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张维迎关于公司治理模型的核心著作,为中国提供一个“企业家为中心的公司治理模型”。

内容简介

为什么要有公司和企业?企业究竟是如何运作的?中国的企业和公司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经济学家张维迎有关公司治理的核心著作,为中国提供一个“企业家为中心的公司治理模型”。只有解决产权制度缺陷,才能突破增长瓶颈。公司治理结构是所有企业参与人及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不同的企业参与人之间分配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制度安排;企业所有权安排,国家法律制度,市场竞争和信誉机制,经理人的薪酬制度及企业内部的晋升制度。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第二版序言 正确理解公司治理结构
  • 前言
  • 第1章 预备知识:效率、信息与激励
  • 第1节 引言
  • 第2节 帕累托效率和卡尔多效率及其应用
  • 第3节 外部性和科斯定理
  • 第4节 博弈、纳什均衡与承诺
  • 第5节 不对称信息和逆向选择
  • 第6节 道德风险和显性激励
  • 第7节 信誉和隐性激励机制
  • 第8节 作为激励机制的法律
  • 第2章 企业、企业家与公司治理
  • 第1节 什么是企业
  • 第2节 市场与企业
  • 第3节 为什么存在企业
  • 第4节 企业家与所有者
  • 第5节 现代公司的起源与公司治理的出现
  • 第6节 公司制度的两个法律特征
  • 第3章 股东导向、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价值最大化
  • 第1节 引言:经理人应该对谁负责
  • 第2节 利益相关者模式及其面临的两个基本问题
  • 第3节 股东主导模式和状态依存所有权
  • 第4节 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保护
  • 第5节 结束语:美国公司法变革的社会反应
  • 第4章 代理成本、控制权收益与公司融资决策
  • 第1节 引言:投资与融资
  • 第2节 资本结构与财务成本
  • 第3节 代理成本与资本结构
  • 第4节 控制权与融资合同
  • 第5节 非对称信息与公司融资决策
  • 第5章 公司法、诚信责任与业务判断规则
  • 第1节 公司法是一个契约
  • 第2节 股东与董事会
  • 第3节 诚信责任
  • 第4节 业务判断规则
  • 第5节 信息披露与关联交易
  • 第6节 法律制度与资本市场的经验研究
  • 第6章 市场竞争、信誉机制及中介机构
  • 第1节 市场竞争与经理人行为
  • 第2节 经理人市场的约束与信誉
  • 第3节 产权与信誉
  • 第4节 中介机构与公司治理
  • 第5节 政府管制与信誉
  • 第7章 经理人激励:理论与实际
  • 第1节 报酬激励的基本问题
  • 第2节 报酬激励合同的基本模型
  • 第3节 激励强度原则
  • 第4节 激励的信息量原则
  • 第5节 激励与监督的选择原则
  • 第6节 激励的平衡原则
  • 第7节 激励的团队原则
  • 第8节 激励的动态原则
  • 第9节 经理人报酬制度的实践
  • 第8章 内部劳动力市场与人力资源管理
  • 第1节 信息不对称与人力资源管理
  • 第2节 外部劳动力市场与内部劳动力市场
  • 第3节 长期雇佣、人力资本投资与激励
  • 第4节 激励、保险与资历工资制度
  • 第5节 选拔、激励与内部晋升
  • 第6节 任人唯贤、论功行赏与论资排辈
  • 第7节 内部晋升与企业政治学
  • 第8节 能力、学历及任人唯亲
  • 第9节 代理问题与用人制度
  • 第10节 产权制度与国有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
  • 参考文献
  • 人名索引
  • 重要词汇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理解公司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235 本)#2023 年精读作家(18)张维迎《理解公司:产权、激励与治理》大家好!今天经济学家张维迎的第九本作品《理解公司:产权、激励与治理》,张维迎关于公司治理模型的核心著作,为中国提供一个 “企业家为中心的公司治理模型”。为什么要有公司和企业?企业究竟是如何运作的?中国的企业和公司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经济学家张维迎有关公司治理的核心著作,为中国提供一个 “企业家为中心的公司治理模型”。只有解决产权制度缺陷,才能突破增长瓶颈。公司治理结构是所有企业参与人及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不同的企业参与人之间分配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制度安排;企业所有权安排,国家法律制度,市场竞争和信誉机制,经理人的薪酬制度及企业内部的晋升制度。2、精彩段落:①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是市场经济中人与人合作的主要形式,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正是通过这种形式,不同要素的所有者可以组织在一起,合作生产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各自的收入。也正是公司这种组织方式,推动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合作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全人类生活得到了普遍改善。没有公司制度,就不会有市场经济,更不会有世界范围的分工合作和经济的全球化。市场公平竞争的基本要求是:在法律和政策面前所有企业一律平等,没有企业受到政府的歧视,也没有企业享有政府赋予的任何特权。如果政府以法律和政策的形式赋予国有企业专营权,如果某些行业国有企业可以进入、民营企业不能进入或进入门槛更高,如果私有企业财产不能得到与国有企业财产同等的法律保护,如果国有企业在税收、信贷、土地、许可等方面比民营企业享有更多的优惠(无论这些优惠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如果国有企业亏损就能得到政府的补贴,如果国有企业领导人有行政级别,如果国有企业职工的政治和社会身份比民营企业高,就不可能存在所谓的公平竞争环境。无论在理论上还是事实上,民营企业不可能与国有企业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理论上讲,国有企业是政府的,游戏规则也是政府制定的,政府制定的游戏规则不可能不偏向国有企业;当国有企业具有 “国民经济主体” 的法律地位时,行业准入政策和政府所有的其他产业政策不可能不偏向国有企业,否则就会使人们对政府政策本身的正当性提出疑问。国有企业主导的经济是不可能有公平竞争的,企业的竞争行为也不可能独立于所有制结构。那种认为 “企业所有权不重要,重要的是竞争” 的观点既缺乏理论基础,也没有事实的佐证。中国的实践证明,国有企业只有在政府保护下才可能生存,它们赚的利润是会计利润,不是经济利润。在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的行业,即使国有企业享有一些特权也很难竞争得过民营企业,因为他们的效率实在太低,特权租金不足以抵消效率的低下。②要理解公司治理结构,必须理解企业的本质。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因人与人之间合作而产生的组织。人们之所以愿意合作,是因为与独立地从事经济活动相比,合作是一个帕累托改进。也就是说,企业存在的前提是必须满足所有参与者的参与约束:无论是企业家、经理人、投资者,还是普通雇员,如果要让他们愿意加入企业,必须保证他们从企业中得到的要比自我雇佣(或选择其他可行的经济活动)时多。参与约束又被称为 “个人理性约束”。公司治理结构,狭义地讲,是指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的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这些安排决定公司的运营目标,谁在什么状态下实施控制,如何控制,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不同企业成员之间分配等这样一些问题。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上,至少从长期来看,企业还必须有能力最大化自己所创造的总价值,否则就难以生存。给定资源投入,一个企业创造的总价值越大,其生存能力就越强。为了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的制度安排必须解决两个基本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经营者选择问题,即如何保证真正有企业家才能的人来管理企业;第二个问题是激励问题,即如何使企业成员(特别是企业经营者)有积极性努力工作,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最优公司治理结构应当是一种状态依存控制结构,也就是说,控制权应当与企业的经营状态相关,不同状态下的企业应当由不同的利益要求者控制。在一个合同不完备的世界里,只有状态依存控制才能使经营者和资本所有者的利益达到最佳的一致。特别地,由于合同的不完备性,仅仅基于企业业绩的货币激励并不能有效地约束经理,应当让外部投资者拥有企业的控制权,他们可以根据企业业绩的优劣采取相应的决策,适度干预企业。③效率、信息与激励简单地用三句话来概括公司治理结构,这三句话很重要,后面所有的论述将围绕这三句话展开:(1)公司治理结构是所有企业参与人及其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董事、经理人、员工、债权人、客户、供货商、所在地居民、政府等)之间的关系;(2)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涉及权力和利益分配的合约,尽管合约可能并不具有法律上的可执行性;(3)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激励机制,也就是每个参与人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如何做出最优决策的问题,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对企业的看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企业可以由生产技术来刻画,它只是生产函数的实现者和载体。这种观点实质上是从企业的主要生产功能出发来刻画企业,它关心的是多少投入能带来多大产出,能带来最大利润的产出水平究竟是多少,等等。这种观点曾经在经济学界一度占据统治地位,被称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另一种观点认为企业是契约关系的联结点,它代表的是一系列成文与不成文的合同。这种观点无疑比前一种观点更加符合现实,而且它使我们的目光得以转向企业的内部,更加具体和深入地分析企业中人的积极性问题,所以更具有解释力。无论是技术上的效率还是制度上的效率,它们都是为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服务的。一种技术和制度,无论它是多么的先进,如果与其他可行的技术和制度相比它不能带来最大的利润,企业就不应该采用。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从实现形式上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成本最小化,也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产量,企业究竟如何生产能使自己的成本最小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企业在实现了最优的投入组合之后,应该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的问题。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