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5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能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就是:即使受挫,也心怀希望。在生活点滴中要耐心引导孩子与孩子积极对话,对孩子的表扬要具体到位,信任和认同自己的孩子,更接纳自己,坚韧并心怀希望!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高贵美好的内在品质,耐心的引导和无私的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破除代际创伤的魔咒,需要做些什么?

      重男轻女,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不仅仅在偏远山区有,在发达的大都市,也有其丰沃的泥。母凭子贵,有些生儿子的妈妈会莫名觉得比生女儿的妈妈高一等。男主外女主内,做饭、刷碗、打扫好像理所应当是女人的活。妈妈因为自己小时候受过的罪,希望孩子不要再遭遇同样的灾难,会过度的保护孩子,却导致孩子不能发展出面对挫折的能力。没有共情能力的妈妈,孩子也很可能不会共情。创伤折磨着一代人,又换一种方式继续折磨下一代。这就是代际创伤。侯玉珍女士的原生家庭也有很重的重男轻女倾向,这给侯玉珍带了许多的痛苦。得益于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她开始疗愈自己,也能够理解妈妈,同时她也在思考女性的自我认同,以及创伤的代际传递问题。《因为我是女性:如何深度疗愈代际创伤》这本书,就是侯玉珍女士在疗愈自己和众多来访女士的过程中,积累的有关疗愈创伤、代际创伤,以及阻断创伤代际传递的理论和方法。全书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介绍了代际创伤的分类,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及可能的伤害。第二部分给出了摆脱母亲对自己的影响的步骤。第三部分是解读如何才能养育出健康人格的孩子。在这本书中,女性可以认清自身的伤害,学到疗愈自我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帮助孩子发展出完整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高情商、高创造力的方法。‌01 代际创伤也可能成为 “传家宝”,世代流传
      《武林外传》中曾有一句台词:“谁小时候没有点心理阴影?” 虽是一句戏言,却也道出了一个事实:人的成长历程不会一帆风顺,总会留下或多或少的创伤。对普通人是这样,在普遍重男轻女的社会文化下的女性更是伤痕累累。母亲作为最普遍的第一养育者,最自然地成为了原生家庭的代表。有过创伤的母亲,也会不经意地让她的孩子也经历创伤,于是创伤居然成了 “传家宝” 世代流传。重男轻女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女孩,有的延续重男轻女的观念,有的成为坚决的女权主义者。这都是因为这些女孩的心中一道道未愈合的伤疤。有的人因伤痛而妥协,有的人却成为了坚决的反抗者。当这些女孩成为母亲,那些还在隐隐作痛的伤疤又在继续伤害她们的孩子。共生是一种心理学术语,是每个人必经的一个心理阶段。共生包括两种,一种是共生依赖,另一种是共生绞杀。0 到 6 月的婴儿,以为世界就只有自己和母亲。愿望得到满足,他就开心;愿望得不到满足,他就哭泣。这时的孩子与母亲形成的共生关系,是共生依赖。孩子因为这样的共生依赖,得到内心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这是孩子未来自尊、自信的基础,因为孩子感受到来自世界的爱。超过 6 个月的孩子,开始看到世界上还有其他的人、其他的地方。他开始期望探索未知的领域,不再满足于母亲给与的关注和照顾,于是开始尝试脱离与母亲的共生关系。但是母亲的心理却发生了变化。给孩子断奶时,母亲会非常舍不得看着孩子吃奶的幸福感觉。如果母亲在自己的童年时段,没有建立好足够的自信和自爱,她很可能贪恋与孩子的共生关系中的这种美好,舍不得让孩子放手。于是有些母亲会用各种方法控制孩子,不惜使用各种手段,威胁,诱惑让孩子恐惧或内疚,于是孩子的行走坐卧都按照母亲的意愿。孩子交什么朋友,选什么颜色的衣服,甚至吃什么饭,都不能自己做主。孩子的需求和渴望被忽视,被压抑,妈妈希望孩子不要探索世界,因为孩子世界都在母亲的控制中。这就是共生绞杀。就好像孩子和母亲两个灵魂变成了一个灵魂,生活在一个躯体里。孩子的想法,行为都要遵照母亲的意愿,不能有一点不同和反抗。孩子得到不成长,心灵被压制。妈宝男就是典型的共生绞杀。已经成为大男人,本应该为自己的小家撑起一片天空的男人,却拒接长大,让母亲加入自己的家庭,按照母亲的意愿安排一切。妈宝男贪恋母亲无条件的爱,恐惧外面的世界,不愿意探索外面的世界,更怕自己的独立给妈妈带来伤害。他害怕没有母亲的世界,这种恐惧控制了他。他乐于藏在母亲的背后,这样他就不用面对外面世界的任何风雨,也就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共生绞杀是一种代际创伤,书中还提到了情感疏离、情感剥夺,以及情感混乱的妈妈如何给孩子留下创伤。每种伤害都能在妈妈的成长经历中找到根源。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些心理创伤留下来,它们伤害着我们,但我们可以选择把这些创伤流传给我们的孩子,也可以选择疗愈自己,不让创伤继续伤害我们的孩子们。02 建立心理边界,尝试爱上自己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妈妈,我们可以把她叫做内在妈妈。在成长的过程里,妈妈对待我们的方式会被我们内化到心里,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因为我是女性》第十一章随着我们长大成人,即使妈妈不在身边,她也在以 “内在妈妈” 的形式影响着我们。有一个苛责的妈妈,孩子长大后也总是关注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因为怕错,他们不敢尝试任何新领域,也就无法发展出新的能力。有些人尽管身体上青春期已过,但心理上远远不能达到成人的程度,妈宝男就是典型的例子。侯玉珍老师说她自己在 31 岁才进入青春期,就是因为她从这时才开始突破父母的限制。她无法化解母亲给带来的创伤,创伤变成了利刃扎向她,使她痛苦不堪。可是她却无法表达,痛苦驻留在胸口,变成了抑郁,折磨着她。当她开始接受自己的母亲永远不会成为完美母亲的现实时,一切开始发生变化。她总算承认原来渴望从妈妈那里得到的东西,永远也得不到了,于是她愤怒,哀伤。在她允许自己的愤怒和哀伤行走在心头时,情绪自由地流动,给她带来新鲜的空气。心头不再压抑,胸口不再拥堵,她发现愤怒和哀伤没有那么难以承受,母亲即使不完美,也似乎不是世界崩塌般的悲惨。她的眼中不再只有父母,开始出现更大的世界。“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侯玉珍女士是幸运的,她走出了青春期。她总结了觉察、反思、拒绝、表达四个步骤,走出父母的限制。觉察是要发现小屋里不该有的人,比如一个 “内在的妈妈”。反思是看清楚 “内在妈妈” 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拒绝是一种勇敢的行为,在打破原来的行为模式。表达是我们向世界伸出的手,拥抱了世界,也拥抱了自己。建立了心理边界,才能爱上自己,活出自己。03 不求完美,只做 60 分妈妈如果说我们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些伤害需要疗愈,那么让创伤不再伤害我们的孩子是一个更加紧迫的课题。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不是 “好妈妈”,因为有些时刻,我们就是 “坏妈妈”。但坦然地接纳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是女性》侯玉珍太关心孩子的妈妈可能是控制型的,过于放养的妈妈会给孩子留下情感忽视的伤害。妈妈们需要管孩子吃,陪孩子玩,关心孩子的心理,还得懂得恰当地回应孩子,一个不小心就给孩子小小的心灵上留下了阴影,于是妈妈们又成了各大媒体、网友口诛笔伐的对象。武志红说,女人只需要做一个 60 分的妈妈,还有些心理学家说 60 分的妈妈也太难了。十月怀胎,战战兢兢地生下小宝宝,妈妈们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一边健身保持身材,一边喂孩子读育儿书籍,还得被人说着 “一孕傻三年” 的马拉松大赛。若猪队友给力,妈妈们就算是上辈子拯救了太阳系了。若一个不小心,赶上丧偶育儿,再配上太后娘娘的 “谆谆教诲”,妈妈们的日子就成了一锅情绪乱炖,丧到底了。妈妈们太不易了,不需要为了完美而强求自己。强求的完美是用妈妈们的身体和心理能量换来的,压抑的情绪会从其他出口出来。通常其他出口就是对丈夫、孩子的控制,或者对自己的攻击。创伤得到疗愈、活出自我的妈妈很容易散发出爱的香气。她们能觉察自己的情绪,也能看到孩子的情绪,她们会安抚受伤的孩子,懂得与孩子共情,即使孩子受到了伤害也会很快恢复如初。当熊孩子开始作妖,智慧的妈妈们不会把注意力都投放在纠正行为上,会先观察行为的背后,发现孩子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它也许是对玩具的渴望,或是感觉被冷落、孤单,希望得到一个安慰的抱抱,再或者孩子们只是被焦躁、恐惧控制。侯玉珍女士说,孩子们是在表达他们自己,这是生命力的表现,只是他们还没有学会合适的表达方式。妈妈们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一点点练习用更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侯玉珍女士在书中给出了几个工具:“镜映” 是妈妈看见孩子情绪的能力;“涵容” 是妈妈包容孩子情绪的程度;“心智化” 是妈妈对情绪背后动因的解读能力;妈妈们可以构建游戏,让孩子在其中尽情地练习。总之,妈妈们的注意力不是放在如何做一个好妈妈,而是要放在如何疗愈创伤,活出自我上。妈妈的 100 分精力,60 分给孩子,剩下的 40 分要留给妈妈自己。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不做完美妈妈,只做个差不多好的妈妈就好。讨论创伤,并不是要让我们声讨谁,因为那是无意义的挣扎。创伤带给我们了痛苦,也激起了我们的愤怒。但愤怒只会让我们深陷在情绪的泥沼中,无法自拔,因为情绪会让人上瘾。被情绪绑架,冲动行事,于人于己都不是好事。我们不如静下心来,尝试疗愈自己,让伤痛不再折磨我们的孩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朋友推荐的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从妈妈和女儿的角度,展开的关系发展的分析。重点阐述女性作为妈妈在关系中的重要性。其中包含了很多育儿的智慧,以及个人心理健康成长的智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低价值感、缺乏活力、情绪易失控人群请进!

          你好啊,我是大大人生中无意间拿起一本书或许就会改变我们之后的整个人生这是大大在 2021 阅读分享的第 177 本书书名:《因为我是女性》作者:西多昌规类别:心理学丨女性成长丨心理自助母亲如何影响了我们?伤痕累累的女性成为母亲后带来代际创伤婴儿期无法与母亲建立信任导致分离创伤成年后没有建立起心理边界产生共生依赖道德捆绑控制孩子弥补缺失的爱和价值感被拒绝女性身份女孩用一生证明自我价值长期虐待创伤性经历导致心理问题躯体化情感剥夺、混乱型依恋、成为母亲的翻版如何摆脱母亲对自己的影响?1 分离:与母亲划清心理边界觉察:寻找和识别自我核心体验以及信念反思:了解核心感觉和信念如何影响个人拒绝:设定自己的底线和立场,维护自我表达:温和而坚定地拒绝并表达真实自我 2 哀悼:直面现实、找回实感直面现实:觉察在关系中到底失去了什么接纳悲伤:接纳自己的情绪,与感受共处转化联结:重新找到方向,找回生活实感 3 自爱:疗愈母爱缺失的创伤有意识地觉察和反思找到自我攻击的模式走出自我攻击模式,并接纳自己的不完满发展积极自我对话,照顾和关爱自己身体 4 和解:重建健康的母女关系经历愤怒、哀伤、接受和原谅的四个阶段把自己和对方都当作是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保持好双方的边界,建立彼此尊重的界限放下期待做回自己,不再为对方情绪买单 5 认同:寻找真实的自我认同反思改变,接纳不完满,获得自我独立性 6 发展:持续向理想自我发展发展积极自尊,提升自尊水平,建立自信为自己负责,有意识改变和突破自我限定 7 突破:成为独立自由的女性拥有理想和追求,不被过去和自我所束缚有自己独立观点和思考能力且能自我反思敢于自由地表达自我,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篇幅有限,更多问题建议大伙翻看原书:如何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好妈妈?如何容纳并处理孩子负面情绪?如何培养孩子高情商和创造性?如何发展孩子自主性和能动性?如何发展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如何让孩子获得幸福感和成功?学会透过母亲看见自己,联结关系疗愈自我,发展独立自由的女性身份,找回自我生命的力量感。本次的阅读分享就到这里读书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修行关注大大,娱乐过后也不忘读点好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心理疗愈

            这本书真的很棒,它让我看到了自己的问题,也让我努力的去改变现在的现状,让我不是那个对自己没有任何觉知的人,与父母和解,让自己带着不完美的自己,不断地改变,不断地低入尘埃,然后找到自己的方向🧭人生是一场长跑,是自我发现的一整个过程,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的开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因为我是女性》:如何通过提升自尊水平,成为更好的自己

              文 | 夏鸢的暖心小筑没有任何人会成为你以为的、今生今世的避风港,只有你自己,才是自己最后的庇护所。——《我的前半生》自从当了妈妈以来,我发现对于很多事,我都变得有些敏感了,可能会因为偶尔的一点点小事,让我瞬间心情不好。有的人说,你不要想太多,生活就是这样,妈妈本身就是辛苦的,慢慢适应就好了。还有的人说,其实不做妈妈,女人本身也是辛苦的,只是让你又多了一个身份,又多了一份职责而已。女人到底有多辛苦,其实最有发言权的还是女性,因为女人最了解女人。只是我们的认知不同、观念不同,从而会导致,我们与上一辈人的想法不一样,甚至可能会出现各种的不理解和质疑。比如,我还是单身的时候,可能会想着自己过得好就行了,自己挣得钱自己花就行了。但是当你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以后,你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牺牲掉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空闲,把这些时间、空间全都铺在了家庭和孩子上。其实,这并不是我们的错,也不是我们拎不清,只是这个时代、这种思想,会一直扎根于我们的心底。有些时候,你想跳出来,但是却发现你身不由己。那么,这样的局面我们应该如何去改变呢?或者说,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走出困境,不再因为只是多了一个身份,而牺牲自己。这里,我们可以看一下侯玉珍老师的《因为我是女性》这本书,当你看过之后,你就会更加明白,我们身为女性,不仅仅是女儿、不仅仅是妻子、不仅仅是妈妈,更应该是我们自己。这本书的作者是侯玉珍老师,她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中国艾利克森研究院注册催眠师,精神动力学取向咨询师。她致力于 “女性” 议题的发展和研究,专注于帮助女性实现从内在开始的成长。这本书里有一个宗旨,那就是,当我们成为了妈妈后,也不要放弃自我。这句话是侯玉珍老师在第 17 章里说到的,之所以可以作为这本书的宗旨,是因为这本书的书名。书名里说到的是,因为我是女性,并没有提到妈妈的字眼,所以说,只有你先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让自己变得优秀了,不管你做不做妈妈,你都是一个自信且优质的女性。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具体来看看这本书给女性带来的力量吧。1 如何疗愈代际创伤?
              在说如何让女性变优秀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这本书的副标题:如何深度疗愈代际创伤。代际创伤就是我们心里受伤的点是来自哪里的?一般来说,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来自原生家庭,另一个方面可能是来自我们的上上一代人,也就是我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是亲戚。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把这个问题拿到现在来说,我们可以冷静地去思考,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的错,是那个时代造就了人们的思想固化,也是那个时代造就了我们的父母和长辈。那如果我们遇到了原生家庭或长辈带给我们的代际创伤,我们要怎么解决呢?其实我们小时候多多少少都有过这样的感触,就是当你有了心里话,当你认为长辈有些事情做得不对时,我们是不敢说话的,就算我们说了也无济于事。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因为我们缺乏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就是来自于父母或长辈和我们之间建立的情感联结,如果这种联结少了,短期内是看不出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在长期来看,就会对我们的心理造成打击。那么,久而久之,我们就处于一种不敢说话或者是一种逃避的心理。只有明白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创伤,你才能去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比如,在我小的时候,也会因为某些事情导致心情不好,这也可能是因为我是女孩,心思本就是细腻敏感的,再加上父母不能够真正理解我的感受,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变得有点不爱说话了,也许我本身就是个不喜欢说太多话的人。后来,上了大学后,这样的情况慢慢改善了。之所以会改善,其实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找到了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我自己。就像我在前面说的那样,现在来看当年的这些问题,不能完全把错误归结于父母,而是要问问自己:你自信吗?你坚定吗?你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走出阴影呢?如果你不知道该怎样解决,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吧。作者在书中给出了 4 个步骤,来帮助我们走出代际创伤的阴影。这四个步骤分别是:觉察、反思、拒绝和表达。这里作者强调的是用这 4 个步骤来和自己内心的妈妈划清心理边界。我们都知道,之所以我们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妈妈,是因为我们心里会有这样的一个榜样,或者是这样的一个形象。因为小时候,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可能就是想成为像妈妈或爸爸一样的人。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父母跟自己的关系是最亲密的,我们大部分的感知、影响,都是来自于父母。所以我们的潜意识里,就会觉得妈妈如何如何,爸爸如何如何,这就是最初的一个心里判断。所以我们才会把这样的一种形象深刻地埋藏在心里。以至于可能会导致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之前,都会先想想,如果是妈妈,应该会怎么做;如果我这样做了,妈妈会不会高兴,还是会生气。这就是我们内心深处,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是最重要的。那我们要如何去做到这 4 个步骤呢?其实很简单,首先,就是要做到及时觉察,遇到问题了,先问问自己要怎么办,看看自己能否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始终相信的是,我们是可以做到的,我们是有勇气和毅力去克服困难的,而不是一上来就想着被困难打败、不是一上来就给自己打退堂鼓。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内心深处,打败那个糟糕的内在妈妈,其实也就是逐渐跟负面情绪做分离。在这个过程中,就像是作者说的那样,我们要不断觉察和反思,并且进行刻意练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渐独立,逐渐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就是作者说到的 4 个步骤,我认为它们不仅仅可以帮助我们走出代际创伤的阴影,也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自信心,对于我们的工作、生活都是非常有利的。只有一个人自信了,做任何事情都能舒心。2 实现理想自我,提升自尊水平
              上面说完了我们要学会理智地去看待问题,并找到了解决疗愈代际创伤的方法。在疗愈和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去实现理想自我,因为每个人心中其实都有自己的目标,有时只是因为你的不自信,而无法看见自己,或者说不知道该如何去展现自己,从而导致你会失去很多机会。不管是家庭还是社会,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好的影响,成年人的世界有的时候也是很无奈的。但是生活就是这样,你不能因为周围人的不在乎,你就迷茫了,你应该从中找到突破的方法。在书的第 16 章,作者讲到了实现理想自我的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提升自尊水平、建立自信;另一个是为自己负责,突破自我,不给自己设限。那么,我们到底如何提升自尊水平,实现理想自我呢?举个例子,你就能明白。前阵子,我正巧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男主一直在筹备他的比赛项目,本来预测的是可以拿第一的,但是因为一些原因,最后错失了机会。这个时候,女主就来安慰他,以为他会一蹶不振。但是没想到,男主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来参加比赛,不是为了输赢,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挑战自我。说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很简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当我们在遇到困境时,首先不能被打垮,而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并且能够清楚自己的目标是在于自我挑战,享受这个过程,而不是一直沉浸在失败的回忆中。这其实就是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一个前提。在生活中,你无法避免这些困境,但如果你有一颗强大的挑战自我的心,这些问题根本就不算什么。所以,要想实现理想自我,让自己变得更好,我们要相信自己可以战胜一切,要给自己打气,只有变得自信了,你才能实现自我突破,才能提升我们的各项能力。3 作为女性,不仅是妈妈,更是自己当我们已经有了自身目标后,并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好时,你就能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身为女性,更应该严于律己,更应该有自己的气度和风度。这不仅仅是因为你要成为一个好妈妈的前提,我们之所以要自律,是要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只有一个有底气的人,你才能挺直腰板讲话,你才能用知识的力量去丰富自己,并影响他人。这里引入一个电视剧的例子,看完这个例子,你就能明白,作为女性,我们真的要珍惜和爱自己多一点。在《我的前半生》这部电视剧里,女主罗子君就是一名全职太太,有一个 8 岁的儿子,家里的条件也是不错的,但是她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家待久了,做全职太太久了,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了,或者说,不知道其实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看过电视剧的人都知道罗子君最开始的结局是以离婚收场,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她没有气馁,她没有放弃,最终走出了离婚给她带来的阴影,也重新回归了职场,并做得非常出色。其实,不管你是全职妈妈,还是职场妈妈,都不要忘记在这些身份中,你自己的这个身份是最重要的,只有让自己变得自信起来,你才能拥有一切,你才能在未知的生活中不胆怯、不迷茫。我们都知道,作为女性,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再加上成为妈妈,从身体、精神,以及各个方面,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从而会导致你的想法错乱、不知所措。但是,我们要始终牢记一点,只有先成为优秀的自己,其他的身份也才能跟着变优秀。就如同书中所说,我们应该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成为想成为的那个人。这就需要你心中有目标、有计划。然后按照计划,一点点去积累、一步步去执行。所以,当我们又多了一个身份之后,我们应该是幸福的,为了这个幸福,我们要更加努力地展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生活带给我们的美好。4 写在最后
              在当今这个时代,有很多家庭的女孩都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只是她们的表现方式和程度不一样。有的人表面坚强、有的人情绪容易失控,其实她们都需要心理慰藉,都需要有人给她们安全感。但有些时候事与愿违,我们可能会一直期待着、盼望着,却无法达成心中某些微小的愿望。所以,我们要借助一些其他的力量,去帮助我们成长。因为我们是女性,我们才要更加了解女性;因为我们是女性,我们才要更加学会自爱和认同;因为我们是女性,我们才要更加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因为我们是女性,我们才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当你迷茫和无助的时候,可以看一下侯玉珍老师的《因为我是女性》这本书,它可以帮助你重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找到突破自我的关口,找到一条自我救赎之路。作者:夏鸢的暖心小筑🍭陪娃升级打怪,精进自我成长️用心记录文字,做阅读推广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因为我是女性》:女性应该先反思自己是谁?才能自己定义人生

                “能不能不要再说‘帮’我了?帮我做家务,帮我带小孩,帮我找工作,这难道不是你的家、你的事、你的孩子吗?再说,要是我去工作,赚来的钱难道都只花在我身上吗?干吗说得好像是发善心帮别人做事一样?” 这是《82 年生的金智英》里智英对老公说的话,女主想找工作,男主说不要着急,可以在家里 “再歇” 两年,听完这些,女主智英就火了,因为在他老公眼里,在家里带孩子、做饭就等同于休息。丈夫偶尔做点家务就等于是 “帮” 自己了。智英在娘家的时候,她父亲偏爱弟弟,重男轻女,到了婆家,婆婆自顾着向着儿子,一家人坐那儿谈笑风声、智英一个人在厨房忙活,看到儿子想要帮忙,就对智英冷嘲热讽,听到儿子要休息一阵智英想要上班,更是对智英大吼大叫,好像智英犯了什么滔天大罪。剧中的智英从小的生长环境就是男尊女卑的环境,弟弟什么事都不用做,却收获了长辈全部的爱,连智英妈妈都说她小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这很平常。虽然这是电影,可是看看有多少人评价就知道有多少人对此事有共鸣了。这么多人感慨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有多少女性对原生家庭无法释怀、又有多少女性已经习惯了社会、原生家庭灌输的对女性的认知,认为女性就该怎样。现在已经 21 世纪了,可是还是有好多人对女性都抱有固有的偏见,认为女性就该做什么,就该怎样怎样。这还不算,最怕的就是女性不经思考就接受这些社会上对女性的定义,并感觉这些看法都是理所当然的。作为女性,我们要反思,反思自己到底是谁?自己到底是由谁定义的?只有自知才能快乐地活着。侯玉珍老师《因为我是女性》就是这样一本书,她引导我们女性反思,对自身性格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度思考。作者在这本书里侧重分析了母亲对女性性格形成的影响,因为母亲是孩子小时候陪伴最多的人。母亲的性格、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认知,只有从根本上理清了自己潜意识里性格的形成原因,才能从根本上做出改变,阻断男尊女卑观念的代际相传。一 觉察母亲对自己的影响,是改变的开始
                “在很大程度上,孩子与母亲的第一段关系决定了他们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观。” 前几天带着孩子去同学家玩,提起孩子的成绩,同学对儿子说: “妈妈相信你是一匹黑马,你在初三肯定能逆袭。” 她儿子接过话茬直接说:“妈,你赶快把希望放在你女儿身上吧!我害怕我辜负了你。” 同学直接说:“比起女儿我更希望你将来能有出息。咱家将来靠你呢!” 听完后我就在心里想,我虽然没有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但我小时候经常感受到妈妈就是这样想的。妈妈把一腔关爱都给了哥哥,从小到大哥哥连双袜子也没有洗过,更别说进厨房了,妈妈对哥哥真正做到了端茶递水,就连哥哥的 “朋友”(都是他帮人家打架认识的)来了,不分好坏,妈妈都是奉为座上客,妈妈说她这是给哥哥铺路。为了给哥哥找工作,妈妈和爸爸把所有能动用的关系都跑遍了,虽然最后哥哥自己丢了工作。而我在小时候更像一个小透明,整个家都在围着哥哥转。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女孩小时候就知道我们是女性,女生就该怎么样怎么样?孩子有这样的一些想法,不都是我们潜移默化灌输的吗?二 反思原生家庭里性别观念的影响,做独立自主的自己爸爸下葬的那天,我大哭:“我下辈子要当男的。” 这句话说出来吓了我一跳,我也不知道我为何这样说。是的,我认为哥哥游手好闲、吃喝嫖赌,难道就是因为这个吗?看了《因为我是女性》这本书后,往事一幕幕浮现,许多过去理不顺的事情现在慢慢理清了。我说下辈子要当男的不仅仅是不认同哥哥的做法,主要是在骨子里对女性身份的不认同。我要当妈妈、当女儿、当儿媳、当妻子,这就是我的身份,可唯独缺了最重要的自己,我首先需要做我自己,能被尊重、明白自己的喜好、对事情有自己的观点,可是这些在我们以往的家庭里、尤其是重男轻女的家庭里根本没有被体现过,所以我们也无从学习,大多数的我们有的就只是外界赋予角色认定。三 与内在的母亲和解,做更好的自己我和我哥哥水火不容,发誓老死不相往来,原因就在于妈妈把一腔关爱都给了他 他却没有一点担当,整日胡混过日子。时至今日,再回首,哥哥也算是个受害者,从小妈妈对他的事情大包大揽,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种阉割。这样的结果就是让孩子没有一点担当,侄女、侄子上学的学费哥哥还得伸手向她要。对妈妈自己来说她肯定是爱孩子的,才会事事都帮孩子安排妥当,事事都对孩子妥协。只是 “当我们说到母亲没有给予我们好的养育时,大多数情况是我们的母亲也从未得到过好的养育。” 小时候,妈妈经常对我诉苦,说自己的悲惨童年,讲自己受奶奶虐待,讲爸爸的大男子主义,我只会觉得妈妈可怜。成家后的我每每再听到妈妈讲以前受过的罪,除了同情,更多是吵妈妈,斥责她守着旧观念,斥责她害了哥哥,斥责她不敢反抗、不敢果断走出去,但我在心里也会斥责她没有给我们一个美好的童年。现在的我清楚对过去,我们既然无法改变,也很难改变母亲根深蒂固的观念,我能改变的只是自己,首先自己必须做个独立自主的人,才能突破观念束缚。改变自己,首先必须是个独立自主的人,侯玉珍老师在《因为我是女性》中讲到,独立包括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经济独立意味着在经济上不依赖他人,即使伴侣或父母。只有做到能够真正的独立,才能在生活中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而精神独立则一方面指自己不被过去束缚、不被自我束缚、能让情感流动,敢于表达自我。另一方面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并能去践行;拥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思考能力;拥有一颗勇敢的心,敢于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敢于挑战世俗的不公。侯玉珍老师在《因为我是女性》中讲到 “一个人不思考的根源往往是不面对自己,回避和自我的交流。” 作为女性,当我们可以不把生命的意义全部放在伴侣或孩子身上、可以不紧紧地抓住他们,或把他们视为生命的全部,这个时候我们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才能成为一个充满希望的自己,而这也是作为母亲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凭什么只讲女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接纳自己、爱自己、活出自己,是给孩子和自己此生最好的礼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024年1月2日读完!

                      每一个生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认真陪他成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

                        做的被重男轻女养大的女孩,看书时引起了我强大的共鸣,委屈感都被勾联出来了!是一次认知和信念洗礼,丰富我观察自己的方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完本书,有些地方很受感动。好像与母亲的关系也比之前要缓和很多。也不再害怕自己做不了好妈妈 (完美妈妈),变成另外一个她。虽然迷茫,但是总要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有收获的一本书,感谢大儿子的分享,让我在亲子关系中更好的理解了儿子,妈妈,老公,也让我自己通过反思,从而成长,共情,心智力,这些词汇,对我的帮助很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分析创伤在女性代际传递的影响

                              本书结合了精神分析和中国传统对待女性的方式,分析了心理创伤的代际传递影响。作者在撰书的过程中,结合了自身是成长经历和真实个案的经历来阐述观点,很容易读下去的同时很多地方都能对女性群体产生很深的共鸣。虽然我的主要流派是 CBT 认知行为疗法和 MI 动机式访谈,但不妨碍我对精神分析的好奇与终身学习,多一个思考的视角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女性视角来讲解如何疗愈代际创伤,从母亲(主要养育者)如何影响我们,如何摆脱影响,作为养育者如何避免传给下一代三部分来重点阐述。作为心理大众科普书,还是值得一读的。说实话,同样是理论 + 案例,和同类的《也许你该找人聊聊》文笔相差有点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女性,放过自己,与自己和解。

                                  如标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1

                                    前半部分再讲女性的弱势,后面讲到小孩部分的时候就没有怎么认真的品读,我觉得小孩的童年的缺失真的会影响人一辈子,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你拥有拖延症的原因就是因为你缺少内在的内驱力没有一个内在的动力,鞭策你前进,你就没办法认真的把每件事做好。自卑性人格的解析说的也很在理,但是谈到解决办法是找父母写信诉说,这个方法我已经不是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但是我还是做不到,不想过多的接触那些,我还是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能缓解或者能解决我得问题吧。对心理方面的书很喜欢,我觉得我这个人的性格只适合做一个倾听者,做不了王者,可能每个人在社会上的位置都不一样吧,一个萝卜一个坑,我可能现在缺少内驱力的原因是没有找到我适合的职业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也学会了一些处理自己心理状态的能力。长期焦虑和紧张的情绪会引起胃病,很多疾病的源头是不良的情绪。母亲会在无意中复制上一代的育儿方式,而我们也会在不经意间复制母亲的行为方式。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发现、接受和改变自己一些不良的情绪或者状态。

                                        转发
                                        评论