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历史学家陈衡哲的代表作,一本书读懂欧洲文明3000年。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上古史、中古史、近世史三编,完整展示了以欧洲为核心的西方文明发展历程。

“上古史”以文明为单位,上溯代表欧洲文化源头的希腊、罗马文明,以及密切相关的埃及、西亚两河文明等。

“中古史”以重大历史事件为单位,介绍了中世纪列国变迁及封建文化等。

“近世史”兼采二者,讲述从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宏大进程。

作者以中国人的视角讲述西方历史,以文明与战争两条线索讲述西方文明进化历程,涉及西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文学、哲学等,具有超前的全球化意识,宽容、和谐的文化意识以及浓郁的人道主义情怀。

本书原是陈衡哲应商务印书馆之邀,面向高中以上水准的读者撰写的历史教科书,作者采用散文手法书写历史,“史中有文,文中有史”,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是一部“极有才气的”历史通识读物。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推荐序
  • 六版序
  • 原序
  • 例言
  • 导言
  • 第一编 上古史
  • 第一章 先史时代
  • 第二章 埃及古文化
  • 第三章 西亚古文化
  • 第四章 希腊历史的背景
  • 第五章 希腊古文化
  • 第六章 罗马古文化
  • 结论
  • 第二编 中古史
  • 第七章 蛮族入寇时代
  • 第八章 封建时代
  • 第九章 近代列国的成立
  • 第十章 中古文化的回顾
  • 结论
  • 例言
  • 著者启事
  • 第三编 近世史
  • 第一章 文艺复兴
  • 第二章 列国新形势
  • 第三章 宗教革命前的欧洲
  • 第四章 宗教革命附宗教改革
  • 第五章 地理上的大发现及殖民地的竞争
  • 第六章 列强政局的开始
  • 第七章 法国革命
  • 第八章 自拿破仑至梅特涅
  • 第九章 一八四八年后的欧洲
  • 第十章 欧洲与世界
  • 附录一 一部开山的作品
  • 附录二 我幼时求学的经过
  • 附录三 译名对照表
  • 附录四 西洋史大事年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历史叙事的底层逻辑

    加拿大人彭家荣(Chris Perrira)曾长期担任华为海外公关总监,精通中文的他最大的感触是中外文化上的不同,如果把任总的毛式的战斗语言直译,外国人不懂也会炸毛,同样的关于历史,中西完全不是一个维度和文化认知,中国人对历史是宗教般的认真,因为有关传承,但洋人是宣传,为政治服务,比如:当以色列人把圣经拍在联合国桌上,说这就是地契,中国人完全不理解,只会发笑:“这不是个傻子吧?” 可他们是认真的。如果西方历史是一部连续剧,那么第 1 季第 1 集就该打上字幕:“本剧纯属神学演绎。” 可惜观众席上大部分人都在认真做笔记,只有中国人一边嗑瓜子一边笑场。故事要从一块 1.5 毫米厚的山羊皮说起。公元 3 世纪,它还在西奈半岛吃草;公元 16 世纪,它被裁成 16 开,烫金边,塞进古腾堡印刷机;公元 21 世纪,它被装进以色列代表的手提箱,飞越 9000 公里,最终 “啪” 地一声拍在联合国大会主席台。那一刻,全场麦克风集体发出滋啦声,像上帝在调试音响。而中国人则真的会笑出声来:“这玩意儿要是管用,我明天就把《山海经》拿去工行办抵押。” 西方文明的操作系统,从根上就是神学,只不过每到一个时代就打个补丁,换个皮肤:补丁 1.0 罗马版:上帝之城=罗马+十字架,皇帝兼职牧师。补丁 2.0 中世纪版:赎罪券=区块链,教皇=矿主,天堂=交易所。补丁 3.0 文艺复兴版:把上帝 P 成几何老头,背景加暗角滤镜,配文 “理性”。补丁 4.0 启蒙版:上帝隐身,但给每个人发一张 “天赋人权” 的会员卡,背面小字写着 “最终解释权归造物主”。现行公历是 1582 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拍脑袋改的。改历之前,欧洲连 “哪一年” 都吵不清,怎么可能精确记录 “公元前 753 罗马建城”?神学最厉害的不是造神,而是造神的 “选民”。旧约:神的选民=血缘+割礼;新约:神的选民=信仰+受洗;如果你不是神的 “选民” 呢?那你就不是人,何谈人权?把包装全部拆开,只剩一句:世界不是被创造的,是被叙述的;谁掌握叙述权,谁就掌握火刑架。西方文明的高明处,在于它把火刑架涂成灯塔,让全世界排队自拍,以为靠近光就能得救。等自拍完,才发现灯塔底座是用别人的骨头搭的,而自己的骨头,正在下一层施工。逻辑链从未变过:你不是 “神的选民”,你就有原罪。“普世” 这个词,在中文里听着像太阳照常升起;普世的观念最初来源于基督教。基督教原本是犹太人的宗教,耶稣基督曾经被称为 “以色列的救主”。根据《加拉太书》,“你们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并不分犹太人、希腊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 保罗虽然认为上帝的选民不必然是犹太人,但是,接受并追随基督的教义却是不可少的条件。在 “普世性” 背后隐藏着的先决条件是对基督教教义和规则的无条件接受。So,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以色列代表会拿出圣经来拍在联合国了吗?所以,我根本不觉得西方古代史的真伪有什么好辩论的。如果从神学起源,后面的一切不是为求真,而是为圆最初的玄幻文,那有什么好辩论的?根源就不存在的东西,有什么好辩论的?记住我这句话:—— 西方文明的起源不是历史,不是科学,而是神学而神学最厉害的不是造神,而是造神的 “选民”。这就是西方搞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种族主义等一切罪恶的底层逻辑和上层设计。本书是上个世纪 20 年代的旧课本,当时正是全盘西方的发端,中国知识分子按照自己的臆想 + 中国的历史纵向叙述,开启了西方史的编写,我从来不想去全盘否定苏美尔文明,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的历史,但是很明显西方将这些地区的零星部落史扩写和冒名继承了。2025 年 #263

      3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百年前的高中历史教科书

      这本书是一部关于欧洲历史的经典之作,字里行间透露出浓厚的人文情怀。作者陈衡哲,一位曾在清朝末年公费留学美国的女学生,于 1920 年代回国后,在北京大学教授 “西洋史”。这部作品便是她当年所使用的教材,凝聚了她对欧洲历史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全书共 22 万余字,用精炼的篇幅浓缩了欧洲长达三千年的历史。书中不仅有详尽的叙述,还配以作者精美的手绘插图和标签,使得这部作品对初学者而言极为友好。虽然这本书写于 1922 年、出版于 1924 年,距今已有整整一百年的时间,但当时的学术研究和考古成果并未完全涵盖其中。然而,这并不妨碍这本书的阅读价值,因为作者的史观独具特色,她不仅关注政治史,更从人文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历史事件背后的社会、文化、人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其独特的时代感。但作者的叙述方式,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的洪流之中,亲身感受那些 “过去的事情”。书中对于欧洲历史的叙述,既有宏观的把握,也有微观的剖析,让读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深邃。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六人行图书

      六人行图书致力于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新美学、新经典的生产、发掘、传播,为读者提供雅俗共赏的品质生活、精益人生的作品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