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2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所谓安全感的学问

    人的大脑说复杂也复杂,但是要想从一个角度简单理解也可以。那就是,我们的大脑内层是旧的,外层是新的。也就是,所有理性思考、高级的思维能力等等新的功能,都在外面这个叫 “新皮质” 的区域。里面的这个部分,我们专业叫 limbic brain,也有人叫 “爬行脑”,是负责感觉的。” 爬行脑 “这个部分从两岁以后,基本就不再成熟了。每个婴儿通过她的感官,感受到的所有感情,我们成人也能感受到,所有的情绪体验和婴儿一样。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内部脑就跟两岁的婴儿一样,只不过我们外面的皮层把这些感觉压制住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人类并不是” 偶尔能够感觉的理性思考动物 “,而是” 偶尔能够思考的感情动物 “而已。 如果你明白了这个问题,那么解决” 如何走进别人内心 "这件事,就非常容易了。两岁的婴儿在什么环境下能够开心,而且能够接受新的信息呢?--- 安全和熟悉的环境。危险和陌生,会让我们的爬行脑极度警觉,因此接受新的人和新的事物就会非常难。安全和熟悉,会让人开心,会激发人的创造力。因此,你必须照顾到” 每个人内心的那个婴儿"--- 你才能走入别人的内心,让他们接受新的人物,接受新的事物,接受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2、以本能反制本能

      我们的决策由自动式无意识思维系统主导,其运转速度较理性脑快 0.03 秒,控制 80% 行为。重塑行为决策的生物学坐标,其价值不仅在于解构非理性,更在于提供一套以本能反制本能的实践算法,为行为政策设计开辟新路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理性人不存在?大脑爱走捷径

        丹尼尔・卡尼曼,把大脑分为,快思考和慢思考,慢思考对应着理性,冷静,沉着,快思考对应着感性,激情,冒失。思考也要消耗能量,就像水一样,总会选择阻力最小的道路。因此,大脑能快思考就不要慢思考,理性人不存在的。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思考也是一种 “病”,快思考,行动如雷霆之怒,慢思考,行动如 “余音绕梁”。大脑基本上分 3 层结构,最外面的那一层是大脑皮层,它是掌管理性的,中间的是哺乳动物的脑,掌管情绪,最里面的那层就是作者所说的蜥蜴脑,掌管最原始的行动。  歌德:"令别人改变信仰是每个人与生倶来的雄心。" 但是只要一说理,沟通就犯难,作者给出了三个解决方案,一是要改变对方行动而不是改变对方态度,态度都是跟着行动走。二是要帮助实现愿望而不是改变愿望,同向者才能沟通到一起。三是要营造感觉实现需求,底层逻辑是马斯洛五大需求理论。  戴尔・卡耐基:“在这个世界上,影响别人的唯一方法就是谈论他们想要的东西,并告诉他们如何获得这些东西。” 作者根据大脑的三层结构,利用进化中的能量最少机制,触动感性按钮,实现更好的沟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重新定义自己如何做决定的书

          非常喜欢的一本书,看了三遍,认同书中的大部分观点。以行动而不是态度为说服目标,态度会影响行动,行动会重新塑造态度。另一个方面就是感性与理性的关系,有种揭开谜底真相大白的感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蜥蜴脑法则》讲述如何利用人的蜥蜴脑特点进行有效沟通与说服。 核心要点: 蜥蜴脑控制着我们的自动行为。 改变行为比改变态度容易。 提供简单的行动路径。 利用习惯的力量。 吉姆・柯明思首先介绍了何为 “内在的蜥蜴”。他说道,我们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自动式思维系统 —— 无意识的思维方式和反射式思维系统 —— 有意识的思维方式。其中,自动无意识思维系统是人类以及一切包括蜥蜴在内的脊椎动物的本能思维方式,这个思维系统的基本功能就是追寻快乐、避免痛苦。书中所谓的 “内在的蜥蜴” 指的就是自动无意识思维方式。根据大脑科学的深入研究,发现在人们做决定时,自动无意识思维方式起了决定性作用,即我们都是在靠 “内在的蜥蜴” 做出选择。 那么作为一名说服者,如何打动人们 “内在的蜥蜴”,成功的说服他们,吉姆・柯明思给出了他潜心研究多年总结出来的说服秘诀。我们来看看,我们 “内在的蜥蜴” 是如何被推销者们作为苦心钻研的对象,以及在怎样的套路下被攻破了防线。 创造积极的联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实用的说服力好书

              这本书深入浅出,让你既能明白说服的原理,又能知道实践中怎么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七个点

                我对其中,作者总结提到的所谓的七条所谓的蜥蜴脑准则印象深刻。1. 说蜥蜴的语言。(这个很有点意思,有种以前学英语有很厉害的老师教你不要只是会读,你还要模仿外国人的语气和语境的那个意思)2. 将行为而非态度作为说服目标。(很多时候其实态度是高于行为的,但是没有行为去落实空有态度也是不行的,所以我很认可这点)3. 不要改变他人的愿望,帮他们实现。(这个感觉倒是很有种领导人的意思,代天牧民,其实不是要愚民,而是要顺应民意,其实我感觉这里有点管理哲学的意思)4. 不要询问,去发掘。(这个其实是也是管理的思路,不要总去询问,询问很多时候会得到很多虚假和敷衍的回复,要用心去发掘才能发现人们真正想要的东西)5. 关注感觉。(不仅要关注他人的感觉,还要关注自己的感觉,然后顺应感觉,我觉得这个有点听天命但是不由天命的味道)6. 借助期待感来提升实际体验。(这个是鼓励我们积极做事情的一个准则)7. 增加点艺术性。(生活来源于艺术,艺术高于生活,当我们物质层面满足的时候,就该好好照顾下我们的精神,大概说的是这个意思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内容说教偏多,实例偏少,缺少实操性。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