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关于人工智能的科技树,还有很多支干是我们没有找到的

    这本书其实在 2004 年就已经出版了,在当时也曾引起不小的轰动与讨论。作者杰夫・霍金斯先批判了传统的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并且断定传统的人工智能永远没办法造出能够与人脑相媲美的智能机器。因为想要真正地了解智能是什么,只有去研究人脑的智能产生的机制,而不能单纯地依靠程序和数学。接下来,杰夫・霍金斯系统地探讨了自己对于新大脑皮层的理论,也就是他所宣称的智能理论。所谓智能,其实就是新大脑皮层基于记忆 - 预测系统的系统体系。新大脑皮层由层次性的神经元组成,由人类在成长生活过程中不断记忆强化的各种 “恒定表征”,以及由此对输入产生从上而下的预测。这样说太抽象,举个例子,你看着某个人的眼睛,这些信息通过你的眼睛感官上传到大脑皮层,由下而上,细节构成整体,过去的记忆形成的关于 |“眼睛” 的模式让你知道你看到的是眼睛。这个过程不是单向的,同时,你的大脑皮层作出预测,“哦,往下看我应该可以看到这个人的鼻子,往上看应该是额头” 这样的预测从上往下传递,并且配合你的感官器官得以验证。所谓智能就是这样一个不断验证记忆中的 “模式”(或者称为 “恒定表征 |”)不断作出预测的过程。此外杰夫・霍金斯还将意识概括分为两种:自我意识和可感知的意识。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识其实都是指自我意识,这种 “意识” 本质上也是基于记忆 - 预测模型的陈述性记忆。所谓自我意识就是陈述性的记忆。可感知的意识,比如我们通常认为蓝色代表忧郁,红色表示愤怒,这样的意识与古脑有关(古脑控制了人类的基本情绪和感受,性欲、饥饿、高兴等等),作者没有给出确切的解释,不过显然也与记忆 - 预测模型相关,我猜测这与人类长期进化形成的 “记忆” 有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了解大脑和智能的必读著作

      这两天看完了王老师推荐的 Jeff Hawkins. 的第一部著作《新机器智能》,彻底刷新了我的三观,读的过程中,有一种从脚底板贯穿到天灵盖的通透感!有的时候读到精彩段落,起一身鸡皮疙瘩!这本书可以作为中国学生的必读课外书!中国太缺这样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对于大脑的理解,很少有通俗的著作能把人类智能是什么,大脑运作机理,什么是意识,想象力等概念用一个一以贯之的理论讲清楚!这本著作虽然用了不少假设,但是这种建立在大量脑神经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的合理的猜想以及严谨嗯逻辑推导下,得出的记忆 - 预测模型,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运用这套记忆 - 预测模型,结合分层分级模型的运行机制,对于我们的大脑如何学习理解会非常通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最棒的理解自己的大脑的书

        也是最棒的对现在获得大量关注的 AI 的领域的预备知识的书。特别是第六部分,虽然有些词语不合适,需要看英文原版理解,但是解决了过去遇到的大部分问题,也把很多过去的认知能够完美结合在这个框架中。非常非常推荐,对智能,意识,感兴趣的朋友,这是很推荐的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霍金斯认为,在开发人工智能之前,必须先把人类智能弄明白,只有这样才能制造出真正像人类大脑一样工作的机器。霍金斯的目标就是要弄清楚人类大脑真正的工作方式,然后对大脑进行逆向工程,并开发模拟其功能的软件,从而实现真正的人工智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人工智能有一个根本缺陷,那就是它未能充分理解什么是智能,或未能理解某个事物意味着什么。图灵测试:如果一台计算机能够欺骗人类提问者,使其认为自己也是一个人,那么根据定义,这台计算机就拥有智能。1986 年 1 月,当我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作时,做的第一件事是梳理智能和大脑功能方面相关理论的发展历史。神经网络研究人员,也被称为连接主义者,他们并不热衷于计算机编程,而是渴望研究神经元相互连接后形成的整体所展现的行为。从表面上看,神经网络似乎与我的兴趣非常契合,但我很快对这个领域的研究感到失望。当时我认为,对于理解大脑而言,有必不可少的三大准则。第一准则是,考虑大脑的功能时需要包括时间因素。真正的大脑能够处理快速变化的庞大信息流,而这种通过大脑的信息流完全是动态的。第二准则是反馈的重要性。神经解剖学家早已发现,大脑内部充满了反馈连接。比方说,在新皮质和在大脑中位置比较靠下的丘脑之间的连接回路中,反向连接(即通向输入)的数量几乎经常是正向连接数量的 10 倍!这就意味着,每有一根向前传递信息进入新皮质的神经纤维,就会有 10 根从新皮质反向将信息传递回感官的神经纤维。同时,反馈也控制着整个新皮质的大多数连接。虽然反馈的确切用途还不为人所知,但从已发表的研究成果来看,它确实广泛存在。综上所述,我认为反馈是至关重要的。第三准则是,任何一个关于大脑的理论或模型都应该能够解释大脑的物理结构。就像后文中提到的那样,新皮质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构,而是由一个不断重复的层次结构组成的。任何一个没有体现这种结构的神经网络,肯定不会像大脑那样工作。新皮质记忆有 4 个特性与计算机记忆有着本质不同。・新皮质自动存储模式序列。・新皮质可以自动联想到模式。・新皮质以固定的形式存储模式。・新皮质以层次结构的方式存储模式。创造力是每一皮质区的固有属性,它是预测的必要组成部分。爱因斯坦具有无与伦比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不可能纯粹是他年轻时在专利局的工作刺激环境的作用结果。人们认为他的大脑非同寻常。(此前,人们认为他的大脑已经丢失,但几年前发现它保存在一个罐子里。)分析表明,他的大脑的确很不寻常,每个神经元的支持细胞即神经胶质,要比人类的平均水平多得多。爱因斯坦的大脑顶叶处有不寻常的凹槽或脑沟,这个区域对数学能力和空间推理很重要。它也比大多数人的大脑宽 15%。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为什么爱因斯坦会具有如此超群的创造力和智慧,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部分才华来自遗传。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