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一套全面阐述中国哲学发展历程的学术巨著。

内容简介

宋明理学是中国传统哲学发展的高峰,但在宋明之间,既存在着思想谱系的一致性,又存在着“得君行道”与“觉民行道”的不同追求。之所以会形成这一差别,主要是由宋明两代不同的政治生态造成的。宋代皇室尊士,前越汉唐,后逾明清,因而宋代士人也就形成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表现在理论上,这就成为以朱子为代表的的天理本体论体系。

本书从肩负“道统之传”的曹端出发一直到提倡“诚意慎独之学”的刘宗周,较为全面地梳理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论证了明代理学——心学与气学在总体继承朱子学基础上之两种不同走向,最后将儒家心性之学推向高峰,并由此开启了明清之际的反思与批判思潮。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 一、哲学史与思想史
  • 二、体制、传统与思潮的交互作用
  • 三、不同思潮的互动及其相互塑造
  • 四、明清思潮的转向及其分期
  • 第一章 明代的时代大势与思潮特征
  • 第一节 明代社会的总体特征
  • 一、元末的形势与明代政权的建立
  • 二、明代统治者的基本国策
  • 三、明代士人的地位
  • 第二节 明代的思潮特征
  • 一、三教概况
  • 二、科举制的完善
  • 三、朱学定于一尊
  • 四、明代士人的追求
  • 第二章 理学的顺承与演变——理气哲学的发展(上)
  • 第一节 曹端的理学思想
  • 一、太极的属性
  • 二、理气关系
  • 三、《夜行烛》及其对佛老的批评
  • 第二节 薛瑄的河东之学
  • 一、无极而太极
  • 二、理一分殊
  • 三、格物与居敬
  • 四、 践履之儒及其学派学风
  • 第三节 吴与弼的力行与胡居仁的主敬
  • 一、吴与弼的“自治”与“力行”
  • 二、胡居仁的“主敬”
  • 三、胡居仁的理气关系及其对佛老的批评
  • 第三章 理学的顺承与演变——理气哲学的发展(下)
  • 第一节 罗钦顺的理气、心性与儒佛之辨
  • 一、理气之辨
  • 二、心性与儒佛之辨
  • 三、罗钦顺与王守仁之辩
  • 第二节 王廷相的元气论哲学
  • 一、“元气之上无人无物”
  • 二、人性观及其对双重人性论的批评
  • 三、对佛道与理学的批评
  • 第三节 吴廷翰的气论思想
  • 一、“气为万物之祖”
  • 二、对理学的批评
  • 三、道德修养论
  • 第四节 顾宪成朱王互救其失的哲学思想
  • 一、东林党的学术活动(哲学思想)
  • 二、先天良知与后天工夫并重
  • 三、“无善无恶”辩
  • 第五节 高攀龙的格物知本之学
  • 一、格物与知本
  • 二、悟与修
  • 三、敬与顺乎自然
  • 第四章 理学的变革与革命
  • 第一节 陈献章的“自得”与“自然”之学
  • 一、独特的成学经历
  • 二、自得之学
  • 三、学宗自然
  • 四、静坐与诗教
  • 第二节 湛若水的“随处体认天理”
  • 一、“心体物不遗”
  • 二、“随处体认天理”
  • 三、与阳明的格物之辩
  • 第五章 王守仁的心性之学
  • 一、为学路径
  • 二、心即理的提出
  • 三、致良知的形成
  • 四、知行合一的工夫路径
  • 五、四句教的圆融
  • 第六章 阳明后学与心学的发展(上)
  • 第一节 钱德洪与浙中学派
  • 一、浙中三子的不同走向
  • 二、钱德洪的“四有教”
  • 三、为善去恶的工夫
  • 第二节 王畿的先天正心之学
  • 一、先天正心之学
  • 二、寂与感
  • 三、致知之辩
  • 四、良知的现在说与现成说之分歧
  • 第三节 邹守益与江右学派
  • 一、“至善无恶”
  • 二、“戒惧”工夫
  • 三、对同门偏离阳明宗旨的批评
  • 第四节 欧阳德的体用动静之学
  • 一、良知与知识之辩
  • 二、体用一贯之学
  • 三、动静合一
  • 第七章 阳明后学与心学的发展(下)
  • 第一节 聂豹的“归寂通感”之学
  • 一、归寂以通感
  • 二、执体以达用
  • 三、致知议辩之分歧
  • 第二节 罗洪先的主静之学
  • 一、从“主静”到“流行”
  • 二、对现成良知说的批评
  • 第三节 王时槐的“透性研几”之学
  • 一、虚静与生生
  • 二、透性
  • 三、研几
  • 第四节 李材的“止修”之学
  • 一、知与性
  • 二、止修宗旨
  • 三、修身与治平
  • 第八章 泰州学派与阳明学的变化
  • 第一节 王艮父子与泰州学派
  • 一、出身与经历
  • 二、百姓日用是道
  • 三、现成良知说
  • 四、“知本”与“乐学”
  • 第二节 罗汝芳的“赤子良心”之学
  • 一、大道只在此身
  • 二、“天明”与“光景”
  • 三、当下顺适
  • 四、王门二溪
  • 第三节 耿定向的“不容已”之学
  • 一、真机不容已
  • 二、平实之旨
  • 三、学有三关
  • 第四节 李贽的“童心”与“异端”之学
  • 一、童心说
  • 二、自然之性与清净本原
  • 三、身后影响
  • 第九章 理学的外缘影响
  • 第一节 明代的佛教哲学
  • 一、佛教概况
  • 二、四大高僧的融通趋向
  • 第二节 明代的道教哲学
  • 一、南宗与北宗
  • 二、正一道与《道门十规》
  • 三、全真道与《性命圭旨》
  • 四、三一教之特色
  • 第三节 西学东渐与天主教的传播
  • 一、西学东渐的历史与进程
  • 二、中西学术的“格义”与会通
  • 三、利玛窦的贡献及其影响
  • 第十章 刘宗周的诚意慎独之学
  • 一、生平境遇及其从政生涯
  • 二、意与诚意
  • 三、心性与慎独
  • 四、对心学的检讨与对气学的点评
  • 主要参考文献
  • 人名索引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