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54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心理学界第一本系统直面家庭伤害的书

    这是我的作品,可以说是中国心理学界第一本系统直面家庭伤害的书,直接宣称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是头号谎言,相反,“听话哲学” 在我们社会的家庭中制作了太多问题。我的这本书算是启蒙了 “原生家庭” 这个概念。也澄清一下,千万别把 “原生家庭” 理论提出的功劳放到我头上,真不能担此功。

      4
      1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看

      看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工作中的规则是权力,其运作机制是竞争与合作、控制与征服。家中的规则是珍惜,能抵达珍惜的途径是理解和接受。如果不明白工作与家的分野,而将权力规则带回家,那就形成一种 “权力的污染”,会引出很多问题。这种 “污染” 在现代社会很容易发生,因为我们的社会流行成功崇拜,而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径就是掌握权力规则。在某种程度上讲,娴熟地掌握并果断地使用权力规则会让一个人在成功的路上奔跑得更加迅速,但一旦它渗透到一个人的个人领域,那势必会让这个人付出代价 —— 他的亲密关系必然会变得一塌糊涂。所以,如果我们珍惜家,就不要把权力规则带回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认识自己,改变自己,改善家庭的有用的书。

          上了很多年的学,也读了一些书,听了一些课,学知识,学技能。唯独,对爱,对家庭,对亲密关系,投入了比较少。今年,把学习的重心向这方面偏移了一点,也越来越意识到家庭,亲密关系的重要性,相处都是要学习的,并不能用之前从小到大的环境里无意识的学来的的方式直接过自己的生活。《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专栏学了,依然还是用了 10 个小时看完了这本书,熟悉的感觉,让自己的心流动起来读,享受这个过程。别人的故事,流着自己的眼泪。每一段经历,都在寻找,也都在被治愈。从今往后,好好生活,爱自己,爱家人,享受爱,享受被爱。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家是港湾,爱是退路

            岳父家有一幅字画:家是温暖的港湾,人是漂泊的小船。在复杂的心理世界中,爱是船上的帆,唯有爱才能驾驭风浪,将这艘小船安全的带回港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成长人的必修课——心理学

              工作第三年,发现学生越来越具有多样性。其中最近我印象深刻的是今年的一个女生,她 6 岁时父母离异,父亲是退役军人但严重家暴,打她和她妈妈,甚至会拿凳子砸她的头。父母离异时,她妈妈经常会告诉她:如果你不跟着我,我就活不下去了。于是,她跟了妈妈,弟弟跟了爸爸。而后,父母各自组建新的家庭,她在新家庭中被继父精神虐待,冷暴力,然而她的妈妈从来不帮她,甚至还一味地指责她。偶尔,她也会去爸爸的家生活,但继母会把她当保姆,让她照顾孩子,而她的爸爸也只偏心她弟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长大,她其实内心很黑暗,但她总是表现出阳光的一面。不过,她总是频繁早恋、吸烟等。学习了一点心理学,虽然微不足道,但有时候也能对她起一点安慰运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何建立亲密关系

                🔍符合” 不是 “等于”,热恋中的人必须要明白这一点。你对恋人有一种期待,恋人对你也有一种期待。很可能,你既符合她的期待,她也符合你的期待。但是,这种相互的符合只是一种运气,你们彼此并不真正懂得对方的期待。🔍建立关系很难,因为另一个人不可控制;发展理论很容易,因为这完全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你知道,只要付出了,就会有结果。也许你对未来可以预测,但关系却是不可预测的。🔍别拿自己的尺子量对方每个人的生命体验最后构成了一个现象场,它就像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坐标体系。🔍亲人间的理解之所以很难,关键原因在于,我们习惯从自己的坐标体系出发,去推测、揣摩、评价甚至抨击另一个人,却完全忘了,对方也有一个现象场,有一个与自己完全不同的坐标体系。🔍发生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感受,” 我继续说下去,感受远比所谓的事实更重要而在家庭中,理解并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最重要的。🔍迎合者只相信迎合的方式,所以当对方疏远他时,迎合者在恐慌中会对付出更加执着。但他越付出,对方越想逃离,由此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最终迎合者最在乎的关系反而断裂了。🔥 经营亲密关系,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复杂,一个简单的拥抱,一句简单的问候,只要是用心的,就足以让彼此感到温馨。而最可悲的是,我们知道这个道理,却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忽略了它。🔥每个人都值得被看见,亲密关系中尤为重要,每一条都是满满的细节,你愿意去尝试那亲密关系中绝大多数的问题都会消失,而且还会带来惊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NO.27 《为何家会伤人》(武志红)读书笔记:

                  父母 "最爱" 孩子,喜欢黏着孩子?溺爱孩子,孩子对父母又爱又恨?孩子叛逆不知道怎么办?孩子听话,但缺乏生命力?…🌟强烈推荐,每个做父母、即将做父母、或是一直在自我疗愈童年的你都可以阅读,帮助你找到爱与幸福。1⃣️. 爱与分离,是生命中两个永恒的主题。健康的家庭,充盈着爱,也懂得分离。健康家庭的第一定律,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夫妻关系应该是家中的 No.1。父母应该告诉孩子,你爱他,但是你们夫妻才是彼此陪伴一生的。 抚养孩子不是为了分享结果或是一直相伴,而是要让他成为独立自主的人,走向更宽广的世界,去获得自己的事业,找到自己的伴侣,拥有自己的孩子。成熟的分离应该是爱家,但又喜欢独立,这样关系仍然亲密,但关系中的人都拥有独立而健康的人格。如果父母和孩子没有 "分离",彼此侵占空间,那么大家都不能很好的成长。2⃣️. 恋爱是亲子关系的复制。在恋爱初期,我们扮演彼此的理想父母,给予对方无条件的爱。 等到两个人的距离很近后,我们就会将恋人当作现实父母,以前对现实父母的那些不满,会转嫁到恋人头上。而且,在转嫁时,我们就是一个蛮不讲理的孩子。恋人越爱我们,我们越不讲道理。 我们要明白,恋人 "符合" 理想父母的原型,但不是 "等于",他们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人,是独立的,需要被理解、被尊重。 3⃣️. 不要拿自己的尺子丈量对方。同一件事情,因为坐标体系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如果总是用自己的坐标体系去评估对方,无论是夸奖或抨击,实际都是为了控制对方,没有人会喜欢。 如果你爱评价,并且偏爱批评,是容易阻断交流。并且,家庭关系里沟通的根本需求不是 "解决问题",而是 "交流感受" 并相互理解和接受。 4⃣️. 家庭和工作是完全不同的,需要分开对待,在家里奉行珍惜规则,在工作中奉行权力规则。千万不要想当然地以为用工作的方法就可以处理好家庭问题。5⃣️.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在家庭中需要不断被看见。如果一个人在家庭中很少被看见,她很容易被无助感侵袭,非常脆弱,会害怕冲突,没有底气与他人抗争。最好的父母,应该是无论孩子做什么,都能被看见、被鼓励。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的孩子,他们的感受是被扭曲的,好像所有人都比你更了解你自己。6⃣️. 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不要试图扮演孩子的决定者,太多的干预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我效能感。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无论对错,一个人的心理能量会因为自主选择而不断增加,他会学着独立思考和做决策。如果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做主,无论这些选择多么 "正确",都是在精神上杀死孩子的生命。爱与自由,缺一不可。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安全的环境,放手让他们自由独立探索世界。在大人的眼里,小孩的天地很小,但即便是幼小的孩子也是一个 "成为自己的人",在小的世界里证明自己的力量,他才更有信心在更大的世界里证明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7⃣️. 溺爱是陷阱,实际上,溺爱的父母是在以 "一切为了孩子" 的名义满足自己的需要。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无法指责父母,但会感受到自己没有被 "看见",父母只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了自己身上。所以,父母越溺爱孩子,孩子越觉得窒息。过度溺爱也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导致他们的挫折商低,遇到问题就容易逃避,并且躲在家中的他们脾气会很大,容易对父母发脾气甚至拳脚相加。8⃣️. 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定的叛逆心理是非常正常的,父母不必焦虑。处于叛逆期的他们,渴望脱离对父母等亲人的心理依赖,走向独立的自己。度过这段时间,他们才会在 18 岁左右形成一个完整的 "自我",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从而自驱地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如果父母尊重孩子,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独立空间,不要总想 "知道孩子在做什么",那么他们的叛逆行为会大大减少。如果父母不尊重,那么这种叛逆心理反倒会更强。当孩子确实有错误需要纠正时,成熟的父母不会第一时间去处理孩子的问题,他们会先处理孩子的感受。父母要学会倾听,看见孩子的感受,去寻找和理解背后的原因。不要粗暴地进行评判,更不要朝相反的方向说。你以为的正能量却是继续将他朝分裂的方向推。最后,才利用恰当的时机,在孩子自然地想倾听时给他们讲道理。9⃣️. 太听话不一定是好事。在青春期,"坏孩子" 会走向叛逆,争取自己的独立空间。然而,那些太听话的 "好孩子",由于被父母控制,按他们的安排学习和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空间,这些好孩子的青春期就没有一个正常的 "叛逆期",会导致他们的叛逆期推迟,并且缺乏生命力、缺乏激情。多数时候,这些 "好孩子" 的努力都不是发自内心,而是为了满足父母及家人的期待。这种刻意的努力,是一种强迫性的努力。多数孩子的口头禅是 "没所谓",仿佛什么都可以失去,什么事情都不能让他们兴奋。🔟. 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做父母的必须要学会问自己一句:"我真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了吗?我是不是把自己的心理需求转嫁给了孩子?" 用转嫁压力的方式,父母确实成功控制住了孩子,让他们按照自己设计的路线去发展。但这会导致以下问题:①加剧了孩子的学习压力。②侵犯了孩子的个人空间。在父母 "严密监视" 下长大的孩子,会缺乏心理疆界的概念,成人后要么容易依赖别人,要么容易去控制别人,父母不尊重他们的个人空间,他们也学不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个人空间。③令孩子形成外在评价系统。被外在评价系统控制的孩子,他们行动的动力不是为了自己的需求,而是来自于外部,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奖励和认可。小时候,孩子太在乎父母的评价。长大后,他就容易在乎同学、老师、老板、同事等人的评价。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容易失去自己。他们会为了父母而学习,过于在乎考试成绩,也容易产生考试焦虑。相反,有内在评价系统的孩子,他们行动的动力来自于自己的内在,学习本身的乐趣是激励他们努力学习的最大动机,他们会更容易坚持。要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父母应该与孩子一起成长。孩子有问题,父母要先从自身找原因。1⃣1⃣️. 有关爱的六个谎言!①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父母的爱是伟大的,但不能说一个人有了孩子就自动成了好父母。作为父母,需要不断检讨和反省自己对待孩子的具体方式。作为孩子,如果家庭真的给你带来巨大伤害,要学会勇敢离开。②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这是我们的一个集体无意识。但爱不是用来控制他人的借口。以 "爱" 的名义帮孩子解决难题,替孩子做决定,这会严重妨碍孩子向外探索,是在扼杀孩子的生命。大人一直操心,孩子也会有窒息感。如果你真爱孩子,请尊重他们的独立空间,放手让他们自主选择,不要从精神上杀死他们。③我爱你,所以我们不分离父母严重黏孩子,孩子为了满足父母的需要,会无法自在向外扩展,不能独立成长。做父母的,应经常问自己一句:这样做,真的是为了孩子吗?还是为了我自己?④婆媳关系婆媳关系是谎言,真相应该是婆婆、媳妇和儿子的三角关系,并且核心是儿子,他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想要家庭和睦,他应当负起责任,积极调节母亲和妻子的关系,而不是逃避。如果你是长辈,请记住 "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配偶才是你最重要的爱人。⑤嫉妒嫉妒常是一个借口,目的是为了控制情侣、伤害情侣。或者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他超低的自我价值感,是为了转嫁自己的自卑感。如果你总嫉妒,要提醒自己这极可能是你的问题,而不是恋人的问题。并且,不要从现在的亲密关系上找答案,而应该从原生家庭的童年关系上找答案。如果你的伴侣总嫉妒,你要理解是因为对方的自我价值感很低,不是你的错,你不需要因为他的要求断绝你的社会关系。⑥爱,是为了幸福和快乐爱情,尤其是激情式的爱情,真正动人之处,并非是幸福和快乐,而是强迫性重复 (再现了你的童年关系)。你的灵魂深处认为,那个人是 "答案",既是让你强迫性重复的答案,也是解开你的强迫性重复的答案。一次激情式的爱情,如果你会自省,也许是你治疗童年创伤的最佳机会;反之,你没有得到成长,陷入这样的模式,你需要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指导来摆脱它。特别动心的时候,要提醒自己,这未必就是幸福。相反,这也很可能意味着危险,意味着你渴望重复过去的灾难。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很多家庭关系,并不是那种充满真诚的爱那种和谐,更像是主奴之间的那种极端的压迫与剥削。  这种关系,很像古时的君臣关系。君王虽有爱臣、宠臣,但这种关爱并不平等、等级森严。  所以,我的结论是。家会伤人的根源是反帝反封建不彻底。 同时,这种反帝反封建不切底的毒害,可不仅仅局限于家庭,而充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会让人一直想写笔记的好书

                      刚学完武志红的心理学专栏,再来看这本书会有亲切感。书中很多改写的例子,可以当做专栏的进阶学习材料。最经典的,是第四部分后面整理的八个中国式家庭的轮回链条。想要成家立业,建立一个健康的家庭,一定要好好把书中内容真正融会贯通到生活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了解自己成长的过程

                        原来人的性格在 0-3 岁就已经定型了,关键时刻如果母亲没有给与她足够多的爱和关注,那留下的心理疾病问题孩子将用一生来治愈自己,孩子出现问题第一反思的应该是父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未来书单 | 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升级版可能是预期太高,读完有点失望,主要原因有三点:1. 如果在书籍首次出版的 2007 年读,作者在书中揭示的中国式家庭真相可能会给人石破天惊之感。放在 2024 年再读,类似 "健康的家庭系统,必须将夫妻关系置于家庭中最重要的位置"、“成熟的父母会先和孩子交流感受,而非第一时间着手于解决问题” 等观点已不再新鲜。2. 读下来感觉整体欠缺一些系统性和逻辑性,主要原因是书籍内容源自武志红老师在 “健康・心理” 专栏 32 篇阐述家庭教育与个人成长的文章。升级版新增六万字内容,但结构依旧松散(电子书只有一级大标题😂)。3. 作者在书中杂糅了不少国内外心理学家的观点,也分享了不少案例,但可落地的行动指南还是相对少了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为何家会伤人?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277 本)#2023 年精读作家(26)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大家好!今天阅读武志红的第二本作品《为何家会伤人》,全新升级版,新增六万字。武志红中国式家庭问题书:细致入微地揭示中国家庭的运行机理,解读你我的情感模式。经典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的全新升级版。该书出版七年来,在读者中引起持久的震荡,好评如潮。传授你明确家庭关系、家庭责任,认清病态家庭的前因后果,建立健康的家庭心理的方法,读者称其未 “极具思想性的家庭关系指导书”、“内心成长的一本好书,和谐家庭的圣经”。2、精彩论述:①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每一次分手都是心灵的修复每个人至少要经历两次 “诞生”。第一次是从妈妈的子宫里出生。子宫是婴儿完美的居所,离开这个居所,是一个痛苦的分离过程。但这个痛苦却换来了一个新生命。第二次是恋爱。我们一生中会与许许多多人建立许许多多种关系,但恋爱是我们生命中能自主建立的最亲密的关系。只论亲密度,亲子关系一点不比恋爱关系逊色。恋爱,其主要意义不是让我们找到一个能黏一辈子的伴侣,而是让我们真正明白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伴侣是另外一个和自己一样独立、一样重要的人。并且,我们还深深地懂得,这两个相互独立的人,又能无比亲密地相处。理想父母都有一个特点:能给予我们无条件的爱。我们自己需要这种无条件的爱,我们也知道恋人需要这种无条件的爱。所以,在恋爱前期,我们会积极地给予对方无条件的爱,或者用直白的方法,或者用狡猾的方法,总之都会让对方感觉到:不论你做什么,我都会一如既往地爱你,我的爱是没有条件的。获得了足够的无条件的爱之后,我们会变成孩子,恋人也会变成孩子,我们一起退行到童年。这时,我们互为对方的理想父母,又互为对方的孩子。这是恋爱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决定了我们是重复童年的错误,还是修正童年的错误。恋爱不只是两人现在的舞蹈,也是两个家庭过去的舞蹈,因为我们的舞步是在童年学会的。从理想父母到现实父母恋爱到深处,我们会变成孩子。这就仿佛是在做心理治疗的时候,一旦心理医生给足病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病人的心态就会退行到孩童时代。许多心理问题都是在孩童时代造成的,这些源头就仿佛是一个脓包,我们把那个伤痕包起来,眼不见心不烦。要治疗这个问题,就必须去碰触这个脓包。“符合” 不是 “等于”,恋爱的蜜月期,恋人会扮演彼此的理想父母,因为我们潜意识中都会知道对方需要什么。但是,等蜜月期过后,两个人的距离近到不能再近时,我们就会将恋人当作现实父母,以前对现实父母的那些不满,现在会转嫁到恋人的头上。而且,在转嫁时,我们就是一个蛮不讲理的孩子。恋人越爱我们,我们越不讲道理。②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妈妈是婴儿的镜子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我们的镜子。你看着它们时,你也在它们的镜面上留下了镜像,由此你也可以看到自己。反之也一样,你看着一个事物的那一刻,那个事物也因你的注目而得以存在。妈妈,是我们生命中的第一面镜子。生命的最早期,妈妈注目着婴儿,婴儿就从这面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的存在。一个人之所以对别人的反应极度在意,都是因为对方好的反应会让他有短暂的存在感;而对方坏的反应,会让他的存在感瞬间崩毁。一个人太脆弱,很少是宠出来的,而多是幼时没被看见。一出坏孩子,我们社会最容易找到的理由是,这个孩子被宠坏了,他的父母对他太溺爱了。可真实的理由却常常是,父母根本看不到他。同情心有两种。一种是对弱者的可怜,但内心同时有一种我很好很强大的自恋。另一种是共情,即,我深深地碰触到了你的感受,进入到了你的世界,感你所感,想你所想。共情能力的构建,就源自于能彼此碰触的母婴关系,而它的基础,是妈妈能看到婴儿的感受。我们是镜子,也是镜中的容颜。将鲁米这一境界延伸,还可以说:世界在你眼中,而世界在你眼里的投影,绝非仅是世界本身,更是你自身。③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把 “理想自我” 强加给孩子,知识分子要求孩子更上一层楼前面的转嫁方式中,父母一方停止成长,而将 “提高竞争能力” 的压力完全转嫁给孩子。但还有一些家长,自己并没停止成长,但孩子则成了他们证明自己的工具,而不是独立成长的另外一个人。只有孩子成功了,自己才有脸面。如果孩子不能出类拔萃,自己会觉得很丢脸。对父母的孝,不容易成为精神的寄托,但孩子不一样,孩子的成长变化,会给父母带来刺激,让他们觉得生活是新鲜的,是有期盼的。可以说,中国人缺乏自我,缺乏灵魂的寄托,是有普遍性的,并不仅仅是没有文化的父母才这样,有文化的也一样。至少我们要意识到:不能将你的自我,寄生在孩子身上。孩子为何把网络当成 “安全岛” 幼童时代,父母无条件的爱就像是在打造一个安全岛。心中有了安全岛,孩子才会信心十足地探索世界,和人交往。他们深信,如果受伤了,受挫了,可以随时回到这个安全岛上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家庭生活指南

                              武志红老师的书籍一直是很符合中国现代国情。因为它很贴近生活,也很符合我们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事件,从一些细节入手,能够让我们更加理解事出有因,这个原因都是有迹可循的。本书一共重四个部分介绍了家庭里面的一些核心问题和重点矛盾。里面有一些内容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比如说婆媳关系以及教育子女方面的问题,都是大家一直很重视的。通过阅读本书,可别大家提供一些新的视角更加客观的省,通过阅读本书可被大家提供一些新的视角,更加客观的审视我们与家庭的关系、与子女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以及与伴侣的关系。这是一本可以反复阅读的书籍,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推荐给大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的核心

                                "任何看似荒谬的事情背后,都有它真切的原因。如果你觉得它荒谬,那很可能是你不理解它。" 作者告诉我们,进入对方的坐标体系是抵达理解的唯一途径。很多夫妻吵架的根源往往是,老婆明明在表达情绪,而老公固执地回避情绪,只给出解决方案,最终老婆觉得老公不懂自己很委屈;而老公认为自己的好心被当成驴肝肺,同样委屈。不关注情绪只关注解决方式的伴侣,其实就是固执在自己的坐标体系里,没有深度共情对方。最终一片好心,但是却伤害了对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走出家庭关系的迷雾

                                  大家好,我想给大家推荐的是《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它是关于心理学和家庭亲子教育的一本书。我推荐它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它可以带领我们认清家庭问题的前因后果,学会建立健康家庭的心里方法。二,它告诉我们从恋爱到婚姻之间的心里成因和潜意识,并带领我们认识自己心里向往的爱人是什么模样,找到正确的恋爱认知方法。三,它告诉我们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生活中很多职业都需要资格证才能上岗,而做父母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却不需要考试。作为新时代有理想有抱负的我们,不仅要在职场上做一个优秀的精英,更要在家庭中做一个合格的父母,给自己的孩子一个优秀的家庭环境,不让悲剧在孩子身上重演。最后总结一下,这是一本关于心里学和家庭关系的书,它能带领我们走出家庭关系的迷雾,走向健康和谐的家庭生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自我感受

                                    首先,老师的写作很细腻,一些故事表述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也会不自觉的跟着故事起起伏伏,看到描写中国家庭父母与小孩的关系时,自己也难受了很久,久久不能平复。其次,对于中国传统的家庭关系,有很多的看法,褒贬不一,老师对于这一块的解读,对于我本身的冲击还是蛮大,尤其是一些真实的案例与自己曾经遇到的一些事情也极度的相似,不由得让人对传统的观念产生怀疑,老师的解读更是印证了自己的想法,感觉收获颇多。最后强烈推荐大家看看这本书,特别是男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式家庭的现实令人震惊

                                      中国式家庭潜意识的一角被掀开,真相令人痛心。  大学时期和刚进入职场时,我也强烈感受到了父母带来的强烈的 “窒息感”(我想有过爸妈催婚经历的人都有这种体验。当然,这也只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罢了)没有人在乎你的感受,仿佛只有事情的对和错。只能希望时代进步,越来越多的人、 家人、朋友可以重新重视彼此的 “感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直面家庭关系的盘根错节

                                        家庭关系原来是这样的,武老师帮我看清了我的家庭关系,很治愈我。家是生命开始的地方,原本最能滋养人。但是由于与亲人联系紧密,又容易受到戾气感染,被负能量冲击。本来是温馨的地方,为什么家还会伤害我们?有时候亲情之间捆绑得太紧,期望太高,一旦没有满足期望就要受到家人的冷眼,爱变成有条件的。无论做什么,只要和亲人想的不一样就要被斥责一番,一点小事做错了也要被灌输很多大道理。总是计较得失和对错,这样的家感受不到关爱。父母强权压人,可能一两句话把天聊死了,关闭沟通渠道,家人之间交往不是很放松。因为过多评价、指点,让大家都很紧张,这就是把工作场上的权力规则带回家的结果。就像武老师说的:“父母有可怕的不安感,他们要掌控一切,任何一个小小的失控,都会让他们觉得掉入了深渊,所以他们要不惜一切来打压你的自由意志,将你推向僵尸境地。” 越是依恋父母,越是感受到不满,甚至仇恨。如果在心理上完成对家的分离,这种负面感受会小的多。没有在心理上完成与家的分离,以及与童年经历的告别,总是牵绊我们找到好的亲密关系。在恋爱中,也许会犯童年的错误,或者想重复童年的幸福。找到与父母相似的伴侣,重复父母对待夫妻关系或是对待自己的行为,却浑然不知。或者,意识到父母的错误,找到与父母不同的人,但还是把对方当作出气筒。追求幸福和避免痛苦都没有错,但是错在期望太高,对对方要求太刻板,这样就会不知足,心理不平衡,产生冲突矛盾。从阿莲的例子来看,武老师颠覆了我的认知,幸福的童年不一定治愈人的一生。武老师认为,恋爱是要完成与家的最后一次分离。伴侣即使彼此符合,但终究是两个独立的人,还是要尊重彼此的独立人格。武老师也说,别拿自己的尺子量对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现象场和认知体系,不能强求什么都和自己一致。《被讨厌的勇气》里也说到,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源于干涉他人课题或者自己课题被插手。如果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有很大改观。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因为配偶才是陪伴时间最长的人。如果这段关系出了问题,影响会比较深远。一方面,孩子要和父母完成课题分离,无论谁离不开谁都会影响夫妻关系。另一方面,夫妻关系只属于这一对伴侣,是不容他人干涉的二人世界,否则就不像夫妻了。虽然也要和父母,其他亲人相处,但是家的感觉主要靠夫妻双方共同营造,夫妻关系不好,其他关系也很难健康,夫妻关系和其他关系不能本末倒置,所以家庭关系核心还是在于夫妻关系。这本书道出家庭关系的真相,原来家也会这样伤人。武老师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思路和视角,帮助我们正确看待,处理家庭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我挺赞同武老师的观点,也是因为个人经历的衬托吧。不管经历过什么,直面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武老师分享的故事和观点总是很治愈的,非常值得读,在 b 站和小红书的分享也很值得看。生命的意义是成为你自己,武老师这句话也很值得深思。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心理学

                                          心理学必读书,我已推荐给需要了解心理学的朋友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