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女性,总是被其身份定义。若想获得活出自我的可能,那必须从探索自身的经历开始。

内容简介

近代依恋伦理、客体关系和神经心理学研究都认为:母亲对女儿的人格具有决定性影响。和母亲关系的好坏,会在日后女孩与他人的关系,尤其是与伴侣及孩子的关系中再现,也会在工作中呈现出来。女孩的性格、情绪、行为模式、关系模式……方方面面都受到母亲的影响。

如果你时常感到:没有安全感、低价值感、情绪容易失控,那么是时候去探索自己如何被抚养长大,去理清与母亲的关系了。

在这本书中,作者会带领你一步步走出“命运轮回”。第1步:分离·保持自己的心理边界。第二步:哀悼·直面失去的母爱,找回真实的情感。第三步:自爱·疗愈母爱的缺失。第四步:和解·重建健康的母女关系。第五步:认同·寻找真实的自己。第六步: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第七步:突破·成为独立而自由的女性突破模因遗传的束缚,找回生命的力量感。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一 从第二性走向自己
  • 推荐序二 作为男性的自由联想
  • 自序 透过母亲,看见自己
  • 第一部分 你的母亲如何影响了你
  • 第一章 代际创伤:母女关系的爱与恨
  • 母亲是生命的孕育者,也是心灵的母体
  • 通过养育,母亲成为创伤的代际传递者
  • 母亲作为女性,其实也是受害者
  • 第二章 共生的母亲:不放手的爱影响女儿一生
  • 共生依赖及其特性
  • 共生依赖导致共生绞杀
  • 妈妈和女儿产生共生关系的原因
  • 第三章 消失的母亲:害怕被抛弃的原因
  • 分离创伤的形成
  • 妈妈和孩子分离的几种情况
  • 分离创伤的影响因素
  • 分离创伤的代际传递方式
  • 第四章 自恋型母亲:享受“不完美”
  • 自恋及自恋型人格
  • 自恋型妈妈的养育特征
  • 自恋型妈妈的形成
  • 自恋型妈妈的养育方式对女儿的影响
  • 第五章 无回应的母亲:我们都渴望被看见
  • 爱的渴望
  • 爱的起源:妈妈和孩子的情感联结
  • 采取无回应养育方式的妈妈的特征
  • 无回应的养育方式带来的影响
  • 第六章 拒绝型母亲:为什么你总是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
  • 文化与女性身份
  • 妈妈对女儿女性身份的拒绝
  • 妈妈拒绝女儿的原因
  • 妈妈拒绝女儿的女性身份所造成的影响
  • 第七章 情感剥夺的母亲:缺失的照顾、共情与保护
  • 情感剥夺的类型
  • 情感剥夺对性格的影响
  • 形成情感剥夺的原因
  • 第八章 情感混乱的母亲:为什么你会在关系中受伤
  • 情感混乱的母亲的养育特征
  • 混乱型依恋的影响
  • 混乱型依恋的代际影响
  • 第九章 难言之痛:心理问题与身体疼痛
  • 身体从未忘记
  • 身体疼痛的意义
  • 心理问题躯体化的深层原因
  • 第十章 认同母亲:你为什么和母亲越来越像
  • 成为妈妈的翻版
  • 成为妈妈翻版的生理基础
  • 不同维度的自我如何认同妈妈
  • 第二部分 如何摆脱母亲对你的影响
  • 第十一章 分离:保持自己的心理边界
  • 分离与自我独立之路
  • 心里住着一个妈妈
  • 与妈妈划清心理边界
  • 第十二章 哀悼:直面失去的母爱,找回真实的情感
  • 丧失与哀悼
  • 第十三章 自爱:疗愈母爱缺失的创伤
  • 第十四章 和解:重建健康的母女关系
  • 第十五章 认同:寻找真实的自己
  • 自我认同的概念
  • 自我认同的失败
  • 女性身份认同
  • 重新完成自我认同,寻找真实的自己
  • 第十六章 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
  • 理想自我:更好的自己
  • 发展积极自尊,建立自信,朝向理想自我
  • 突破自我限定,朝向理想自我
  • 第十七章 突破:成为独立而自由的女性
  • 独立指经济和精神的独立
  • 从母亲身份讲独立和自由
  • 从自我的角度讲独立和自由
  • 女性的力量
  • 第三部分 母性的力量
  • 第十八章 母婴创伤:成为“好妈妈”怎么这么难
  • 很难成为“好妈妈”的原因
  • 走出母婴创伤
  • 第十九章 产后抑郁:如何走出产后抑郁的阴影
  • 产后抑郁的表现和影响
  • 产后抑郁的现实原因和深层原因
  • 走出产后抑郁
  • 第二十章 安全依恋:妈妈这样做,孩子拥有安全感
  • 依恋类型——安全型依恋
  • 如何让孩子重获安全感
  • 通过游戏与孩子联结
  • 第二十一章 镜映:提升妈妈“看见”孩子的能力
  • 看见即爱
  • 如何提升看见孩子的能力
  • 透过孩子,看见自己
  • 通过身体,看见孩子
  • 第二十二章 涵容:如何容纳和处理孩子的负性情绪及冲动行为
  • 孩子的负性情绪及冲动行为
  • 如何理解孩子的负性情绪及冲动行为
  • 孩子的负性情绪及冲动行为的深层原因
  • 如何发展母性的涵容功能
  • 透过游戏,看见孩子
  • 第二十三章 心智化:心智水平高的妈妈会让孩子拥有高情商
  • 孩子的情商和妈妈的心智化
  • 妈妈心智受损导致孩子情商低
  • 如何提升父母的心智化能力
  • 透过故事,看见孩子
  • 第二十四章 游戏:和孩子这样玩耍,让孩子具有创造性
  • 孩子需要“玩耍的童年”
  • 自由自在地玩耍的好处
  • 如何提升和孩子玩耍的能力
  • 透过探索,看见孩子
  • 第二十五章 信任:通过信任,发展孩子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 信任是一种能力
  • 妈妈为什么会丧失对孩子的信任
  • 如何获得信任孩子的能力
  • 透过语言,看见孩子
  • 第二十六章 空间:“不完美妈妈”才是好妈妈
  • “完美妈妈”的伤害
  • “完美妈妈”的爱为什么是有“毒”之爱
  • 成为“足够好的妈妈”
  • 第二十七章 表达:如何形成自己的母爱表达风格
  • 你是什么样的人比你做了什么更重要
  • 第二十八章 依赖与独立:在爱中分离,发展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 依恋与独立
  • 一元、二元和三元关系
  • 婴儿式依恋和成年人依恋
  • 第二十九章 骄傲的勇气:孩子获得幸福和成功的基石
  • 骄傲和羞耻
  • 骄傲与自大
  • 如何表达“为孩子骄傲”的情绪
  • 第三十章 榜样的力量:如何让孩子从你身上获得内在力量
  • 认同与自我
  • 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
  • 希望,是一切的源头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5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能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就是:即使受挫,也心怀希望。在生活点滴中要耐心引导孩子与孩子积极对话,对孩子的表扬要具体到位,信任和认同自己的孩子,更接纳自己,坚韧并心怀希望!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高贵美好的内在品质,耐心的引导和无私的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破除代际创伤的魔咒,需要做些什么?

      重男轻女,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不仅仅在偏远山区有,在发达的大都市,也有其丰沃的泥。母凭子贵,有些生儿子的妈妈会莫名觉得比生女儿的妈妈高一等。男主外女主内,做饭、刷碗、打扫好像理所应当是女人的活。妈妈因为自己小时候受过的罪,希望孩子不要再遭遇同样的灾难,会过度的保护孩子,却导致孩子不能发展出面对挫折的能力。没有共情能力的妈妈,孩子也很可能不会共情。创伤折磨着一代人,又换一种方式继续折磨下一代。这就是代际创伤。侯玉珍女士的原生家庭也有很重的重男轻女倾向,这给侯玉珍带了许多的痛苦。得益于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她开始疗愈自己,也能够理解妈妈,同时她也在思考女性的自我认同,以及创伤的代际传递问题。《因为我是女性:如何深度疗愈代际创伤》这本书,就是侯玉珍女士在疗愈自己和众多来访女士的过程中,积累的有关疗愈创伤、代际创伤,以及阻断创伤代际传递的理论和方法。全书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介绍了代际创伤的分类,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及可能的伤害。第二部分给出了摆脱母亲对自己的影响的步骤。第三部分是解读如何才能养育出健康人格的孩子。在这本书中,女性可以认清自身的伤害,学到疗愈自我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帮助孩子发展出完整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高情商、高创造力的方法。‌01 代际创伤也可能成为 “传家宝”,世代流传
      《武林外传》中曾有一句台词:“谁小时候没有点心理阴影?” 虽是一句戏言,却也道出了一个事实:人的成长历程不会一帆风顺,总会留下或多或少的创伤。对普通人是这样,在普遍重男轻女的社会文化下的女性更是伤痕累累。母亲作为最普遍的第一养育者,最自然地成为了原生家庭的代表。有过创伤的母亲,也会不经意地让她的孩子也经历创伤,于是创伤居然成了 “传家宝” 世代流传。重男轻女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女孩,有的延续重男轻女的观念,有的成为坚决的女权主义者。这都是因为这些女孩的心中一道道未愈合的伤疤。有的人因伤痛而妥协,有的人却成为了坚决的反抗者。当这些女孩成为母亲,那些还在隐隐作痛的伤疤又在继续伤害她们的孩子。共生是一种心理学术语,是每个人必经的一个心理阶段。共生包括两种,一种是共生依赖,另一种是共生绞杀。0 到 6 月的婴儿,以为世界就只有自己和母亲。愿望得到满足,他就开心;愿望得不到满足,他就哭泣。这时的孩子与母亲形成的共生关系,是共生依赖。孩子因为这样的共生依赖,得到内心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这是孩子未来自尊、自信的基础,因为孩子感受到来自世界的爱。超过 6 个月的孩子,开始看到世界上还有其他的人、其他的地方。他开始期望探索未知的领域,不再满足于母亲给与的关注和照顾,于是开始尝试脱离与母亲的共生关系。但是母亲的心理却发生了变化。给孩子断奶时,母亲会非常舍不得看着孩子吃奶的幸福感觉。如果母亲在自己的童年时段,没有建立好足够的自信和自爱,她很可能贪恋与孩子的共生关系中的这种美好,舍不得让孩子放手。于是有些母亲会用各种方法控制孩子,不惜使用各种手段,威胁,诱惑让孩子恐惧或内疚,于是孩子的行走坐卧都按照母亲的意愿。孩子交什么朋友,选什么颜色的衣服,甚至吃什么饭,都不能自己做主。孩子的需求和渴望被忽视,被压抑,妈妈希望孩子不要探索世界,因为孩子世界都在母亲的控制中。这就是共生绞杀。就好像孩子和母亲两个灵魂变成了一个灵魂,生活在一个躯体里。孩子的想法,行为都要遵照母亲的意愿,不能有一点不同和反抗。孩子得到不成长,心灵被压制。妈宝男就是典型的共生绞杀。已经成为大男人,本应该为自己的小家撑起一片天空的男人,却拒接长大,让母亲加入自己的家庭,按照母亲的意愿安排一切。妈宝男贪恋母亲无条件的爱,恐惧外面的世界,不愿意探索外面的世界,更怕自己的独立给妈妈带来伤害。他害怕没有母亲的世界,这种恐惧控制了他。他乐于藏在母亲的背后,这样他就不用面对外面世界的任何风雨,也就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共生绞杀是一种代际创伤,书中还提到了情感疏离、情感剥夺,以及情感混乱的妈妈如何给孩子留下创伤。每种伤害都能在妈妈的成长经历中找到根源。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些心理创伤留下来,它们伤害着我们,但我们可以选择把这些创伤流传给我们的孩子,也可以选择疗愈自己,不让创伤继续伤害我们的孩子们。02 建立心理边界,尝试爱上自己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妈妈,我们可以把她叫做内在妈妈。在成长的过程里,妈妈对待我们的方式会被我们内化到心里,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因为我是女性》第十一章随着我们长大成人,即使妈妈不在身边,她也在以 “内在妈妈” 的形式影响着我们。有一个苛责的妈妈,孩子长大后也总是关注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因为怕错,他们不敢尝试任何新领域,也就无法发展出新的能力。有些人尽管身体上青春期已过,但心理上远远不能达到成人的程度,妈宝男就是典型的例子。侯玉珍老师说她自己在 31 岁才进入青春期,就是因为她从这时才开始突破父母的限制。她无法化解母亲给带来的创伤,创伤变成了利刃扎向她,使她痛苦不堪。可是她却无法表达,痛苦驻留在胸口,变成了抑郁,折磨着她。当她开始接受自己的母亲永远不会成为完美母亲的现实时,一切开始发生变化。她总算承认原来渴望从妈妈那里得到的东西,永远也得不到了,于是她愤怒,哀伤。在她允许自己的愤怒和哀伤行走在心头时,情绪自由地流动,给她带来新鲜的空气。心头不再压抑,胸口不再拥堵,她发现愤怒和哀伤没有那么难以承受,母亲即使不完美,也似乎不是世界崩塌般的悲惨。她的眼中不再只有父母,开始出现更大的世界。“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侯玉珍女士是幸运的,她走出了青春期。她总结了觉察、反思、拒绝、表达四个步骤,走出父母的限制。觉察是要发现小屋里不该有的人,比如一个 “内在的妈妈”。反思是看清楚 “内在妈妈” 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拒绝是一种勇敢的行为,在打破原来的行为模式。表达是我们向世界伸出的手,拥抱了世界,也拥抱了自己。建立了心理边界,才能爱上自己,活出自己。03 不求完美,只做 60 分妈妈如果说我们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些伤害需要疗愈,那么让创伤不再伤害我们的孩子是一个更加紧迫的课题。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不是 “好妈妈”,因为有些时刻,我们就是 “坏妈妈”。但坦然地接纳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是女性》侯玉珍太关心孩子的妈妈可能是控制型的,过于放养的妈妈会给孩子留下情感忽视的伤害。妈妈们需要管孩子吃,陪孩子玩,关心孩子的心理,还得懂得恰当地回应孩子,一个不小心就给孩子小小的心灵上留下了阴影,于是妈妈们又成了各大媒体、网友口诛笔伐的对象。武志红说,女人只需要做一个 60 分的妈妈,还有些心理学家说 60 分的妈妈也太难了。十月怀胎,战战兢兢地生下小宝宝,妈妈们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一边健身保持身材,一边喂孩子读育儿书籍,还得被人说着 “一孕傻三年” 的马拉松大赛。若猪队友给力,妈妈们就算是上辈子拯救了太阳系了。若一个不小心,赶上丧偶育儿,再配上太后娘娘的 “谆谆教诲”,妈妈们的日子就成了一锅情绪乱炖,丧到底了。妈妈们太不易了,不需要为了完美而强求自己。强求的完美是用妈妈们的身体和心理能量换来的,压抑的情绪会从其他出口出来。通常其他出口就是对丈夫、孩子的控制,或者对自己的攻击。创伤得到疗愈、活出自我的妈妈很容易散发出爱的香气。她们能觉察自己的情绪,也能看到孩子的情绪,她们会安抚受伤的孩子,懂得与孩子共情,即使孩子受到了伤害也会很快恢复如初。当熊孩子开始作妖,智慧的妈妈们不会把注意力都投放在纠正行为上,会先观察行为的背后,发现孩子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它也许是对玩具的渴望,或是感觉被冷落、孤单,希望得到一个安慰的抱抱,再或者孩子们只是被焦躁、恐惧控制。侯玉珍女士说,孩子们是在表达他们自己,这是生命力的表现,只是他们还没有学会合适的表达方式。妈妈们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一点点练习用更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侯玉珍女士在书中给出了几个工具:“镜映” 是妈妈看见孩子情绪的能力;“涵容” 是妈妈包容孩子情绪的程度;“心智化” 是妈妈对情绪背后动因的解读能力;妈妈们可以构建游戏,让孩子在其中尽情地练习。总之,妈妈们的注意力不是放在如何做一个好妈妈,而是要放在如何疗愈创伤,活出自我上。妈妈的 100 分精力,60 分给孩子,剩下的 40 分要留给妈妈自己。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不做完美妈妈,只做个差不多好的妈妈就好。讨论创伤,并不是要让我们声讨谁,因为那是无意义的挣扎。创伤带给我们了痛苦,也激起了我们的愤怒。但愤怒只会让我们深陷在情绪的泥沼中,无法自拔,因为情绪会让人上瘾。被情绪绑架,冲动行事,于人于己都不是好事。我们不如静下心来,尝试疗愈自己,让伤痛不再折磨我们的孩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朋友推荐的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从妈妈和女儿的角度,展开的关系发展的分析。重点阐述女性作为妈妈在关系中的重要性。其中包含了很多育儿的智慧,以及个人心理健康成长的智慧。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8条书评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