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又是一本每个字都认识,但好多字合在一起就让我迷糊的一本书。依旧是读不懂能够读完的老样子,书里面的好多概念我是第一次见识到,有解释有图表有统计有引用有规律(就是没有段子),最绝的是还有计算哟,还是用看起来就让我迷糊的公式做的计算哟,感觉好像还算出了答案的样子哟。于是,我决定给读不懂这本书的我找个借口:这本书绝对是田老师给金融学博士编写的教材。祝用到这本教材的大神些能考及格吧。我总算能笑了。1. 博士的终极使命是突破认知边界,在未知迷雾中开垦真理绿洲,这场从知识消费者到创造者的蜕变,是理性与意志的双重涅槃。读博不是多读几本书,而是学会在无人区种出第一棵树,这场从背知识到造知识的跨越,拼的是脑力更是毅力。比如哥伦布航海前,所有人都认为大西洋尽头是深渊,而他必须用理论和实践证明新大陆的存在,博士就是在学术的大西洋中探索未知的人。2. 创新契约的黄金法则,用短期试错的宽容换取长期突破的馈赠,如同春种时节的深耕与等待,终将收获颠覆性创新的秋实。爱迪生发明电灯前失败上千次,如果投资人要求他每次实验必须成功,人类可能还在用蜡烛,企业创新也需要这种允许失败的耐心投资。3. 资本市场是把双刃剑,股票流动性每提升 1%,企业创新专利数量就下降 0.8%,印证了快钱思维与十年磨剑的根本性矛盾。当股东能秒进秒出,老板们就只顾得上季度业绩,没心思搞十年磨一剑的技术。特斯拉如果天天被股东逼着下季度必须利润翻倍,马斯克哪敢砸钱搞火箭回收?数据证明,股票交易越频繁,企业越倾向于砍掉烧钱的长期研发项目。4. 风险投资的终极智慧在于失败容忍度系数,当企业失败概率突破 65% 阈值时,每多 1% 的宽容就能激增 3.2% 的突破性创新产出。敢为高风险买单,才能押中改变行业的黑马。20 年前马云找投资,被当成骗子拒绝 37 次,软银却敢赌这个 65% 会失败的项目,结果换来阿里巴巴万亿市值。5. 政策摇摆才是创新杀手,政策不确定性每加剧一档,企业研发投入就砍掉 12.7%。比起资金和技术,稳定的制度环境才是创新生长的氧气。农民种地,如果政府一会说必须种水稻,过半年改口改种桑叶,谁还敢买贵种子搞试验田?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创新的资本逻辑金融从业者公司运营高管必读书目共 14 个章节,每个章节都会有经济學家先驱前辈简介每个章节都有迷你小案例每个章节都有信息数据参考文献链接最后摘抄书中的一段原文: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三个因素:新的进入和竞争、加强管理控制,以及非国有资产的积累,为国有企业的转型创造了条件。国有企业为全民所有,每一位公民都是名义上的所有者,但实际上无法履行所属财产权利,政府成为行使全民所有财产权利的代理。但是,政府不是法人,因此,国有变为抽象意义上的全民所有。自改革开放开始,国企效率低下和非国有经济的进入引起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国企改革势在必行。通过逐步获得企业自主经营权,国企激励不足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国企承载社会多任务的目标依然存在。因此,政府对国企的干预 —— 无论是中央国企还是地方国企,非上市国企还是国有控制的上市公司 —— 都成为我国转轨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维护稳定是政府的政治任务和目标之一。提高生产效率和维护社会稳定,对社会发展、经济稳定前行至关重要。非国有企业由于产权激励,使它将经营和管理企业的重心放在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经营能力上。部分国有企业由于在生产上获得的激励不足,所以并不介意在企业中保留剩余劳动力。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