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对于一场雪崩,没有一片雪花的无辜的
这本书里没有什么我们不明白的大道理和研究结果,每个人都可以拿来就用,重要的是从书中我能看到我的样子,即使没有处在婚姻中,我也明确知道在书中提到的很多地方我会犯错,在有矛盾时每个人都习惯于把更多的错误推到对方身上,觉得自己是受了更多委屈的那一个人,其实不是,一段关系发展是两个人共同滋养的结果。如果我不在对对方抱有太多幻想和自己都做不到的要求时,关系会好很多,很多时候总是认为两个人在一起都这么久了,很多事情我不说你也应该知道我是怎么想的,你也该知道我的期待,你为什么还要做让我生气的事呢,这种心态不光是在伴侣之间存在,和朋友之间也会有这样的期待,本书就给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很简单就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期许和想要的结果,明确的告诉对方,你怎么做会让我觉得特别开心特别幸福,这样对方也轻松,自己也开心,关系自然就更近了一步;其次,互相尊重,不执拗的认为自己的解决办法和能力就一定优于对方的,先冷静一下想一想,如果按照对方的想法和建议去做,事情的结果一定很糟糕吗?如果不是,那就尊重对方的意见和做法,让对方有被重视的感觉;第三,给对方空间,让对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只要是这件事情不影响两个人的感情和造成什么损失就支持对方去做,这没什么坏处,另外,保持神秘感,给对方保持一点神秘感,也不要完全掌握对方的所有事情和想法以及任何时候对方在干什么完全没有必要一定要知道,这种神秘感会始终保持新鲜感,两个人一直会对对方有好奇心,会觉得好玩不至于觉得无趣。大多数时候为对方付出的都不少,只不过问题出在了自己给的不一定是对方想要的,就出现了给的人没有得到期待的回应,接受的人没有感觉到幸福,在考虑到主动付出之前首先应该了解清楚对方想要什么而不是想着我先做了,投其所好才是真正的好,这样既不会觉得太累没收到回应,也不会让对方觉得你不爱她,形成一个正循环,关系就会越来越好,比为对方做什么和付出什么更重要的是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期待。想要学会爱一个人,首先要学会爱自己,如果自己都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清楚自己的期待,那又能带给别人什么呢,一个人能过好自己两个人才能过的更好,了解对方的前提是足够的了解自己,爱对方的前提是爱自己,不要把自己搞得跟闹饥荒一样,都没搞清楚自己的需求呢,因为缺,看到啥都想要,这样是过不好生活的,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就成为了一个值得爱能给出爱的人。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如何更爱另一伴从步入社会开始,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工作,二是寻找另一伴,而工作是为了给自己和另一伴更好的生活。关于如何寻找并和另一伴相处并没有说明说,往往重要的事情没有唯一的答案,但是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多不同的视角来更好的生活。我是一个对恋爱、结婚抱有悲观心态的人,可能是农村重男轻女等腐朽的观念禁锢从而抑制了我的需求,但越是压抑这种需求心理越极端,我相信有一天我会爆发,真不知道自己爆发之后会是什么样子。好在我看了这本书,了解了爱的本质,我相信我会慢慢变好的,真诚地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爱的每个人。这本爱的圣经,你值得拥有。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接受最近因为婚姻出现问题,看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基本每本书都会说男女不同,男人天生喜欢激情和多个女性,男人有钱就变坏…… 说的好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男人都是坏蛋,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有点令人绝望,直到看到这本《只想和你好好生活》,内心才开始趋于平和。比较喜欢书中海蓝博士的《我们应该永远只做使彼此靠近的事》,她和她爱人的故事跟我的很像,她的观点特别认同:在每一个当下,都问问自己:我说的这句话,做的这件事,是让我们之间的关系更靠近,还是更疏远?然后永远只做使彼此靠近的事。认同她在《没有不美好的婚姻,只有不愿意学习和改变的人》,多多发现先生的优点:非常理解和支持自己,头脑清晰,懂得享受生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意识问题,付诸行动。书里讲的道理都是浅显易懂的,每每看到这种书籍就会想起一句话 “道理我都懂,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对啊,这些道理大家都懂,要把正能量带回家,不要互相抱怨;要关爱伴侣,但不能失去自我;要正视伴侣的缺点,要挖掘伴侣的优点…… 道理听上去都很简单,可是每当执行起来却又相差十万八千里,我觉得原因可能是,婚姻是双方一同经营的,只有一方努力,另一方如果漠然、不配合,那么婚姻是无法经营好的,所以这些道理、这些方法要落实首先要双方都意识到问题所在,接受这些道理和方法并且愿意付诸行动,这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步。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养而不爱如同养猪,爱而不敬如同养狗适合人群:已经结婚和打算结婚的人们
本书是国内外二十多位心理学大师对如何维系亲密关系的解答集合。
尽管这不是一本系统专业的心理学书籍,但知识密度很高。由于只对亲密关系这一个话题展开讨论,所以每位大师都拿出了看家本领。
他们的说法都从自己的领域出发,比如武志红老师从释梦的角度讲述一些亲密关系的现象,还有一位老师从正念的角度教人活在当下。印象比较深的是柯维夫妇,他们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的后代,他们延续了史蒂芬柯维的理念,首先提出爱不只是感觉,更是行动,还强调要从 “我们” 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让婚姻持续幸福。
从不同大师的观点中,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共通的地方,这可能就是婚姻幸福的秘密。
我总结为三句话:
做自己不卑不亢,
爱对方尊敬付出,
让我们变得更好。
这个总结对不对呢?相信你读过之后会有自己的答案。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不追求100%的恒久,愿维持80%的平衡这是一本乍一看眼花缭乱,实则非常有趣味的书,参与编撰的也有跨专业领域的爱情成功者,补充一点阅读建议:因为观点庞杂,所以联系讲每个核心观点批阅出来,方便在产生困惑的时候有原则的理解看完全书使我的爱情观多了很多包容的成分,我是一个还没有结婚的年轻女士,也有一些不切实际的爱情幻想,也追求永恒之爱的传说,也渴望天长地久,但这本书使我对天长地久,爱的概念和标准产生了全新的优化。我们都独立的个体,有情绪低落和思想倦怠的时刻,我认为爱情的概念没有绝对值,只有近似值,不要因为对方一个阶段,一个时刻犯得一个小错而动摇对整体爱的评价(原则问题还是不行的)。与其从营销号上寻找关于爱的价值观认同,不如按照自己的定义拟定衡量爱情的标准,不要随着别人的爱情观随波逐流。每对情侣的情况不一样,不必用统一的衡量标准衡量彼此。可以允许彼此在生活中无责产出 20%的冷漠,在有需要和精力的时刻相互付出 80%的真诚,这样的爱情就已经合乎真爱的标准了愿我们都能求仁得仁,找到命定的爱人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