,我才有的。后来就渐渐地消失了。甚至去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广州图书馆我都没有这种感觉。问题究竟出在哪呢?想不明白。其中有不到一平米的一个展台,也就放着十几本书,全是包含着书店这个词的。《书店的灯光》《我在书店等你》《书店东西》《书店时光》《书店日记》《下雨的书店》。。。。我恨不得把每一本都买下来。可惜,今天去不是买书的,而且,我现在纸质书阅读的少,也担心买回来又没有时间看。纠结良久还是作罢了。而前面这一大堆就是引出我今天为啥阅读了这本《最糟也最棒的书店》这本小书。说实话,我对这本书的评价不是太高,但应该不是书本身的问题,只是口味没有对上我今天的需求。如果不是有前面这件事的冲击,单纯的来读这本书也许体验好很多。我期待的是像《书店风景》那样介绍世界上各个有趣的独立书店的书籍,或者是像《深夜书房》那样,讲述来书店看书的那些人的那些事。可《最糟也最棒的书店》却是作者松浦弥太郎个人的一本小自传。讲述了他为啥会选择看这样的书店,是什么影响了他的生活,他是如何做成现在这样的事业的。而且,读到最后一行时,显示,这个书店是 2002 年时的存在,而在 2009 年时就已经关闭了。关闭的原因不难想见,但却无法抑制内心的那份悲凉。说到这里,回顾刚才写的这些文字,突然发现,书店之所以消亡,恰恰是像我这样的读者的转变。缺少了真正以买书为乐趣的受众的支持,书店进入博物馆的时间就大大加剧了。也许实体书还会存在很长很久的一段时间,毕竟网购、阅读纸质书和收藏的需求还是存在的,只是书店却可能撑不了那么久。好难过。我内心在挣扎。一方面无论是家里还是单位,能够用来存放书籍的地方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现在的日程安排和生活压力,阅读纸质书只是美好的幻想,即使我真的能挤出那份时间,我又如何安抚我那充满负罪感的内心呢?我现在连抽出两三个小时的时间看电影都做不到,又如何能够做到去平心静气的阅读呢?可我还是想把那些喜欢的书籍购买回来,哪怕没有时间阅读,只是单纯满足自己的购物欲呢。我喜欢买的东西不多。出了食物可能就是书籍了。如果没有看到这家书店,也许我就浑浑噩噩的混下去了。可现在看到了,百爪挠心,痛苦难忍啊。如果你在上海,推荐你去五角场旁边合生汇二楼的这家大众书局,真的是很好的游历阅读的所在。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