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4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在看之前就已经熟悉的书

    看《废都》第一个感受就是熟悉,书里的很多话都在各种其他作品中出现过,比如相声的那句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而且都很经典。经常看到一段就会感慨,原来这句也是出自《废都》。附上原文,都是书里收废品的老头说的顺口溜,不知道大家是否也听过,我小时候经常听到。1. 一类人是公仆,高高在上享清福。二类人做 “官倒”,投机倒把有人保。三类人搞承包,吃喝嫖赌全报销。四类人来租赁,坐在家里拿利润。五类人大盖帽,吃了原告吃被告。六类人手术刀,腰里揣满红纸包。七类人当演员,扭扭屁股就赚钱。八类人搞宣传,隔三岔五解个馋。九类人为教员,山珍海味认不全。十类人主人翁,老老实实学雷锋。2.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3. 革命的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伤了胃,喝得老婆背靠背,老婆告到纪检委员会,书记说:该喝的不喝也不对。4. 十七十八披头散发。二十七八抱养娃娃。三十七八等待提拔。四十七八混混耷耷。五十七八退休回家。六十七八养鱼务花。七十七八振兴华夏。5. 房子。谷子。票子。妻子。儿子。孙子。庄子。老子。孔子。活了这一辈子。留下一把胡子。6. 喝上酒了一瓶两瓶不醉。打着麻将三天四天不困。跳起舞来五步六步都会。搞起女人七个八个敢睡。7. 一等作家政界靠,跟上官员做幕僚。二等作家跳了槽,帮着企业编广告。三等作家入黑道,翻印淫书换钞票。四类作家写文稿,饿着肚子耍清高。五等作家你潦倒了,× 擦沟子自己去把自己操。8. 中央首长空中行。省市领导两头停。县上的,帆布篷。乡镇的,“壹三零”。农民坐的是 “东方红”。市民骑的是自摇铃。第二个感受就是真实,书里的很多做法,比如虚假广告,名人效应。在现在看来也依旧不过时,还有很多人在怎么做,可见作者在洞悉人性上的深刻。可能也正式因为过于真实,有很多人不喜欢这本书。可能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喜欢太过真实的自己,更喜欢朋友圈里的自己。正视自己也确实是一件困难的事。大多数人还是爱说 “都过去的事了,别哪壶不开提哪壶”。但是我还是觉得有人能够真实的记录,总好过遗忘,就像上学时老师总让弄的错题本,不想翻开但是确实有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废都与废人

      一本被禁多年的书,一本被疯狂盗版的书。一本迷茫之书、欲望之书、虚妄之书。人性即复杂又微妙、人性既大善又大恶。人究竟是欲望动物还是理性动物,杏仁核与大脑皮层纠结谁能控制谁。一群文化人,如何被欲望所吞噬。感受一座城、一群人、一个时代…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今的人再读《废都》,多半没有了昔年的脸红耳热。苍老师的走红,足见我们这个社会的性阈值提到了多么高,仿效《金瓶梅》的《废都》自然是无法令读者坚硬或湿润(冯唐更不行了)。《金瓶梅》写作的明季时代,是中国古代文明最荒淫纵欲、生机勃勃的时代之一,礼法在崩坏松弛,市民文化得到空前解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废都,废不掉生存,废掉了生活

          《废都》看了三五遍吧,从纸本到电子书,从 "此处删除若干字"、"此处省略若干字" 到清爽的无 "香" 无 "色" 版本。多少有一点点有《金瓶梅》的影子。围绕庄之蝶,有那么多情感和性的纠纷,也有社会关系学中为人处世的潜规则、硬道理。一位颇有名望的文化名人,围绕他从文化界到官场,甚至到司法界、宗教,各自的糜烂让人看到了太阳阴影背后令人作呕的腐败。这就是引领社会意识潮流的所谓知识分子的状态?我们的文人们颓废也就罢了,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太令人不齿了。迷茫和困惑,也许在特定时期特定群体里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反馈吧,是时代的悲哀还是人类自我碾压的悲哀,谁都说不清。这部小说被禁了一些年,在国外先火了一段时间。当国内解禁后,也曾大热很长时间。这也是一部颇受争议的一部作品,有专家极其不满作品呈现出来的颓废和消极,而农村和城市的冲突,正妻和情人的矛盾,甚至主人和保姆的等级,总让人感到压抑。不过,一部作品,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虽然并不太崇拜贾平凹,但是这部作品,还是能够让我看到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也许迷茫,但是都需要在各自的生态位上去生存,只是,缺少了生活的意义,未必是不想,许是不知如何去定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座真实的幻城

            这本书刚面世就是一片轰动,而之后就是一片讨伐之声,虽然斩获大奖,但依然很难在大家口中得到比较正面的评价。我最初在学生时代接触,那时即便是盗版书依然具有一定的魔力,感兴趣的人不少,但是更多是冲着其中性爱的噱头去猎奇,很少领略到其中的精彩。所幸我当时没有看它,等到很多年后的一次突发奇想,打开之后就放不下手。一口气读完之后,确实能理解大家为何对这个噱头着迷,也能理解那个年代以及当下欠缺的教育和读者自身的深入思考。

            当我读完主人公庄之蝶在车站的结尾,我就像是从一场大梦中醒来,那个亦真亦假的魔幻世界大门一下子就关闭了,我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就像打渔的武陵人对桃花源一样。借助于作者精彩的描述和对于现实的了解,我在阅读中总是像一脚踩在现实中,一脚踩在幻想里,一会钻进庄之蝶的身体里,一会又像一个听说书的看客。

            在看完纪录片《文学的故乡》后我突然明白自己当时的那种感情,是因为作者在其中倾注的大量真实感情,对于自己现实种种问题的焦虑和纠结等诸多复杂感情,让我一下子就进入了这座真实的幻城。如同十三朝古城长安,似乎参与进每一个人的生活,却又置身事外的旁观;仿佛告诉了你千言万语,但又似乎一直沉默不语。

            如果要说我最喜欢的,大概就是对于知识分子生活的描写,以及其作为城市以及文化化身的内心世界。当然每一个人读者眼中看到的东西都是不同的,如同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里眼中的样子都是不同的。

            我的喜欢和理解,乃至于想象,更多还是倾注了个人感情的缘故,而其中不少又难以用言语描述,再加上文笔不好,实在是有些班门弄斧。不过即便如此,遇到好的作品,我总是忍不住喊一嗓子,吸引更多的人去了解,去喜欢,去欣赏,哪怕是批评。好歹先把原著认真看一遍,尤其是作为陕军东征的巅峰代表。它和《白鹿原》在我眼里都是不可错过的美景,也是理解西安和西安人的一把钥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读得太沉重了。小时候在书店翻到贾平凹的书,都会偷偷去找香艳的情节,后来才知道很多书不过是假托作者名字粗制滥造的东西。读这本书读出《金瓶梅》的味道并不奇怪,可我也觉得庄之蝶和西门庆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他似乎曾经也是个贾宝玉一样的人。后来所以会有那些荒唐行径,可以说是人在世上必须经历的世俗化,也可以说身在此间收到那无形的社会大潮、圈里的龌蹉习气的侵染,甚至也可以说一个天真纯粹的人把这种纯粹活到了极致。看完书一方面感叹需要经历多少世情风物才能写出这样的故事,一方面又想,人活在这世上怎么能不经历被消磨、被异化的过程,最终都化为雷同的幻影。世上真有干干净净的圈子吗?人活一世能永远保纯真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重读

                贾平凹的《废都》成书于 1993 年,当时风靡一时,最为人热议的是文中用大量 “此处作者删除 ** 字” 进行性爱的描写,也因如此,此书曾经一度被禁。我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才二十多岁,还没读过《百年孤独》,也没有关于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的概念,却对中国当代文学有着一种莫名的排斥与鄙夷。在众多经典著作面前,我基本上是将这本书当黄色小说看的。如今 30 年过去了,重新再读,才真正认识到此书的价值。回想当年,是自己太无知。    围绕庄之蝶的,是人性的贪婪,充斥的是权色交易、权钱交易、假冒伪劣产品、暴发户、毒品泛滥、关系网等等。书中关于双轨制向市场经济转型、对外开放的描述,以及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真谛,这些当时看来夸大其词、毫无依据的事物,在这二三十年被一一验证,有过之而无不及。我自己也切身体会到了庄之蝶一心向善又经不住诱惑、渴望爱情又无法摆脱责任的复杂心情,再次验证《精进》中关于读书的箴言:书是一样的,从中读出什么要看各人的功夫。读出作品的深度,需要靠长期的积累,而我在这方面醒悟的太晚。    重读《废都》,回看这些年发生的变化,反佛一切都在昨天。当年不为人重视的金钱已经成为衡量人们成功与否的新标准,那些被人看不起的没文化的暴发户已经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业界大佬;当年的文化人如果没有成为商业的附庸就已被时代抛弃,曾经广受女孩子喜欢的文青被土豪取代而沦落为破落户.....。时代的洪流就这样裹挟着人们不停向前,而我却不自知,无感于这个时代。伟大的作家描绘现实、预言未来,而愚昧的大众却对嘲笑他无知、浅薄,我就是这样的一个愚民,惭愧呀惭愧!由此想到,当下发生的我所不解、不屑的一切,谁知道哪个会变成未来的伟大呢?伟大与平凡的区别就在于此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作家是如何赚钱的?

                  市政府有心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作家是市长的笔杆子,对于一些不涉及原则性请求,给予方便。作家也不提非分要求,合作愉快。写书拿稿费,写文章赚点广告费。家里人开书店,自己去面办画廓卖画。名气大地位高,女人爱才。来往喝酒的也是书法家 画家,文化馆的研究员。这本书于 1992 年,女性角色的命运都不怎么好。现在的时代,是进步了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废都读后感

                    废都之后必是另一番辉煌的开始,就如同春天夏长秋实冬藏一样轮回,从庄之蝶的身上,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影子,小说中的陕西方言,更让我们感受到了陕西文化的深厚和陕西文人的纯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废弃的都市灵魂

                      都说这是贾平凹写自己的故事,书中的庄之蝶就是贾平凹。其实,牛月清、柳月、唐婉儿、阿灿写的都很好,想毕,贾平凹是进入角色再创造,他在扮演这这角色,最后他也控制不了她们的结局,正如,托尔斯泰也控制不了安娜的死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可谁又错了呢

                        文字是极好的。如红楼,如儒林。有谁能逃过名利色欲,有谁能跳出一世宿命,闹哄哄大悲一场,可谁又错了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得到什么也会失去什么,轻松拥有必然会很快忘记,过久了众星捧月的日子,也必然发现不了暗藏的黑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纸荒唐

                            悬崖上的庄之蝶,被声名裹挟。想起不知道哪儿看的,千万不要和自诩 “有才华” 的男人恋爱,因为任何相处中的细节都会被当作 “恩赐”。很有种不断在虚无和主动之间来回摆动的意思,大概就很像是他的身体状态,时而兴致勃勃,时而偃旗息鼓,有时候想努力下,但随便几句话就又状态出走。核心还是心脏的问题啊,心脏在激动和活命之间选择了苟住不死…… 于是半死不活的浑浑噩噩的作了许多妖,不了了之了许多,人其实只是活在几个瞬间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乱性的书!

                              此书读的很累!不是体累,而是心累!字里行间透露出‘性’与‘人性’的混乱和颠倒!这或许也正是贾平凹写此书的成功之处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慕名而读。 又是越读越不舒服的故事,大概是近代文学的特点。 曹先生说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恰到好处。 故事太赤裸太残忍,结局也是… 虽没眼他起高楼,但确实眼看他宴宾客,也眼看他楼塔了。 大概文人也是人,虽有风骨,也难免世俗,也难逃人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古典味儿很重很亲切

                                  陕西肯定是个很有中国味儿的地方,道家思维又是渗透在中国文化里的,贾平凹这本书出版的时候我还是个小学生,时隔多年初次读时已是中年人。岁月沧桑间,那个我也曾在记忆里见过的似曾相识的时代风貌又浮现眼前。如今的光景与三十年前又大不相同,当代的作家不知又有谁在默默记录下此时发生的故事。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