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杀妻求将”到“兵家亚圣”,他是如何成功的?

内容简介

起早年学儒术于曾申门下,后弃儒学兵。最初在鲁国时,受命指挥鲁军击败齐国。之后前往魏国,得到魏文侯重用。他指挥魏军屡次击败秦国,占领河西之地,为首任西河郡守,同时改革兵制,创建魏武卒,“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

后因魏武侯猜疑而转投楚国,初任宛守,一年后被楚悼王任命为令尹,进行以打击、限制旧贵族势力,加强军队建设的变法。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短时间内成功增强了楚国国力,使楚国出现“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一度大败魏国,“马饮于大河”的强盛局面。楚悼王二十一年(前381年),楚悼王逝世,吴起因厉行变法而得罪守旧贵族,惨遭杀害。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偏执狂才能生存
  • 国穷民富
  • 功名
  • 礼教
  • 休妻事件
  • 刚劲自喜
  • 有法必行
  • “黑化”
  • 逃离
  • 投身孔门
  • 母丧不归
  • 曾子杀猪
  • 鲁国需要什么
  • “红”
  • 兵学新秀
  • 第二章 英雄梦
  • 威胁
  • 光明与黑暗
  • 爱情与阴谋
  • “忠义”
  • 战车
  • 易车为徒
  • 智勇
  • 谋略时代
  • 《孙子兵法》
  • 敌将
  • 决战
  • 群起而攻之
  • 疑忌
  • 吴起传闻
  • 乱邦不居
  • 第三章 良禽择木而栖
  • 择邦而仕
  • 独领风骚
  • 子夏
  • 致用观
  • 礼贤下士
  • 空前壮举
  • 仰禄之士
  • 用人之道
  • 使贪
  • 观察
  • 症结在哪里
  • 隐忧
  • 第四章 父子兵法
  • 武备
  • 练兵选将
  • 假想敌
  • 骑兵
  • 养马
  • 狼来了
  • 击强之道
  • 反客为主
  • 趁他病,要他命
  • 吸疮
  • 父子之兵
  • 谤书满箧
  • 魏文侯的用人之道
  • 污点
  • 照妖镜
  • 儒者
  • 重塑
  • 评判
  • 第五章 天下强军名魏武
  • 变法
  • 耕战法
  • 法家
  • 西河实验
  • 一举多得
  • 徙辕立信
  • 以治为胜
  • 信赏明罚
  • 耻感文化
  • 武卒
  • 特种部队
  • 应试
  • 练锐
  • 首屈一指
  • 募兵制
  • 五兵
  • 不谋而合
  • 第六章 在德不在险
  • 南方作战
  • 因形用权
  • 金钥匙
  • 《吴子兵法》
  • 外儒内法
  • 君臣问答
  • 分国家应战
  • 李悝荐相
  • 比功劳
  • 将相和
  • “毒舌”
  • 魏国之宝
  • 西河论道
  • 三乐
  • 舍命死士
  • 兵魔
  • 第七章 岸门之痛
  • 伪善者
  • 仆人之谋
  • 种下了一根刺
  • 太子
  • 逆淘汰
  • 一代不如一代
  • 朝不保夕
  • 天敌
  • 无药可救
  • 吴子泣西河
  • 第八章 孤勇之战
  • 先王之道
  • 三板斧
  • 刻舟求剑
  • 再顾茅庐
  • 兵道老学
  • 何去何从
  • 破局觅新途
  • 刻暴少恩
  • 一块石头
  • 得与失
  • 相辅而行
  • 明法审令
  • 砥砺甲兵
  • 逆转
  • 饮马黄河
  • 抉择
  • 威胁
  • 逃离
  • 宫廷政变
  • 死后留权
  • 继承和延续
  • 宣威盛世
  • 秦楚的争霸
  • 谋楚
  • 最后胜利者
  • 附录 吴起年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生争议不断的军事天才

    我一直很喜欢关河五十州,他的作品一贯考证严谨却语言鲜活,既有战场上的铁血硝烟,也有权力场中的暗流涌动。在这本《战神吴起》中,他并未将吴起塑造成脸谱化的战神,而是通过大量史料,刻画了一个才华横溢却因性格缺陷屡遭排挤的复杂形象:他既能与士兵同甘共苦,打造 “魏武卒” 这样的铁军,又因杀妻求将、母死不奔丧等争议行为被诟病为 “冷血狂人”。关河的笔触有一种 “历史侦探” 般的犀利。他善于从碎片化的记载中挖掘矛盾点:比如吴起在楚国变法时 “裁撤冗员,抑制贵族” 的果敢,与其最终被贵族乱箭射杀的结局形成强烈对比。书中穿插的细节尤其耐人寻味 —— 吴起逃亡前立誓 “不为卿相,不复入卫”,却在功成名就后因楚悼王之死拉着 70 余家贵族陪葬,这种 “玉石俱焚” 的狠绝,就被关河解读为 “愤青式” 的执念与报复。关河的叙述少有煽情,却充满张力。他写吴起的军事天才,用魏武卒五万破秦军数十万的战绩一笔带过;写其性格悲剧,则聚焦于三次被逐的细节:在鲁国因杀妻遭同僚构陷,在魏国因拒娶公主被猜忌,在楚国因变法触怒贵族 —— 每一次转折都像一记重锤,砸向这位战神的光环。最令人唏嘘的是吴起临终一幕:他伏在楚悼王尸体上,借贵族射向自己的箭触发楚国 “伤王尸者灭族” 的律法,拉着仇敌同归于尽。关河的评价冷冽如刀:“他用最狠辣的手段完成了最后的复仇,却也坐实了世人眼中‘无毒不丈夫’的骂名。” 读罢本书,总想起司马迁那句 “刻暴少恩亡其躯”。关河并未简单评判吴起的对错,而是将他置于战国 “礼崩乐坏” 的背景下:一个渴望突破阶级的 “富二代”,一个被儒家驱逐的兵家奇才,一个用极端手段证明价值的改革者 —— 他的成功与毁灭,皆是时代裂变的缩影。或许正如书中所言:“刚劲自喜的性格成就了他的功业,也注定了他的悲剧。”

      1
      2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