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读美团企业史,有收获
看这本美团企业史,很有收获。虽然不少人会觉得企业史更像公关口径和表扬稿,那么看的价值在哪里?美团从千团大战中存活下来,几个理工科思维的创始人搞出来了一个生活服务领域的帝国,中间有很多细节非常有价值。这本书里最好的地方是有很多王兴和王慧文的内部讲话和邮件的原文,从那些战略判断里就可以看出来收获了。特别是有一个思维实验是可以做的,就是把自己设想成这里面的某一个人,面对同样的市场情况,应该如何去下决策。这本书最精髓的话就是这个书名 “长期有耐心”. 不过扣掉的一星是全书里很少去写失意的业务,错误的判断,激烈的内部冲突,回忆过去后悔做的事情。如果没有批评,那赞美也会显得褪色不少。
7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410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2.0看它不如学张潇雨老师讲王兴的课程长期有耐心和做时间的朋友在我理解都是一个意思。思考一个问题是如何接受延迟满足,忍受或者接受当下而有耐心去做时间的朋友。对某个领域想有耐心,首先是要深度思考。王兴对团购对美团对互联网的深度思考在书中都被一笔带过,但是仍然能感受到他比别人看得深看得远。只有明确目标才能有耐心。人云亦云与环境刺激。如果没有自己独立思考做支撑,是很容易被环境带跑偏。别人都在烧钱挖人,你烧不烧?别人都在抢一线城市,你抢不抢?股东(领导父母)不理解你长期行为,需要做立竿见影的短期行为,做不做?长期有耐心很大概率是长期被误解,耐心与思考是成正比的。没有思考的人是很难不被带跑偏。有思考不跑偏,要做什么?王兴的答案是苦练基本功。什么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鸡汤就不说了。重点在于基本功是什么?是写作?是沟通能力?还是具体工作的基本功?我理解是认知周期归零,从零开始再次去理解思考该项目。难点在于,“我” 对这件事的认知周期已经是权威阶段,要从零开始简直开玩笑拒绝接受基本功的认知状态.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令人惊叹的美团重听张潇雨关于王兴专题的讲座,对美团的兴趣油然而生。做了好些年的餐饮品牌策划,参加了 4 届的黑珍珠颁奖,也很经常使用大众点评,但其实饿了么比美团用的多。花了差不多两天时间看完《长期有耐心》,十年路程其实已经做了非常多的浓缩和提炼,但同与这个企业经历激流时代,日常人的感受其实没有那么深刻。而作为在 BAT 夹缝中崛起的美团来说,每一年的刻度都让人惊叹生命的顽强和耐心。作为领袖的王兴本人其实隐身在本书之后,在这部书里更多是企业发展史,我们借丁西坡的笔看到了一个有核心而没有边界的组织拓展。在书中,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美团的组织升级如此频繁:2015 在美团和点评合并的前后,美团都进行了两次组织架构升级;2017 年 1 月 9 日组织调整为三驾马车,紧接着 12 月 1 日又是一次新阶段新组织调整为四大 LBS 场景;2018 年 9 月 20 日上市之后,也是同步进化提出两大旗舰业务、两大平台和两大创新业务的新组织形态。组织能力就是把握机会的能力,你能看到美团的每个事业部门都像一个有着自我意识的有机体,他们依附于美团的核心力量,不断在延展边界相互交织,构建一个吃喝玩乐生活服务的网状商业世界。美团野心勃勃但给人感觉却是低调而实干,但商业真的是敢当孺子牛么?就像我们回顾下充电宝和很多新商务,在进入生活场景中的前半段时,总是以便民和让利呈现,但后来就变成惩罚性消费。当美团掌握了餐饮大数据,掌握了上下游供应链,还掌握了媒体榜单等舆论平台,成为餐饮行业的垄断组织,我们真的很难预计商业的性质走向,光靠企业自己说自己是个社会责任企业,是不够的。否则就不会有「被困在算法中的骑手们」的报道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无边界的美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阅读前给自己提了 3 个问题。Q1:美团由小到大的过程中,什么人的因素在起决定性作用?Q2:千团大战中美团胜出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Q3:面向未来,美团的边界在哪里?什么驱动着美团扩张自己的边界?A1:兴哥和老王是美团的统帅和军师。A2:干嘉伟的加入帮助美团打造了一支地推铁军。A3:围绕服务业电商做供给侧的数字化改革。从老王的 A/B 面理解,美团提供的供给和履约主要在 B2 层面,即 “位置”,包括本地和异地;消费者动 / 不动,商家动 / 不动。驱动力:长期主义。读完全书最大的感受,就是 “长期主义” 贯穿始终,客户第一从始至终。放眼望去,亚马逊,美团,贝壳,心动等公司,无不是 “长期主义” 的践行者。贝索斯,王兴,左辉,黄一孟,他们的很多理念和讲话都如出一辙。从长期思考,为长期而战,是一种真正创造价值的商业观和人生观。耐心可能是人与人拉开成就差距的最大品质,是伟大企业与平庸企业的试金石。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长期保持有耐心这本书对于想更多了解美团是很不错的选择:如何低调的逐渐赢得千团大战,如何在外卖上后来居上,如何进军电影行业并攻城略地后退居幕后。美团战线很多,四面都有劲敌,但竞争中总能不落下风。在各种惨烈的竞争中,坚持为消费者,为商家创造更多价值,稳扎稳打,持续提高组织力,并让组织力成为自身的一项核心竞争力。有理由相信,这样的组织也能做成更多的新的事。对于个人成长也会有很多启发和帮助,人容易高估最近一段时间的自己,低估十年后的自己,坚持有耐心,未来定不辜负。权益烧钱在培养消费者心智阶段有用,在已经走有了心智的情况下作用不大。饿了么在收归阿里后的大额补贴,就没有起到太明显的作用。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胜可知,而不可为这本书是美团的一位早期核心员工写成的,书中洋洋洒洒介绍了美团,从创立之初一直到如今的整个历程,并且为我们生动的还原了王兴,王慧文等创始人的性格特点和做事风格。先说说美团的起源。王兴在很早的时候,就把可以创业的领域用四纵三横的方法来进行区分。其中,“四纵” 指的是娱乐,信息,通信,商务。“三横” 指的是搜索,社交,移动。这四纵和三横,每两个交叉点处,都会有一个巨大的创业机会。比如百度最初就是信息和搜索的交叉机会,腾讯就是通信和社交的交叉机会。王兴恰好是在那时候看到了商务和社交之间的空白,创立了美团。这也给我们一个启发,如果想创业的话,不能在繁琐的生活中到处看机会,而是应该抽象出来,列出一个机会矩阵,看一看机会矩阵中,还有哪些空白,可以进行价格创新,或者命题创新。王兴本人对环境的容忍度很高,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可以专注的工作。但是他对数据错误的容忍度很低,有任何微小的数据错误或者偏差,他都会严厉的揪出来。对于企业家精神,大家第一想到的可能会是创新或者冒险。这些都很重要,但却不是最核心的。王兴认为,企业家精神最重要的一点是,对机会的追求,以及不考虑当前有所限制的资源。简单来说,就是当企业家看到新的机会时,会奋力去抓住它。即使当前很多条件都不具备,他们也会自己创造条件去拿下这件事情。行就行,不行咱们再想想办法。这个理念,在早期的美团中就能体现出来。当投资人问他们,你们的产品做的怎么样了,他们的回答是,产品还没有呢,我们还在学编程。这就是看到了机会,不考虑当前的限制,去追求机会的企业家精神。对于 CEO 的成长路径,王兴是这么看的: CEO 的职责有三件。第一,设立公司目标和总体战略,并确保传达给相关执行者。第二,招募并留住最优秀的人才。第三,确保公司有足够的现金。其他事情都应该找最专业最好的人来做。关于员工的成长,王慧文是这么看的:每个员工都应该经历两个阶段,第 1 个阶段是从愚昧之巅到绝望之谷,第 2 个阶段是从绝望之谷到开悟之坡。大部分人都停留在第 1 个阶段,从而无法成长到开悟之谷。管理者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大家认识到自己处在愚昧之巅,把他们推向绝望之谷。从绝望之谷到开悟之坡,要靠他们自己的努力。在每天早晨和晚上,美团都会有分享会。早晨启动一下,明确今天做事的方向。晚上总结两件事,一件最牛的事和一件最傻的事。如果一件都说不出来,说明今天没有用脑子工作。从管理和制度上,美团一直在遵循两个原理:“每天 30 公里” 和 “鸵鸟原理”。“每天 30 公里” 指的是攀爬珠峰的两个团队的故事。一个团队在状态好时每天奋力前行,走非常远的距离,但是在状态不好的时候,就停下来歇一天。而另一个团队,每天不论状态如何,天气如何,都坚持行进 30 公里,走完 30 公里就马上停下来。最后第二个团队首先到达了终点,并且顺利返回。而第 1 个团队人马全军覆没。“鸵鸟原理” 说的是母鸡和火鸡在一起的时候,虽然火鸡比母鸡个头大一点点,但母亲并不承认这一点,因为这点差距并没有那么明显。但是当鸵鸟从它们身边走过时,母鸡和火鸡都会觉得鸵鸟是更高大的,因为这个差异太过明显。这个原理告诉我们的事情是,当别人还不服我们的时候,不要去争辩,低下头来努力。当我们成长为鸵鸟的时候,别人自然能看到我们。如何解决一件困难的问题,王兴的办法是,进行分解再分解。所有的事情分解到非常细的颗粒度,再由具体靠谱的人去做,就一定能做成。在做事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积累基本功。从商业历史来看,绝大部分公司的失败不在于没有掌握高难度的动作,而是在于基本功不够扎实。基本功就是管理和业务的基本动作,把基本功练好,就能产生巨大价值。在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管理适用制度激发人,顺着人性跑。另一方面,管理也要死磕反人性的东西。回到这本书的主题,长期有耐心。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会有耐心呢?答案是,对未来越有信心,我们现在就会越有耐心。《孙子兵法》有一句话:胜可知而不可为。你做的足够好,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这并不代表你能胜。当你的对手做了愚蠢的事情,你才能胜。就是说,当我们一直在努力,做的越来越好的同时,要非常有耐心,不能着急。等待对手犯错之后,我们的长期有耐心就体现出其价值。最后给大家推荐一下 “美团四大名著”,《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金字塔原理》,《学会提问》和《用图表说话》。这几本书,值得经常反复阅读。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