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3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春节阅读·信马由缰 -2

    《建军大业》摘录:1. 要到扳手腕的时候,中共中央却又缺乏与蒋介石作最后决裂的决心和把握,只能建议薛岳通过装病来拖延撤离时间。正所谓军令如山倒,装病又能拖得几时?蒋介石动起来手可毫不含糊,他马上将第一师调离上海到沪宁线护路,而且旋即就免掉了薛岳的师长一职。丧失了薛岳部队这一可以合作的同盟军,上海形势变得一天比一天严峻。1927 年 4 月 6 日,白崇禧奉蒋介石之命,派兵查封了驻上海的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十九名政工人员遭到逮捕,理由是总政治部有共产党人煽动 “反蒋、反何(应钦)”。2. 叶挺的小名叫阿宝,他有一个乐观的好性格,平时不管碰到什么事,总是乐呵呵地笑着,一起长大的小伙伴都叫他 “笑宝”。可那是在没上战场之前,许多熟悉叶挺的人都知道,叶挺一旦上了战场,那可是令人畏惧的!独立师第一团团长兰腾蛟是叶挺在保定军校的同期同学,叶挺这位同窗当时给他留下的印象可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沉静温和。在阔别达十年之后,两人在患难中再次相见,更是显得格外亲热。不料一到纸坊前线,这位老同学就好象突然变了个人。展开攻击之前,叶挺表情冷峻,很严肃地对兰腾蛟说:“作战不能像学校演习那样按部就班,必须灵活迅速勇敢歼敌。” 随后,针对第一团进展迟缓的问题,他亲笔给兰腾蛟写去一个手令,上书:“限时夺取敌阵地,如有迟疑,将以军法从事。”3. 井冈山虽然不是很富裕的地方,但它周围各县物产丰富。现在既然袁文才有顾虑,就不如退一步,只在井冈山建立后方和安置伤病员,主力部队到周边活动,筹集粮款。于是毛泽东便给袁文才写了一封复信,说明工农革命军来井冈山对他没有敌意。然后,他向陈慕平询问了农军的情况,并且说自己很希望能够同袁文才见一次面。接见完了,还送给陈慕平、龙超清、龙国恩三人每人一支马枪。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用自己的命换战友的命

      其实是先看完《建军大业》电影之后,才来看这本小说的 (应该算是小说吧😊)。犹记得当时电影看完后,确实有一种久违的热血和感动,这感动来自于影片背后党史军史的悲壮。南昌起义是中国革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人反抗国民党血腥屠杀政策的武装暴动。《建军大业》的开头着重展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屠杀和凶残:曾经是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背叛革命,悍然向盟友、人民举起了屠刀。书中蒋介石的一句话我印象颇深,「跟江浙财阀要打好关系,七分经济三分军事。喂饱了这群阿公,天下笃定」。在帝国主义及其豢养的江浙财团的驱使下,曾经是大革命主力的国民党,不仅对共产党和进步工农群众举起了屠刀,而且对国民党左派也照杀不误。据中共六大所做的不完全统计,1927 年 4 月至 1928 年上半年,在「清党」名义下被杀害的有 31 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 2.6 万余人。国民党广州「清党」时,军警「将凡是穿西装、中山装和学生服的,以及头发向后梳的,统统当作共产党予以逮捕」。据 1929 年 10 月统计,国民党党员总数减至 65 万余人,减少了 1/3。后来成为国民党「四大家族」代表的陈立夫晚年也承认,四一二清党「对本党之失去学界同情及一般人民之失望,均属无可补偿之损失也」。在万马齐喑的白色恐怖之中,中国共产党人痛定思痛、力挽狂澜,毅然决然地拿起武器,团结带领一部分先进军队,向着旧中国强大的黑暗势力发起了「看试手、补天裂」的武装反抗。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看

        好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出色的基层组织能力是我党制胜的法宝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回答了我,从北伐到井冈山会师期间这段历史的很多疑惑 %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一读

              一口气看完了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