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重识战略
十岁的时候,对有 “战” 字的内容都感兴趣,什么战术战略都差不多是一回事儿,打仗就是刺激。二十岁的时候,虽然《三国演义》、《孙子兵法》好像都草草地翻过,模糊地知道 “运筹帷幄” 和 “决胜千里” 是两回事。三十岁的时候,有了一点浅薄的阅历,感觉处处皆战场,做成事既得有统筹规划,又得有执行手段。四十岁的时候,疲于奔命中突然发现,成败得失其实有更深层的原因,所谓的赢家和输家在他们出发的时候成败已分。五十岁的时候,别人的故事都成了自己的事故,认识到只有不确定性才是真正确定存在的。半百人生,仍须面对。重识战略,继续前行。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书很好,但也让我有些困惑不得不说,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启发与疑惑并存的感觉。启发显然是因为逐渐理清了世界从二战发展到今天的脉络;而疑惑则是因为书中强烈的二分风格,也就是基本上仅从理性的角度分析战胜国领导人的战略思维,而对战败国领导人的战略思维的描写却有大量的感性成分,尤其是对罗斯福的描写,让我感受到的二分风格异常强烈。受基辛格和顾衡老师的影响,我其实认为罗斯福的很多重要决定其实受到了感性的强烈影响。比如说,书中用两套完全不同的理性理由分别解释了美国在近东和远东对苏联势力扩张的放任,但我却还是觉得在这种一贯的放任中,罗斯福对苏联的感性判断起了很大的作用。而这种受感性影响的思考风格也和罗斯福在新政具体政策上的制定水平相一致。但美国实在是家大业大,总统感性一点,也很难不赢。另一方面,既然美国人可以选出像威尔逊一样任性的总统,那为什么选出的罗斯福总统就肯定是完全理性的呢?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有勇更要有谋!战略胜负大于战术胜负本书写作纵横二战七国,内容生动文笔浪漫引人入胜,给人形象而深刻的启发。有勇更要有谋,谋至顶级应该是战略 大战略!此书读罢,深感庆幸 ——“战略(国际关系,博弈)“,这是多么重要和强大的一种视角看之前,对军事,装备,物质,后勤,技术等等都是偏于一隅的战术层面,战略才是最终胜负手。赢得很多战斗,最后输了战争,拿破仑;输了很多战斗,最后赢得战争,美国林肯。二战中英法德日苏美都在最大化攫取利益,就反复通过外交军事换对象 —— 都希望别人斗个死活然后从中渔利,像战国时代合纵连横的把戏。基本上都是避免先战火烧身,尽量最后参战打扫战场利益最大化,真的很卑鄙无耻,现实残酷,其时弱大中国沦为鱼肉命运不能自决。对于 2018 年以来中俄合作 终于理解,并同时对于自己之前朴素的爱国恨俄 感到幼稚和无知的羞愧。战略经营,往往都是在信息有限形势不明的情况下规划 —— 不要等到尘埃落定才匆忙落子。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牌桌1. 英:小德,你往东去搞钱,啥?你搞我!老丘快来撑场子!2. 法:小德要找我麻烦,我要拖英子一起下水,呵呵,完了,小德从阿登那跨河了,我投降我投降!3. 德:我喜欢英子,我们一起吧!啥?你不喜欢我,我要把大鹅炖给你看,绝了你念想;4. 意:我祖上辉煌,我也要辉煌(实际是弱鸡)5. 俄:小德你去和小英闹,小日你去和大漂亮闹;小德你翻脸不认我啊,哟哟哟对我下手这么狠,我肚子大不怕你,来吧!6. 日:军部又闹腾我了!杀几几!打大鹅(被怼),打南亚(爽),打大漂亮(悲催);7. 美:你们玩,我赚钱!啥,牌局快结束啦?我来玩几把吧,赚大钱咯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