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帮我把罗马从一团麻线理成线团的宝藏书籍!
一开始其实被标题吓到,那么宏大的四个字,我能啃得动吗?幸运的是我是先参加了李筠老师的签售会,再读得书,一本下来大呼过瘾。于是趁热打铁去看了(貌似是)施展老师推荐的 HBO 剧《罗马》,又听了一遍李筠老师亲述的罗马史纲语音课,中间杂七杂八查询了相关人物、历史,现在我头脑中荒芜的罗马史渐渐绘制粗糙的地图,总算大致有个方向了。在读书中,我所体会到李筠老师的笔触是充满激情但又理性克制的,激情的是他对一些人的爱和惋惜,克制的是在情绪跌宕起伏前后,会透过层层迷雾找到隐藏线头去解释每一个关键点。不过如果这本书对我最大的作用,是让我明白之前并不在乎了解与否的罗马史(甚至西方史),原来那么有趣且重要,这把火点燃了似乎不止 “一本书” 的厚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罗马背后的政治学原理史纲,是以史为纲,历史史料是经线,背后的政治学原理是纬线。从罗马的王制时代、共和时代讲到帝国时代,把整个罗马的历史以政治学的视角加以梳理,其中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有:罗马是成于兵、毁于兵。共和前期的罗马正值青壮年,实力强大,制度保证了罗马既能生产也能打仗,活脱脱的秦国耕战一体的翻版。而帝国后期,普发罗马公民权、蛮族化之后,当危机来临时,却再也募集不起足够的士兵了。改革需要温和的专制,恺撒是共和到帝制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虽雄才大略却最后在元老院被谋杀。历史上的改革者比如商鞅、王安石都曾做出有效的改革,但是最终都无法保全自身。改革者必然会触动到现有势力的利益,如何安排好各方反对派的势力并推动改革是需要极高智慧的,有时需要韬光养晦、暗度陈仓。皇帝是帝国的拱顶石,当共和的广场熙熙攘攘,听不见对方说话的时候,在广场中树立高塔是行之有效的方式,而皇帝就是帝国高塔上最高的拱顶石。他集所有的压力于一身,一但拱顶石溃败,则高塔也将崩溃。而罗马的政治制度决定了罗马皇帝无法向中国皇帝那样文武分治,利用文官系统来制约武官,而必须文武兼修。共和、帝国、教会是罗马的三个历史阶段,是三位一体的,只是以不同的面貌、形态、结构、逻辑呈现出来,教会全面继承了罗马的遗产,它刷新了帝国的意义生产机制,从罗马的万神殿到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帝国的普遍性从世俗转向了精神,从多元转向了惟一,教会全面掌握了精神世界的高塔,从而既继承了罗马又毁灭了罗马。《左传》里那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深感当国家具备向心力和实力的时候,国家就会处于良好运行的上升阶段。同时隐约感觉政治学的核心就是研究权力是如何在其中形成、分配和继承的,在中国古代,就是天命、法统、宰相和嫡长子继承制,在罗马就是元老院、将军、教会和养子继承制,当其中的逻辑被拆解和阐明之后,许多历史演进的真相也就变得合情合理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以“知识共生”方式写作的史纲这是一本对历史小白很友好的书,没有理所当然地以为 “这些你应该知道,我就不讲了” 的傲慢。看到后记,才明白,原来李筠老师是这样写作啊。以下为摘录:『学者研究学问,是天职,我们的职业伦理会时刻提醒我们:研究就是我们的使命,我们的存在就是要为人类的知识大厦添砖加瓦。我们最直接的驱动力来自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好奇心。我们很多人都心存着纯粹的知识追求,就像太史公所言,作品即便 “藏之名山”,终究会 “传之其人”,无须特别强烈的用世之心。但是,我和施展,还有很多亲密的兄弟在几年、十几年的大学教职任上发现:知识正在失去活力。因为知识的基本格式和传播方式出了问题,它越来越变成学院式的封闭系统,和普通人的生活无关,甚至都激不起普通人的兴趣。这样一来,知识的交流很容易变成老师的自说自话和学生的应付考试。打破这种局面不仅要对问题有诊断,还得拿出可行的办法,光发牢骚是没有用的。于是我、施展和兄弟们开始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支援和相互碰撞,我们各自有哲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宗教学的学术积累,想借助彼此打通奇经八脉,我们确实也在相互砥砺中大开眼界、大费脑力、大有收获。我们一起加入了爱道思人文学社,磨砺我们共同的使命和事业。不过,我们一致认为,在这个时代,这仍然不够。学院派之间的多学科交叉仍然是学院派内部的事情,我们必须去寻找和我们一样热爱知识、热爱世界、热爱生活的 “局外人” 一起干。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普通人的好奇和兴趣是穿透学术高墙最好的动力,它够朴素,所以够直接、够锐利。它根本就没有学者的学术积累和学术纪律带来的任何负担,它可以直指本心,一往无前。学者需要这样的动力,一种让自己走出小圈子、走出舒适区、走出自以为是的动力。』偷偷羡慕一下李筠老师,和大观小组优秀的学者们,这样做学问,真的是很幸福的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跟李筠梳理罗马史理解西方的现代,离不开对罗马史的回顾。李筠老师这部《罗马史纲》是我们理解罗马史最简洁明了的教科书。本书用时间的线索,将罗马分成王治时代、共和时代和帝制时代,用每个时代的历史代表人物记述了罗马发展的前因后果。破解了罗马发展的历史渊源和时代特征。罗马是从罗慕路斯到苏拉,从凯撒到屋大维,从戴克里先到君士坦丁,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展现了罗马的一段段清晰的历史。我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读了盐野七生 15 卷本的《罗马人的故事》,只用了七个小时看完这本《罗马史纲》,本书真是罗马史入门的好教材。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