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研究中国儒教的通史型著作。

内容简介

“儒教是教说”是中国最近三四十年来在宗教和传统文化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创新学说。它为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性质以及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书以丰富的资料、严密的论证、深刻的分析、流畅的语言叙述了儒教从产生到消亡的历史,揭示了儒教的神灵系统、祭祀制度、教义教理等从创立、不断完善到逐渐走向衰亡的过程,阐明了儒教与儒学的联系与区别,儒者如何在参学儒教之后治国、修身,并从事相关的理论探讨。

本书内容涉及儒、佛、道三大教门,宗教、哲学、科学、史学、文化诸多领域,以及政治、法律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儒教与儒教研究(再版代序)
  • 自序
  • 第一章 儒教前史
  • 一 传统的宗教信仰
  • 二 春秋和秦汉之际的宗教状况
  • 三 天人关系的新阶段和诸子学说
  • 四 孔子与儒家
  • 第二章 初兴的西汉儒教
  • 一 儒教的诞生
  • 二 董仲舒的儒教思想
  • 三 汉武帝与神灵祭祀
  • 四 西汉经学
  • 五 西汉儒者对神灵祭祀的整顿
  • 六 儒效论争
  • 七 儒教的学术和艺术
  • 第三章 东汉儒教
  • 一 谶纬盛衰
  • 二 东汉经学
  • 三 《白虎通义》对教义的统一
  • 四 东汉儒教的祭祀制度
  • 五 天人相与举实
  • 六 东汉儒教的异端思潮
  •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儒教
  • 一 天命与祭祀
  • 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
  • 三 玄学——儒学的深化和染杂
  • 四 天道自然的广泛影响
  • 五 儒与道、佛二教
  • 第五章 隋唐儒教
  • 一 隋唐时代的天人之际
  • 二 隋唐儒教的神灵与祭礼
  • 三 隋唐儒学
  • 四 儒教在各个文化领域
  • 五 隋唐时代的儒、佛、道三教
  • 第六章 宋代儒教的前驱
  • 一 复兴儒教的呼声
  • 二 天人关系的争论
  • 三 儒教心性论的崛起
  • 第七章 北宋儒教
  • 一 儒教复兴运动的续篇
  • 二 北宋儒教的神灵系统和祭祀制度
  • 三 以王安石为代表的北宋儒学
  • 四 世界模式论
  • 五 张载、二程新儒学
  • 六 北宋佛、道二教概况
  • 第八章 南宋儒教
  • 一 南宋祭祀礼仪的变迁
  • 二 南宋儒学的变迁
  • 三 王学与反道学者的儒学
  • 四 南宋初年的程学
  • 五 朱熹的理学思想
  • 六 朱熹的同道和讲友
  • 七 朱熹的异道和论敌
  • 八 朱熹的后继者
  • 第九章 辽金元儒教
  • 一 辽代儒教
  • 二 金代儒教概况
  • 三 金代儒者的理论探讨
  • 四 元代儒教概况
  • 五 元代儒者的理论探讨
  • 六 南宋、辽、金、元时期的佛教与道教
  • 七 宋、辽、金、元时代的自然科学
  • 第十章 明代儒教
  • 一 明代初年的儒教建设
  • 二 明代前期儒教思想的发展
  • 三 明代中期王守仁学派的崛起
  • 四 嘉靖礼制改革
  • 五 明代中期其他儒学思潮
  • 六 儒教世俗化的进一步发展
  • 七 明末危机四伏中的儒教
  • 八 明代儒教和其他宗教
  • 九 明代儒教和自然科学
  • 第十一章 清代前期儒教
  • 一 回到六经
  • 二 明代遗民的儒学
  • 三 清朝新贵的儒学
  • 四 清代的神灵与祭祀
  • 五 清代前期儒教和其他宗教
  • 六 回到了六经的乾嘉经学
  • 七 清代前期的儒教和自然科学
  • 八 风雨前夕的儒者之忧
  • 第十二章 清代后期风雨飘摇中的儒教
  • 一 儒教与自强
  • 二 上帝教——儒教与基督教融合的产物
  • 三 儒学的回光
  • 四 儒教对西学的容纳
  • 五 戊戌变法和儒教改革
  • 六 儒教的灭亡和灭亡前的挣扎
  • 第十三章 儒教余波与科学的胜利
  • 一 儒教余波
  • 二 科学的胜利
  • 再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