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29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本书暴露出作者的知识需要更新了

    20 年前作者获得 CCTV”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那时本书的内容算是对刚刚迈入市场经济的中国扫盲之作,但 20 年后再说这些老生常谈就有些肤浅了,更不要提他和林毅夫的争论已经高下判定了。就本书而论,内容也太肤浅,很难相信是中国最高学府经济系大咖之作,比如书中还在讲如何成为比尔盖茨女婿那个明显弱鸡的民间故事。身为经济学家,应该有科学的严谨,什么叫 “企业家”,如何定义?根据雇工人数还是资产规模?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只是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为 “资本家” 另外起了个名称。资本家在马哲创立时并没有道德评判,资本家雇佣工人组织生产,首先工人是自愿的,而在封建社会劳工被迫依附贵族领主,劳动是强迫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比封建主义有其先进性,所以才带来社会的进步。资本的属性使得资本家就是以盈利为目的,新教伦理就是鼓励对利润的追求,“是为上帝代为保管,只有努力赚钱,才能有钱捐助”,书中颂扬企业家(资本家)的创新(冒险)精神,还说企业家不是为了赚钱。请政治经济学本科毕业的作者再重温一下马克思的教导:““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 10% 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 20% 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 50% 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 100% 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 300% 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对利润的最大化追求就是企业家(资本家)精神,并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因此带来的风险和后果也是自作自受。作者 10 年前很高调,贸易战后书末推托给 “意识形态” 之争,真是妄称经济学家,资本无国界,“意识形态 “是不同利益集团的口号,马斯克又要来建新厂了,“企业家” 是逐利的。

      2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改革需要企业家,更需要企业家精神

      书摘:中国的改革要真正取得成功,必须改变人们对企业家的传统认知;而要改变人们对企业家的传统认知,就必须要有一个观念变革、一个观念的现代化,因为企业家群体是现代观念的产物,是启蒙的结果。在真实世界里,未来是不确定的,行为的后果是不确定的,因为它取决于对未来的预测是否正确。消费者需要什么我们不知道,技术怎么变化我们不知道,所以我们需要想象力,需要敏锐的判断力、远见和气魄,而这种想象力、判断力、远见和气魄,就是企业家精神。经济的发展,或者来自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或者来自技术创新。无论是传统资源的有效配置,还是新产品、新技术的出现,都是企业家精神作用的结果。没有企业家精神,我们甚至不知道一个东西应该卖多少,市场不可能真正趋向均衡;没有企业家精神,大规模的创新和技术进步都是不可能的。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企业家是元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企业家是培育科技,运用科技,创造财富的最重要推手,是社会最活跃的因素,从这个角度讲,企业家是生产力的源泉,是元生产力。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从牛肉塊反推整头牛

          虽然不是绝对,但中国文化总是呈现出明显的零和特征,突出表现为在存量中挣扎、内卷、互害,而增量的思绪几乎是完全缺失的。想来,经济增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还是一个全新的现象。从 1776 年瓦特成功改良蒸汽机开始,经济增长也仅有 250 年的历史。相对于智人 20 万年的历史,仅占千分之一。考察中华文明 5000 年的历史,即使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大多数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并不比唐宋好太多。而最近经济增长的 40 年,在整个中华文明中,也只算占比千分之八。如此短暂的经济增长占比,加之中国文化受限于地理环境、农耕文明和社会制度的约束,不必要更不可能孕育出增量的思绪。因此,在资源有约束的零和博弈中挣扎,必然孕育出与正和市场逻辑相反的强盗逻辑。由此造成了压迫与被压迫的社会结构,对资源争夺的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蔑视一切秩序,把信仰当牟利的工具,社会从上到下陷入资源焦虑等等现象。一块地,老张家多占了,必然是我家少种了;一口井,老王家霸占了,必然是我家缺失了。在这种资源有限的零和博弈中,必然造成 “有人富了,一定是他抢了其他人” 的思维惯性和逻辑烙印。因此,无商不奸、仇富的思想便根深蒂固。想要在零和环境下生存,唯一的手段就是争夺资源。即使圣贤不断以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的美好理想来教化众生,希冀弱化争夺的烈度,但仍然无济于事。反倒是被手段更高明的阴谋家所利用,“嘴上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儒家的美好理想成了伪君子争夺更多资源的工具,在数次治乱循环中不断沉淀、异变,幸存下来的国人或多或少都自带伪君子的文化基因。越是手段凶残,越是争夺无底线,越是流氓强盗,越是喜欢扯出一切美好的词汇作为他们强盗逻辑的遮羞布。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书读懂张维迎

            张维迎的书只读一本就读《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理解市场的关键是理解企业家精神;而理解企业家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的 “无知” 和未来的不确定性,理解知识的本质。企业家选择比激励更重要,应该建立 “以企业家为中心的公司治理模式”。企业家决策主要靠软知识,管理者决策主要靠硬知识。管理者是使用工具,企业家是创造工具;管理者是实现目标,企业家是创造目标。企业家精神四要点:对盈利机会的警觉性;简单化;想象力;毅力和耐心。企业家是市场的主体。资本所有者的职责是选择企业家【投资就是投人】政府不可能替代企业家。公司治理应该以企业家为中心。支配人类历史和现实的就三种逻辑:市场的逻辑;强盗的逻辑;信仰的逻辑。市场的逻辑是通过利人而利己,相互合作,创造财富。市场的逻辑背后是正和博弈的思维,相信财富是创造出来的,人与人之间彼此合作,可以实现双赢,双方都可以生活得更好。强盗的逻辑是通过损人而利己,相互伤害,掠夺财富。强盗的逻辑背后是零和博弈的思维,甚至负和博弈的思维,相信财富是一个固定的量,你过得好,一定是因为我受到了伤害,反过来,我要过得好,一定得伤害你。信仰的逻辑是认为自己的信念是唯一正确的,试图在思想上征服他人,甚至不惜使用武力。人与人之间的好多冲突,不是利益冲突,而是信仰冲突。人类历史上的许多灾难是信仰冲突导致的。我这里讲的 “信仰” 是广义的,包括宗教信仰、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观等。 亚当・斯密为市场的逻辑提供了道德基础。市场的逻辑不仅适用于人与人之间,也适用于国与国之间。贸易使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变得更为相互依赖,也更可能和平相处。

              4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企业家的两个职能:套利和创新

              张维迎老师在书中对于「套利和创新」的分析阐述,刷新了我的认知,过于一直鄙视「套利」,但没想到套利的价值巨大,而且中国过去经济进步很大程度是依靠套利,而非创新,而且很多企业就是通过套利赚了大钱钱,尤其是贸易类公司,比如改革开放早期,“倒爷” 把中国的袜子卖到俄罗斯,又把俄罗斯的飞机卖到中国。另外,作者认为「一个社会中最高能力的人被配置在哪里,也就是最高能力的人是在创造价值还是分配价值,会给国家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为我对现有社会发展的思考提供了新的视角。本书值得常看常思。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以下这段写得现实:政府官员的激励和企业家很不一样。企业家试错,失败了损失是自己的,成功了收益也是自己的。但政府官员做事,成功了没有与此对应的货币收益,失败了反倒可能要承担一定的职业风险(尽管并不总是如此)。所以,有些政府官员考虑更多的是怎么回避个人责任。回避个人责任的一个办法就是听取专家的意见,这样,任何政策出问题以后,都可以说事先征求过专家的意见,官员自己当然就没有责任,至少情有可原。第二个办法就是忠实执行上级的政策,上级号召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或者 “跟风”,别人(其他地区)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比如,别人做太阳能,我也做太阳能。这样即使最后失败了,大家都失败了,又不是我一个人失败了,我个人当然也就没有责任。所以我们看到,一旦政府鼓励某个产业,这个产业就容易变得产能过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企业家是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

                  做企业是通过商业的方式来解决某一个社会问题,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时势和环境,做成的企业是时代大浪筛选的结果。做企业很难吗?确实相当难,考验的是团队对整个时代、市场、和大众需求的敏锐洞察以及快速而精准的执行到位,在不同的规模还要升级认知和资源整合能力,是一场不会停歇的攀登。创业是九死一生的选择,“创业未半而中道奔殂” 是常态,要求创始人有泼天大志、百折不回甚至享受其中、有钢铁神经、杀伐果断,还有能承受舍弃的痛苦,就像马斯克,极端的愿景和成功,需要极端的努力以及冷酷,可以为了目标献祭一切。企业家是一群了不起的人,也是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而懂趋势、善于利用技术的企业家是一个国家的先进生产力。企业家务实求真,本书最有力量的一句话:企业家代表和平,这在当下尤其重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现代经济学围绕市场,展开过各种各样的讨论,直到今天也没能有一个定论。在这场讨论中,张维迎旗帜鲜明地和市场与企业家站到了一起,并且花了近 40 年的时间,诚恳又执着地想要将这一观念传达给大众。他始终认为经济学家的责任就在于通过改变人的观念来影响这个世界。他说:“世界不是被动的,它是被创造的。所以未来什么样依赖于我们每个人怎么想。”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是那么科学的经济学最后是价值观之争

                      作为一个坚定的市场经济支持者,我崇敬张维迎先生,同时也为张先生在本书论证市场经济时,无法以「异乎寻常的逻辑严整性」让我彻底信服而略感遗憾。或许,经济学永远无法像物理学那样逻辑严整,最后是价值观之争。在中国当下,市场经济不得不自证清白的荒唐时刻,本书显得难能可贵。如果政府的计划,是源自国内民众的利益诉求,是更好的为市场经济长期发展服务,那计划才是合法而正当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向勇于创造的人致敬。

                        这本书,一开始只看书名对我的吸引力并不大,但发现有三位喜欢的老师一致推荐,就抱着好奇翻了翻。发现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好书。目前来说,这本书里有一部分内容对我启发比较多,但也有一部分内容还没读懂。书中有一部分内容行文比较通俗,也有部分内容涉及的专业术语比较多。这本书帮助我们认识到:人的本质性力量,包括想象力、创造力、直觉、勇敢和果断对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强调了产权保护,以及人的自主性是推动价值创造的重要原因。很多误解,实在是难以化开,也唯有一声长叹。希望越来越多的聪明人,能从事于价值的创造,而不是致力于成为分配者的一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企业家精神的探索和认识

                          “企业家是做什么的?企业家是做贸易的。企业家是市场逻辑的践行者,过去 500 年的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家精神作用的结果,每一条国际贸易之路,都是企业家开凿的。” 这是一部严谨的关于论述企业家精神著作,内容读起来有种娓娓道来的感觉,通过详实的例证来说明真正的企业家精神,让读者易于理解和引发思考。 1. 知识的本质与企业家精神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每个时代都有基于前人积累而产生的创新创造,然而所有的新生事物,就好比襁褓里的婴儿,需要具备企业家精神的父母,含辛茹苦寻找各种资源把它养大、培养成人。    新生事物的发现和创造,离不开具备企业家精神的先驱们,坚定信念,遵从本心的声音,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沉淀,将知识充分发挥并产生新的知识来推动创新。    万事开头难,其中企业家精神是坚持下去的原动力。 2. 市场理论中的企业家    市场理论一般是基于假设条件的理论推演,而企业家是具有拨开云雾能力,看到真正的市场价值,并付诸实践。 3. 企业家精神与创新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在每个时代的当下,在企业家敏锐的洞察下,总能发现需要创新的机会。虽然创新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充满挑战,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会让企业家不惧艰险,坚毅的走下去。    即使是在过程多次失败,总能不断站起来继续投身想要达成的事业当中。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个体是幸运的,能在短暂的人生中充分发光发热,创造奇迹、改变世界,为人类进步做点贡献。 4. 企业家精神的制度生态    基于开放的商业环境和保护个人权利的法治环境,企业家才会积极投身到商业创新当中,从而会激发出有企业家精神的精英人群获得发展及实现价值。    良好的制度生态和从商环境,会让真个社会通过企业家精神不断创新创造,实现万众创新,推动文明社会、社会进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政府官员读一读这本书,少一些 “致命的自负”,多一些对市场的敬畏;企业家读一读这本书,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高瞻远瞩。“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只有追求长期利益,企业家才会选择创新。本书也是写给一般读者的。我相信,任何人只要认真读一读这本书,都会对企业家精神和市场经济有一个新的认识,对经济政策有一个更加理性的评判。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企业家精神

                              1. 创业者不仅仅是开创新企业的人,而应该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即不断探索、创新、创造、接受挑战和承担风险的精神。2. 企业家精神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通过培养和训练不断提升的能力和素质,如创造力、冒险精神、坚韧不拔、逆境应对能力等。3. 企业家精神可以在各个领域和层面上发挥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商业创业。无论是个人能力发展、组织变革、社会创新等方面,都需要发扬企业家的精神和价值观。如果要将这些观点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开放心态和自我探索意识。不断接受新的思想和观点,探索自己的潜力和发掘自己的优势,为未来的计划和目标做好准备。2. 时刻保持创新意识和求变精神。不断审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寻找新的方法和思路,挑战自己的舒适区,不断改进和创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3. 发扬勇气和冒险精神。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勇于承担风险和尝试新的方案。不断锻炼自己的逆境应对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4. 注重团队协作和资源整合。将自己的创意和创新与团队和组织的目标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创造共赢局面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把企业家当回事,把所有人当回事

                                要说当今世界上最神秘的一群人,在我看来就是企业家。一方面,企业家给我们社会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与创新产品;但另一方面,人们又会把社会的道德败坏和幸福感的缺失全部怪罪给大企业。经济腾飞时,企业家是集商业才华、演讲才能和洞察力的社会偶像;而经济下滑的时候,企业家又变成了贪婪成性、毫无家国情怀,“满手鲜血” 的资本家。企业家这样一群人,人人都知道他们重要,人人却都要贬低他们对社会的重要。在需要他的时候他们是天神下凡,在不需要他们的时候又使撒旦复活。这就有两种可能,第一,企业家是外星人,这显然没什么说服力;第二,我们根本不知道 “企业家” 到底应该是什么模样。为了不人云亦云,我们确实必须要思考这几个问题:企业家是哪一群人?企业家对于社会到底有哪些贡献?企业家对社会到底是好是坏?而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先生的《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从标题到内容,都尝试回答这个问题。与其他探讨企业家的书籍不同,张维迎先生是站在 “奥地利经济学派” 的视角,分析企业家的定义与功用的。“奥地利经济学派” 的经济思想可以简单概括成:“企业家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与传统经济学将 “供需关系” 和 “生产资料” 作为市场经济的核心不同,奥派经济学家认为企业家才是经济增长与创新的核心。虽然企业运营不能不看利润,但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同时也追求超越短期利益的 “创新福利”。创新的目的当然还是赚取利润,但这种利润与短期的 “套利利润” 是完全不一样的 —— 在不同市场内外赚取差价,虽然赚的钱少,但是稳定;而要投资研发新技术,虽然在未来可能带来大量利润,但也有可能血本无归。所谓的企业家精神,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理性的冒险精神。诸如乔布斯等一类成功企业家,被认为拥有 “现实扭曲立场”,能够说服投资者相信未来的利润,能够在缺乏资源时 “变出” 资源,企业家之所以能做到这些 “契机”,原因就在于他们拥有普通人没有的想象力、判断力、说服力等非显性的 “软知识”,用中国历史做比喻,普通人的极限就是韩信,带兵可以 “多多益善”;而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者却是刘邦,可以用好那些 “韩信”,成就自己的一番天地。但我们普通人往往对企业家抱有鄙夷乃至敌视的心理,这本书将这种现象定位为 “仇富” 心理。我们之所以会觉得企业家做了很多坏事,或者将企业家视为自己生活不幸的源头,主要有三大原因:第一,市场经济增长了人的攀比心理。在过去,不同阶级之间的人是完全天差地别的,即使想要比较,处于低阶层的人也完全无法想象高阶层的人到底是怎样生活的(例如那个农民想象皇帝用金锄头耕地的中国古代笑话)。而市场经济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全社会平等自由的环境,“金钱” 变成了通用的财富度量单位,我们有了一个与他人衡量的标准,就越来越喜欢与他人比较,于是,类似企业家这种原本与普通人完全没有联系的人就成为了嫉妒的对象。第二,是一种不切实际的 “平等” 幻想。我们对于平等的渴望,实际上来自我们的嫉妒心 —— 假如周围的人都和我们一样穷,我们即使过得很差,也不会有愤懑的情绪;但只要周围有一个人比我们过得好,即使我们生活得也不错,也会感觉自己所处的环境不公平。嫉妒在个人层面会表现为:谴责社会不公平;替罪羊;占领道德制高点;强调自己拥有的优势而贬低别人的优势,以及将成功者的功绩归结于运气。而嫉妒在群体层面上表现出的就是一种 “杀富济贫” 的政治思维,很可惜的是,纵观历史,“杀富” 屡见不鲜,“济贫” 往往却只是这种暴力的遮羞布。第三,也是本书着重批判的,就是传统经济学向大众灌输的 “市场经济就是零和博弈” 这种思维。在传统经济学看来,一个市场内的资源是固定的,经济学所要做的就是让这种资源分配的效率最大化。也正是传统经济学认为,企业家的行为会导致不公平的竞争与垄断,从而导致市场失灵,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式就是政府干预。本书作者张维迎对传统经济学这种 “分蛋糕” 思想持有批评的态度。书中有大量对于传统经济学的分析与批判,我们只需要清楚:传统经济学是在一种静态的假设中 “分蛋糕”,外部环境一变,传统经济学的所有结论就会失灵;而奥派经济学是在一种动态的演绎中 “做大蛋糕”,人对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有主观能动性。在奥派经济学看来,市场最重要的功能不是配置资源,而是让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最好地发挥。市场经济下的高度分工与专业化合作并不是传统经济学所说的效率浪费,而是发挥每个人最大的优势,将企业的效率最大化的机制。在奥派经济学看来,无论是传统资源的有效配置,还是新产品、新技术的出现,都是企业家精神作用的结果。** 没有企业家的创新,即使有新技术出现,这些技术也不会变成大众产品。为什么古罗马出现了蒸汽机,却没有引发工业革命?为什么古中国发明了火药,却没有提前实现现代化?这些现实案例在传统经济学框架下是难以解释的,因为传统经济学的框架中没有技术,只能假设一个社会 “已经拥有了某种技术” 后的经济发展规律。而奥派经济学对这种历史悖论给出了评价:因为古罗马与古中国没有建立起以企业家为核心的市场经济 —— 这些科学技术只是作为单纯的技术,没有参与到市场的运行中,没有能转化为老百姓的实际福祉,自然只能是昙花一现。企业家精神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但并不是建立一个市场经济体制,就会自然而然产生企业家精神,整个社会从上至下都要为企业家精神提供土壤。在公司治理上,企业管理应当将企业家精神而不是 “利润” 放在第一位,应当清楚股东经常因为缺乏企业家精神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好的公司治理应该使得企业家精神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最具企业家精神的人能够掌控企业,即使这种治理模式会造成一些人的损失。书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狠:“公司因创造价值而存在,不是为了不腐败而存在”。在政治制度上,政府应当让企业家成为社会均衡的重要构成部分,因为从边际收益角度看,一个健康社会的人在工商业工作和在政府部门工作能获得的利益是近似的,如果政府不为工商业提供开放自由的土壤,人才就会在理性的驱动下涌入政府部门参与 “分蛋糕”,而不是去工商业做大 “蛋糕”,而众所周知的是,政府部门内部的文化与激励机制根本无法培养那种敢于冒险、勇于突破思想禁区的企业家人才。在法律制定上,一个法治社会应当保护每个人的权利,不是任何人的利益。“保护企业家的权利” 这句话,在如今的中国还是一句听着很刺耳的发言,大部分人认为企业家已经拥有某种优势,法律不是保护企业家的权利,就是损害了普通人的利益。但张维迎在这本书中指出,与普通人相比,企业家的收入反而更容易受到政府的影响,因为普通人的收入主要是工资收入,政府部门一旦想通过税收改革动普通人的钱包,就会引发大规模的反对;而企业家的收入主要是利润收入,只需要政府一改政策,企业家就可能血本无归。类似的逻辑也可以套用到法律制定上 —— 为什么法律要捍卫企业家的权利?因为权利所有人可以平等享受的东西,如果连企业家的权利都会受到侵害,普通人的权利更无保障;而利益却是一部分人享有的特权,在市场经济下,为一群人留出利润,则是伤害了另一群人的利润,更不谈在利润分配期间可能出现的 “寻租” 行为,法律如果捍卫一小部分人的利益,更有可能养肥的是另一大群人的腰包。尽管奥派经济学有许多真知灼见,但这一经济学流派在学术领域还属于边缘学说。在本书中,张维迎将这种现象归结于 “主流经济学对奥派经济学的刻意打压”,得到有一门课程《奥派经济学 10 讲》,课程中将早期奥派经济学的失败归结于创始人的 “怪咖脾气”,而在我看来,** 奥派经济学之所以处于边缘,是因为它满足不到我们对于 “确定性” 的追求 **。奥派经济学是一门讲求演绎的经济学,简单来说,奥派经济学家认为 “人的行动” 就是经济学的真理,只需要按照这条 “元真理” 一路演绎,就可以预测出所有经济周期。事实上,奥派经济学对于经济周期的预测十分准确,但这种研究方法在普通人看来简直与 “占卜” 无异,反倒让人心生恐慌。而主流经济学则会在一系列假设的外部条件下,运用大量术语和表格对特定历史时期的市场运作给出一套逻辑严密(即使错误)的 “规律”,这就很给人安全感和可靠性。我对于这本书的感受也是如此,奥派经济学的研究思想确实让我 “眼前一亮”,但这道亮光却还不能解答我内心的很多疑惑,我将我的一些疑惑列举于此:1. 企业家精神是否有一定的评判标准?难道只能从事后的 “光环效应” 判断一个企业家有否企业家精神?2. 企业家精神真的会引向创新而非垄断吗?据我所知,一些领域的创新很困难,但垄断却很容易,这是否只是因为这一行业的企业家人才不足?3. 张维迎先生所提及的 “企业家为核心的市场经济” 有两个前提:政府对市场的最小化干预以及高水准的 “法治社会”,但这两点本身是否也是一种 “静态假说”?至少从一些欧美国家的现实案例来看,政府不干预市场,不代表企业家不会干预政府;即使是高水准的法律,也无法彻底消除人性中的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些问题的产生,可能是我本身才识的不足,也有可能是这本书的篇幅所限,不能解答我的所有疑惑。但无论如何,《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是一本在当下很有启发性的书,无论哪个 “派系” 的读者,都能从本书看出一些现实市场的倒影。我自己从书中得出两个结论:1. 市场经济或许不完美,但它确实比过去的大部分玩意都要好很多。2. 公务员和公司职员不应该互相敌视,更不应该分出一个三六九等来。因为无论哪种流派的经济学都在告诉我们:搞窝里斗最后只会害了所有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批判的看主流

                                  市场再发展变化,经济学的框架与指引也应该随之发展与变化,总不能用工业时代的经济学框架解释互联网时代的经济现象。      在以发展为目标的前提下,经济学需要进行范式转换,也就是书中提出以企业家为中心,张老师对于主流新古典进行了大量的批判,这方面我是认同的!      书中指出新古典的盲区和框架的片面,书中对于西方思想脉络社会隐形的激励体系做了详细的介绍,我很有收获!       纯粹从发展经济上看账这么算很有说服力,这里有个问题很重要,为什么奥派不能成为主流呢?这是这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市场经济能解决很多问题,主流经济学也低估了市场自身的调整能力,张老师指出了这些,并提出了新的发展范式是极具启发性的。       有两个意识始终在我脑中回荡,维持市场经济也有成本,市场经济也分好的坏的,这不只是一个经济学范畴的问题。       应然的世界就这样,与诸君共勉!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

                                    本书的作者张维迎是著名经济学家,博士毕业于牛津大学,2006 年至 2010 年曾担任北京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现在是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在作者看来,只有改变了人们对企业家的观念,才能改进企业家的生存环境,才能有利于企业家的创业和创新,从而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作者在本书序言中说,他希望他的经济学同行们读一读这本书,反思主流经济学的缺陷,纠正对市场的误解;他也希望企业家读一读这本书,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高瞻远瞩。"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只有追求长期利益,企业家才会选择创新。本书也是写给一般读者的。任何人只要认真读一读这本书,都会对企业家精神和市场经济有一个新的认识,对经济政策有一个更加理性的评判。本书在写法上,理论与故事交融,历史与现实交汇。本书中所有的理论观点都有相应的案例支持,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理解深刻的道理。我们生活在一个迅速变化的时代。从容应对变化的最好方式是掌握那些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不变的东西。企业家精神就是那种创造变化但其本身不变的东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仅对企业家精神有了新的认知,对政治经济学也有了新的理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企业家决策不同于科学决策。企业家是市场逻辑的践行者。

                                        贸易是一种和平的力量。市场的逻辑是人类价值观演化和趋同的重要驱动力。作为市场逻辑的实践者,企业家在化解价值观冲突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也应该有所作为。历史上,企业家既是财富的创造者,也是观念的革新者;许多传统价值观的突破正是企业家群体努力的结果。我相信,只要企业家群体能坚持不懈地践行市场的逻辑,人类就有走向和谐大同的希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经济学家张维迎 40 年企业家研究力作,回归原点,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与市场经济。 鲜活的案例与简明的语言风格,读懂抽象的经济学理论。 直击问题的犀利分析,跳出视野局限,长线看经济发展趋势。 破除认知偏见,以企业家思维从容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企业家” 是张维迎教授自 1984 年以来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不同于主流经济学中的市场均衡假设,作者经济学中的市场是不确定的、变动的,市场决策不是既定约束条件下的求解,而是改变约束条件本身,这就决定了企业家在市场理论中的核心地位。由此,作者讨论了企业家决策的心智模式,分析了企 业家的两种主要职能,概述了以企业家为中心的 “斯密 - 熊彼特增长模型”,并以此模型分析了中国过去几十年经济的增长。这不是存在于理论中的经济学,而是真实市场下的经济学。对于如何认识经济学理论、市场经济与资源配置,作者总能给出犀利的论断与直指问题核心的路径。这些立足于理论又回归现实的分析,不仅是写给在市场中做决策的企业家的,也是写给任何一个想要了解真实的市场和经济发展趋势的普通读者的。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