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2
2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培养创造力、创新力

    有启发 5 句话:1. 设计思考者通常都是实用主义者 2. 设计思维项目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客户以及其他对话伙伴的信任 3. 伦理是一个学习过程,而非服从过程 4. 用户画像 = 人 + 故事 / 目标 = 同理心 + 一致性 5. 过于整洁的办公桌通常会抑制创造性和以团队为导向的设计流程重点整理:1. 设计思维是一种创新的方法,它通过反复迭代的流程交付以面向用户和客户为导向的创新方案,用于解决复杂问题 2. 设计思维将失败和失误视为学习过程的核心部分。因为通过识别和评估失败,设计思维团队可以在项目中更快地纠正错误,从而降低风险 3. 基本原则同理心大胆失败自主性客户 / 用户测试收集反馈‌让创意具象化跨学科性乐观与好奇实验性 4. 对目的的认知,即对创新必要性认知的提出,标志着目前设计思维方法的成功 5. 设计思考者通常都是实用主义者。他们不喜欢在理论上过多地讨论概念,而是喜欢建立原型,并促使其实现 6. 原型设计的六大 “黄金法则” 一个问题一个原型
    不完美
    不要 “爱上” 原型
    拓展边界
    适当刺激
    打破规则 7. 设计思维项目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客户以及其他对话伙伴的信任 8. 伦理是一个学习过程,而非服从过程 9. 增加一些知识不怎么丰富但拥有多样化技能的人,实际上可以提升团队的表现 10. 标题通常跟着解释性的半句话,快速简洁地展示最基本的想法 11. 观察是为了获得一个完整的概览,而不应该受到特定观察者主观性的限制 12. 用户画像 = 人 + 故事 / 目标 = 同理心 + 一致性 13. 漫画的优势在于,它们降低了接触门槛,特别是对年轻群体而言。因为漫画很有趣,所以与其他方法相比,测试者在由此产生的讨论中往往更加投入和开放 14. 高强度的运动很快就能让疲惫的团队成员重新活跃起来,让他们为接下来集中注意力和采取行动做好准备。缺点是,不是每一组人都能进行这种活动,而且有些环境不能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 15. “我喜欢,我希望,如果…… 会怎样” 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团队内部的开放式反馈 16. 过于整洁的办公桌通常会抑制创造性和以团队为导向的设计流程 17. 无处不在的可书写面板对于快速记下突如其来的灵感、洞察和解决方案非常有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甚至可以把墙壁直接变成可书写的表面,把桌子当作白板 18. “去做就对了!” 是临时设计思维工作区的座右铭。临时设计思维空间被暂时用于设计思维工作。在实践中,这意味着经典的工作室或工作空间将在短时间内转变为具有设计思维的工作空间 19. 用户对该产品的良好反馈和高满意度说明:设计思维方法对完善产品极具价值 20. 设计思维在情感和文化层面上体现了非常高的创新潜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些东西看似没用,后来意义非凡

      “传授一套思维方法论,是在传授一套如何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这句话一下子就击中我了。《创新思维:斯坦福设计思维方法与工具》这本书非常专业,有很多的内容我其实并不是很明了。但是作为一个想努力教孩子们创新思维的我来说,这句话就是整本书的精髓了。学习这件事本身也是在学如何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读得书越多,你看问题的角度也会越多。思维创新思维并不是有天赋的人才具备,而是所有的人都可以习得的。但成人往往看不到学习的 “成果” 而放弃。这是思维方法论,就像斯坦福的学生会觉得自己废寝忘食学习,却没学会什么,但在毕业后几年感受到价值和意义一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设计思维到底是个什么鬼,需要斯坦福开一门课程去教

        一:职场中,老板提出一个问题,让每个人发表看法,平庸的你总是说不出来,但是,有的同事,每次都能根据老板的问题,提出条理清楚,逻辑清晰的看法,并且解决问题上,总有同事提出耳目一新的思路。活该这样的同事升职加薪,因为平庸的你,挖空心思,也没想出什么好点子,只是感慨自己的爹妈怎么没把自己生的聪明?这是自己没有同事聪明吗?那我们再说一个故事,谷歌的 CEO 孙达尔。皮柴有这样一项能力,两位谷歌创始人的话,靠他用大家能听懂的语言,翻译一下,大家就能听懂,他能够上情下达,以及下情上达。这个能力你说厉害吗?那皮柴为啥能够听懂两位谷歌创始人的话,其他人大部分听不懂呢?二:刚才的两个问题,都可以用到斯坦福的设计思维的方法来解释,在这本书里《创新思维:斯坦福设计思维方法和工具》讲的很清楚,这本书的作者是蒋里和福尔克。乌伯尼克尔等人写的。蒋里博士和本书的另外作者福尔克是斯坦福大学全球创新设计联盟的两位联席主席,致力于全球推广斯坦福大学的设计思维的方法论。三:先说一下《创新思维:斯坦福设计思维方法和工具》这本书,讲的是什么:这是作者们根据斯坦福大学设计思维的研究生课程,关于设计思维训练类似菜谱类的工具书。其实这里的设计思维不是大家通常理解的美学设计的思维,其实更是通过创新思维的训练下,然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论。四:说完了这本书的大概讲的是什么,然后我们继续说一下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这本书对于我们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作用?读这本书,第一遍的时候,说实话没有太读懂,因为设计思维的设计两个字,很多问题又谈论的是相关于设计的。让我误以为是关于单纯的美学设计思维方面的创新,读到第二遍,第三遍,并且读了关于很多设计思维方面的文章,发现其实不是。设计思维应该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方法论,应用的场景有:产品,商业模式以及服务等。设计思维其实是针对理工科生创意不足,对创新,创造力培训的一种思维训练的方法论。读这本书最触动我最深的其实有三点 1:创新者的重要性一个人才能击中别人无法击中的目标,而一个创新者能击中别人无法看到的目标”。原话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的,“天才能击中别人无法看到的目标”,但是这里我们可以把天才称呼为创新者。2:同理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 3:定义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五:详细说一下本书对我触动最深的三点 1:创新者的重要性回到刚才的问题,老板提出一个问题,每个人轮流说出自己的看法,其他人提出的方法让大家耳目一新,而平庸的你却说不出什么观点。为什么,因为你思维固化,对于问题,没有解决问题的思路,没有创新力。 创新是未来最重要的三项能力之一,其他两项是沟通和跨学科能力。 而创新能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驱动力。但是没有创新能力怎么办?斯坦福大学提出的设计思维,就是这个解决方案,通过设计思维的训练,可以避免创新,创意靠灵感的情况,系统的解决这个问题。通过五个流程:问题定义 - 需求挖掘 - 创意 - 原型设计 - 测试本书是通过像教你做菜一样,通过菜谱式的方法,来训练你的创新思维。当你能够用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时候,你就跳出了大部分人的思维模式,从而看到大部分人看不到的问题和创新点。这一点,苹果公司的创新能力,就是贯彻了斯坦福的设计思维的原则,苹果公司的产品不光是设计新颖,更是一种良好顺畅交互能力的体现,对于苹果公司的创新能力,和其他同类型的公司,应该说不在同一层次上,这样说,大家不反对吧。2:同理心是设计思维的重要基础就是唤起同理心对于创新思维真的很有意义,有段时间,我很喜欢看东方卫视的一栏装修节目 - 梦想改造家,在每个装修设计师设计前,都会有一个和旧家庭的探访和访谈。甚至有些设计师,晚上还要住在旧家里,感受这个家庭吃晚饭,起夜上厕所的状态。这个探访和住家里的过程,就是唤起设计师的同理心,让设计师通过询问,甚至沉浸体验感受老房子的问题。感同身受,这样才能发现询问没有发现的问题,最终给用户超出预期的产品和服务。同理心不光是对用户的要有同理心,在设计思维训练中,对团队中的成员也要运用同理心。感同身受团队成员的想法和创意。而谷歌 CEO 孙达尔。皮柴能够理解两位创始人的语言,就是运用了设计思维团队内部的同理心,能够感受不管是普通员工,还是创始人的想法和创意。说一下给我感触最深的第三个点:3:定义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说到这个想起一个故事,就是我以前有个哥们,年轻的时候,谈恋爱,开始追一个女孩子,约女孩子去操场转圈,女孩子说好冷啊,这个钢铁直男说,冷啊,你蹦跶一下,蹦跶一下就热起来了,这个理工钢铁直男就这样被女孩子排除在男朋友的行列之外了。 女孩子操场转圈说冷的目的是什么?是转圈确实冷了,是不是需要你的衣服温暖一下?或者两人的情绪都很好的时候,是不是需要一个温暖的拥抱?还是转圈这个场景太单调,需要换个更温馨浪漫的地方。这就是说明了一个问题,问题出来的时候,定义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尤其是复杂的场景,不光是一次定义问题,要多次定义问题。 哪个问题是真正的问题,更值得我们去解决。六:本书的缺点   没有用案例和理论及时相结合的方式讲述,偏枯燥和工具,这是本书推广的弱点,这本书做为工具书是很好的,尤其是针对设计思维一定了解,并且想使设计思维的读者,做为启蒙书稍微显的枯燥难懂,需要深度思考的读者边读边想,以及结合使用。七:总结一下,创新思维 - 设计思维的训练,通过定义问题 - 需要挖掘 - 创意 - 原型 - 测试五个流程。普通人可以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而且通过本书详细的保姆级的工具箱,通过读这本书《创新思维:斯坦福设计思维方法和工具》,就进行创新思维也就是设计思维的训练和提高,想提高自己创新力和创意的小伙伴,赶快行动起来吧。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创新思维:斯坦福设计思维方法与工具》金句摘抄

          斯坦福 (Design Thinking) 是斯坦福设计学院之一,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也被称为 D.School 或者 DT。“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最早发源于设计界,是一套科学的提升创造力的训练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因而被各行各业借鉴。斯坦福设计学院把它归纳成一套科学的方法论后,迅速风靡全球高校和中小学。斯坦福设计思维的诞生,从根本上解决了创新不可复制、创新必须靠个人悟性的尴尬局面,从而使创造力、创新力的教授变得有规律可循,使其变成可传授的内容。它既可以作为设计思维初学者的教科书,也可以作为设计思维熟练运用者的工具书。“Talent hits a target no one else can hit, innovator hits a target no one else can see.(一个人才能击中别人无法击中的目标,而一个创新者能击中别人看不见的目标。)” 真正具有创新设计思维的创新者,他们因为在看问题和思考问题方面拥有独特的角度和方法,所以能够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需求、目标和问题。只有当你能 “不同凡想” 的时候,你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目标和创新点。我们像写作菜谱一样在写作此书,目的就是让其提供的创新方法像学做菜一样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业务中可以即学即用。斯坦福设计思维会通过一套成体系的教学方法,逐步改变你的思维模式,让你能够渐近实现 “不同凡想”。当你能够真正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时候,你就跳出了大部分人思考问题的维度,从而看到他们一般看不到、察觉不到的问题和创新点。斯坦福设计思维根本就不是在传授任何的公式或定理,而是在传授一套思维方法论,是在传授一套如何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设计思维是一种创新的方法,它通过反复迭代的流程交付以面向用户和客户为导向的创新方案,用于解决复杂问题。设计思维为所有年龄层的人打开了一扇门,他们(再一次)对观察和处理问题充满好奇。设计思维代表着创造新事物,是创造性的体现,这种方法因有助于人们管理创造力而特别适合当今时代。在设计思维中,所有的结果都应该以原型的形式呈现,看得见、摸得着。如果测试反馈能激励团队成员并推动他们产生新的想法,而不是过度依赖于现有原型,同时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想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落实解决方案,这样的反馈是最理想的。有时候,如果你有了一个疯狂的想法,那么它就值得去实现。在设计思维中,成功的团队组成取决于 3 个因素:个性类型、多学科和 T 型图。一个人的个性类型没有 “好”“坏” 之分,它为建立多样化的最佳团队提供了支持。孩子般的好奇心会产生对某个话题有价值的新方法,即使一开始看上去可能显得有些不合常规。大胆失败:失败是创新过程中的一部分。与 “大胆失败” 的原则相联系,设计思维希望在项目的快速迭代中尽早引发失败 —— 特别是那些常见的失败。如果失败被视为知识的来源,经常和早期的失败也会促使团队内部加速学习过程。当团队成员处在限制性的环境中时,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考方式甚至完整的解决方案都是事先预定好的,因此他们会感到挫败,创造力也会显著下降。设计思维是一种实用方法,它更倾向于实践而不是理论。在实践中,设计思维已逐渐成为应对复杂创新和开展研发流程的一种结构化方法。根据对问题的抓取和理解,不同的潜在解决方案可能会导向完全不同的方向。增加一些知识不怎么丰富但拥有多样化技能的人,实际上可以提升团队的表现。每个成功的设计思维项目都以一个好的、以目标为导向的问题陈述开始。焦点小组的目的不是推断而是理解;不是泛泛而论,而是确定一个范围;不是为了对人群进行描述,而是提供关于人们如何看待某种情况的洞察力。典型角色的人格化特征有助于设计思维团队直接接触并富有同理心地看待某个特定的人群。正如座右铭 “经常失败,尽早失败” 所说,大量的早期原型只是帮助我们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一起测试团队的假设和想法。像你知道你是对的那样去制作原型,但要像你知道你是错的那样去测试。组织与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催生了一个孕育创新的环境。灵感并非来源于自己,而是由外部因素激发的,因此在适宜的环境中工作,必定能够促进创意的产生。格罗夫斯(Groves,2013)提出,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寻找或建立某些最能让自己获得灵感和发挥创造力的环境或状态。创意空间是让员工偶遇的地方,是提供巧合和交流灵感的地方,同时也是话题聚焦和让人兴奋之地。在很多情况下,企业中的设计思维创新者必须在建立新的空间的同时平衡多个方面:现有的基础设施、可用的财政资源和管理层对新建设的意愿。“去做就对了!” 是临时设计思维工作区的座右铭。要把设计思维作为组织和工作文化的核心部分,就要对工作空间进行专门的改造。设计思维得到实施和应用是通过组织变革进行的。人们知道设计思维有很多好处,例如它的操作原则和影响力。但要真正理解它,我们必须亲身去体验它。设计思维作为一种开发新创意的方法,具有独特的魅力:它能够让员工从项目伊始就开始探索用户的需求;它可以促使员工系统性地研究可能的解决方案,并专业地挑战原有问题。设计思维倡导自由思考,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寻找解决方案(有时是激进的、创新的解决方案)和具体的项目开发要求联系起来。大多数人从小就被教育要尽快解决问题,但这种方式很容易让人因循守旧而错过新想法。设计思维方法是极其注重行动的,它很少留给人们枯燥、耗时的讨论空间。设计思维并不是一种只通过 “言传” 就能奏效的方法。引入设计思维会带来根本性的变化,有时甚至会是彻底的变化,但这需要时间。设计思维在情感和文化层面上体现了非常高的创新潜力。这个过程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隐藏在一种理念之下,在组织内积极持续地寻找促进优化和创新的潜力。组织中一切可见和可体验的事物(如产品、服务和架构)都反映了现有的文化。无论是谁,一旦有机会在组织中落地设计思维文化,都应该充分利用这种空间带来的潜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创新,来自于拥抱失败

            《人类简史》里指出,科学的进步来源于人对于 “无知” 的坦然承认;本书介绍的斯坦福设计思维指出,创新的突破来自于人对于 “失败” 的周到欢迎。大胆失败、经常失败、尽早失败,识别失败、引发失败、评估失败,通过失败快速迭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用户导向性思维

              设计思维其实是一种以用户为导向的开放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把很多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应用了这种思维,只不过本书用完整的理论更详细阐述了这种思维的根源、发展、以及如何在企业中应用。为现在急需转型的企业提供了一个方向。本书一些地方过于赘述,但是可以理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学好设计思维,为你的现状找到一剂良方

                疫情已经进入第三年,房价暴跌、银行暴雷、企业倒闭,各种大环境经济下行的信息层出不穷,继而引发裁员,导致身边焦虑情绪爆满,十分窒息、压抑。我是个很讲求实际的人,干着急无意义,找到自己的优势免遭淘汰,或许更能治本。   个人要发挥优势,发挥不可替代性,很大程度上是要拥有创造力、创新能力,说到这里很多人就泄气了一半,觉得这个东西七分靠天赋,老天爷赏饭吃。其实不然,还真是有一个方法,一个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诞生、至今被诸如思爱普(SAP)、德意志银行、瑞银集团、安联、大众和罗氏等知名公司作为开发新方案的御用方法 —— 设计思维。   组织如此,个人亦同。真正具有创新设计思维的创新者,他们因为在看问题和思考问题方面拥有独特的角度和方法,所以能够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需求、目标和问题。这一切都得益于创新的思维模式和不同的思维方法。      乔布斯一直都是设计思维的践行者,苹果公司的基因是 “Think Diferent”,这也是斯坦福设计思维的基因和关键。   工作中,拥有创造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优势。主观愿望和社会对创造力的期望结合在一起 ——“一个人想要成为也应该成为有创造力的个体”。设计思维有助于人们管理创造力,而特别适合当今时代。   如果你想培养自己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或者在团队、公司或者组织中激发创意,并以最快、最实际的方式让创新落地,那么,你一定要看看这本书 ——《创新思维:斯坦福设计思维方法与工具》    那么,何谓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是一种创新的方法,它通过反复迭代的流程交付以面向用户和客户为导向的创新方案,用于解决复杂问题。   斯坦福设计思维不是在传授任何的公式或定理,而是在传授一套思维方法论,是在传授一套如何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设计思维为所有年龄层的人打开了一扇门,建立起对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好奇,让我们去思考那些明显不合逻辑、看似无法实现的事情,并认真地讨论它们,最终得出让人惊讶的结果。而这种能力,往往被我们从小到大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剥夺。   《创新思维》一书中,开篇为我们讲述了践行的十大基本原则,强调同理心,不要怕失败,且应尽早失败,遵循 “创新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 这一理念,把人的心理因素放在了中心位置。   从简单清晰的可驾驭问题,到复杂多层的棘手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的服务问题,都可以通过设计思维,呈现肉眼可见的原型,辅助我们找到问题的答案。   残忍的是,你要学会放手,因为你有可能需要亲手推翻自己前面的所有设定,重塑原型。   有意思的是,在找答案的过程中,你也可以通过去思考如何使情况变得更糟,来反向找出问题的正解。跳出思维的墙,让属于你的黑马跑出来。一、大胆失败,经常失败,尽早失败   失败是创新过程中的一部分。遗憾的是,“失败” 这个词常常用来消极地表达崩溃状态或一个人缺乏能力。最初,我们都在一个 “没有失败” 的文化中长大,社会已经建立了无数的评估标准。相比之下,设计思维将失败和失误视为学习过程的核心部分。因为通过识别和评估失败,设计思维团队可以在项目中更快地纠正错误,从而降低风险。   设计思维希望在项目的快速迭代中尽早引发失败 —— 特别是那些常见的失败。如果失败被视为知识的来源,经常和早期的失败也会促使团队内部加速学习过程二、不要 “爱上” 原型,学会质疑自己的假设,难但必须   无论个人还是团队,都不应该 “爱上” 自己的设计原型。在测试结果的时候,可能会发现之前的想法并不可行,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放弃原有失败的想法和原型。放手其实是很难的,尤其是已经在原型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设计思维是有意识的迭代思维。对未接触过设计思维的人来说,对自己的假设提出质疑并说服自己采取这种方法是很难的。所以要全情参与,靠坚韧、耐力和持续执行,来慢慢掌握并熟练运用设计思维。三、跑出你的 “黑马”,思考一件事的反面往往更容易   管理层经常要求员工跳出固有思维模式,要有发散性思维,但与之同时存在的,是各种严密的流程和结构,以防止员工不按章法。那设计思维,就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应对工具,能兼容这两个看似矛盾不可调和的现实需求。   设计思维以一种【可控】的方式促进项目中的【发散性】思维和争论。例如黑马原型,它允许对问题使用新的、不拘一格的视角进行陈述。   黑马原型的目标是鼓励设计思维团队更加开放地接受新的方法、产生新的创意和解决方案。在许多项目中,团队成员通常主要关注客户组织的现有商业模型,只有在黑马原型阶段,他们才能克服自己思维的局限性,去考虑新的、甚至与现在完全相反的模式。   思考一件事的反面往往比思考它的实际预期方向更容易。许多团队的目标是改善状况,当团队成员的想象力枯竭的时候,考虑完全相反的目标往往会有所帮助:如何使情况变得更糟?从答案中,团队可以收集对原始正面问题有价值的想法。问题的再定义有助于团队跳出思维定式,但团队成员必须准备好离开自己的舒适区。结语      斯坦福设计思维的诞生,从根本上解决了创新不可复制、创新必须靠个人悟性的尴尬局面,从而使创造力、创新力的教授变得有规律可循,使其变成可传授的内容。   当创意不再是先天定格的,是可以通过学习的,这对大部分人来讲其实是一个福音,推荐大家翻一翻《创新思维:斯坦福设计思维方法与工具》。   看完你会更深刻理解到,为什么一些企业、一些人,可以十年如一日地保持优秀,不是他们运气好,是他们深谙设计思维之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斯坦福大学的创新思维

                  一本容易被忽略的好书。创新是被这几年谈论得多,实现不够的话题。原因主要是在于抽象,很难学习,这本书就是尝试不管什么背景的人,都能通过斯坦福总结的创新方法,实现创造力的突破。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对我而言,浪费时间。

                    你好,我是书评人耿吉超。群里说这本书书评有 2000 元,想赚钱想疯了的我心动了。我打算认真读这本书,然后写出一篇书评,幻想着能赚 2000。到现在为止,这本书我读第三遍了。第一遍随便看看,第二遍读读画画,第三遍分析阅读。到现在为止,我实在读不下去了。我也在想,写书评的价值是什么?如果真的有 2000 稿费,商家为什么给出这个稿费?也许是我做销售做久了,我想写书评的目的就是卖书。对我而言,这本书实在没什么新鲜的内容。总而言之,就是 MVP 那一套,说得更清楚点。就是发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解决不了,继续寻找解决方案,直到解决。就这么一句话的事,愣是写了一本书。我深度怀疑作者是不是借着斯坦福的名义忽悠人,或者斯坦福徒有其表,我不懂。一开始,我想着报名这个课程花了几块钱,理所应当说这些书的好话。可是这样不爽,我还是愿意按照我的想法做事。现在,我觉得中立很爽,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当然,这是对我而言,因为我之前了解过这些观点,所以觉得这本书没啥用,对于没了解过类似观点的人是否有用,我也不知道。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基础理论没有配例子,理解受限

                      基础理论罗列的全是知识干货,但是没有及时通过小例子说明,感觉理论很抽象。这本书是有阅读门槛的,至少是在这方面有一定经验的,对初学者理解有难度。推荐专业人士可以好好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设计灵感到设计工程的实操手册

                        先前我们以为的设计是灵感的迸发现在我们看到的设是用户需求的系统推演是用户还是客户是问题还是提问是痛点还是痒点是流程问题还是产品问题设计解决的原型是那种原型原型如何迭代是测试迭代还是讨论迭代具体产品在什么场景下适用具体用户在什么情景下使用凡此种种事无巨细这个设计思维青蛙设计在用 IDEO 也在用可能室内和建筑单体的单次设计不涉及产品持续迭代但具体从需求到产品,从初次设计到建立设计信任关系这套思维模式绝对是第一性原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学点设计思维,培养“不同凡想”的创造力,让你的大脑转起来

                          1927 年,好莱坞的当红默片巨星 George,才华洋溢,无人不识,偶然机会下邂逅了小影迷 PeppyPeppy 热爱表演,立志要在演艺圈干一番事业,可是苦无机会。有一天,巨星对小影迷说:要想成名,就得拥有个人特色,说着随手在她脸上画了颗痣。这是电影《艺术家》的桥段。男主为女主点上了痣,成为女主蜕变的关键时刻。不得不说,这位巨星非但会演戏,更了不起的是他的创新思维,正是这种创造力,“创造” 出又一位巨星。叔本华说:“一个人才,能击中别人无法击中的目标,而一个天才,能击中别人看不见的目标。” 有人把这句话改变了一下:“一个人才,能击中别人无法击中的目标,而一个创新者,能击中别人看不见的目标。” 这个人就是蒋里博士。天才遥不可及,那么 “创新者” 呢?蒋里在书中作了回答。书名《创新思维:如何培养创造力、创新能力、创新思维》(下称《创新思维》),英文名为《Design ThinkingThe Handbook》。“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最早发源于设计界,斯坦福设计学院把它归纳成一套科学的方法论后,迅速风靡全球。全球著名高校和知名企业,共同创立斯坦福大学全球创新设计联盟。联盟联席主席蒋里,作为第一作者联合几位老师,集结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编写了这本书。作者蒋里强调:“设计思维” 不等于 “设计”。设计思维是一种创新的方法论。《创新思维》分为 5 章,系统地概述了设计思维所必需的要素,重点介绍了在设计思维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并引入了真实的设计思维相关案例。作者把这本书比喻为创新界的 “菜谱”,初学者能够快速、可复制地将其付诸实践。如下三点,是对初学者颇为实用的内容。01 想要创新,你会有意识地打造设计思维创意空间吗《创新思维》说:好想法不能强求。当我们一时不能改变头脑里的东西时,不妨试着改变一下身处的空间。打造创意空间可以参考这 2 种。第一是亲近现实,通过环境激发灵感。大自然能让一个人暂时脱离熟悉忙碌的环境,让思维活跃。公元前 430 年,雅典暴发瘟疫,城里到处是尸体。一位医生得到消息,立即赶到雅典,走上街头。他发现城里家家户户均有染上瘟疫的病人,唯有铁匠家一个也未被传染。他大胆设想:铁匠打铁,整天和火打交道,火或许可以防疫,便在雅典全城各处都燃起火堆。后来瘟疫被扑灭,这位放火挽救雅典的医生就是 “医学之父” 希波克拉底,这也是人类第一次用医学的手段击败瘟疫。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话虽有失偏颇,却有一定道理。读再多的书,也只是一种输入,更多是用 “眼” 看世界,而走出去,用全身心去与世界互动,既是对身体的放松,更是对大脑的放空,给 “创意” 一个生长的空间。第二是亲近思想,通过交流激发灵感。列夫・托尔斯泰有言: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知名阅读推广人、“格格读书会” 创始人格格,分享她创业的突破点就在于 “约饭”。格格一直喜欢读书、坚持读书,写书评。不过,始终都是囿于个人行为。在一次与朋友吃饭时,朋友问:读了这么多书,没想过干点儿什么事吗?格格说:我能干点儿什么呢?朋友接着建议:现在也有很多人像你一样喜欢读书呢,你们可以交流看看啊。就这样,格格马上着手了 “格格北京读书会”,后来又创立了线上 “格格读书会”,书友遍及全国。又一次偶然的机会,格格与人 “约饭”,认识了一个出版社的编辑,编辑久闻格格读书会事迹,便主动约她出书。格格此时才明白:原来我也可以写书呀。于是格格的处女作应运而生。后来格格还把自己这一 “约饭” 经验传授给书友们,他们都反映这一招思维碰撞确实有效。就这样,格格从一个默默无闻、默默读书的打工仔,逆袭为把喜欢的事变为事业的自由职业者,好生让人羡慕!俗话说得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当你苦苦思索,徒劳无功时,何妨走出孤身奋战的困境,拉个战友呢?即使这个脑袋瓜不一定比你强,但总归与你不同,或许这就是创意的开始。02 想要创新,你会有意识地进行设计思维热身活动吗对专业运动员来说,热身有个更为专业的说法 —— 准备活动。做任何事都是如此,做足准备,效果才会更好。在设计思维中,不时进行热身活动是很有帮助的。《创新思维》描述了几个不错的热身活动。意大利面塔其任务是在 10 分钟内用意大利面建造尽可能高的独立的塔,不允许附加材料。这是一项有趣的娱乐活动,可以激励参与者进行建造和实验。在设计思维中,有一句座右铭叫 “经常失败,尽早失败”,意思是传统来看,什么都是有标准的,不会失败,但如果能在项目的快速迭代中尽早引发失败,并把失败视为知识的来源,则能更快地纠正错误,从而降低风险。因此,“意大利面塔” 游戏除了是一项热身活动,还可以作为设计思维团队的一个分析项目,用它来评价团队的计划和执行方法。活动后大家可以讨论,激发思考。还可以引入一些变化。比如在第一轮结束之后进行第二轮。在两轮之间,参赛队伍展示他们的面塔,并解释搭建方法。当进入第二轮时,这些新的知识和团队自身的经验都将被融入第二个面塔。这种加入第二轮的变化练习,正是之前 “尽早失败” 在创新过程中的应用,有助于早期发现错误的假设。图片是的,但是……/ 是的,而且…… 这是人们每天都在说的话,特别是在工作坊、对话和头脑风暴会议中。人们因此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建立了平行的想法和思想世界。比如,公司团建,计划去黄山。大家分组讨论,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但只能使用 “是的,但是……/ 是的,而且……” 开头。一个组可能会提出:是的,但是在这个特殊时期,去远了不太合适,不如我们去上海。一个组可能会提出:是的,而且黄山路程远,爬山既可以体现个人的意志力,也可以培养团队的凝聚力。那么,反对方提出了新的目的地,支持方也给出了新的支持视角,不管最后去哪里,这次讨论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团建 “设计”。这个热身活动特别适合于创意阶段。“是的,但是……” 可以发现某个策略其中的问题,提出反对的意见,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展示新的观点和创意。“是的,而且……” 则可以对此策略提供支持,发现同一视角下的更多可能。03 想要创新,你会有意识地运用设计思维方法工具吗书中有六顶思考帽、10n、NABC 等几十种设计思维模型,下面列举两个。黑马原型 “黑马” 是指没有人下注的马,但它却出人意料地获胜。对,出人意料,这就是创意。实践表明,以共识为导向的解决方案往往只是对现状的加强。相反,看起来完全不可行的解决方案,却有可能成为突破性的创新。黑马原型的精髓在于颠覆权威。IT 界当初最著名的 IBM 公司,曾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全世界最多只需要五台计算机。这句话代表了 IBM 对于 IT 产业未来发展的判断,这个判断在我们今天看来当然是个笑话,但在当时,那可是 “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谁是 “倚天” 呢?这家公司就叫微软,微软开发出一个操作系统,当市场上已经有很多用户的时候,IBM 还未认识到 PC 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也不认为软件是可以卖钱的,这为微软提供了非常好的成长环境和成长机会,成为 IT 界的黑马。《创新思维》强调:只有在黑马原型阶段,他们才能克服自己思维的局限性,并考虑新模式 —— 如果需要,甚至可以与现有商业模式相反。正如这句名言:有时候,如果你有了一个疯狂的想法,那么它就值得去实现。黑马原型(2014 年)DNA 分析法 DNA 是遗传学名词,每个人的 DNA 都不完全相同。从生物学角度来看,DNA 是一个人最本质的东西。《创新思维》把 “DNA 分析法” 列为设计思维的一个工具,如果要翻译得通俗一些,就是 “本质分析法”,意思是根据事物最重要的本质特征,和具体特征之间的差距,以及市场比较,确定应该做什么。比如我们现在人手一台的手机,上至 80 多岁的老爷爷,下至几个月还不识字的小孙孙,都会对着它指指点点,这得益于乔布斯的创新。20 多年前,电脑可不是一般人用得来的,那是要输入指令的。那些命令都有特定的格式,比如一个简单的 “复制”,你要输入 c-o-p-ycopy, 才行,而且,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错。这就复杂了,对吧,至少得懂点儿 English。因此,乔布斯引入了图形用户界面,用一个个可爱的图标代表文档、文件和任何东西,还能呈现各种颜色。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每天都要打开的电脑桌面,和手机屏幕吗?在乔布斯对产品本质的理解里,所有产品不能有一丝多余的东西,要让每一个人不用学习就会使用,这就是苹果产品设计灵感的源头。《创新思维》作者蒋里,在中文版序中也写到:设计思维就是要通过不断的学习,逐渐培养出能够 “不同凡想” 的能力。这是在明确告诉我们:“不同凡想” 并非天才专利,而是一种可以习得的能力。基于此理念编写的《创新思维》,与其说是一本写满了设计思维方法和工具的 “菜谱”,不如说,这是一本教会普通人,通过对这些设计思维的 “煎炒烹炸”,而创作出新口味的书。任何想要 “不同凡想” 的人,都可以试着翻开这本书,也许下一秒,一个奇妙的 idea 诞生了!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