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9
25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城市化陷阱和资本金融战本质

    非常好的一部书,温铁军老师的经历让他成为学贯中西的并接地气的务实性学者,本书系统的从经济学角度刨析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一方面详细梳理了新中国 70 年的历次现代化过程,决策层的不得已,最精彩的是用通俗流畅的语言,讲解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内生性规律和发展进程中的利弊,重点是提出现代化进程的陷阱。1. 现代化带来的贫富差距的必然性。2. 城市化将带来沉重政府财政负担(北欧占财政 58%,英美 40%),中国现在 20%。3. 苏联解体是败于金融战,详解货币的本质。4. 中国是原生性文明国家,不能搞大农场,无限责任政府,如何消减三大差别。5. 战后各落后国家工业化遇到的陷阱。本书出版于 2016 年,现在再看更有感触,非常值得细读,特别是国际资本金融等本质问题,不足之处是演讲集,文章观点有些重复,建议结合 B 站上演讲共同研读,好处也是能看出温铁军老师多年一脉相承的真知灼见。

      3
      9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稳住“三农”就是稳住基本盘

      当前,疫情过后的中国经济在缓慢而艰难地复苏,但是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城市化进程导致的地方债等诸多问题突显,我们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对抗加剧,相互之间关系前景扑朔迷离,国家可谓正处在百年之未有大变局中,伟大复兴之路充满挑战。如何应对危机,得跳出三界外,把视野放到以往过度聚焦的城市以外。正如毛伟人所说的: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所为的。事实上,中国农村特有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使其在共和国历史上数次承接了危机的风险。稳住 “三农” 就是稳住经济社会的基本盘,使国家在重大危机挑战面前有更多的回旋余地。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仅是改善自然生态,也包括农村在内的社会生态的改善。稳住 “三农” 的核心在于农村得宜业、宜居、宜游。由此,拿出真招实招,加快乡村振兴进程显得尤为迫切。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研究经济领域系统性风险

        我们没有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国家,绝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而丢掉了忧患意识。成就伟大事业,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温老师真知灼见,是真正心系国家安危的学者,他对经济建设思路的见解振聋发聩,每一章节都那么精彩。对于推进现代化建设和扩大开放有谨慎、理性的考虑,不故步自封也不激进。百年激进,温老师的解释是工业化、城市化的激进起步滥觞华夏不过百年。太激进地推进事业确实伤筋动骨,现代化有制度成本。温老师观察到金融资本的新三性:追求 “流动性” 获利所决定的 “短期性” 和 “集中性。资金集聚有办大事的潜力,但是要看谁在用,怎么用。竭泽而渔的方法也在掏空一些群体,拉大贫富差距,引发一系列经济危机。这会造成产能过剩和资本过剩,代谢到何处去?谁来承担代价?最终必然牵动经济全局,不得不面对后果。温老师还提到教育体系和就业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比如埃及曾经发生街头政治运动,起因是高学历人才不匹配经济结构而失业。发展中国家没有那么多高端服务业,就不能按照发达国家的教育体系来培养人才,教育体系要 “去依附”。瞄准自己的特色发展,上层有这种觉悟和能力很难得,这离不开四个自信的支撑。不过无论自己的教育体系建设水平如何,我们都要自觉地培养社会需要的竞争力,自主学习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知识,经世致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但是后者产生代价巨大。很多国家曾经被殖民,上层建筑被植入不符合经济基础的元素,丧失了主流文化前进方向,已经陷入西方话语体系还没走出来。政治改革和经济建设按照西方理论纸上谈兵,但是明明资源很丰富却没能让人们摆脱饥饿与贫困,并且不能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以至于老是搞街头政治,这是嵌入所谓民主制度和简单移植经济、金融理论的后果。宗主国把上层建筑改造成超前于本国经济基础的模样,维持西化上层建筑制约了资源禀赋充分发挥,而且会有一定的依附关系。一旦宗主国不给资助了,西化上层建筑就会倒塌,可能是过大的工程烂尾,银行坏账,工人失业,因此国家陷入动乱。说到衍生品,温老师认为金融资本异化于并脱嵌于产业资本追求独立利益,就是加强金融资本主义内在必然的寄生性。这些钱从哪里来?如果实体经济利润不足哪来这么多钱?到头来,还是掏空大家的钱包做奢侈的 “大富翁” 游戏。金融市场的混乱,就在于追求流动性造成的超额收益,超额意味着掏空实体,这真的很可怕。如果能完成话语体系和上层建筑的去依附和去殖民化,对于发挥自身资源禀赋是非常有利的,无论外面什么大风大浪,都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冲击。对于自己,也能保持战略定力和自信心。林毅夫老师的新结构经济学研究思路很值得推崇,理论核心在于:一个经济体的技术、产业、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制度安排等的结构是内生的,不是外生给定的。唯有向内挖掘自身文化和资源的优势,从历史总结规律,才能站稳脚跟。自己动手才会丰衣足食,保持不断向上的生命力。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摸石头的人

          温铁军老师是实干家,三农问题上,躬身入局,用没有色差的眼睛,考察国内外,得到第一手资料。是邓小平理论,摸着石头过河的摸石头的人,是国家发展前进路上的侦察兵。也是敢说敢做的人,认准了道理,不畏惧说真话的人。经济危机是规律,经常出现,就是怎么看问题,怎么解决问题。高瞻远瞩,站在高处观天下,一起尽在眼底。干货在书里,有兴趣的看看,挺好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写通了百年世界的前世今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工业化之后我们将走向何方

              工业化是走向现代化的充分必要条件,但是在中国完成工业化之际,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是可持续的是符合中国实情的,温老及其团队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即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强调多样性、在地性,符合中国这一以原住民为主的农耕文明的实情,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温老的批判性思维,反 “主流” 学术的调研思路,也同样发人深省。我们当代中国社会缺乏批判性,缺乏对已有知识体系和社会发展模式的反思精神。好消息是高层已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战略,提出了 “中国式现代化” 的发展理念。未来可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最遗憾的是我居然需要从这本书里获取“事实”

                最遗憾的是我居然需要从这本书里获取 “事实”,更别说观念和理论上的冲击。与其说评价,不如说我更多地在吸收。当然,对于城市集群的优劣势的考量,我有一种朴素的思考,还没形成严谨的考证和推理。希望同样为中国发展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所谓成功的先发国家或地区,只不过是在占有现代化收益的同时把他们的成本转嫁到了后发国家或地区;所谓失败的后发国家或地区,只不过是把现代化作为奋斗目标的时候,被动、甚至积极地承载了先发国家的巨大成本。通过对 “成本转嫁理论” 的理解,就会对先发国家或地区为什么会成功,后发国家或地区为什么会失败有清晰地认识,就会明白如今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根源所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都该读读温铁军

                    读温铁军老师的作品是从《八次危机》开始的,扎实的基层调研生涯,让温老师从宏观到微观瞬间切换。去意识形态化的分析方法,也让我们更理性的看待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内政治,国内经济。参与政策制定的身份,让我们搞清当年一些历史的底层逻辑。醍醐灌顶,值得反复研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告别百年激进

                      那个年代是全民奉献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那个时代的政府是一个英雄的政府,有功于这个国家流血牺牲才换得的独立。———— 将上面的话放在对当时国际环境以及经济规律的客观认知上,并对比资本主义对待当时相应的困境时的做法进行比较,确实实至名归。致敬我的先辈。多读书使自己能够不庸俗及廉价的去评判人和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挑战有希望

                        本书的内容,是精彩的。我是理工科的,但是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兴趣,特别是中国的发展。我关注这些题材的话题或者书籍,我无法改变的是社会现实。但是,我看完后,我会肃然起敬,对真才实料的学者对国家。中国的发展,是有机会的。需要每个人去努力建设。对于个人来说,做好自己的规划和发展,是最现实的做法。其实,这类话题,太大。人能够做的事情,让自己变好,这就足够。如果有一种能量强大,强大到可以影响别人变得好,这是一种锦上添花。不要抱怨社会,不要抱怨环境,多学习,多实践,会有所得。以上,勉励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读来意外的有趣。我想第一是因为温老师是个实践者,他做的学问都是从实际的各国考察和助农运动中实际得来的。第二则是他已经有了一种正确的意识,那就是尽可能去实事求是地去分析一些问题,而不是照搬西方的理论。中国近百年的发展有目共睹,但代价并不那么一目了然。温老师的书是一种启发,但愿这是正确的道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是温铁军 2004-2014 的演讲录,主旨是反思现代性,此书所做的教训分析指向明确,就是中国历代主流都要追求现代化的百年激进。    那现代化是什么,简单理解就是工业化 + 城市化,越多的城市化,意味着越多的抢夺土地,整个世界都紧跟着西方人引领的全球化的步伐走,但中国已不具备走西方殖民化老路的条件,当三大资本都过剩,即产业、金融、商业资本过剩的时候,就会出现成本的社会转嫁,而现代化的收益是少数人占有,现代化的成本却转移给大多数,这就是成本转嫁论 —— 当代全球化的实质是经济结构高度化国家的巨额制度成本向外转嫁,西方是向原殖民地,向发展中国家转,而中国是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承载,这就是中国激进现代化的代价,为什么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因为多样化的乡土社会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化解危机是中国经验。    本书自序囊括全书所有观点,各章节是详细补充,跟着温老师回顾历史,回顾当年需要面对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大有裨益,增长见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别开视角,亲身体验。大格局,大视角,大洞察正真的躬身入局,真正的一线资料艰难时刻,谁在想着这个国我们需要这样的能沉下去脚下丈量祖国大地的学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探索中国独有的发展模式:全民富裕

                                温教授的书最大的价值在于两点:1. 不要切面去看现状和问题,要看到现状的历史原因和背后的势、人、法的动态博弈;2. 跳出削足适履的框架,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理论创新。这也是为什么读这本书,有种气象一新的开阔意境。核心观点:一条逻辑链:成本转嫁论,反对 “资本化”,重视乡村建设和生态农业。跳出书本框架,梳理主流高发展国家模式:(1)美国模式:自由主义市场 + 科技创新 + 金融资本主导面临问题:财富分配不平等、金融风险、产业空心化(2)欧洲模式:社会福利国家 + 区域一体化 + 绿色经济面临问题:高福利导致政府沉重负担、债务危机、移民与社会融合(3)日韩模式:政府主导发展 + 出口导向经济 + 教育和人力资源优势面临问题:人口老龄化、出口导向结构单一、创新乏力(4)中国模式:国家主导发展 + 改革开放 + 城乡统筹发展面临问题:经济增长放缓(内需不足、国企效率低下)、环境问题(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社会不公平(城乡、地区、公共服务)、人口老龄化中国模式的解决方案(1)经济结构转型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消费升级、服务业发展(2)生态问题建设环保政策、循环经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缩小社会差距(3)乡村振兴(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现代化 -> 生态农业:温铁军)、公共服务均衡(教育公平、医疗、养老)、收入分配(税收、社会保障体系)(4)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劳动参与率(延迟退休、女性就业)、人口政策(生育支持、人才引进)、养老服务(社区养老、医养结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从宏观层面帮我们了解了过去很多次经济周期的发生的原因,过程以及解决的办法。包括三农问题,还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在我们整个国家战略当中以及应对经济危机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有了深刻的理解。在读这本书的过程当中,让我想到了多年前读吴晓波的《大败局》。那本书中在介绍我们的民营企业的发展的那十多二十年当中的历史。从书当中我们会通过回顾历史,能够发现自己从何而来?今天为什么以这样的状态出现,以及未来我们要怎么走走向哪里?正如施展老师所讲历史学就是一门未来学它帮助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思考未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推荐理由

                                    本书虽然由演讲汇编成册,但是知识都是体系化,各个不同类别的学科在教科书里面看起来相关性不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是息息相关。政策不仅会影响经济,更会影响行为,社会问题的背后反映出来的不仅是社会的问题,其中也包含着制度出现的问题。这本书让我了解到经济和制度跟文化一样也是可以多样化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深刻揭示社会经济运行发展规律的好书,读完之后醍醐灌顶,也只有温教授这么敢说,不怕得罪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宏大课题的通俗解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宏观与三农问题的结合,让我们顺着这条思路重新理解了上个世纪百年。重新认识农村,指出了农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现代教育的缺失,小县城的发展方向。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