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看似简单却重要的日报
最近我自己天天写日报,正好翻到了这本书,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篇幅介绍了作者在阿里是如何抓日报,周报,月报的。
很多人都不愿意写日报,究其原因,有以下四点偏见:
1. 没什么好写的
2. 写起来太麻烦
3. 感觉自己被监控
4. 写日报没有意义
之所以会造成上面四种偏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管理者没有规定好日报的制度,没有给予下属及时的反馈,让下属觉得是否写日报没有什么区别,还要多费一份精力和时间。另外一个是下属本人自己对每天的工作没有清晰的规划,也没有认识到日报对自己工作的指导意义,从而不知道怎么写,写什么。
事实上,日报对于提升个人的目标感,明确达成目标的路径,及时做好项目复盘,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个人而言,无论领导是否有反馈,从自己监督自我工作的角度来看,也要用心写好日报。
写日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不要记流水账,要突出自己做了什么,对组织有什么意义。
2. 要采用金字塔的总分形式:先给出结论,然后再给出自己实现目标的路径。
3. 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与自己的 OKR 挂钩。
4. 不要只报喜不报忧,要做好及时复盘。
书中的日报,周报和月报部分对,我当前阶段很重要,但是书中还有其他很多精彩的内容,都是从阿里巴巴的一线管理者的视角来给大家阐述的,非常值得一看。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42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做了管理才知管理不易,本书点赞#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312 本)#2023 年精读作家(31)王建和《阿里巴巴基本动作:管理者必须修炼的 24 个基本动作》大家好!今天阅读王建和的第一本作品《阿里巴巴基本动作:管理者必须修炼的 24 个基本动作》,事实上,一个中基层的管理者,每天不需要太多 “高大上” 的管理理论,只需要把每天的管理动作做好,就能取得成果,达成目标。团队管理功在平时,任何忽视了管理基本动作的领导者,注定无法收获一支如 “阿里铁军” 一般的团队。阿里完善的管理体系成就了每一个阿里人,而阿里今日的成功更是来源于中基层管理者每天都在用的 “老押宝” 的东西,也就是我们这本书里所写的 “24 个基本动作”。目标达成、赋能培养、团队打造,从每日的 “日报、早会、晚会、辅导......" 到每周的 “周报、培训、复盘......” 再到每月的 “月报、述职.....”, 其中穿插团队建设,人才梯队培养,员工的选、育、用、留、解雇等问题的解决方法,全面覆盖中基层管理者的日常管理场景,真正助力管理者扎马步,打基础,修炼好一招一式的基本功。身处在一个 “群雄逐鹿” 的时代,我们要的是 “打胜仗”。“中供铁军” 打完了属于自己的一场仗,成就了客户,成就了阿里,成就了团队,成就了自己,成为一支良将如云、弓马殷实的 “铁军团队”。路漫漫其修远兮,过去已然过去,我们需要放下荣誉重新开始,“此时此刻,舍我其谁”。2、核心思想:①我走过的山海不说话 “我走过山的时候山不说话,我路过海的时候海不说话。” 这是阿里巴巴的纪录片《造梦者》的片头语。《造梦者》讲述了马云从杭州的湖畔花园起家,走到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敲钟的朝乾夕惕的奋斗过程。在阿里巴巴成立之初,高瞻远瞩的马云招揽了来自世界 500 强的精英高管:蔡崇信、吴炯、关明生、邓康明等,负责财务、技术、交易、运营、管理、组织,他们是阿里巴巴的中流砥柱,这样的人才队伍为阿里铁军装置了马达强劲的 “发动机”,为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做好了传承和铺垫。目标达成、赋能培养、团队打造,是一个中基层管理者必须掌握的最核心的三项管理能力。这本书从目标达成、赋能培养、团队打造三大层面深度剖析,共分为 6 大模块,24 个招式,从每天的日报、早会、晚会、辅导、激励、沟通,到每周的周报、培训、复盘,再到每月的月报、述职、团建、梯队等,基本覆盖了一个中基层管理者能遇到的全部管理场景。②如何达成目标?没有目标,是一切管理问题出现的根源。阿里巴巴基本动作的第一大动作要领就是让每个团队成员有明确的目标,并帮助他们达成目标,让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收获成就感和价值感。我总结阿里的经验,提出 “三报四会” 的目标达成钢七链,助力管理者帮助团队每个员工落实好目标。什么是 “黄金圈法则”?《从 “为什么” 开始》的作者西蒙・斯涅克发现了一种思维方式,世界上最简单的法则,苹果公司的成功之道,乔布斯的思考模式 —— 黄金圈法则。一般的大众思维,都是从做什么开始,然后如何做,最后才问为什么,从外向内思考。乔布斯的思维方式 —— 黄金圈法则,却直指问题核心,从为什么开始,然后是如何做,最后才是做什么,这是内向思考。每天把自己要做的事情都在日报里列出来,下班前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做个总结,我就知道自己哪些事情做了,哪些事情没做,哪些事情的最新进度是怎样的。一年以后,我再回望这一年的成绩,这是充实的一年,没有荒废。而且写日报的过程也是总结自己经验和教训的过程,对我的成长大有裨益。成长,从一份日报开始,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从今天开始,每天写好一份日报,坚持 365 天,你能收获成倍的成长。管理者落实好日报的核心是修炼自己的管理力。管理者一定要明白,团队的执行力,就是管理者的执行力。如果团队执行力不好,那么一定是管理者的执行力不好;如果团队目标感不强,那么一定是管理者的目标感不强。③如何赋能培养?在阿里,赋能培养员工是管理者最核心的基本动作。一个高绩效的团队,必然是由员工 “想干”(激励)到 “能干”(执行)再到 “干好”(创新)三个环节构成,要实现这三个环节的良性循环,就必须通过人才赋能,人才培养。打造高绩效的团队,人才赋能是核心。管理者要做的就是赋予员工发动自我引擎的钥匙,朝着团队的目标前进。阿里赋能员工有五大招:招才选将、入职面谈、“述职”、员工激励、离职面谈。招聘是一切战略的开始。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一开始是否用对人。员工的招聘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一定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招聘是一切战略的开始,这就意味着管理者在招聘前一定要进行整体布局。为何如此呢?因为招聘是最后的选择,企业不能等到岗位缺失了才想起来招揽人才,要先在内部持续培养。企业更不能过于依赖 “空降兵”,而不重视内部提升。管理者必须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找候选人、招募、面试和调查上,这就是为什么在阿里发展的早期,马云重视参与每一次招聘的原因。这也是阿里绝对不会把招聘外包给其他机构的原因。马云当年反复强调招人的重要性,这个人是否能进来,要管理者自己做决策。招的时候要慎重,招来以后要欣赏。无论招人多么急迫,管理者都要明确一点:缺少人不会让公司出问题,招错人会让公司和你的团队万劫不复。适合大于优秀,选择大于培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最落地的管理经验书这是一本到目前为止,最落地、最有实务经验、最属于中国经验的一本管理书籍📚。极度推荐!极度推荐!!极度推荐!!!过往我们看管理书籍,或者,管理经验分享,一种是来自于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的学术分享,其中会引上中外各种学术期刊、商业丛书、名企业家的管理名句,增加书籍的说服力度以及卖点。但这本书,确实是把管理手把手传递了经验,各种图表管理工具,团建、培训、绩效管理、面谈、招聘、开除人等等落地实务经验分享。当管理与领导摆在一起讨论时,经常显得领导如此高大上,而管理如此矮肥土,但我们除了用胡萝卜跟大棒,马斯洛需求理论,激励双因素,我们有哪些落地管理人的办法?而这本书,详细罗列与分享了,在阿里实务经验里面,属于这个年代中国企业管理的实例经验分享,让我们可以不用由底层重新积累。前人已经造好了轮子,我们就在此经验上真正的迭代。当我们被提拔晋升为主管时,是不是你的主管也无法巨细靡遗的告诉你,怎么做好管理工作?因为他也不太会啦!你的 HR 找外训机构来给你上管理课程,是不是都太理论理想化?因为他们总是走个形式,给你打两天鸡血,让你用上好几年。这本书,推荐给每个升上基层主管的人,虽然在自己办公桌上翻阅,都是犹如一位经验丰富的实战经验分享,建议购入。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阿里的管理类书籍,加上这本算是第三本了,强调组织的管理搭班子,带团队,建文化,定目标,追过程,拿结果本书也是对以上内容进行了横行分类目标,赋能,团队目标,阿里的管理类书籍,加上这本算是第三本了,强调组织的管理搭班子,带团队,建文化,定目标,追过程,拿结果本书也是对以上内容进行了横行分类目标,赋能,团队目标的达成,要做好三报 - 日报,周报,月报,四会 - 早会,晚会,周会,月会,分别围绕着管理者和员工进行展开,很多公司不太注重开会,主要原因是不会开,更没有方法,也意识不到开会的意义,我们通过报表和会议,对内可以了解团队的氛围,大家对业绩的达成进度和相关的举措,员工能力的了解,进而调整管理者的策略,并可以沉淀方法论,用马总的话说 “没有结果的过程是垃圾,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放屁” 赋能的达成,依赖于招人 - 望问闻切,育人 — 入职四谈 - 谈梦想谈团队谈目标谈个人成长,绩效管理,揪头发,照镜子,闻味道,给予员工激励成长,价值成长和目标激励团队的达成,做好思想团建,生活团建,目标团建(最重要),并学会开好启动会 - 黄金五阶段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管理层应该具备业务管理能力1、战略解码,承上启下(理解公司的战略,转接到自己部门应该做什么)理解战略,战略方向的聚焦,转化业务目标,制定团建人员编制,产品形态的变化、用户的变化、业务流的变化 2、分析判断:系统思考(业务本质到结构化思维探究本质到看清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敏锐独到、创新型思维、习惯性思维、当机立断 3、流程与制度 sop,基于部门的子战略拆解运营目标,找到目标落地各个点(客户目标,续费目标,有效率目标等)业务执行体系,业务运营保障体系,人员团队体系 4、平衡管理(对内)平衡的背后是 both yes 平衡长期价值与短期目标平衡整体与局部利益平衡资源多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优先级,多任务并行 5、业务协同(对外)多线程,高并发,敏捷开发,协调交付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